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人文生态学视角着重分析和总结吐谷浑人经营青海湖流域的历史经验,认为青海湖流域的人文生态环境先后经过羌、汉、鲜卑、吐蕃、蒙古人相继经营的五个历史时期,其中3~7世纪鲜卑吐谷浑人经营时期,青海湖流域的人文生态环境发育成熟,形成形态完备、结构合理的人文生态系统,人与自然达到最佳和谐状态。全文分四个部分,分别从民族生态、政治生态、经济生态以及湖名的人文意蕴,阐述吐谷浑人从蒙古草原入主青海湖流域,在羌汉民族长期经营的基础上,以其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生产方式,创造性地经营青海湖流域,不仅建立维系数百年的草原汗国,还成功经营高原畜牧业,尤其巧妙利用青海湖地理培育出举世闻名的优质马种——龙种马及青海骢。  相似文献   

2.
吐谷浑,是我国古代西北地域的一个民族,源于辽东慕容鲜卑.公元3世纪初,慕容部首领吐谷浑从部内分离出来,迁至今内蒙阴山一带游牧.晋永嘉末乘八王之乱,吐谷浑率部又从阴山经陇山,辗转二十余年,迁到今甘肃临夏袍罕一带.之后,吐谷浑逐步征服今甘肃南部、四川西北及青海等地的羌、氐等部,到吐谷浑孙叶延时,正式建立政权.  相似文献   

3.
从 198 0年至 1999年的二十年间 ,国内外史学工作者对吐谷浑史的研究 ,广泛深入地展开 ,发表论文 5 0多篇 ,其探讨的问题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吐谷浑族和吐谷浑国社会状况的研究关于吐谷浑族的形成 ,目前史学界还有争议。 1981年 ,李文实在《青海社会科学》第 1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吐谷浑族与吐谷浑国》的文章 ,针对范文澜提出的“吐谷浑国是一个羌族人建立的国家”(载《中国通史》第四册第四章《吐蕃国》)的观点 ,提出了四点理由 ,证明吐谷浑国虽建立在羌区 ,但鲜卑人并未完全被羌化。对此 ,崔永红、胡小鹏等还有更进一步的…  相似文献   

4.
唐玉 《中国土族》2016,(1):27-29
学术界关于土族族源大体有“吐谷浑说”“阴山白鞑靼说”“蒙古人与霍尔人混合说”“沙陀突厥说”“阻卜说”五种观点.据学者近年来的不断考证,前两种观点的支持者更多.但无论如何,两者皆表明:土族的先民是游牧民族,畜牧业是他们主要的生产方式.本文采用“吐谷浑说”,据一些正史中的“吐谷浑传”和“食货志”记载,明以前土族人的主要生产方式是畜牧业,而明以后,土族人的主要生产方式是农业,现在亦然.这种由畜牧业向农业的转变在土族的民间故事中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5.
吐谷浑是青海历史上最为浓重的一段文化记忆,它谜一样在青海大地辉煌崛起,又谜一样在青海大地隐去踪迹.回望那段历史,决然是金戈铁马,硝烟弥漫,从公元3世纪开始,吐谷浑从辽东大地跋涉西进,经过阴山、陇山,扎根于甘肃抱罕一带,征服周边羌、氐等部落,建立起叱咤几个世纪的地方王朝.但是,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而去,一切慢慢在我们视野中模糊起来,变得不再那么清晰,不再那么连贯和辩证,留给我们的只是文献中的片段和一些残存遗迹.多少年来,有不少专家学者也曾抽丝剥茧、梳理线索,意图用文字还原那个游牧与农耕交织的历史画面.  相似文献   

6.
吐谷浑作为青海历史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从公元3世纪开始,在青藏高原上建立了盛极一时的地方王朝,书写了跌宕起伏的传奇历史和灿烂辉煌的地方文化.但由于种种原因,吐谷浑的历史资料十分零散,缺乏完整体系.我省著名文化学者任玉贵先生和解生才先生以文化人的自觉和担当,潜心挖掘整理,科学辨析提要,笔耕不辍,历经数载,编著了《吐谷浑史地探秘》这本厚重的青海民族文化史书.  相似文献   

7.
公元663年,吐谷浑人与吐蕃大战于青海湖南,吐谷浑战败,建国350余年的吐谷浑从此亡国。金戈铁马,风云突变吐谷浑从此丧失了久居的原野肆虐的风吹淡了烽火狼烟扑面的沙将尸首与兵刃掩埋  相似文献   

8.
羌族是我国的一个古老民族。自殷商时期,羌族就分布于我国西部地区。唐宋以后,羌族多被汉族或其他民族融合,只有部分居于偏远的、较封闭地区的羌人,陆续从西北南迁,定居于岷江上游一带。他们与秦末汉初就有的当地羌人形成了今天羌族的祖先。然而,对这历数千年之久仍保留着其古老的传统文化的民族,史籍所载甚少。溯其服饰渊源,《后汉书·西羌传》言,羌人"披发覆面","食肉衣  相似文献   

9.
乔虹 《中国土族》2013,(2):52-54
动物崇拜源于万物有灵观念,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曾广泛存在于世界上所有的原始部族.现有的考古资料表明,从新石器时代起,青海地区多支考古学文化都发现以鸟作为艺术形象的文化现象,其中一些鸟纹极富地方特色. 羌,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西北地区的黄河上游及渭水上游一带,古籍谓之羌,或谓之氐羌.古羌人对中国历史发展和民族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传说时期共工壅防百川、神农教民耕织、大禹疏导治水,到华夏族的形成,都与古羌人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在新疆博物馆中陈列有一枚汉代铜质官印"汉归义羌长"印,是1954年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雅县古代遗址中出土的(见《文物》1975年第7期图版捌:1)。印文中的"羌",是指羌族。羌自古以来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古代羌人以游牧为主,部落众多,主要分布在今甘肃、青海和四川一带,在秦汉至三国时代也有不少部落分布在"墩煌西域之南山中,从婼羌(今新疆若羌县东南)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  相似文献   

11.
子川 《中国土族》2004,(3):7-10
受过彩虹洗礼的地方不会再有忧伤的歌谣———土族民歌途中这是偶然也是幸运,我能目睹早有所闻的土族“纳顿节”。早在两年前,我从一篇文章中接触了关于吐谷浑的历史,便对这个民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滋生要写他们一个长篇小说的想法。我在图书馆在网上搜罗了很多相关资料。最终没有动笔的原因很多,主要还是存在距离。我曾错误地以为,吐谷浑的后裔们全都聚集在互助县,种植大豆、土豆和青稞,用醇美的青稞大曲书写自己民族坚强的生存意志;没有想到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在黄河奔流穿越的青海三川大地,土族在黄色的川垴里,竟然花儿一般生长。…  相似文献   

12.
程起峻 《中国土族》2004,2(1):38-41
吐谷浑于公元329年在青藏高原立国,至663年(唐龙朔三年)国灭,共344年。灭国后的吐谷浑有其独特的历史蕴涵,值得加以研讨。本文从灭国后的吐谷浑与吐蕃的关系、“吐谷浑邦国”的政治中心及疆界、“吐谷浑邦国”的经济、吐谷浑民族的传统文化、吐蕃对“吐谷浑邦国”的控制等五个方面初步探讨了吐蕃统治下的“吐谷浑邦国”。  相似文献   

13.
筱筠 《中国土族》2015,(1):44-45
公元280年,吐谷浑与弟弟慕容廆因马斗失和,负气出走的吐谷浑在进入青海后,建立了强大的草原王国吐谷浑。后来弟弟慕容廆"深自究责""后追思浑",创作了《阿干之歌》以表达离情。随后,这首古歌的歌名被写进了《晋书·吐谷浑传》。因为时光的久远,唐之后,《阿干之歌》便不再流传,这首写满了一个民族沧桑记忆的古歌,湮没于历史的烟尘。《阿干之歌》与  相似文献   

14.
丝绸之路不能回避的浓重一笔就是青海。丝绸之路是以古代民族迁徙所形成的"民族走廊"为基础,通过生计往来而形成的互补型贸易通道。我国境内的陆上丝绸之路,以草原道、河西道和吐谷浑道(亦称青海道)三条主线并驾  相似文献   

15.
和任何一个民族一样,土族是经过了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其间经过了不断的变迁和融合。关于土族的族源虽然众说纷纭,但是多数学者则依吐谷浑说。吐谷浑,按宋人释适之《金壶字考》说“音浴魂”。该说在学术界占有优势。土族是以吐谷浑人为主融合当地别的民族而形成的。唐高宗龙朔  相似文献   

16.
古代腰带不仅具有束腰的功能,也是当时等级地位的标志,金银腰带则代表了最高等级。文章分析了阿富汗大夏黄金之丘出土的金腰带和青海都兰吐谷浑大墓出土的银腰带,指出两者纹饰、工艺一脉相承,均为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西方腰带。从阿富汗黄金之丘大月氏人到青海都兰大墓吐谷浑人,其间跨越了几百年,银腰带可能是贸易品,也可能是贡品和战利品。金银腰带的传承见证了欧亚之间路网的互动,也包含着重要的外交意义。  相似文献   

17.
唐龙朔三年(吐谷浑诺曷钵二十八年,663年),吐蕃攻灭吐谷浑,吐谷浑王诺曷钵和弘化公主逃往凉州,吐蕃占据了吐谷浑王国的全部土地,吐谷浑就此亡国.唐咸亨元年(吐谷浑诺曷钵三十五年,670年),唐高宗派大将军薛仁贵西征吐蕃,却最终兵败大非川,吐谷浑王国失去了复国的希望,吐谷浑王诺曷钵和其后代子孙从此再也没能回到故土.吐谷浑王国灭亡了,但其民族并没有随着吐谷浑王国的消亡而消亡,从唐、五代、北宋到元代,吐谷浑民族一直活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舞台上.  相似文献   

18.
吐谷浑政权后期以青海湖西南岸的伏俟城为王都,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变化有一定关系,通过对自然地理、地缘政治、交通路线、区域经济、军事地理等几个建都选址的要素分析后发现,各项历史地理因素在吐谷浑设置王城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与农耕民族建都选址所遵行的原则多有不同,很大程度上是取了城的形式,实质上仍以游牧民族的自身社会生活特征为主导,反映出游牧民族建都选址的规律与特征。  相似文献   

19.
<正>隋唐时期是西夏先民党项族迁徙、发展、融合的重要阶段,通过历史小说的形式反映党项族早期历史,为人们了解这一古代少数民族提供了精彩的文学故事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宁夏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保宏彪承担的2013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社科规划重点委托项目"羌人归唐历史研究"最终成果《百川归海》,近日由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50章,32万字,讲述了党项拓跋部在隋末唐初乱局中的曲折经历和动人故事。隋朝开皇五年(585),吐谷浑国王夸吕受党项首领拓跋宁丛率部归隋一事影响,对游牧于青海草原的党项拓跋部产生猜忌。在拓跋宣、细封泰和吐谷浑皇室德勤、允伏的不断迫  相似文献   

20.
吐谷浑官制略论沈祯云公元四世纪初、辽东慕容鲜卑的一支在其首领吐谷浑带领下逐步西迁,于晋永嘉末到达今甘肃、青海、四川交界地区。至吐谷浑孙叶延时在这里正式建立政权,以其祖父吐谷浑之名为姓氏、国号和族名。《通典·边防六》曰,“自吐谷浑至叶延曾孙视罴,皆有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