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郭兰英 《神州》2014,(11):142-142
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毛泽东对我国人口问题的阐释成为学术界质疑毛泽东人口思想的重要出发点。认为毛泽东不主张计划生育政策,甚至将建国后人口的剧增看成是毛泽东人口思想的恶果。正确对待毛泽东的人口思想,需要我们更多的还原历史,从时代背景出发,探求其人口思想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计划生育工作是不是失败了?" 2005年1月6日零点2分,张亦驰在北京妇产医院出生,国家统计局宣布这个小男孩是我国大陆地区的第13亿个公民,这一天也被定为"13亿人口日"。"再创辉煌,应对挑战"是"13亿人口日"的主题,尽管世界罕有的、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13亿人口推迟了4年到来,但中国人口总量仍然庞大得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3.
祁潞 《百年潮》2011,(1):33-37
2010年是《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发布30周年。根据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说法,实行计划生育政策30年,中国少生4亿人口。  相似文献   

4.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之前的17年时间里,党和政府已初步认识到人口问题的紧迫性,把控制人口数量的节育政策上升到国家计划和国策的高度,反映在人口控制方面,是人口出生率较前期的大幅度下降。由于种种原因,此期  相似文献   

5.
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这一政策目的显然与妇女地位没有直接的关联,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实施这一政策的过程必然会与妇女的地位产生联系。首先,计划生育的实施必须要赢得作为其政策对象广大妇女的支持,因此,在宣传上一直强调计划生育政策有利于提高妇女地位。其  相似文献   

6.
1955~1956年,上海市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大规模的城市人口疏散。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城市人口压力,上海市动员了大批外来农民回原籍生产,并组织城市失业人口前往江西等地参加垦荒建设,期间共有50余万城市人口被疏散。从人口形势与粮食供给关系来看,城市粮食供应困难是导致这次城市人口疏散的重要原因。这一事件影响到此后的国家政策走向。  相似文献   

7.
一提起计划生育,谁都会想到马寅初和他的《新人口论》。马寅初的刚直不阿,坚持计划生育的真理,使控制人口最终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但许多人却不知道,邵力子是马寅初《新人口论》的全力支持者。邵力子是新中国之初少有的几个最早提出并倡导计划生育的有识之士,而且早在20世纪20年代,他就提出中国要控制人口的思想,是名副其实的公开呼吁计划生育的第一人。而在马寅初遭受不公正的批判时,他还是坚持自己的主张,没有见风转舵,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8.
张秀花 《攀登》2013,(1):102-104
近年来,青海省在人口文化传播工作上有许多创新:主要表现在立足省情实际,树立全新的服务发展理念,将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从以育龄群众为中心转向了以家庭为中心,服务对象从育龄人群扩大到了家庭所有成员,服务内容从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延伸到生育文明、幸福家庭、新风良俗、诚信守法、家庭发展、健康吉祥等促进家庭健康幸福和谐发展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杜勒强  杜琳 《神州》2012,(28):189-191
中国一直成为人口超级大国是源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自身的文化。中国历代兴衰与人口数量有特定关系,众多人口形成坚固的维护本民族安全的“人口长城”。人口增加到一定程度又会引发动荡造成周期性危机。认为计划生育是当今维护中华民族安全的无形长城。  相似文献   

10.
计划生育是我国重要的人口政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计划生育档案的管理工作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为了实现计划生育档案的动态管理,适应社会的新变化和人们的新需求,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需要对症下药,认真分析当前社区计划生育档案动态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多管齐下,促进我国人口计生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徐则浩 《安徽史学》2007,(6):113-113
某些重要出版物上,对王稼样担任新中国首任驻苏大使前后若干历史情节的记述有误,现匡正如下: 一、毛泽东同米高扬谈话的具体日期.《新中国外交50年》一书说:"早在1949年1月14日毛泽东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同斯大林派去的代表米高扬会晤时,毛泽东就对米高扬说,新中国成立后准备派王稼祥同志为第一任驻苏大使"①.  相似文献   

12.
王海燕 《神州》2012,(2):214-214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社会福利待遇不断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不断上升,给社会居民提供的优质的服务。虽然中国的整体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有显著上升,但是,中国的公共服务质量任然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方面,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还不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急需改善。本文就针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记述新中国自推行计划生育(以下简称计生)工作以来的起伏变化和贯彻实施各项计生政策以及取得的成就,为各阶层了解、分析、研究人口变化和制订生育政策提供信史资料,为各级政府实施人口和计生决策提供可靠信息和科学依据,是广大方志工作者应探讨的新课题。本文作者结合《信宜市志》编纂实践,从篇目设计、政治质量、记述重点、材料选取及组织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华夏地理》2008,(5):144-145
这是有史以来最剧烈的人口结构变更:在中国,由于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老龄人口迅猛增长。而与此同时,自1979年政府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出生率却在逐年降低。2015年以后,为中国当代的繁荣立下汗马功劳的劳动大军将会缩减。农村人口就业率仍较低。通过进一步开发应该可以填补一些工作岗位但是到2050年。近三分之一的中国居民将步入花甲之年,是当前比例的三倍。  相似文献   

15.
周鹏 《文史月刊》2005,(7):26-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安居乐业,随着生产力的恢复发展,生育率也得到大大提高。1950年,邵力子先生怀着担忧的心情向不少人发表了他的关于计划生育的看法。他认为,中国的生产落后,而人口发展太快。这是一个很突出的矛盾,如不防患于未然,对人口采取计划措施加以控制,不仅影响建设,同时影响民生,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但在当时,他的这一观点遭到了不少人的指责和非议。  相似文献   

16.
朱文婷  徐佩怡 《神州》2014,(18):284-284
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推行的30年内,人口红利效应逐渐减弱,老龄化进程加快,使得我国养老金缺口逐年增大,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本文通过研究计划生育政策与养老金缺口之间的关系,探究改革计划生育政策可以从缓解老龄化进程、促进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和强化家庭养老功能这四个方面来进行养老基金缺口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严维青 《攀登》2007,26(4):54-57
本文依据人口安全的基本内涵及其重要性,分析了目前我国人口安全面临的风险,并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就如何应对我国人口安全风险进行了相应的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月6日,中国人口达到13亿(不包括港澳台约3000万),占世界总人口65亿的五分之一。13亿是个巨大的数量,需要多少粮食、多少棉花,才能使人人都吃饱穿暖?虽然,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执行“控制人口,计划生育”的国策,但由于基数大,目前每年净增人口即达1400—1500万。据预测到2040年,中国人口将达16.5——17亿。过去有科学家测算,根据我国的自然资源和地域环境,只能养活16亿人口。如此,到本世纪中叶,中国人口已呈超饱和状态。  相似文献   

19.
萧连心 《神州》2013,(14):272-272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领域排世界第三,但是中国始终处于发展中国家,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口众多,人口基数较大,并呈现极速增加状态,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严重失衡,所以控制人口增加是国内一大基本国情,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是明智之举,但是老龄化与流动人口等问题一直影响计划生育的成效,使得我国计划生育存在很大的挑战,因此企业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1980年后中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陈云是"只生一个"政策的坚定支持者。在此后的30多年间,几经调整的计划生育政策,为中国人口数量的有效控制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在梳理陈云关于计划生育的决断中,进一步理解了他作为共产党人的民族大义和赤子情怀。面对今天人口问题出现的新形势和新变化,陈云的长远眼光,以及综合平衡、统筹兼顾等思想原则,启示我们在坚持计划生育长期性的同时,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改革并努力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和人口发展规律的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