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6年8月18日,毛主席在天安门第一次接见红卫兵。其中有少数从长沙、哈尔滨等地来的学生,被请上天安门,并安排在大会上讲了话。这就揭开了红卫兵大串连的序幕。 毛泽东认为学生串连是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形式。他在8月31日第二次接见红卫兵时,表明了支持大串连的态度。消息一见报,刚成立的北京“红卫兵二司”立刻决定派三四千人到全国各重要地方,特别是上海、新疆等地串连,就地发动群众,开展“文化大革命”。紧接着,全国各地的学生,首先是离北京近的交通方便的大中城市的学生涌入北京,一天就有几万人。北京各大中小…  相似文献   

2.
1966年8月18日,是一个让无数人终身难忘的日子——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广场接见红卫兵。清晨,当毛主席从天安门走下来时,整个广场一片沸腾,地动山摇般的欢呼声响彻云霄,在金水桥左侧不远处,有两名一高一矮的红卫兵从凌晨3时就等候在这里。当伟大领袖走过时,两人的心都差点跳出来了——“这可是毛主席呀,  相似文献   

3.
临阵点兵,要我们立即为接待大串连红卫兵做准备1966年8月1日,毛主席写信给清华大学附中红卫兵,对他们表示鼓励和支持,使红卫兵运动在全国迅猛发展起来。8月18日,毛主席在天安门首批接见了天津来京的红卫兵,更激发了全国各地红卫兵争相来京学习、参观“文化大革命”的狂热。显然周总理早已对这一形势有所估计,他让国务院秘书长周荣鑫和副秘书长徐明(女),8月19日连夜召集紧急会议,点名要我立即为接待各地来京大串连的师生作好准备工作。我是“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北京“旧市委”被咂烂,组建“新市委”时,由国防口调到北京市来…  相似文献   

4.
<正>一、引言1966年6月,毛泽东再次回到家乡韶山,在滴水洞度过了神秘的十一天。一个月后,他开始亲自指挥"文革"。8月18日,首都百万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群众大会",毛泽东第一次接见串联来京的红卫兵,之后连续四次接见红卫兵。9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组织外地革命师生来京参观革命运动的通知》,支持红卫兵串联。  相似文献   

5.
阎阳生 《炎黄春秋》2008,(12):21-27
作为红卫兵运动的始作俑者,清华附中红卫兵已成为一个专用历史名词。但它从1966年5月29日圆明园定名公开反对校领导,在6月24日贴出“造反精神万岁”对抗工作组,于8月1日毛泽东回信和8月18日天安门接见达到高峰,继而在8月27日“暴力恐怖”中发布《十点估计》后脱离主流并迅速衰败,其独立的生命期不过百日。  相似文献   

6.
卫恒之死     
《沧桑》1993,(3)
五、暗流总汇 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广场接见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代表,并检阅了游行队伍。接见时,林彪讲话说:“我们要打倒走资派,要打倒资产阶级反动权威,要打倒一切资产阶级保皇派,要反对一切形形色色的压制革命的行为,要打倒一切牛鬼蛇神。”以后,林彪、江青一伙又多次这样煽动“怀疑一切”、“打倒一切”,为狂热的“红卫兵”运动助威加油。一时间,“妖魔鬼怪乱正义,腾腾黑气锁京门”。此时,山西“红卫兵”运动越发不可收拾。8月19日,省城大、中学校师生两万余人在杏花岭体育场集会,批判副省长王中青。会后进行了游行示威。 8月20日,省城15万群众在五一广场举行“欢庆文化大革命大会”。省委、省人委、省军  相似文献   

7.
1966年,随着《五·一六通知》的下发和8月5日毛泽东写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的发表以及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先后8次接见红卫兵,"文化大革命"运动的烈火迅速燃遍全国。革命"造反"的狂潮铺天盖地席  相似文献   

8.
1966年8月,上海的街头出现了北京来的红卫兵。他们穿军装、戴袖章、扎武装带,一副救世主的模样。这以前,上海的红卫兵好像没这般装束,自然也没这等威风。在复旦大学,我看见一圈圈的人把他们围在操场上,猛烈地为他们的演讲鼓掌;在我就读的中学,我看见他们演示了教训"牛鬼蛇神"的武斗……不久,学校也有了选派红卫兵去北京串联的名额,我们这些非红卫兵只得乖乖地靠到一边去。  相似文献   

9.
1966年,随着《五·一六通知》的下发和8月5日毛泽东写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的发表以及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先后8次接见红卫兵,“文化大革命”运动的烈火迅速燃遍全国。革命“造反”的狂潮铺天盖地席卷中国大地,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已演变到崇神状态,人们试图用毛泽东思想占领一切文艺阵地。  相似文献   

10.
一天安门城楼的建筑隐患一直是中央和北京市委多年暗地里操心不已的重点难题,"文革"爆发后毛泽东及高层领导频频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红卫兵小将,号称"雄伟壮丽"却危机四伏的顶部门楼高悬在领袖人物的头上,让知道内情的高官们担忧后怕。1968年3月24日天安门管理处  相似文献   

11.
##正##(一)天安门城楼的建筑隐患一直是中央和北京市委多年暗地里操心不已的重点难题。"文革"爆发后,毛泽东主席和其他首长频频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红卫兵小将,号称"雄伟壮丽"却危机四伏的顶部门楼高悬在领袖人物的头上,让知道内情的中央首长们担忧后怕。1968年3月24日,天安门管理处向北京市委紧急报告说:"天安门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检阅广大革命群众的地方,是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向往中心。为了保卫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  相似文献   

12.
串连井冈山     
荒唐的"文化大革命"已经过去30多年了,然而其间所发生的许多事件仍令我们这些亲身经历者不能忘怀,时不时要在脑海中闪现。1966年,我15岁,正在读初中,"文化大革命"爆发。这年8月到11月,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8次接见全国去北京进行串连的红卫兵。全国大、中学生,欢呼雀跃,都把去北京见毛主席当成"一生中最大的幸福"。随后红卫兵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革命大串连的狂潮。一批批红卫兵打着红旗,背着背包,唱着毛主席语录歌,奔向井冈山、韶山、延安、广州、上海、北京……  相似文献   

13.
在文革时期的前半年中,红卫兵有两次冲击《人民日报》。 1966年8月26日,大约上午十点钟左右,在王府井的《人民日报》读者接待室,来了一批红卫兵。他们身穿军装、臂佩红袖标,气势汹汹、蛮不讲理,在接待室的桌子上把鞭子甩得“叭、叭”响,说是要编辑去见他们,并气势汹汹地贴出大字报:“勒令人民日报立即停刊!”  相似文献   

14.
王革新 《百年潮》2007,(2):44-47
1966年8月18日,中央召开了有百万群众参加的“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大会。此后,红卫兵运动迅猛地在全国展开。“破四旧”作为红卫兵运动中一项极具破坏性的疯狂之举,损毁了难以计数的珍贵文物、古迹和古籍,给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造成了无可挽回的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大革命”初期,出于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由中学生组合而成的团体“红卫兵”组织,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并演变成为一场极具破坏性且带有狂热的无政府主义色彩的红卫兵运动。 红卫兵运动点燃了“文革”之火,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红卫兵运动就没有“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16.
王友琴 《炎黄春秋》2010,(10):55-61
1966年9月5日,领导文革的"中央文革小组"发出了一期"简报",标题是"红卫兵半个月来战果累累"。简报说,到8月底止北京市有上千人被打死。从简报的标题就可以看出,打死上千人被当做红卫兵的"战果"受到赞扬。本文将报告1966年8月的暴力迫害,并做简略分析。文中事实来自笔者的调查采访。  相似文献   

17.
<正>1966年8月31日凌晨5点,徐州师范大学200多名赴京的学生,由一个排的解放军带队,离开住宿点北京工业学院,急行军数十里于上午9点多赶到天安门广场。当时我是这200多名自发赴京学生的发起人之一。上午10点,带队排长吩咐我和另外几名学生把  相似文献   

18.
王晶垚 《炎黄春秋》2010,(10):78-79
1966年8月5日下午,卞仲耘校长在北京师大女附中校园被红卫兵活活打死。 1966年8月9日中午,我在悲痛中收到一封署名北京"师大女附中一教师"的紧急匿名唁函。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从草原来到天安门。无边的旗海红似火,战斗的歌声响入云。伟大的领袖毛主席,领导我们闹革命。啊哈嗬……啊哈嗬……敬爱的毛主席,不落的红太阳,草原上人民热爱您,海枯石烂不变心。红彤彤太阳从东方升起,金色的太阳铺满大地。为什么太阳这样暖,为什么热泪盈眶流不息,毛主席来到我们身边,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啊哈嗬……啊哈嗬……敬爱的毛主席,不落的红太阳。  相似文献   

20.
天安门地区管委会宣布,天安门观礼台翻建工程2004年3月24日开工,预计在今年国庆前竣工。天安门观礼台由我国国家级建筑大师张开济设计,1954年建成,它已经陪伴天安门广场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度过了一个个盛大的庆典。92岁的张开济老人说:"我很自豪能在天安门广场上留下两个作品,但很少有人知道天安门城楼旁边不起眼的观礼台和革命历史博物馆是同一个设计者!我最满意的不是革命历史博物馆、钓鱼台国宾馆、北京天文馆、北京科普展览馆这四大馆,而是那一个台,那就是天安门观礼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