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毓 《文史春秋》2002,(9):4-10
“人的出身是无法选择的。父亲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家庭里。他剐出生不久。他3岁的哥哥溥仪便即位成为清朝末代皇帝。随着清朝的崩溃。伪满洲国的成立。由关东军做主的和母亲的婚事。日本战败。在苏联的战俘生活。回国后在抚顺的改造。姐姐慧生的死。1960年的特赦。相隔16年之后和家人的团聚。父亲的种种经历确实是不寻常的。”  相似文献   

2.
幸福     
<正>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这样的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年少时读到它。觉得是至理名言。于是,把别人的幸福生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把自己的不幸经历。作为向社会索取的理由然而。越是这样。幸福总是越难找到,不幸却总感到无处不在。到底什么才是幸福。幸福是一种生存状态。更是一种心理状态。或者说是建  相似文献   

3.
谈爱     
<正>青年男女,谈爱时常常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婚后却往往发生令人意外的事故。有人将其归罪于婚姻。因此甚至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其实。这是对爱情的一种误解。谈爱不是爱,是我们对爱的寻找。对什么是爱的探究。把谈爱误当成爱。其结果自然与理想有差距。爱是什么。是我们生命过程中情感的积累和修养。爱情在不同的生命阶段。有不一样的表达。青年时期。更多的是异性的吸引。是感性的冲动与激奋。这时的爱。是以性情表达为主的性爱。人到中年。更多的是亲情的建立。是感性与理性的  相似文献   

4.
断章     
漠 漠,你在吗? 我们去放风筝吧…… 2003年的夏日,这是我们最末的夏天了。 酷暑难耐,烦躁不安。 对着电视机发呆是我的专利,而鸣叫的是知 了。空旷而嘈杂, 在将熔的柏油马路边的房子里开十六度的空 调,强烈的对比之下竞可以闻到冬天的味道。 一切,繁华而孤独口 打电话。 “摸漠,你在吗?我们去放风筝吧。” “37度。” “没,16度。” “噢····~一会儿。” 空旷的假日。 我们最末的夏天。淡淡的,有风。所以决定去 放风筝。 没有什么。 已经没有什么概念了。一切都处于错乱之中。 门前被拆的楼房和快熔化的路。镜子里倒 走的行人…  相似文献   

5.
杨自强 《古今谈》2006,(1):67-69
“孔夫子是中国的什么家?” “是中国的哲学家。”“不对。” “是中国的教育家。”“不对。” “是中国的思想家。”“不对。” “是中国的文学家。”“不对。” “那到底是什么家?” “是中国的老人家。”  相似文献   

6.
岁月悠悠。往事如烟。眨眼我们即将进入21世纪。回顾自己走过的近半个世纪的考古之路。不禁感慨万千。近来整理侯马、稷山金墓资料。睹物追昔。那尘封已久的记忆却忽又变得清晰起来。创业的艰辛。跋涉的困苦又都一幕幕涌上心头。令人思绪难平。遂信笔记下了一段难以忘怀的往事。  相似文献   

7.
霍不思 《世界》2007,(1):72-72
菜园里有自然的生长与生机起真正的人生场景。所以在菜园里就有“戏”就有人生的烦恼和遭际,有悲欢离合,快意恩仇。一农业电视台的节目。蓬勃生长出来的好东西——肥硕的茄子、冬瓜。浑圆的番茄、蘑菇。艳丽的苹果、枣子、西瓜。游鱼、鸡鸭、山羊。蠕动的虫子、蝎子。丰丰富富,应有尽有,要什么有什么。还有操劳的手,朴素的脸。闪着劳动的愉快的眼睛。育苗、施肥、除虫、收获、储藏。荸荠、萝卜。南瓜、豆角。牛蒡和山药。  相似文献   

8.
复活     
哑巴开口。枯木发芽。向来是用来形容很难或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但再难的事。生活中有时还是会发生的。每当盼望见到而又绝难一见的事发生。人们常形象地把它称作“复活”。而这种“复活”一旦发生。往往让人惊喜,使人感奋。带给人许多教益。西部的塔里木盆地就发生了许多这样的事情,能让人产生这样的感受。  相似文献   

9.
艳坤 《丝绸之路》2006,(10):73-74
中国人对朝鲜有着割不断的历史情愫。小时侯,在介绍朝鲜的画报上。我经常看到朝鲜的大丰收景象——大个儿的苹果。活蹦乱跳的鲜鱼。脸上显露着幸福和满足的朝鲜人民。也许这种景象在脑海里印刻得太深。以至于每提起朝鲜。我心中总会升腾起一种亲切感。能到朝鲜看看,一直是我的一个心愿。  相似文献   

10.
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太多苦难的记忆。做为长征的领导者毛泽东。一位意志如钢。不轻易落泪的伟人却在漫漫长征路上四次流下了眼泪:为了穷苦的百姓。为了牺牲的战友。为了重伤的妻子。为了长征的胜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山茶》2014,(6):29-29
2009年4月的一天。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勐腊地区。冯利民博士手脚并用地爬过一段极为陡峭的山坡。他停下来喘气休息时。不知从哪里传来几声响亮的“嘎嘎”声。“从声音上判断。估计是一种体型很大的啄木鸟。”长期在野外研究的冯利民迅速做出判断。不过这次“不同于以往听见的任何一种”。他一点点靠近声源,最终一个巨大的黑色身影透过茂密的枝干进入视线。  相似文献   

12.
黄圆  陈林 《贵阳文史》2011,(3):24-25
“孩子就是一面新的镜子。心灵是纯净的。需要种下好的种子。给予美的映像。我们书院的目的。就是在孩子纯洁的心灵上播下一颗善良的种子,我们叫做善根。”  相似文献   

13.
放行的铁栅栏儿门终于打开了,等得不耐烦的人群驴驮马担地蜂涌着往船上跑去。视野所至,凡能栖身的地方都挤满了人。观海是我的嗜好。我挤到船舷边一个能凭栏眺望,俯瞰大海的地方站住了脚。随着一声长长的汽笛声,“中海3号”轮启航了。时间是1998年1月16日上午9点。海口市鳞次栉比的建筑群逐渐远去,消逝在雾蒙蒙的海面上。轮船开足马力向茫茫大海深处驶去。不久,海上起风了。这正是观海的绝好时机。我来到船尾,波澜壮阔、汹涌澎湃的海面上。翱翔的海鸥发出”嗷嗷”的叫声。风越刮越大,浪,越涌越高。海鸥翻飞得越来越猛。海…  相似文献   

14.
知乐     
<正>有句话,中国人说了千百年,至今仍被铭为座右。叫作知足常乐。但我却常听人说。国人最难得的表情是一张快乐的笑脸。我们怎么就乐不起来呢。不知足啊。人总是不知足的。这是本能。正是因为不知足。才有创造。人类才有进步。当然。也是因为不知足,人会生出许多恶念。人的一生。应修养性情。扬善抑恶。但我们快乐不快乐。并不在于知不知足。而是要懂得什么是快乐。快乐不是欲望的一时满足。  相似文献   

15.
十三陵神路     
步雄  孙伟 《旅游》2000,(5):17-17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西北郊约50公里处。是北京著名的旅游观光地。明朝时皇帝曾降旨方圆40公里内为陵区禁地。是一座国内规模罕见的封建帝王陵寝地。进入明十三陵之前。要经过一段长约750米。分别有18对石人。石兽拱卫的甬路一神路。神路以两座石望柱为开端。石人石兽分列两端。它们都是整块石料雕成.雕工精细。栩栩如生。据说。中国在陵墓前放置石人.石兽的习俗可以上溯至秦汉。以后各代封建帝王们的陵墓大都沿袭这种做法。  相似文献   

16.
姚发明 《神州》2012,(16):99-99
正确的学法指导,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本文从八个方面来谈一下学法指导:1.培养阅读的习惯。2.培养讨论的习惯。3.培养质疑的习惯。4.培养观察能力。5.培养动手能力。6.培养实践能力。7.培养总结习惯。8.培养学生自信心。  相似文献   

17.
《世界》2011,(4):150-157
沿1号公路,车一路前行。从顺化到岘港、继续向南到会安。在旅途中一一拾起的。是梦的碎片。仿佛万花筒一般,那些遗落千年的过去。竟然似曾相识又无比璀璨。三朝古都。古老皇城,沉淀着层层叠叠的历史。青葱般翠绿、如烟如雾的黛色青山,伴着香江碧水,人世的喧嚣和别处的安宁竟然水乳交融、了无痕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年画     
华羽 《成都文物》2005,(4):17-17
中国的年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之一。一般是采用工笔画形式。也有工笔带写意,当然也不乏大写意的传统中国画法。年画,是我国的一种民间艺术,早在东汉、六朝时就已存在了。宋代时,年画已很兴盛。清代康熙、乾隆年问。年画的作坊日益发展。当代的年画.也是在沿袭历代传统年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今.版画也加入了年画的行列中。  相似文献   

19.
蓝天。白云。湖水。草地。油菜花。随处可见的,悠闲的马儿,牦牛。车速极快,在耳畔回响着的,只有呼呼的风声,静寂。风里混合着泥土的气息和马儿的嘶鸣。不忍错过这流动的美景,于是停车。几乎是迫不及待的,将自己抛进这片绿色和黄色交融的色彩里面。撩起袖子,将裸露的肌肤接触到空气,似乎也沾染上了这草原的氤氲湿气。我攥紧双手,对着天空用力挥舞……  相似文献   

20.
在这丰收的时节,山洼一片金黄。瓜果熟透了,山野飘着旱谷的清香。肥胖的斑鸿亮开嗓子,春米的木雄欢声不断。含笑的人们赶快来吧,我们围住火塘。举起竹筒里的米酒,打开芭蕉叶包着的米饭。拿出黑篮里的肉,摆出白生生的盐。丰收激荡着喜悦的心,心拨动叮咚的琴弦。琴弦催促姑娘轻快的舞步,舞步落在小伙子的心坎。心坎发出欢乐的笑声,声声把丰收歌唱。歌声赶走了磕睡虫,我们沉醉在丰收的夜晚。月亮慢慢升起,吹起悠扬的竹笛。在那草木换叶的时节,背起饭团、盐巴去栽地。在土质黑油油的地方,我们钉上木桩、围起竹篱。抓一把黑土转回家,砍一根竹子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