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何靖 《黑龙江史志》2008,(12):20-21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剧烈变动,一个新兴的士阶层逐渐崛起,构成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他们的影响广泛,大至国家前途以及国际形势,小至个人成功和战争胜负,成为占有一定历史地位的阶层。无可非议的,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社会各个领域的传承创新自始至终都是以士为中心的。其中,也包括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关心的重中之重——军事。  相似文献   

2.
瞿朝祯 《丝绸之路》2010,(14):21-22
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动荡不安,传统秩序难以维系,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游侠阶层由此应运而生。游侠阶层的侠义以天下之大利为出发点,而同时期的墨家集团,其侠义之举大多只是个体行为。然而,墨家集团的侠义之风却极大地影响了整个游侠阶层,并促进了其后侠士、侠义品格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官学的衰落导致了学术下移和私学的兴起,从而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使士阶层逐渐形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富国强兵和防范亲贵、任用布衣的社会潮流又为士人进入政治领域提供了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官僚阶层开始兴起。  相似文献   

4.
张国庆 《沧桑》2009,(2):3-4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群雄逐鹿。在这一动荡时期,“士”阶层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特殊时期“士”阶层的分化与价值观、“士”与王侯的关系及“士”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楚"士"经历了由早期复杂含义发展到以仿诸夏立国后的低级贵族之代称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宗法制的解体及私学的兴起为平民入"士"提供了途径,士亦转化为知识阶层的统称。春秋战国时期楚士阶层不断壮大,他们凭借自身丰富的知识与技能,竞相展示自己的才华,从而有力的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6.
金祁县     
国家历史化名城祁县的历史可足久远得很,春秋战国时期即为祁奚大夫祁黄羊的食邑。县城几经迁徙.至北魏太和年间定址.至令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收藏家》2016,(10)
正游戏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与学习同等重要的基本行为活动之一。中国古代游戏的萌芽肇始于史前时期,原始简单的游戏融混于当时的生产、生活和宗教活动中,并未真正独立出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在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激烈碰撞中,游戏活动孕育而生,蹴鞠、投壶蔚然一时。唐宋时期,游戏的发展进入鼎盛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政治环境的稳定及庞大市民阶层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论楚国家的形成和春秋战国时期楚的社会经济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楚国家的形成和春秋战国时期楚的社会经济形态刘玉堂历史事实表明,终西周之世,楚族一直未能脱离原始的氏族社会形态。那么,楚族何时跨入国家的门槛?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处于何种社会经济形态?这,正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一、楚国家的形成《史记·楚世家》记:“冒十...  相似文献   

9.
中国中古时期经历了工商业为代表的财富力量兴起、式微和再兴,以及士族势力的起落。社会力量这一替嬗是社会经济的自然力量和国家的制度设计交互影响的结果。汉武帝新政通过打击和疏导双管齐下,消除了春秋战国以来日益膨胀的工商业力量,但其作为疏导财富力量的不限民名田政策成为士族阶层兴起的滥觞。唐朝在此前历代消解士族努力的基础上,通过科举制等制度将士族吸纳到统治秩序之中,转化为国家统治力量,完成了消解士族的过程。宋代建立了与财富力量共利分利的机制,与财富力量确立了相互依存而非对立争利的关系。历史经验表明国家处理与社会力量关系的良策就是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10.
金祁县     
《文物世界》1999,(3):34-35
国家历史化名城祁县的历史可是久远得很,春秋战国时期即为祁奚大夫祁黄羊的食邑。县城几经迁徙,至北魏太和年间定址,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春秋战国的学术迁移与典籍初兴周少川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变革时期。在这一阶段,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第一次得到全面的总结和飞速地发展。在历史变革的过程中,学术文化从王室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得到自由地发展;“士”阶层崛起之后,以锐意进取的精神,宣...  相似文献   

12.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性质,是长期以来争论未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期。并拟从先秦诸子有关记载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转型时期社会分化加剧以及国家对教育收费制度改革的社会背景下,不同阶层家庭在教育消费上表现出结构性差异,其背后反映的是教育公平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左再兴 《神州》2013,(10):15-18
以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家为"变革旧法度"的承续主张为钥,作一阐发,借以说明国家要持续繁荣就必须"变法",常导致的两种政治选择:一是在旧体制未充分阻碍社会发展脚步时,不改变原有社会架构的"变革",意谓"改革";二是在旧体制已经阻碍并是社会发展出现明显停滞甚至倒退的情况时,必须采取的打破思想上,社会架构上的变革,今谓"革命"。先以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的主要法治思想作一概述,再以论述各法家思想家的"变法"的法治主张,后以阐明"变法"是国家继续强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正社会思潮是一定时期所形成的带有趋势性的思想观念。任何一种社会思潮的形成,都与特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社会问题、社会心理趋向相联系。在特定时期形成的社会思潮,是认识该历史时代的重要窗口,因此,研究社会思潮对于深入认识一个时代的历史特点具有特殊意义。譬如春秋战国时期所兴起的一些社会思潮,就很有研究之必要。以笔者浅见,春秋战国时期可以称之为思潮的思想趋势  相似文献   

16.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经济史上的大变革时代。领主制经济的衰落是造成当时城乡对立运动特点与经济制度变迁的时代背景。深入探讨春秋战国时期城乡对立运动发展的特点和制度方面的创新,对于科学地解答春秋战国社会性质和古史分期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一、春秋战国时代“工商食官”制的瓦解商品经济是共产主义以前各社会经济形态所共有的现象,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均有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均有不同利益的社会成员以及社会分工。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来看,商品经济本身不构成某种社会经济形态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论先秦士人的群体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春秋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崛起“,士”逐渐形成自己不同于其他阶层的群体品格,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文化心态由此奠定。  相似文献   

18.
丁哲 《收藏家》2012,(9):27-30
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玉器发展史上一个极其特殊的阶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此期的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经济基础、社会组织关系、国家政治制度、社会意识形态,以至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都处于急剧的变动之中。这种“古今一大变革之会”,导致了列国争雄,诸侯称霸的混乱局面。  相似文献   

19.
宋明以来,随着粤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发展,随之而出现的“峒寇岛夷”问题,一直是国家和地方政府难以解决的一大问题。但至清初“复界”以后,地方社会趋于稳定,经济化出现了长足的发展。对于这种社会变迁,陈春声、黄挺等时贤已有相当深刻的研究。陈春声教授认为,“大致从明嘉靖至清康熙的一百多年间,是潮州乡村社会逐渐被乡绅阶层控制的重要转折时期。”但对于乡绅阶层的产生及社会转型的细节和内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而且他们的分析多以沿海的韩江三角洲为参照,对于广大内陆山区则关照较少。  相似文献   

20.
从商周“集中公墓制”到秦汉“独立陵园制”的演化轨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周时期,王及诸侯方国国君(或包括夫人、宗族成员在内)死后普遍实行多代集中埋葬于同一公共墓地的公墓制度。这种“集中公墓制”是阶级、国家产生之初级阶段君权确立但还带有氏族遗痕的一种墓地形态。“集中公墓制”作为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必然发生变化,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以每代国君为中心的“独立陵园制”的出现。但春秋战国时期的“独立陵园制”尚处在创立与发展阶段,而到了秦汉时期,由于大一统帝国的建立及君主集权的高度强化,“独立陵园制”最终确立并进一步完善,从而奠定了尔后中国近两千年专制社会帝王陵园制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