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州民俗》2008,(4):7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的手段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亲手编制《明大浩》,官员若贪污赃银六十两以上.将被处枭首示众、剥皮实草之刑。  相似文献   

2.
明朝国史仅记明太祖“讳元璋”,而太祖旧撰之《朱氏世德碑》,透露了他“重八”的初名。但在各种明清典籍中,重八之名从未与太祖直接挂钩,也不知他何时更改雅讳。然而“元璋”的御名定于明朝建国前夕,是可以考知的。明代后期出现了几个太祖的“曾用名”,从其出现的时代以及相关记载的史源关系上考察,可知:“兴宗”之名当存疑,“元龍”之名不可信;这些名字可能皆出自民间想象,是民众参与明太祖形象构建的产物。对明太祖“易名史”的考察,引出了明初史料的可信性问题,对于较为特殊的明朝开国史料,应放在相关的史料系统中,梳理其源流关系,以断其真伪,不可不加考辨地使用。  相似文献   

3.
前言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族属,在《太祖武皇帝实录》等清代官书中明确地载为系建州左卫首领孟特穆的直系后裔,太祖的曾祖父福满记为督都,并被追封为兴祖直皇帝。然而这位在清代大名鼎鼎的督都福满之讳。却未像预想的那样为明朝、朝鲜的官书、民间史籍所记,似乎没有领导过建州左卫的经历。明季程开认为“奴儿哈赤,王杲之奴”,这未免持有贬意,以图重振大明国威;茅瑞徵的“奴儿哈赤,佟姓,故建州枝部也”,似客观叙述。在女真人内部,“九部联军”于1593年合攻太祖之时,乌拉部酋长布占泰曾讥讽太祖“以无名常胡之子崛起为酋长,合并…  相似文献   

4.
<正>一部明朝的历史,就是一部贪污腐败与反贪污腐败的历史。一、制度明确——贪污60两银子就要被立刻杀死,死后还要被剥皮洪武二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很动感情地对他的大臣们说:"从前我当老百姓时,见到贪官污吏对民间疾苦丝毫不理,心里恨透了他们。今后要立法严禁,遇到有贪官敢于危害百姓的,  相似文献   

5.
琉球地处中国台湾省和日本九州之间,由大小36个岛屿组成。明朝初年,琉球本岛分立三个政权,位于琉球本岛南部为南山(又称山南)政权、中部为中山政权、北部为北山(又称山北)政权,史称“三山时代”。三国中,以中山最强,北山最弱。1368年明朝建立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五年(1372)正月遣杨载出使琉球,传送即位建元诏书;  相似文献   

6.
文史精萃     
朱元璋发明汉字大写数字明朝以前,人们记账都是使用"一二三"等汉字和自己创造的一些简单符号,这种记数的方法简单实用。但这些数字最大的缺点就是简单,所以容易涂改。这就让一些贪官污吏有了可乘之机,比如把"一"改成"二"、"三"、"六"、"七",把"三"改成"五",  相似文献   

7.
韩国史学界朱元璋研究述评(韩)全淳东一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清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其历史作用历来备受人们关注。如何评价他在元末社会动荡中推翻元室、建立明朝的历史意义?他又如何巩固和强化了君主集权?这些都是史学界热心探讨的课题。韩国史学界对朱元璋的研究是从本世...  相似文献   

8.
《文史博览》2008,(1):34
明朝以前,人们记账都是使用“一二三”等汉字和自己创造的一些简单符号,这种记数的方法简单实用。但这些数字最大的缺点就是简单,所以容易涂改。这就让一些贪官污吏有了可乘之机,比如把“一”改成“二”、“三”、“六”、“七”,把“三”改成“五”,再加上字迹潦草一些,想辨出真伪真是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9.
谢田 《世界遗产》2014,(8):64-71
北京城的北边是一片上风上水的宝地。明朝从开国太祖朱元璋,到亡国的崇祯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除了太祖葬在南京明孝陵,建文帝不知所踪,景泰帝葬在玉泉山,其他的都葬在这40平方公里的山青水秀中。可以说,有明一代,277年,几乎所有的往事,都埋藏于此。六百年来,这片陵区历经兴废,留下了许多故事和传奇。皇陵肇造公元1407年夏天,大明天子朱棣的正妻徐皇后在南京驾崩。皇后去世,自然要修建陵寝,而且根据帝后合葬的礼法,这个陵寝也会为皇帝所用。  相似文献   

10.
我与影友同游孔孟故乡——山东邹山县时,偶闻此处有一座规模恢宏的明朝第一代鲁王陵墓。于是,好奇心驱使我们前往谒访。 王陵的主人,第一代鲁王朱檀,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 公元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建立大明王朝,建都南京,称太祖洪武皇帝。为了加强王朝统治,朱元璋分封诸王,  相似文献   

11.
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开国至思宗朱由检殉国共传十二世,十六帝。其中十五位皇帝及五位追封皇帝分别葬于六处,这六处皇陵在今江苏盱眙、南京、安徽凤阳,北京昌平、西郊,湖北锺祥。 明太祖即位后仿前代之制追遵四代祖先考妣皆为帝后,高祖朱百六为“德祖玄皇帝”,曾祖朱四九为“懿祖恒皇帝”,祖父朱  相似文献   

12.
正明代建国后,太祖朱元璋提倡文治,昌明儒学,致力教化,兴建学校,选拔学官,积极推进文化教育进步与发展。明前期虽缕有动荡,但经过数十年努力,终于形成了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局面,为明朝文化的繁盛奠定了基础,古代图书事业也由此逐渐走向鼎盛。明代前、中期图书的刊刻传播,主要通过中央和地方官府,这一时期的藏书群体也主要是贵族和官僚。中后期随着  相似文献   

13.
正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因为自小出生在贫苦家庭里,饱受了元朝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因此他发誓:一旦自己当上皇帝,先杀尽天下贪官。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当时官场贪腐成风,农民反抗朝廷之争有增无减,在这种情形下,朱元璋决定亲笔写一部刑典书给官员和百姓看。为此,朱元璋连忙召开紧急会议,大部分官员都不敢反对,但也有一两个官员提出  相似文献   

14.
建安二十一年(216)春,曹操在曹氏宗庙举行祭祀曹氏祖先的祭礼,而不是在皇家宗庙祭祀刘氏祖先。两晋皆以庙号为"高祖"的司马懿,而不是以庙号为太祖的司马昭为具有"始祖"含义的皇家宗庙"太祖"。西晋、东晋政权的更嬗,未导致宗庙"太祖"改易。两晋南朝皇家宗庙"太祖"虚位现象的出现,并非因历代无法确定宗庙"太祖",主要是在宗庙"太祖"确定标准问题上究竟应重"孝"还是重"功",这一冲突难以兼顾所致。  相似文献   

15.
说起皇后,我们都本能地想起"凤冠霞帔"、"母仪天下"这些符号性的词语,似乎她们都是千篇一律的尊宠无比,都是如出一辙的荣耀万千。其实,倘若走进她们的世界,你就会发现她们的人生竟也是如此的多姿多彩。太祖马后、成祖徐后:立训为规,垂范后代要说明朝的皇后,自当从朱元璋的马皇后说起。这位马皇后,就是著名的"马大脚"。原来是地主郭子兴义女,后来,郭子兴起兵反元,  相似文献   

16.
明朝有一件事让人看不明白。 太祖皇帝朱元璋于1368年在应天(今南京)称帝,定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1398年闰五月,这个自诩“忧危积心,日勤不怠”的明太祖死在病床上,前后在位31年,因此,洪武这个年号也应该只有31年,但在《明实录》中却有许多洪武三十五年的记事。死人还在纪年,这在中国历史上恐怕只此一家。  相似文献   

17.
明朝的建文皇帝朱光灿,是明太祖朱元津的嫡孙,懿文太子的第二子。懿文太子尚未继位便早丧,洪武二十五年九月,朱允伙被立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太祖崩,朱允欢顺秩即皇帝位,改元建文,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故世称朱允伙为建文皇帝。而白云山,则是贵州省长顺镇(区)东南Zo多里处的一座佛寺名山,为建文帝所创建。据“明史”和“明史纪事本末”等史书记载,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明成祖朱律起兵靖难,击破京城后,朱允欢与数十臣僚趁夜逃出南京,之后,这位皇帝便成了明成祖朱核追缉的对象。为了逃出魔掌,这位亡国皇帝便遣散随从…  相似文献   

18.
正清朝入关之前,太祖、太宗不置宦官,"祖宗创业,未尝任用中官。"入关以后,顺治帝沿袭明代宦官制度。额定宫中内监人数千余名,归属内务府管理,以后太监陆续增加,最多时超过三千人。鉴于"明朝亡国,亦因委用宦寺"的教训,清朝严防宦官专权干政,顺治十年(1653年)作出规定:一、非经差遣,不许擅出皇城;二、职司之外,不许干涉一事;三、不许招引外人;四、不许交接外官;五、不许使弟侄亲戚暗相交接;六、不  相似文献   

19.
<正>明朝立国之初,太祖朱元璋为加强防务、巩固统治,对诸皇子实行封藩制,封第三子朱棡为晋王,封地在太原。从洪武十一年(1378)朱棡就藩太原至崇祯十七年(1644)大顺军攻陷太原,晋藩宗室在此生息繁衍267年。其间,府第营建、陵墓修筑、礼仪施行、文化生活等宗室活动深刻影响了太原城市风貌和社会景观。在经过时代变迁和岁月冲刷之后,曾经恢弘壮丽的王室景象逐渐模糊,甚至消散,后世文人常于藩府废墟之上凭吊古迹,抒发思古幽情。  相似文献   

20.
王銘 《中华文史论丛》2011,(2):293-325,406
北魏歷史上有兩個皇帝被尊爲"太祖",即平文帝和道武帝。這就是清代學者疑惑的"元魏兩太祖"問題。事實上,道武帝天興初年尊平文帝爲"太祖",明元帝時上道武廟號爲"烈祖",到了孝文帝改制時,將平文從太廟中遷出,改尊道武爲太祖。《魏書》一直記載道武廟號爲"太祖",諱言道武廟號最初爲"烈祖"的史實。廟制的背後是政治權力的運作,作爲王朝開國之君象徵的"太祖"廟號的追尊,體現了北魏的中原正統心態以及對拓跋王朝政統譜系的建構努力。北魏以及後來的東、西魏在拓跋宗廟"太祖"廟號上屢有改易,正可觀察拓跋宗室各種勢力的政治鬥爭,以及東、西魏敵對政權對各自政統合法性的解釋。本文並揭示《魏書》所體現的鲜明政治立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