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颖子 《湖南文史》2014,(7):30-30
老舍不但有《茶馆》这样在中国话剧史上的扛鼎之作,在日常生活中他也有着饮茶的嗜好。老舍生前在出国或外出体验生活时,总是随身携带茶叶。有一次,老舍到莫斯科开会,接待人员知道他爱喝茶,特意给他预备了一个热水瓶。可是老舍刚沏好一杯茶,还没喝几口,一转身服务员就给倒掉了,惹得老舍很不高兴地说:"他不知道中国人喝茶是一天喝到晚的!"  相似文献   

2.
老舍,一位文坛巨匠。关于他的死,已有一些报刊披露。老舍究竟是怎样自杀的?老舍夫人、著名书画家胡青当年与丈夫朝夕相处、相濡以沫,通过她的回忆,能再现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3.
文化大革命爆发时,老舍在北京市文联工作。老舍出事的前两天,北京市文联开会,老舍问茅盾先生:“明天的‘斗批改’大会你参加不参加?”茅盾先生没有作正面回答,只轻轻地向他摇了摇手。第二天(1966年8月23日编者注),老舍问我:“今天是红卫兵学生们‘帮助’我们文联搞‘斗批改’,你看我参加不参加?”我说:“没有通知你就不参加。”老舍接着  相似文献   

4.
在儿童教育上,老舍先生有一套独特的思想,既是针对自己孩子的,也是泛指所有的孩子,算是他的教育思想吧,细想起来,有以下八条:“木匠说”1942年8月,老舍先生曾写过一篇叫做《艺术与木匠》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作为文艺家,我决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作木匠,瓦匠,或做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不必非入大学不可”老舍说的“不必非入大学”,是一种反传统的教育思想。老舍先生在给妻子的一封信里谈到对孩子们的希望时写道:“我想,他们能粗识几个字,会点加减法,知道一点历史,…  相似文献   

5.
蒋泥 《湖南文史》2010,(4):37-39
老舍一生中出现过几位女性,对他的生活、性情,乃至人生取向,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一位是他的初恋对象刘家小姐,一位是他的妻子胡絮青,还有一位则是与他维系了特殊情谊的女作家赵清阁。  相似文献   

6.
陈素云  房永彬 《神州》2013,(2):11-11
作家老舍的价值在于他的创作对现当代文学的影响,除了小说创作外老舍一生还创作了大量的剧本、散文、诗歌(新式之外包括歌词、古词和旧体诗等),他的作品几乎什么形式都涉及了。已经出版的《老舍文集》19卷,总共有一千万字之多。可以说,老舍的作品的确称得上是"经典":它的一以当千的无可争辩的分量,他在历史上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无法逾越的典范性、代表性,都值得人们再三回味,可以不断感受、不断验证,不断有新的发现,即所谓说不完的莎士比亚,具有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王学振 《满族研究》2007,(1):109-114
按照目前约定俗成的使用情况,汉语中的“民族”一词有着狭义和广义的不同含义,因而老舍与很多作家一样具有双重民族身份:他是一个旗人,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老舍的民族身份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表现得异常突出:作为一个旗人,他的文学创作在题材、风格、语言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满族文化特质;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他的文学创作表达了外抗强敌、内主团结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所研究员关纪新著,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老舍与满族文化》于2008年3月出版,全书27万字,是一本旨在对老舍这位满族文学作家其作品中艺术性的民族因素做深层次挖掘的专著。该书从“京师旗族的家庭出身对老舍的人文模塑”、“20世纪满族社会变迁对老舍民族心理的制约”、“满族伦理观念赋予老舍的精神烙印”、“故土难离,相知不弃——老舍的京旗及北京情结”、“老舍赖以托足的满族文化艺术沃壤”、“满人的语言天分与老舍的烹炼琢磨”、“老舍文学艺术之中的满族文化调式”和“老舍对满族及中华文化的忧思与自省”等八个方面对老舍这位现当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满族作家的作品中蕴含的民族特色进行了深入挖掘,并且将老舍及其作品价值放在了整个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的大环境下,从独特的角度分析了他超越民族和国家超越历史的文学艺术特质。老舍作品中对满族文学优良传统的继承发扬和开拓创新,作品包含的独特民族文化价值和多民族文化交流并存的反映等这些在过去没有深入系统探讨的问题都在本书中得以详尽阐述,是关纪新同志多年研究老舍及其作品的心血之著。《老舍与满族文化》出版@晓薇  相似文献   

9.
“老舍是相当平民化的” 傅光明(以下简称傅):您能否谈谈您与老舍先生是如何认识的?他最初给您留下了什么印象? 邓友梅(以下简称邓):我和老舍先生认识是1950年的十一二月份,大概我是他从美国回来  相似文献   

10.
毛主席对老舍谈康熙60年代初期,,老舍先生是北京市的全国人大代表。有一年的人大代表会上,适逢大会中间休息,老舍先生下了主席台到休息室去,过了一会儿,他看到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同志等领袖们也走进了休息室,老舍先生以为他们要商量事,起身想躲开,毛主席却...  相似文献   

11.
<正>老舍一生中出现过几位女性,对他的生活、性情,乃至人生取向,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一位是他的初恋对象刘家小姐,一位是他的妻子胡絜青,还有一位则是与他维系了特殊情谊  相似文献   

12.
老舍与《茶馆》〔摘录〕──纪念老舍诞辰95周年赵起扬【编者按】:为纪念老舍诞辰95周年,本刊特从赵起扬的“征求意见稿”中摘成此文。因未及与作者商酌,其正副标题均为编者改加。那是1957年春天,老舍先生把他新创作的一部歌颂新宪法的四幕六场话剧交给北京人...  相似文献   

13.
在抗战时期,老舍先生曾一度住在重庆北碚,梁实秋也住在那里。有一次,北碚各机关文化团体发起募款劳军晚会,老舍自告奋勇,表示要说一段对口相声,并选中了梁实秋做搭档。老舍对相声多有研究,排练时,他对梁实秋说:"说相声,第一要沉得住气,放出一副冷面孔,  相似文献   

14.
通俗文学大家老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文璞 《文史精华》2004,(10):59-63
茅盾先生题过一副名人人名联:老舍、老向、凤子,胡风、胡考、龙生。联中“老向”是我的老乡,但乡人对他知之甚少,于是我写信给老舍之子舒乙先生,向  相似文献   

15.
八方风雨话文宗──略谈抗战中的老舍阎焕东小引抗日战争胜利后,老舍写过一篇长文,题为《八方风雨》,记述了他在八年抗伐中的经历。作为一个作家,他说,他“只有一枝笔”,这是他谋生的“本钱”,也是他“抗敌的武器”。他始终紧握这支笔进行战斗,从抗战一开始,他便...  相似文献   

16.
1937年11月冯玉祥来到武汉。为宣传抗日并向作家们学习,冯玉祥邀请了老舍、吴组缃、楼适夷等住进他的住所千户街福音堂。冯玉祥对老舍非常钦佩和敬重,拜老舍为师学习写作。后来.他们又先后到了重庆,一同以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的身份组织抗战文艺运动。其中,他们的两次蓉灌之行是很值得一述的。  相似文献   

17.
我的恩师嵇文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的恩师嵇文甫文/李光一嵇文甫先生(1895.12.17~1963.10.10)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史学家、教育家。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朴实无华,实实在在,关心青年,热爱学生。我是在嵇先生的教导和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他是我的恩师。嵇先生是河...  相似文献   

18.
陈娟 《环球人物》2020,(8):83-87
20世纪50年代,老舍家中收藏了各式各样的器物,整理摆设它们是他每天早晨的习惯。在中国作家序列中,很难找到第二个像老舍这样的人。他既写话剧、歌剧、电影剧本,又写京剧、相声、快板,“英式幽默”与“北平大杂院诙谐”调度自如;他有很多爱好。  相似文献   

19.
曾辉 《文史天地》2009,(5):15-20
1920年对青年毛泽东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他的恩师,也是他未来岳父的杨昌济和父亲毛贻昌在几天之内接连去世;这一年,他在北京领导了著名的驱张运动,并最终取得胜利;这一年,他热心地搜索那时候能找到的共产主义的中文书籍,最终建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一年,他与杨开慧喜结连理;这一年,毛泽东还在北京加入了少年中国学会……  相似文献   

20.
1920年对青年毛泽东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他的恩师,也是他未来岳父的杨昌济和父亲毛贻昌在几天之内接连去世;这一年,他在北京领导了著名的“驱张运动”,并最终取得胜利;这一年,他热心地搜索那时候能找到的共产主义的中文书籍,最终建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这一年,他与杨开慧喜结连理;这一年,毛泽东还在北京加入了少年中国学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