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螺是藏区本教和藏传佛教的宗教仪轨 中共同的重要法器与乐器,但其在螺纹的左旋与右旋上 却有严格的宗教属性规定。本文通过研究一件甘肃省博 物馆所藏的左旋法螺,甄别了左旋与右旋法螺的宗教属 性,阐述了这种宗教仪轨的由来;也从一个侧面阐释了藏 区本土佛教与本教相互斗争、融合的历史过程及现状。进 而认为法螺左旋与右旋的宗教属性差异是这一历史文化 现象的典型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2.
1987年在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墓地第四号墓中曾出土一件刻纹玉饰,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以往关于这件刻纹玉饰的放置方式及刻纹内容,很少提及。本文率先探讨了这件刻纹玉饰的用途,认定其为梳背饰;在明确了其摆放方式的基础之上经仔细审视,提出这件刻纹玉饰上所琢刻的应是一条单首双身的龙形图案。  相似文献   

3.
正在中国军事博物馆抗日战争展厅里,陈列着一枚铜印章,这枚印章高3厘米,宽1.5厘米,上部雕有狮子钮,下刻隶书"杨靖宇印"。这枚已在军事博物馆陈列了40年的珍贵印章,作为东北抗联的历史文物,它向人们讲述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壮烈史实,但这枚印章的发现始末却是鲜为人知。农民锄地捡到印章  相似文献   

4.
在黄河博物馆内,现藏有一块汲县河堤烽堠碑,它是迄今为止仅见的古黄河堤防分段管理维修的一件界标实物. 1987年,河南汲县(今卫辉市)柳卫村村民候光安在村东黄河故堤上取土,挖掘出一块陶制的河堤分界碑.碑高52厘米,宽20厘米,厚10厘米,通体青色,上圆下方.碑的正面阴刻三行文字,竖行楷书.中间一行字形较大,刻"汲县河堤下界埄堠"8字;两边行字形略小,右边行刻"西至上界永"5字,左边行刻"福村八十里".(图一)碑的背面一侧有刻印花纹,中间竖向排列六组对顶三角形刻纹,两边各竖排六组"川"字形刻纹.该界碑出土后曾一度为汲县水利局刘仰洲老先生收藏,1996年11月刘仰洲先生将其捐赠给黄委会黄河博物馆,至今仍珍藏在黄河博物馆内.  相似文献   

5.
马征 《中国土族》2009,(4):14-14
在我的书案上,至今放着两枚许多年前我游青海湖时从湖畔捡到的石子:一为六厘米见方二厘米厚的方石,通体黑色,沉沉的,我用它做镇纸石;一为鸡蛋大小的鹅卵石。表面光洁柔润.似上了一层灰色的釉,我常放在手心里,摩挲着它思考问题。多少年里,我曾多次迁徙或搬家,许多东西丢弃了,然这两枚石子,始终放在我的书案上伴着我。我格外珍惜这一方一圆的石子,毕竟是青海湖的馈赠。这也使身处黄海之滨的我,看着两枚石子,时不时牵挂着千里之外青海湖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年九月中旬,郑州二里岗附近的市木材公司在基建动土工程中,发现一座小砖券的单室墓,在墓中挖出铜器、铁器、银饰片三类共十四件。据施工同志讲,这个墓主人头向南,略偏西一点,墓主人口中、手中各有一枚铜钱。出土的银饰片都是在一起的,银饰片中还放有铜镜一件,旁边有一把铁剪刀。从出土器物看是一座唐代墓。因墓葬在施工中被毁掉,墓内的其它资料未能得到,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现将墓内出土的银饰片等简介于后。银饰片共发现八片,保存都基本完好,  相似文献   

7.
首都博物馆藏天启通宝背“金·五钱”金钱高桂云近来清理首都博物馆馆藏钱币,发现天启通宝背穿上“金”、穿右“五钱”金钱两枚。钱径3.8厘米,一枚厚0.2厘米、重18.85克;另一枚厚0.15厘米、重17.48克;金黄色,经北京市人民银行扫描电镜检测,成分...  相似文献   

8.
一 "蓼万"铜质贴金印 1983年钱峪公社社员在西安第二炮兵学院施工中,在一残存的汉墓墓坑中,发现此印和纯白透明玉琀一枚。印为正方形。爬行龟纽(图一)。印边长1.7、厚0.6,纽高1、通高1.6厘米。龟纽造型生动,两后腿与龟尾相连,前腿中间实体,昂首,口、眼、颈、爪均有刻纹,背部突起,饰回纹,贴金较厚。印下沿四周部分贴金微有脱落。尽管贴金较厚,但纹饰仍清晰可见。此印制作精细,稳重实体,篆文规整,为汉印中上品。二 "别部司马"铜印  相似文献   

9.
正在江西宜春市万载县的湘鄂赣革命纪念馆的展厅里,一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赣省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公章,被陈列在中央展柜最醒目的位置。此印章为银质圆形,直径10厘米,周长31厘米,边高1.7厘米,刻有20个隶书字(繁体)。内圈铸有地球、斧头、镰刀、稻穗、五星所组合的圆形图案。印章通体闪着银质光泽,字迹图案清晰。此印章1994年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是该馆的镇馆之宝。鲜为人知的是,这枚印证  相似文献   

10.
书讯     
<正>《汉代刻纹铜器考古研究》吴小平等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本书在全面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器类、纹饰方面的差异,将汉代刻纹铜器分为甲、乙、丙三类,然后讨论各类铜器在器形、装饰题材及布局、时空分布方面的特征,试图建立起各个区域刻纹铜器的发展脉络,并最终完成对汉代刻纹铜器总体的发展变化谱系考察。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国军事博物馆抗日战争展厅里,陈列着一枚铜印章,这枚印章高3厘米,宽1.5厘米,印章上部雕有狮子钮,下面刻有"杨靖宇印"4个隶书字。作为东北抗联的历史文物,这枚印章的发现始末却是鲜为人知。杨靖宇将军印章的发现者叫柳明章,退休前是吉林通化钢铁公司炼结厂的一名铆工。招工前,柳明章是吉林通化县兴  相似文献   

12.
江陵凤凰山八号汉墓竹简试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陵纪南城凤凰山八号汉墓共出土竹简一百七十六枚,完整简一百六十五枚(长22.4——23.8厘米,宽0.55——0.8厘米,厚约0.1厘米),残简十一枚。文字墨书于竹黄一面,共七百八十余字。字为隶体。简文内容是"遣策",记载随葬品的名称、质地、数量。  相似文献   

13.
山东青州发现一批截首刀和博山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88年秋,山东省青州市郊某村发现一批截首刀和博山刀。据目击者叙述,两种类型刀币混在一起共约三百多枚,出土时锈蚀粘结成一大块,用锤子砸开后,有一半左右损毁,笔者所见大体完整的尚有103枚,其中除11枚为博山刀外,其余均为截首刀。这批截首刀均为截首的尖首刀,与《中国钱币》1987年第3期所载《招远切头尖首刀及其科学考察》一文中所描述的切头尖首刀形制相近。刀币外形亦为曲刃、拱背、环首。刀身全长10—13.5厘米,身宽1.4—1.6厘米,柄长(连环在内)5.8—6.4厘米,柄宽0.9—1.1厘米,刀身厚0.07—0.12厘米,背厚0.11—0.21厘米。环首外径1.6—1.9厘米,内径0.8—1.2厘米,环厚0.115—0.23厘米,均有铭文。现存的92枚中有21枚因截去部分铭文或锈蚀较重已难于  相似文献   

14.
人们一般认为,破碎了的镜,要使它重新组合起来,并且映照出完整的一个影像,即所谓“破镜重圆”,那是断不可能的;但从实物考察来看,我国古代却存在过这一工艺。 近年笔者分析了一百多枚南北朝出土的铜镜,其中一枚半圆方枚神兽镜很值得我们注意。此镜为湖北省鄂城出土,试样编号E30,残,复原直径约19.6厘米。扁圆钮,主纹饰为神兽,外置方枚、半圆枚各一周,再外为倾斜的辐射纹。画纹带缘。厚约0.1—0.15厘米,外缘凸起最厚处为0.4厘米。背面颜色灰黑而泛黄、泛绿,部分图纹凸起部又稍泛白,正面底色灰黑而泛黄,近外缘处多泛绿、泛白,光泽甚佳。断代六朝早  相似文献   

15.
黄娟 《文物》2020,(5):70-72
<正>天津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汉代五铢钱范模,范模系1954年天津市文化局拨交入藏。该范模此前未见报道,现介绍如下。范模为铜质,保存完整。平面近正方形,圆角,纵长10.6、横长10厘米(图一~三)。边框为宽折沿,高2.2、内深1.6厘米。范模腔内设计有阳文的浇道和钱模,上部正中为喇叭形浇口,下连主浇道,主浇道左侧竖排2枚背面钱模,直径2.5厘米,穿径上模1.15、下模1.05厘米;右侧竖排2枚正面钱模,直径2.5、穿径1.05厘  相似文献   

16.
北京大学藏汉代医简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家浩  杨泽生 《文物》2011,(6):88-89
北京大学藏汉代医简共711枚,其中整简516枚,残简185枚。整简长23~23.2、宽0.7~0.9厘米,有些简可辨上下契口及编痕;残简长短不一,最短的仅1.9厘米。这批医简没有书名,根据简文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医方目录"、"医方甲  相似文献   

17.
四川威远出土大量“直百五铢”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8年1月,四川威远县黄荆沟公社秀峰桥开石厂的民工,在乱石泥土中挖出一个陶罐,里面有二十余斤铜钱。最近,我们将这批铜钱进行了整理。除少数残片外,共有一千七百零三枚。其中有半两钱、五铢钱,"直百五铢"钱等,直百五铢最多。 1.半两钱,一枚。直径2.4厘米,重2.8克,正面有内外郭,应是西汉武帝时期的货币(图1)。 2.五铢钱,三百二十五枚,可分三种类型; Ⅰ型西汉武帝时期所铸的五铢钱十三枚,直径2.6厘米,平均重约3.1克(图3)。Ⅱ型西汉宣帝时期的五铢钱二十枚,直径2.6厘米,平均重2.7克(图4)。Ⅲ型东汉前期所铸的五铢钱二百九十二枚,直径2.6厘米不等,平均重2.8克(图5)。 3.剪边五铢,二百八十一枚。直径1.8—2.1厘米不等,平均重0.7—1.8克(图7、8)。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通州区潞城镇后北营村发掘了一座元代土坑墓,出土了八思巴文铜钱"大元通宝"4枚。这4枚铜钱均为圆形,方孔,光背,周郭完好,制作较为精致。标本一直径4.07、穿径1、郭宽0.13厘米,重18克(图1);标本二直径4.1、穿径1.02、郭宽0.18厘米,重25克;标本三直径4.2、穿径1.11、郭宽0.18厘米,重20克;标本四直径4.18、穿径1.12、郭宽0.16厘米,重23克(图2)。钱文为八思巴文,读法为上下左右。  相似文献   

19.
1986年6月,西安市东郊长乐路40号榆林地区驻西安办事处内发现一座隋代舍利墓,出土了27枚棋子状物。其中13枚为玻璃质,绿色;另14枚,玛瑙质,除一枚乳白色外,余均为褐色。均平底,尖顶,鼓腹,束颈,略呈圆锥形。其24枚高2.7、底径2.6厘米,另二子较小,一枚玻璃子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在验收当涂县人行上解的“罚没金”中发现四枚南宋金牌。此金牌系安徽当涂县石桥乡陶村农民在村里挖地时出土。随同出上的窖藏有金钗一支,金耳环五付及各类银饰器物。从发现的实物形制看,金牌呈长方形,长1.85、宽0.9、厚0.1厘米,重量3.8克,成色为98%。金牌系私商金铺手工打制而成,表面光滑平整,正面打有戳文,两端隆起,光背无纹饰。其中两块正中和隆起处打有“十分金”戳印,两块正中和隆起处打有“董宅赤金”戳印(彩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