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揭开《兰亭序帖》迷信的外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潜 《文物》1965,(10)
从郭沫若同志的文章《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发表以后,报刊上又相继发表了高二适、严北溟、唐风等先生的文章,对《兰亭序》的真伪问题进行了商  相似文献   

2.
谈起高二适先生,人们就会想起发生在1965年的那场兰亭序真伪之争,即所谓“兰亭论辩”。二适先生批驳郭沫若的文章《兰亭序的真伪驳议》是通过章士钊呈送给毛泽东的。章先生在信中是这样向毛泽东介绍二适先生的:  相似文献   

3.
1965年6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发文,引康生、陈伯达言论,对传世名帖《兰亭序》真伪提出质疑。此论一出,一片哗然,但多不敢言。唯江苏省文史馆馆员高二适撰文给予驳辩。在毛泽东"笔墨官司,有比无好"的最高指示下,一场震惊全国、影响深远的"兰亭论辩"拉开序幕。然这场轰轰烈烈、声势浩大的论辩,最终却在"文革"的号角声中草草收场……40多年后回眸这场论辩,我们仍不禁掩卷深思。  相似文献   

4.
1965年,郭沫若发表文章,推断《兰亭序》为赝品,并非王羲之的作品。高二适对此不以为然。高文经章士钊推荐到达毛泽东手中,又在毛的直接过问下得以公开发表,引起全国学术界的关注,学术争论逐渐深入。然而,就在此时,形势突变,毛泽东、郭沫若态度都有改变,而章士钊也感觉到“气候”有所变化,他的秘书把本打算发表的文稿从《光明日报》撤回……  相似文献   

5.
《驳议》的商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二适先生的《兰亭序的真伪驳议》,我仔细地阅读了不只一遍。《光明日报》七月二十三日的铅印,我仔细地阅读了。《文物》第七期影印出的手稿,我也仔细地阅读了。《驳议》的发表是值得欢迎的。对于学术问题,高先生肯把不同的意见提供出来,进行讨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同志在《文物》杂志一九六五年第六期发表了《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后,引起了各方面的关心,有赞同的意见,也有不赞同的意见。我虽然不是书法家,对中国书法史没有深刻的研究,但在这次学术争论中,也愿意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中国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诞辰1700周年和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撰写1650周年。《兰亭序》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现今流传的是唐代及其后的临摹本,真迹何在?迄今还是个谜;而在1965年由郭沫若著文引发的《兰亭序》真伪之辩,由于毛泽东的关注和干预,更是轰动一时。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代史学大师和杰出诗人,郭沫若与《光明日报》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且引发了诸如评价曹操和武则天、评论《再生缘》、辨别《兰亭序》真伪等有广泛社会影响和学术价值的争论,与毛泽东的诗词唱和表达的是两人共同的政治激情,同普通编辑人员由密切交往而生发的友谊令人感动,这一切堪称学者和报纸合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一代文化巨匠郭沫若喜欢评价历史人物为古人操心,诸如为曹操、武则天翻案等。其意义超越学术,影响了中国好几代人。相形之下,他对古典名著《水浒》很少说长论短,没有专文巨作。其实郭老对《水浒》中英雄好汉有着一些精到的看法,只是少有人知晓。 郭老一生的最后诗篇正是评论鲁智深的一首题画诗《神佛都是假》。那是1977年郭老去世半年前,著名的古典戏剧画家关良先生画了一幅《鲁智深醉打山门》,请郭老题词。郭老抱病为此画写下了这首绝笔诗: “神佛都是假,谁能相信它; 打破山门后,提杖走天涯; 见佛我就打,见神我就骂, 骂…  相似文献   

10.
实验:排练话剧《虎符》引起的一场争论──我在北京人艺工作二十五年散忆“之3”赵起扬1992年11月,纪念郭沫若诞辰100周年活动中有一台话剧晚会,是由北京人艺重新整理演出的6幕历史话剧《虎符》,这出戏是郭老于1942年在重庆创作的。北京人艺第一次演出...  相似文献   

11.
鲜为人知的郭沫若为鹤壁题词碑李文仲在鹤壁市枫岭公园的“枫岭茗轩”院内西北处,竖立着一座鲜为人知的郭沫若为鹤壁题写《西江月》词的石碑。碑高150厘米,宽125厘米,厚20厘米。郭老以雄浑的气势、潇洒的笔墨,将一首神采焕发、风姿翩然的《西江月》词一挥而就...  相似文献   

12.
我介入河南省博物馆藏陆厚信绘《清代学者曹雪芹先生小照》的真伪之争,已经五年多了,但我是至今还不相信这是一幅伪作的人之一。最近读了《中原文物》一九八三年第二期《关于陆厚信绘“雪芹先生”画象的调查报告》(后简称《调查报告》)以及该刊同期所载的有关此画像的二文,仍然认为这些文章不足以说服我放弃我过去的观点。因此,我觉得有必要为这幅《小照》的真实性作一次《再辩护》。一、《调查报告》的发表过程我第一次访问河南博物馆看画像是在一九七八年八月甘九日。当时,史树青同志已经在《文物》杂志上发表论文,彻底否定了这幅画象的真实性。但由于见过画象原件的郭老、黄苗子、吴恩裕等同志都从未怀疑过它是近人伪作,所以也不敢轻信史树青同志。  相似文献   

13.
乐水与乐山     
1948年,史学家侯外庐赠给郭沫若先生一颗古玩刻章“公生明,偏生暗”。郭老爱不释手,回赠亲笔一联:“公生明,偏生暗;智乐水,仁乐山”。侯老高兴地说:“这可是处世格言呵。”近读一则“乐水乐山”的争论,才又想起了这桩往事轶闻。冰心的《山中杂记》.抒发了她一贯的爱海情怀。文中有“孩气话”,把山说成是“病牛”,说它臃肿、僵冷。河北大名县的一中学生张官读后,对冰心奶奶“生气了”。他给《青少年日记》杂志发表了自己的日记《冰心奶奶,我爱山》。张官写了大山的壮丽,说大山性格敦厚、憨实,描述大山一年四季时节变化多彩多…  相似文献   

14.
不恃权威不弃无名──追记我与郭老的一段文字因缘龙晦1971年,郭沫若先生在《考古》复刊的第一期上,发表了他在“文革”后期的第一篇文章《卜天寿<论语>抄本后的诗词杂录》。那时我刚从军垦农场回来,正是惊弓之余;征尘甫卸,读到了他的大著。当时郭老已长期搁笔...  相似文献   

15.
《今簋》:“佳王子伐楚白(伯)才(在)炎住九月既死霸丁丑乍(作)册……”郭沫若先生在《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中指出:“此成王东伐淮夷践奄时器。楚即淮夷,淮徐初本在淮水下游为周人所迫,始溯江上至于鄂赣。”在郭老晚年主编的《中国史稿》第一册也载有:“楚国是一个毕姓贵族建立的国家,原居淮水下游,属于武庚叛周的熊盈族,武庚失败后,他们受周人的压迫南下,被江水所阻,乃沿江西上,开拓了长江中游的大片土地……,周初的《今簋》铭文就记载着对楚伯的征伐。”由于郭老在考古方面对殷墟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的研究,在学术界素孚众望因而在周成王伐楚,楚人来东方淮夷多为历史研究者广泛引用,几乎成了定论,而我对此定论,常存疑义,姑就鄙见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禹贡》“鸟夷”的考古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鸟夷,最早见于《禹贡》“九州篇”,其“冀州”条下载:“鸟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千百年来,对鸟夷地望的考证有很多种,较有代表性的有:《集解》云:“郑玄曰鸟夷,东方之民”,泛指东方边远地带的居族;清代大学者胡渭则以今日本、朝鲜等地当之;郭沫若先生认为鸟夷在今渤海湾西岸一带。其中尤以郭老的意见影响最大。看各家对鸟夷的考证,都  相似文献   

17.
王伟 《收藏家》2023,(8):80-85
南宋丞相游似收藏《兰亭序》拓本百本,按所得先后、天干次序从甲乙至壬癸编次,每干再从一至十编为集,共计十集。明初多为晋府所藏,后“以鼎革散布人间”。杭州孔庙碑林旧藏九江本《兰亭序》一石,梳理宋至近现代文献,通过石刻泐痕特征、《兰亭序》版本及所存印章、历次摹刻情况等分析,考证其原帖为“游相兰亭”百本之“壬之八九江本”,其《兰亭序》版本属于定武体系,由清道光七年(1827)至咸丰十年(1860)之间藏书家蒋光煦、刻工孔省吾摹刻而成。  相似文献   

18.
《兰亭序》墨迹是怎样从佛寺进入宫廷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亭序》墨迹为何从佛寺进入官廷是《兰亭序》流传过程中最令人莫测真伪的事件,作者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爬梳,对这一在书法史具有重要意义的史实作了深入而令人信服的考证。  相似文献   

19.
自从郭老提出为曹操翻案以后,史学界百家争鸣空前活跃,不仅曹操成了人们注意的中心,就是历史上的其他一些人物,也有不少被提出来重新评价。半年多的争论收获很大,这是值得欣喜的。我们怀着这样的心情看到史学月刊一九五九年九月份,以头一篇地位发表了万绳楠先生“论隋炀帝”一文,但拜读之后,感到有些地方须提出来和万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先生的《奴隶制时代》一书(人民出版社1973年5月版)第263页,在对东周时代的石刻文字进行考证时说:“石刻文中还有秦国的《诅楚文》,是秦惠文王十三年、楚怀王十七年(公元前三二六年)的文物。”按:此处郭沫若对纪年的换算是不正确的。史载秦惠文是在周显王三十二年(公元前337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