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常常会忘却很多事情和人物,但对“文化大革命”中的风云人物陈伯达却很难忘掉。当1980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公审陈伯达时,人们关注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已经沉寂了十年的陈伯达。陈伯达还活着,但是已经老了。实际上,在1970年庐山会议陈伯达倒台时,他已经66岁了。按中国传统的算法,他那时已经进入晚年了。晚年的陈伯达,又经历了一段特殊的生活,经过了深刻的自省。  相似文献   

2.
霞飞 《文史博览》2005,(11):36-40
人们常常会忘却很多事情和人物,但对“文化大革命”中的风云人物陈伯达却很难忘掉。当1980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公审陈伯达时,人们关注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已经沉寂了十年的陈伯达。陈伯达还活着,但是已经老了。实际上,在1970年庐山会议陈伯达倒台时,他已经66岁了。按中国传统的算法,他那时已经进入晚年了。晚年的陈伯达,又经历了一段特殊的生活,经过了深刻的自省。  相似文献   

3.
年前有文章谈及“文革”中曾有红卫兵、造反派编有《江青文选》,并有追随讨好者欲正式出版《江青文选》,后因故作罢。今年《炎黄春秋》第3期上甘惜分先生在《我见到的陈伯达》一文中谈及对陈伯达的评价,又建议说:“但是作为一个学术人物,他的前半生还是做过不少有益的工作。按照不因人废言的传统,我们是否也可以把陈伯达著作择其精华编成文集,让后人研究中国历史时有所参考。”又说:“据我所看到的陈伯达著作中比较有学术价值的大约有几十篇,即使其中个别地方并非都完全正确,也可全文收入,使后人能够从中了解一个真实的陈伯达。”其实,许多…  相似文献   

4.
沈国凡 《文史精华》2005,(11):24-31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对“文化大革命”起到极大的推波助澜、煽风点火的作用。文革流行语“牛鬼蛇神”、“反动学术权威”、“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等均源于此社论。该社论发表后整个中国几乎都“疯”了,一场疯狂的灾难降临中国。这篇社论的幕后授意者就是陈伯达。陈伯达罪行及受审判的情况,请看《陈伯达与<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一文。  相似文献   

5.
王锐 《炎黄春秋》2004,(10):52-54
年前有文章谈及“文革”中曾有红卫兵、造反派编有《江青文选》,并有追随讨好者欲正式出版《江青文选》,后因故作罢。今年《炎黄春秋》第3期上甘惜分先生在《我见到的陈伯达》一文中谈及对陈伯达的评价,又建议说:“但是作为一个学术人物,他的前半生还是做过不少有  相似文献   

6.
口述者:王保春:1930年生,1946年6月参军,1947年3月入党,1951年到中宣部机要室工作,1961—1970年任陈伯达秘书。王文耀:1934年生,1951年到中宣部工作,1961—1970年任陈伯达秘书。参加者:阎长贵:“文革”中江青第一任秘书。杨银禄:“文革”中江青第二任秘书。访问人:郑仲兵、李宇锋时间:2012年4月19日陈伯达从什么时候开始和江青产生矛盾了李宇锋(以下简称李):陈伯达从什么时候开始,和江青产生矛盾了呢?王文耀(以下简称耀):陈1966年国庆节后出院,从这以后,他在中央文革小组说话就不怎么算数了。陈觉得中央文革小组本来是隶属于中央的一个具体工作机构,怎么一下子权力弄得这么大呀!所以他当时就找人起草文件,说文革小组的有些事情必须请示主席和中央。  相似文献   

7.
江青掀起批我高潮接着江青批评国防科委批林走过场 ,不批孔 ;还从中央学习班抽了几个同志到国防科委参加批斗我的会 ;她又亲自写信给中国科学院 ,提出要狠批孔老二的徒子徒孙 ,醉翁之意不言自明。这封信被当时主持中科院日常工作的同志公开贴了出来 ,在那种形势下 ,三科都不得不动起来了 ,来势之猛 ,弄得我的一位老首长都当面对我说 :“你的情况我不清楚。”我说 :“是的。”确实 ,我在科学院的情况 ,他是不清楚。在迟群暗中操纵下 ,开始要求三科联合开大会批我 ,被总理制止了。凡是我做过的事 ,都成了可批的 ,并且还要把我往陈伯达、黄、吴…  相似文献   

8.
杨波 《百年潮》2010,(11):32-38
“文化大革命”前,陈伯达曾担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分管国家计委研究室,而我当时任研究室副主任,主持工作,所以在工作和生活中与陈伯达交往颇多,对其在“文化大革命”前后的所作所为和为人处世的情况甚为了解。  相似文献   

9.
瞿独伊 《百年潮》2010,(8):16-20
编者按: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1935年,瞿秋白英勇地牺牲在国民党的屠刀下?他那拒绝劝降、从容赴难的高大身姿早已定格于昭昭青史,永存于世人心间。然而,“文化大革命”中,江青、康生、陈伯达一伙,掀起“讨瞿”运动,  相似文献   

10.
陈伯达假释以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陈伯达假释之后,住在北京复兴医院治病。当时,陈的家已不存在。假释以后谁来安排他的生活,怎么联系,就成了问题。他的妻子在“文革”中闹离婚,被送往山东“疗养”去了;大儿子已经自杀身亡;次子先插队内蒙古,后去河北省当工人;女儿去南方当工人;小儿子由保姆领走了。公安机关在北京不知找何人与陈联系较为合适。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的领导同志想到我们两人曾在陈伯达那儿工作过,便把与陈联系的事情交代给了我们。我们很不情愿地接受了这个任务。  相似文献   

11.
批判“政治上的”极左思潮,着手解决“文革”中遭受错误打击的一批老干部问题 林彪、陈伯达垮台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只剩下毛泽东、周恩来、康生三个人了。周恩来仍主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 在一段时间里,毛泽东对自己在“文革”中的一些“左”的做法也似有悔悟之意。他在一次谈话中宣布,根本不存在“二月逆流”。毛泽东会见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时说,我们的所谓“左派”,其实就是反革命。这年年底,毛泽东对关押在秦城监狱的铁道部副部长刘建章的妻子来信作了批示:应一律废除“法西斯式的审查方式”。 1971年“九一…  相似文献   

12.
陆云  尤宇文 《百年潮》2001,(4):52-57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云南省委第一书记阎红彦的品格中,有许多可贵之处。当高岗权势煊赫时,他敢于揭发高岗;当国民经济处于严重困难时,他提出要关心群众生活,不能光唱赞美歌;当以阶级斗争为纲成为指导方针时,他敢于提出:“没有饭吃,搞哪样阶级斗争”;当陈伯达代表“中央文革”对他横加训斥时,他敢于愤然相对:“我就是不承认你是代表中央讲话!你们这样搞下去要出乱子的!” 坚持真理、反对错误,有时固然困难,但尤其困难的是,当错误成为潮流,或者与权力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依然能坚持真理,反对错误。古人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此之谓也。  相似文献   

13.
王文耀 《百年潮》2003,(7):11-12
1961年困难时期,毛主席派他的三位秘书(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分三组分赴广东、浙江、湖南的农村进行农业调查。陈伯达被指定到广东调查。按照主席的指示,每组要找6个高水平的人做组员,陈伯达就  相似文献   

14.
从60年代起,我们一直担任陈伯达的秘书。1970年中央在庐山召开九届二中全会,我们俩未参加,在北京留守,是由缪俊胜同志(当时也任陈伯达秘书)陪陈伯达去的。1970年9月7、8日,缪俊胜同志从庐山来电话,通知我们说他和陈伯达几时几分乘飞机回京,让我们准备去接。9月初的北京天气不好。那天我们坐着老俞开的车,冒着瓢泼大雨去西郊机场接他们。飞机降落之后,接人的都兴致勃勃地迎上前去。我们也一样,看到朱老总、董老他们先下飞机。陈伯达是最后下来的,他穿着灰色的夹大衣,表情显得灰溜溜的。他给同时下机的人打招呼,人  相似文献   

15.
李家骥  杨庆旺 《百年潮》2009,(12):32-37
编者按:李家骥曾经担任过13年的毛泽东卫士,在此期间,他和毛泽东的部分秘书例如陈伯达、徐业夫、罗光禄、沈俭新、林克、高智等均有过较深入的接触.在此,整理者请他回忆他所知道的陈伯达,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庚辰 《文史月刊》2009,(5):10-11
1937年,陈伯达来到延安,当时正值陕北公学刚开始创办,由于陈伯达曾在北平中国大学国文系教过书,中共中央组织部便安排他到陕北公学当了一名教员。  相似文献   

17.
王文耀  王保春 《百年潮》2008,(12):30-37
江青与陈伯达是从延安开始认识的。那时,陈伯达是毛泽东的政治秘书,江青涉及政治工作较少,她主要负责照顾毛泽东的生活。所以,江、陈之间没有矛盾。据陈伯达说,江青曾两次向他表示想离开毛泽东,一次在延安,一次是解放初期在北京的西山。  相似文献   

18.
师门忆语(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惠 《百年潮》2001,(3):48-51
十一、“文革”风暴中议论陈伯达“文革”祸起,《红旗》杂志的三位副总编辑邓(力群)、胡(绳)、范[若愚],几乎一夜之间就从领导高位上跌落下来,被作为“走资派”打倒。胡绳还因为参加“二月提纲”而罪加一等,处境更为艰危。他在突然遇到这种政治生活的逆转时不免有些惊惶,但没有多久就适应过来,能够沉着冷静地应付了。在一次批斗他的大会上,他径直走向会议主持人关锋,从他那里取了一枝香烟,泰然自若地  相似文献   

19.
怪人陈伯达     
陈伯达从1969年秋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到1970年在庐山会议上垮台,前后约一年时间,到首钢一共18次.其时,首钢军管会的军代表娄熙元,对陈伯达在首钢的种种活动颇知其详,其中若干次,他还是在场的耳闻目睹者之一.娄熙元撰文记录了陈伯达的一些往事——  相似文献   

20.
革命不能硬来,不能强迫干,不能任意制造,而应当“自然而然革命化”。这个提法,是我在1941年下半年从陈伯达“洞中闲话”中听来的。他当时说是毛主席讲的,提倡的,是毛在泛泛地批评左倾急性病的革命家时讲的。这时我在中央政治研究室的农村经济组工作。该机构是1941年六七月成立的,是根据中共中央刚发表的“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成立的三个大型研究室之一,其他两个是中央党务研究室、中央敌伪情况研究室。这三者是分机构办事的,互不相干。政研室的副主任是陈伯达,主持工作(主任是由毛主席挂名),我在这机构工作半年多后就较长时期地到晋西北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