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宣讲历史有三点应当注意:一是贴近历史,开发历史文化。文史兼顾,但应尊重历史事实。二是传播历史,发扬光大祖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但不可颠倒是非,以伪乱真。三是再讲历史,创新资治通鉴。司马光写史,以史为鉴,欲以益世。现在讲史,应当创新,有益于世,"青出于蓝"。  相似文献   

2.
陈毓铮 《岭南文史》2002,(2):J001-J001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经数千年的积淀,成为我们民族强大的凝聚力量。我们从事文化历史的研究,就是要不断让历史产生新意义、新价值,发挥她的资鉴作用,这也是一种文化创新。不了解先进文化的发展历史,就不会有先进文化的创新,也不可能为先进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大连古镇》是大连市地方志资源二次开发利用的最新成果。它的编著出版,肯定了大连是一座有历史有文化的城市,从而为建设大连文化名城打下了根基,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奠定了平台。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必须兼具严谨与创新精神,《大连古镇》的创新精神体现在以新型的结构谋篇布局,以通俗的笔法书写历史。《大连古镇》成为传承大连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家乡教育的极好教材。  相似文献   

4.
韩朝 《神州》2011,(3X):149-149
教学创新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为了适应历史教学新形势的需要,必须遵照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要求,创新历史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等。  相似文献   

5.
李文海 《安徽史学》2004,(1):11-16,21
华岗同志是一位忠诚于党的事业的革命前辈,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思想理论战线,他所关注的领域,涉及哲学、政治学、美学、历史学诸方面.华岗的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特色,至今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他强调研究历史是为了推动历史、创造历史;他发扬中国史学的"求真"传统,把追求历史的真实看作是史学研究的生命;他大力提倡学术创新,认为创新是史学发展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6.
吉彦波 《攀登》2006,25(2):104-107
所谓创新史观,就是用创新的观点去判断历史进步的动力,分析推动历史进步的主体,评价推动历史进步合力中的核心力量、主导力量,进而倡导创新、激励创新、推动创新,以引导社会更快更好更节省更顺利更稳定更和谐地发展。创新史观的提出,是对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郭爱兰 《丝绸之路》2011,(10):44-4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是一个理论创新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创新活动中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理论创新的根本原则,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理论创新的根本前提,坚持直面现实问题、勇于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实践基础,坚持群众路线、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是理论创新的根本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是理论创新的重要条件,坚持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是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张清霞 《神州》2012,(10):270-270
创新自古以来就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动力,纵观历史,社会只有创新了以后才能更好地发展,创新是社会往前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创新能力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9.
张荫麟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著名的史学家,他在历史哲学领域颇有建树,他批评目的史观、循环史观、进步史观、辩证法史观、演化史观等传统历史哲学观点,试图建立一套新的、完善的历史哲学体系,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理论建设的重大创举。发掘与总结张荫麟在历史哲学研究方面的成就,不仅有利于考察20世纪前半期中国历史理论的演变,而且对于继承先哲学术遗产、创新史学理论学科发展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史研究的创新问题李子文中国现代史研究的创新,有几点需要考虑。一、更新观念。长期以来,我们对中国现代史的研究有些不足。一是公式化,用某种现成的框架去解释历史,或为填充此种框架去寻找资料,使历史变成数学公式。内容、体系、观点,都为现成的公式服务。...  相似文献   

11.
口述历史的概念颇有争议,大致有"作为行为方法的口述历史"和"作为研究成果的口述历史"的两种观点。口述历史在当代地方志工作中有重要意义:创新工作理念、补充档案资料不足、凸现人的地位、增加可读性、拓宽地方志领域。口述历史在地方志工作中的运用应做好准备、采访、整理、使用四个阶段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史学精粹     
<正>刘家和:《传承和创新与历史和史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历史与史学的研究对象为过去留下的传统,亦为传统本身之流传$这样就有一系列问题需要探讨。第一,厘清具体传统之事物与一般传承之流传之间的辩证关系,说明它实际是一种由量变而质变的过程,其中兼涵了常与变。其二,从理论角度来论证传承、传统与创新之间的既相反又相成的辩证关系,而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张力恰恰是历史得以进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3.
历史文化是人类文明演进中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虽经人们着意或不经意地选择,也经过时间的筛选剪裁,仍能保存至今,并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说明了它同时兼具传承力和创新力。历史文化是孕育民族精神的沃土。五千年悠久而灿烂的中华文化,培育了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历史文化是民族之根,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根深叶茂、有魂有形的历史文化是社会文化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只有经过竞争与挑战才有希望走向未来。文明在发展,历史文化在更新。饱受磨难与摧残而能承续不断,历…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为反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新中国历史和新中国领袖、英模人物的攻击、丑化、污蔑,我们党和党所领导的学术机构、学者已经做了不少工作。但也要看到,在许多问题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还有很大市场,对一部分群众特别是青年还有相当的迷惑性。为此,我们要针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中形成的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用马克思提倡的科学精神进行深入分析,为增强说服力而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主体性、原创性的话语。事实说明,在中国当代史研究领域,有许多问题是需要通过也是完全可以通过批判历史虚无主义谬论来实现理论创新,形成主体性、原创性话语的。为反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而不断发现、研究、解决新出现的问题,揭露这股思潮的欺骗性和反动本质,向群众解疑释惑,帮群众明辨是非,既是中国当代史研究发挥自身社会功能的体现,展示资政、育人、护国作用的机会,也是推动中国当代史研究理论创新,形成主体性、原创性话语的难得机遇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攀登》2019,(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领域制度及其体制构成的制度体系,它是中国历史发展以来最先进最进步的制度形态。在新的历史转型期,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创新与完善,具有明确的实践创新逻辑、价值目标指向,并遵循一定的规定性原则,充分展示其整体优势和系统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创新逻辑在于:它是中国共产党实践探索与选择的历史产物,但仍要在时代发展变迁历程中保持自我创新、修整与完善的自觉机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把政治制度创新、经济制度创新、文化制度创新、社会制度创新、生态制度创新等作为制度整体创新的价值目标指向,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功能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是一个自我完善与发展的动态过程,无论怎样创新发展,都需要遵循明晰的自我规定性原则,这些原则包括特质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公平正义原则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历史上,帝王对功臣殊勋们有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褒奖办法,一般的有加官进爵、赏赐金银、绸缎、府邸等,除此而外,还有几种特殊的奖赏办法,足以使功勋名垂青史,流芳百世。当然,也有因此而酿成朝廷之祸患的情况,这是古代帝王始料未及的。今天是历史的延续,因此有继承性,之所以是新社会,在于它在继承的基础上有创新,这就是历史的发展进步,如党和国家对英雄模范授。  相似文献   

17.
历史认识:主体意识和主体的创造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 ,历史认识主体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的创造性被忽略 ,这同忽略社会历史过程中的主体在历史矛盾运动过程中积极的、能动的创造性作用有直接的联系。历史观念的进步、历史学思想的发展和史学理论的创新 ,都离不开历史认识主体意识的提高和加强。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的历史认识理论 ,是能动的反映论。历史认识不是、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地再现历史 ,机械地重构历史。历史认识的过程 ,是历史认识主体依据一定的史学理论方法论进行积极的“创造”的过程。“创造”的目的是使主体认识的结果更加接近客观的历史本质 ,更加符合历史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相似文献   

18.
《世界》2006,(1):13-13
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要真正独立自强,必须要有创新精神。但是技术上的创新绝不仅仅是科学 家的事情,经济学理论的创新也绝不仅仅是经济学家的事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从我 们的历史文化中去汲取丰厚的养分,那才是我们进一步发展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19.
张耀杰 《文史精华》2011,(10):4-13,1
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有太多的事情值得纪念和反思。而笔者所属意的,是辛亥革命的参与者以及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当年所从事的制度设计、制度创新及其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20.
继承与创新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发展,两者紧密联系,既对立又统一。在二轮修志工作,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在继承一轮志书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实现时代赋予新内容的实际创新,容纳新事物、新情况,体现新特色,以提高续志的科学性、整体性、总水平。牢牢把握历史车轮滚动的脉搏,紧跟历史前进的脚步,让志书成为一个个音符,发出时代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