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业是民生之本、国安之策。大学生的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的首要目的就是帮助大学毕业生顺利实现就业。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教师为本"和"以学生为本"并重的思想,注重育人理念教育、教学内容的提升和教学方式的创新;突出教学内容实用性的特点,加大课堂实训力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2.
李丽平 《神州》2012,(9):234-234
数学课堂教学作为数学知识传播的最重要的阵地。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教师教为本位、以教案为本位,而素质教育背景的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学生为本位、肚开放为本位。  相似文献   

3.
李胜强 《神州》2012,(11):83-83
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也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内在积极性与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  相似文献   

4.
卢晓丽 《文史月刊》2012,(8):127-128
新课程改革理性的思考,决定了教师应与学生平等相处,亲密合作、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激励者。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本,教师角色问题成为教改的关键问题,新课程将教师和学生带入各自的新角色——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学生探知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以及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合作学习者和探究学习者。由此产生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的新型关系,发展学生的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司亚萍 《神州》2012,(21):202-202
“生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新的教育理念。《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正是生本教育理念的显著特点。因此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兴趣,让学生的情感活起来;联系生活,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体验学习,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发展自我,让学生的口动起来,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王微 《神州》2013,(35):190-190
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并非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而是取决于教师与学生双方交感互动中的学生的“学”。相应地,教学设计也应由过去的“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转化为“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师生互动共鸣,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和谐灵动的数学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7.
孙志军 《神州》2012,(12):333-334
新课程指出:重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几年来,学校教学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分数管理改为等级管理;以“章”为本改为以“人”为本;以“权”为本改为以“创”为本。教学活动起了深刻的变化,教师面貌焕然一新,学生摆脱了“分数”的枷锁,兴趣发展了,学习轻松了。那么,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下的教师行为又应是如何呢?笔者就此方面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8.
在中职英语课堂上进行生本教学需要英语教师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方式,充分考虑学生未来的职业特色进行教学策略的确定和实施。教师要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充分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本文旨在对中职英语课堂中的生本教学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姜欲晓 《神州》2012,(14):156-156
学案导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本研究就是将学案导学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为广大一线物理教师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增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新课改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10.
罗秀萍 《神州》2012,(22):57-57
面对新的课程标准,语文教师迎来了新的挑战:一、对观念的挑战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再一次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这些体现了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崭新要求,也是语文教育界的一种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嵇章东 《南京史志》2022,(30):42-43
<正>园本教研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必须以幼儿园的发展为本,从幼儿园实际出发,围绕幼儿园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为幼儿园发展服务;二是必须以教师的发展为本,确立教师在园本教研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人,通过园本研究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价值实现服务;三是必须以幼儿的发展为本,要研究幼儿,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解决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园本教研工作越来越重要。教师是推进儿童个体建构的中坚力量,对高质量幼儿教育的呼唤,  相似文献   

12.
胡晓宁 《南京史志》2023,(17):43-45
<正>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教师应积极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绘本作为当今流行的教育读物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小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欢迎,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应以绘本资源作为抓手,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辟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李昌义 《神州》2011,(6S):139-139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基本定位在"传道、授业、解惑"这个层面上,很少为学生的将来发展考虑。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要实施新课程,首先要明确新课程对教师素质的需求。新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教师。为使新课程标准能够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的目的,有必要根据新的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框架,对教师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练文 《神州》2012,(1):156-156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学校工作千头万绪,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学校工作需要教师去完成:培养学生文明习惯的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树立,离不开教师的言行身教: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水平,要依靠教师的倾囊传授;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也需要教师的心血浇灌;学生的审美能力、交往能力、劳动能力、生活能力素质的提高,都得依靠教师的辛勤培育。  相似文献   

15.
互动-探究式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本文分析传统美术赏析教学中教师主宰教学整个过程,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传授的现状;阐述构建互动-探究教学应遵循的四条原则:学生主体原则、教师引导原则、互动体验原则和反思提升原则;提出设立问题情景、引导自发探索、点拨强化拓展和变式探讨归纳的互动-探究式教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杨振娟 《神州》2012,(6):191-192
“生本教育”理念,切合当前时代的教学实际情况。教师应该相信和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在课前设计好教学任务,在课堂上做好任务分配,让学生充分发挥自我学习和研究的能力。从教师教学生学习知识,转变为学生凭借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学习。在生本理念的课堂上·教师的地位弱化了,已经从传统课堂中的前台走到了幕后,但生本的课堂不应该是教师的完全淡出。我理想中的生本课堂应该是对新课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个要求的真正落实:学生是课堂主人。在生本课堂上,教师要甘做绿叶,要把舞台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7.
黄家富 《神州》2012,(16):313-314
在新课改背景下,乘着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之风,参与式教学在我国中小学校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青睐。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能力素质提高需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培训教师,教师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学生。因此,教师通过培训亲身体验和理解参与式教学基本理念及其特点,对于自己在今后的课堂中得心应手、驾轻就熟采用参与式教学起到关键的作用。本文就教师培训中采用的多种参与式教学做探究,仅属抛砖引玉之举。  相似文献   

18.
付小霞 《神州》2012,(29):71-71
一、任务型教学理论有两个重要特点:1.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与学习伙伴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内在  相似文献   

19.
景东芝 《神州》2012,(30):82-82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语文课程因多义性和开放性的文本作用于知识、体验、情感和心理不同的学生生命时,更具有多元性和生成性。教师要尊重学生,创设情境,凭借机智判断筛选引领学生实现生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张葵明 《丝绸之路》2010,(16):125-126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在这种理念下,课堂应该是学生的学堂,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教转变为依靠学生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应该是学生们学习上的引领者,在教学上倡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不教而教。生本教育提倡要有课前预习或前置性作业、小组合作学习、班级交流、老师引导点拨等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