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盘古神话:史料新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盘古的来历,向来有“本土说”和“外来说”。但双方在对基本史料的研读和对背景知识的联贯上都还存在某些缺憾。通过对几条关键性史料重加辨析,我认为所谓“盘古图”出于东汉末的说法并不可靠,盘古神话在文献中出现的时间,目前所知最早为公元222年。在两汉的普遍信仰世界中,中国本土自有承担开辟和创造任务的大神,盘古并非自古以来的中国本土开辟之神。盘古神话从汉末三国到唐代自有其发展的阶段性。其中的某些“外来”因素,是在汉末三国至隋唐时陆续加入的。  相似文献   

2.
谢东琳  刘念海 《旅游》2007,(5):59-61
盘古山万亩连片高山茶园,披覆在连绵的山脉之上,一层层、一排排、一垄垄,宛如飘浮在山间的一条条绿色飘带,绿意盎然。阳光下,满眼的绿色、漫山遍野的茶树鲜亮嫩绿,山顶繁茂的果树苍翠碧绿,山涧幽谷的青苔湿润幽绿,似乎连飘缈的空气也氲氤着淡淡的绿意。[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盘古王的巨釜,劈出的泉水,濡染这盘古王的鸿蒙遐想,也濡染着伏羲女娲的多彩梦幻。潇洒而出的泉水,犹如银带捆住了敖包山的忠厚。捆住了青龙山的灵气,捆住了凤凰山的恋情,捆住了山城的惊恐之心。泉水如一根跳动的脉搏,隐隐透露山谷的病因;泉水如一条敏感的神经,时时传导着山谷的  相似文献   

4.
盘古之君     
地处辽西走廊的锦州,除了被历代皇帝多次敕封过的医巫间山、万佛堂和驰名中外的辽沈战役纪念馆外,笔架山风景区无疑是一个有着较为深厚的化意蕴的所在。笔架山从海平面上拔地而起,孤悬于苍茫大海之中,只在落潮时才露出一道被称为“亚洲第二条海上天桥”的土坝,可供游人往来通行。海岸这边,与之遥遥相对的,是一个由以盘古雕像为代表的庞大汉白玉雕塑神像群组成的三清阁。  相似文献   

5.
不少学者认为,盘古神话只是一种民间口传文学,盘古是神不是人,不是历史的真实,天地不是盘古劈出来的,人死后,也不可能变成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我们对这种看法不敢完全赞同。我们认为任何文学、任何传说和神话,都必然有其社会历史的原型,都必然有其产生的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关于盘古神话的原型,历来众说纷纭。主张盘古是盘瓠转音说,自清代学苏时学《爻山笔话》始,经夏曾佑、顾颉刚、范澜至袁珂,多从语音之转来论证,常任侠在《沙坪霸出土之石棺画像研究》一中更进一步说:“伏羲与盘瓠为双声,伏羲疱牺盘古盘瓠,声训可通,殆属一词。”这些论证都是从小学的角度来考虑,没有从神话内容所反映的深层意义上挖掘,证据稍嫌不足。  相似文献   

7.
沅陵盘古文化以是以神话夸张的手法再现了远古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强调制造和使用斧头类的石器,用于“开天”和“辟地”,求得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地理环境;在生未果,死后化生万物,谋求人类生存需要的多层面的自然环境;以传说、故事、寓言等文学形式再现了谋求人类生存发展的过程。在本质上是古代人们生存发展需要的意识再现,具有鲜明的生活性本质。颂扬盘古拼搏创新、无私奉献的崇高形象,又具有鲜明的伦理特征。  相似文献   

8.
盘古考     
刘夫德 《文博》2009,(2):34-40
"盘古"是我国传说中"首出御世"的圣王,"槃瓠"是传说中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宗族繁衍的始祖,二者在语言上应为同源,其本义应为蟾蜍。此外如蚕马、犬戎、烛龙等故事也应为同一事物所分化的不同传说形态。而槃瓠、蚕马故事中的"蚕"、"马"、"犬"等形象,则应是一种语言学上的谬误所致。槃瓠故事与重黎有关,应该是黎助喾杀鲧后留居在南方的一部,故其故事多流传于南中国。  相似文献   

9.
盘古神话从原始产生到形成相对丰满完善的创世神话,是南北文化、汉民族与少数民族文化互相渗透融合的结果。它在后世的流传情况是丰富多样的,它主要在南方少数民族和汉民族民间流传,形式上各民族有各民族的特色,内容上或融合于各自的民族神话系统而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核。另外,道教的神仙传说也是盘古神话流传演变的一个途径。盘古神话体现出五个方面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琼 《丝绸之路》2013,(18):51-5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多元一体的格局不仅加强了民族间的交往与融合,也使其经济、文化相互产生了影响。在民族的融合过程中,作为文化的神话传说会自然而然地流传到各地,并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保存和流传下来。在神话传说流传过程中,由于没有文字或文字出现得比较晚,因而无法将其固定下来,这样难免就会加上不同民族、地区以至不同历史时期富有特点的东西。在母题相同的神话传说中,就出现了很多不同的神名、人名、地名以及内容与情节的增减或者变异,其中盘古神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本文试图对汉族和毛南族盘古神话化进行比较研究,从二者的异同及联系等方面探究两个民族不同文化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盘古神话不是原始先民神话思维的遗存,与域外神话传播无关,而是先秦道家宇宙论哲学思想在发展过程中渐次综合天文观念中的“浑天说”和纬书中的“三皇”传说以及道教神学理论等文化因素最终在三国时期形成的。盘古的原型是“道”、“太极”、“混沌”等宇宙本原概念。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不发达并且相对晚出,这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特征的体现。西方进化论神话理论不适宜用来研究中国神话。文化要素分析法是21世纪中国神话学研究的理想方略。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对盘古神话传说起源问题长期争辩,未有定论。与黄帝、伏羲、女娲等创造人类和人类明的宗祖神不同,开天辟地创造宇宙的盘古神话在献中出现较晚,未见于先秦典籍。屈原《天问》:“邃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相似文献   

13.
浅论盘古文化与盘瓠文化关系及其在岭南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通过对盘古、盘瓠神话及其文化对比 ,认为盘古是汉族一种自然神图腾崇拜 ,反映农耕文化特质 ;而源于人与犬婚配的盘瓠 ,是瑶、畲等少数民族祖先神图腾崇拜 ,反映狩猎和游耕文化特质。随着民族杂居往来和道教兴起 ,两种文化在岭南交流、融合 ,最终发展为岭南文化一部分 ,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艰辛凝聚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盘古考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汉时期出现的创世主神盘古 ,是由上古土地神 (社神 )“亳”音变而成。亳异体为薄、蒲、蕃等 ,变为双音连绵词有薄姑、蒲姑、蕃吾 ,转而为盘瓠、盘古。盘古作为创世主神虽在东汉时才出现在典籍之中 ,但其具有能迅速生长扩大、孕育世间万事万物的性质 ,在商周之时用来分封薄姑五色土的亳社神崇拜中就已经初蕴其义了。盘古神并非像后世学者所言 ,是最晚出现而被积薪式地列为时代最早、地位最高的创世主神  相似文献   

15.
周玲羽 《神州》2013,(4):26-27
中西方对于世界的起源和人类的诞生诸如此类的神话故事数不胜数,西方《圣经》将上帝归为大自然和人类的缔造者,而有着千年古老文明的中华民族,对于人类和大自然的起源也有着自己的神话传说。本文着重研究西方《圣经》和中国神话,对比中西方神话中自然和人类起源,结合中西方文化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鲁迅先生从7岁入私塾读书,到1909年8月从日本留学回国,共接受了长达21年的学校教育。鲁迅7岁时那年,父亲周伯宜把他送进私塾读书。鲁迅的第一位私塾老师是鲁迅的远房叔祖父周玉田,他每天让7岁的鲁迅背诵"‘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白盘古’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田野调查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借助口碑资料与民间文书,对赣南盘古信仰进行考察,着重探讨它的宗教信仰系统构成、特色与宗教影响力状况。  相似文献   

18.
刘夫德 《文博》2009,(3):33-38
五、南北之狗国 槃瓠与犬戎的关系,很早已为学者所瞩目。其原因是,范晔的《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中说檗瓠所得人头乃犬戎吴将军之头。然而,晋干宝《搜神记》两种版本俱不言敌人为犬戎,仅言为戎,或言房王作乱。郭璞的《山海经》注也仅言戎王。不仅如此,《搜神记》一本还说犬戎为巢瓠的后裔。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即到底桀瓠即犬戎呢?还是其敌为犬戎呢?  相似文献   

19.
刘俊起 《民俗研究》2005,(1):163-174
包括庙会在内的传统民间社会文化形式悄然复兴,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文化领域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此前已经有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然而,这种“传统的复兴”是否是民间传统的简单恢复?笔者在对豫南盘古山的盘古庙会的调查中注意到,80年代以来重建的盘古庙,其附祀神的设置与1949年以前的盘古庙相比有一定改变,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盘古大殿中附祀神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燕兵 《丝绸之路》2015,(3):14-19
和世界其他古老的文明一样,中华文明也是从美丽的神话和传说开始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伏羲、神农、黄帝、蚩尤、大禹、西王母……这些文明萌发阶段的神话和传说,大多数发生在甘肃地域或者与甘肃大地密切相关。在考古研究的佐证下,缥缈的传说渐渐清晰起来,让我们看到了一条可辨的脉络——中华文明在甘肃大地生发和传承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