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洞穴 1962年我生于拉萨。我父亲是汉族,十八军进藏时,他们是一边修路一边进来的。我父亲当时驻守拉萨,与我母亲认识了,她是藏族。六十年代父亲调到山南琼结县工作,母亲也从林周县调去。我的童年在琼结县度过。  相似文献   

2.
拉萨是个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市,就算是本地人,老家也大多不在拉萨。他们的祖辈或父辈因一个偶然的因素来了拉萨,于是定居下来。  相似文献   

3.
正毋庸讳言,大多数拉萨的物业管理公司服务并不到位。刑警出身的卓玛吉是吉之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她做事果敢,言出必行,却又对员工关怀备至,熟悉她的人暗地里都称她"铁娘子"。卓玛吉推崇"把对物的管理转化成对人的服务",她希望把公司打造成拉萨最好的物业管理公司之一。在住户出门前他们把垃圾收走,住户上班后开始打扫楼道、擦拭门窗;冬季来临,他们给树"穿衣",为水表盖上"被子",夏天时他  相似文献   

4.
我有时候想乞丐是没落一族。也许他们曾经并不是乞丐,或者他们的祖先也不是。直到他们就沦为乞丐,即便在圣地拉萨,也未能改变他们没落的命运。 我们真的很难统计拉萨街头到底有多少个乞丐,他们形形色  相似文献   

5.
《旅游纵览》2013,(4):6-8
拉萨,又称日光城、雪域圣地;对虔诚的藏民来说,纵然历经千山万水,能到这座雪域之城朝拜,是他们毕生的夙愿。于我而言,拉萨,更像一座浪漫的爱情之都。但她的浪漫并不像丽江那样需要人工"打造",刻意修饰,那活生生的爱情故事完全有迹可寻:由1,300年前的大唐文成公主远嫁藏王松赞干布;到300多年前的一代情僧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游走在拉萨,  相似文献   

6.
作为雪康家的后代,我姑姑颇有学问,家中有很多藏书。八十年代初,在我离开山南去拉萨读书的时候,她特地清查了家中的藏书,发现丢失了不少珍贵的书目。她开列了详细的书单,嘱托我到了拉萨后,一定要去八廓街找一个叫巴尔巴班典的人。她说巴尔巴班典那里一定会有。  相似文献   

7.
《旅游纵览》2013,(8):6-8
<正>拉萨,又称日光城、雪域圣地;对虔诚的藏民来说,纵然历经千山万水,能到这座雪域之城朝拜,是他们毕生的夙愿。于我而言,拉萨,更像一座浪漫的爱情之都。但她的浪漫并不像丽江那样需要人工"打造",刻意修饰,那活生生的爱情故事完全有迹可寻:由1,300年前的大唐文成公主远嫁藏王松赞干布;到300多年前的一代情僧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游走在拉萨,  相似文献   

8.
吉拉的梦想     
开园那天是2011年6月26日,吉拉他们一大车人唱着歌从拉萨赶到农场。她发表了一番感谢的开幕词,却让一贯外表强硬的自己哽咽哭泣。“我有这个梦想那么多年,突然,它就在这了”  相似文献   

9.
在拉萨不算兴旺的书市上,近期飘来一股清闲、悦目的馨香。一本装祯淡雅的散文集《生命的颜色》,成为一时抢手的书籍。在拉萨朵森格路的一家书社里,抽出一本集子翻看,白玛娜珍的名字,便跃然纸上。因为是同行,所以我对白玛娜珍以及她的作品,相识已久,关注已久,也是感佩已久。让我感到荣幸的是,白玛娜珍最近又送给我一本《生命的颜色》,并且签上了她的名字。一连几天挑灯品读,使我感慨白玛娜珍散文的优美、灵秀、细腻和她对生活的坦诚。不由得,开始敲起键盘,向读者介绍白玛娜珍及她的创作历程。作为一个雪域青年女作家,从作品的…  相似文献   

10.
拉萨河牧渔     
王郢 《旅游》2009,(7):68-71
"我们是西藏惟一打鱼的村子"——拉萨曲水县茶巴朗村俊巴组的格桑扎西一边扛着他的牛皮筏子一边以外交辞令般的语气说,可见慕名而来的好奇者来过不少。他说的惟一其实也是近二年来他们村庄的标签。因为现代的藏族人是不吃鱼的,所以作为一个近临西藏中心的拉萨如此之近的村庄,居然在打鱼吃鱼,就有了些神奇的味道。  相似文献   

11.
正在大部分时间里,扎西是一所北京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次罗是中国石油在拉萨的一名雇员,但他们也彼此分享着另一重身份:他们都是业余的涂鸦手。他们分别是拉萨第一个涂鸦工作室YING的创始成员之一。生活中的扎西不善言辞,他的声音有一种电影《阿甘正传》中Forrest Gump的带入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更习惯于用画笔来"说话",而"涂鸦是他的另一种语言,帮助他与外界沟通"。一旦拿起画笔或是喷漆,喧嚣的、  相似文献   

12.
毕业后,卓嘎分到了拉萨。我来拉萨旅游的时候,卓嘎就带我去转八角街,去楚布、甘丹寺。最让我着迷的事便是她带我去她叔叔家做客,喝青稞酒。 那天,她先是带着我在谜样的藏式巷子里穿行,转半天就到了一个有栅栏的门洞前。卓嘎笑咪咪地晃着大耳环,尼玛尼玛地叫。片刻,一个小男孩便开了门,抱着她喊“阿佳啦”(姐姐)。  相似文献   

13.
《华夏地理》2006,(6):90-91
50年以前的拉萨是什么样子?当时西藏的贵族、僧侣和农奴是如何生活的?从摄影师陈忠烈1 956年至1 958年拍下的这组老照片中我们可以获得一个大致的印象. 车仁·晋美是噶夏政府的四品官,出身锡金王族,喜欢拍电影,在当时的拉萨是一位十分新潮的人物①.噶夏政府有时候却连犯人也养不起,让他们上街乞讨养活自己,不过得戴上脚镣,因为他们可能会逃跑②.  相似文献   

14.
拉萨,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心驰神往的梦。她那独特的地理环境、神秘的宗教文化、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古风深蕴的寺庙建筑等,都是一种极大的诱惑和召唤。在七月流火的季节里,笔者有幸踏上西藏这块高天厚土,感受了拉萨的原汁原味。 拉萨是座日光城。飞机在拉萨的贡嘎机场降落后,走出机仓,我们忽然感到天是那么的蓝!云离我们那么近!太阳是那么的明亮!这座海拔3650米的高原城市,是座名副其实的日光城。据介绍,海拔高度为零时,空气密度每立方米为1292克,而拉萨则为810克,平原地区空气中含氧量每立方米为250克左右,而拉萨只有150克。因缺氧而引起恶心、呕吐、头晕和乏力等高原反应,是拉萨迎接内地客人的第一件“礼物”。同样,  相似文献   

15.
秋季的拉萨,树叶渐黄,西藏妇代会正在这里召开。一位代表会后在宾馆、大街上销售墨脱县的特产——“乌木古筷”,立即吸引了不少拉萨市民前来购买。这位代表就是西藏墨脱县的妇联主席刀姆。她是整整步行两天才坐上车赶到拉萨的,背来的木筷共有2000双。她说,卖筷子的钱要作为县妇联活动的资金。仅有一个人的县妇联墨脱是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被习惯地称为“雪域孤岛”。而48岁的刀姆又是墨脱县妇联唯一的在编干部,既是领导又是工作人员。5年间,她走遍了全县所有8个乡镇和60个行政村。比墨脱道路问题更令刀姆烦恼的是,这里的群众观念还较为落…  相似文献   

16.
画家张萍不能确定自己是否有土家族血统,她于1977年出生于湖南,后随父母到广西定居。 1999年左右,在北京过着艺术青年生活的张萍与男友讨论下一步“去哪里”.当时备选的两个地方是敦煌与西藏。她清楚地记得.在北京路过双榆树街区一个跆拳道馆门口时.她确定了前往拉萨,她说,这是“一个情绪化的决定”。之前.她已经联系好了一件到敦煌修补壁画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张鹰 《中国西藏》2003,(3):67-67
拉萨以西十几公里处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村——东嘎镇桑木五村,它一面靠拉萨河,三面被园林簇拥,环境优雅。随着西藏,尤其是拉萨中外游客的增多,他们创办了西藏第一个乡间歌舞旅游村,打旅游牌,以民族歌舞招徕游人。  相似文献   

18.
《西藏人文地理》2007,(4):110-117
拉萨有句老话“先有木如寺后大昭寺”,木如宁巴的历史就是一部西藏简史。今天的木如宁巴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寺庙与居民大院的混合体,她仍然是一个属于拉萨人但不属于游人的院落。  相似文献   

19.
正我叫苏平,1955年出生于北京。我的爸爸叫苏流,妈妈叫陈惠亭,爸爸曾经是18军手术队队长、52师卫生处副处长,到拉萨后负责组建自治区人民医院,任首届党委书记副院长。妈妈是司药。他们美好的青春年华都留在了当时最为艰苦的西藏。他们说我是在拉萨怀上的,他们把我的根扎在了拉萨,西藏是我的故乡,寻根是我今生的最大愿望。  相似文献   

20.
伍振 《中国西藏》2013,(1):76-79
西藏,是一个与天最贴近的地方,也是一个与神佛最接近的圣地。那天,站在拉萨八廓街,我发了条短信给朋友们:"不到西藏,不知道天空有多蓝;不到拉萨,不知道空气有多新鲜;不到大昭寺,不知道信仰有多虔诚;不到八廓街,不知道逛街多有趣。"八廓街的前世今生八廓街位于拉萨市中心,是拉萨最古老的街道,其历史几乎与大昭寺一样久远。松赞干布在七世纪定都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