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刘伯山先生主编的《徽州文书》第一辑,于2005年1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影印发行。本辑共计十卷,收入的是归户的文书,五千多份。其中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伯山书屋”所藏黟县10户村民的徽州文书五卷,祁门县博物馆所藏祁门5户徽州文书五卷。这15户村民的文书,都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现的,为进一步开展徽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徽州文书》第一辑的特色首先在于整理方法得当。徽州文书产生于官府、会社、家族或个人从事各项活动而出现的书面文字,已经发现的徽州文书有二三十万件之多,由于不少徽州文书是从原藏者在…  相似文献   

2.
《后汉书·儒林列传》记载东汉著名今文经学家何休卒于光和五年 ,即公元 182年。以后 ,此一记载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怀疑 ,所以 ,一些著名的出版物 ,如刘汝霖《汉晋学术编年》①、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② 等 ,均无一例外地照抄《后汉书》本传 ,将何休的卒年定在光和五年。其实 ,细读《后汉书·儒林列传·何休》 ,就会发现其卒年与行状间有着明显的矛盾。其一 ,《后汉书·儒林列传·何休》 :“太傅陈蕃辟之 ,与参政事。蕃败 ,休坐废锢 ,乃作《春秋公羊解诂》 ,覃思不门 ,十有七年。”陈蕃任太傅是灵帝建宁元年 (公元 16 8年 )正月 ,同年…  相似文献   

3.
新安理学对徽州刻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刻书世称徽派刻书,据考证,徽州刻书源于唐,在宋元时期成为安徽地区刻书中心,在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其数量之多、门类之广、刻技之精,在全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形成了明清时期刻书业中的一大主流派别。在徽州刻书的发展过程中,新安理学为这一地区的刻书业的兴盛繁荣奠定了良好的人文基础:理学大家及其门徒的众多论著为徽州刻书提供了水准较高的出版内容,究读理学,重视教育的风气又为徽州刻书提供了大有可图的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4.
《史记·封禅书》有“九臣”的记载.历来注解《史记》的专书对之缺说或附会解意.甲骨卜辞中的“五臣”无疑为我们了解“九臣”提供了依据.从文字学和文献来看,甲骨文中的“五臣”就是执掌东、南、西、北、中五方的神灵.据之和相关的文献,《史记·封禅书》的“九臣”就是职司九天的神灵.  相似文献   

5.
姚懿墓位于陕县东二十二·五公里的张茅乡西崖村南地。它北邻陇海铁路和洛潼公路;南为山间溪流(图一)。墓地坐北向南,  相似文献   

6.
虢国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伟 《史学月刊》2001,9(2):22-27
虢国是西周初分封的重要姬姓国,汉以后的文献中记载了东、西、南、北和小虢五个虢国.依据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我们认为周初周王所封只有二虢,一为东虢,一为西虢.由于西虢的东迁及其历史变迁,而有了所谓的五个虢国.  相似文献   

7.
榆社县位于太行山西楚、山西省中南部、东邻左权、和硕、在接武乡、西毗祁县,北连太谷、榆次,现属晋中市。福祥寺坐落于县城西25公里岩良寺村东200米处二级台地上,北面为城地,南、东、西三面环水,据1999年出版的《榆社县志》记载,该寺始建于五代时的后晋,后代多次修晋,现存正殿五  相似文献   

8.
《文献》2010,(3)
<正>文献学史上,历来论及焚书的劫难,无一例外地都会提到被牛弘称为书籍"五厄"之一的台城和江陵焚书;但对其不无矛盾的记载,如江陵焚书的具体数目,往往只沿袭成说,或只截取某些史料说明,而未能细考。而且,东晋南朝,聚书之勤,得书之多,莫过于梁元帝萧绎。《金楼子·聚书》中,萧绎曾不无自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岭南西部(本简称为“岭西”)地区的市场中心地是属于外发型,即依靠外部力量而形成,其中主要是通过岭南东部(本简称“岭东”)商人促成了岭西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岭西市场中心地的分布特点是“无市不趋东”的树状型。  相似文献   

10.
杨韵 《神州》2013,(35):35-36
汉字“东、西、南、北”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不仅表示方位,同时附带了汉民族文化的特色,早在商代甲骨文时期,这四个字已经作为方位之用,因而其字形原型往往难以考证。“南”在中国文化与民俗体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分析“南”的文化原型和字形原型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自古以来的“南”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