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稚晖     
吴稚晖,名眺,后改名敬恒,以字行,别号朏(?),清同治四年(1865)二月二十八日出生于江苏武进县雪堰桥的一个农民家庭。他6岁丧母、由居住在无锡城区江尖上的外祖母抚育成人。他自称既是武进人,也是无锡人。吴稚晖幼年时比较顽皮,经外祖母严厉管教始用功读书。7岁入私塾,先后从张鼎臣、侯翔千,孙伯肃等名师学习经史和古文辞。16岁就能写出好文章,后在孙伯肃的指点下又练就了一手好书法。18岁时设馆教授学生,23岁考取秀才,25岁进入江阴南菁书院学习。在南菁期间,曾参加乡试,中了举人,后曾去北京会试,但却名落孙山。光绪十八年(1892),吴稚晖与同学钮永建在孔庙前看见江苏学政溥良由此经过时未曾下轿,认为他对“至圣先师”大不恭敬,从地上捡起石头就掷。被差役拘拿送回书院。后见江苏学政杨颐又在画舫上挟妓取乐,吴稚晖闻讯后穿了一条四开裤(里面不穿裤子)和一件箭袖袍,头插松枝,手拿草纸,上船要求杨颐赐酒时,有意跌个仰面朝天,引得围观者哄笑  相似文献   

2.
怪人吴稚晖     
国民党元老吴稚晖的第一怪,是一生不做官。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吴稚晖也在大总统府帮忙。孙中山要他出任教育总长,吴雅晖回答说:“我愿任奔走之劳,做官我是做不像的。”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函邀老朋友去当学监,吴稚晖婉辞了。后来蔡元培做大学院院长,又请吴稚晖担任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主任。他想  相似文献   

3.
吴镕 《钟山风雨》2013,(1):50-50
吴稚晖(1865-1953)可算是一个智慧奇人。从小顽皮,到老天真,是中华民国"开国元良"之一,却从不倨傲。他的"怪人怪事怪脾气",传诵多时。196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61届会议将他列为百年"世界文化学术伟人",迄今已逾五十年。  相似文献   

4.
正吴稚晖既是民国时期的学术伟人,更是行为怪诞的文化名人。他一生以西汉的张良为榜样,居于世而不入世,甘为士而不入仕。"作为无政府主义者,官是一定不做的,但国事是一定要过问的。"洞悉官场习气的吴稚晖,论及官场,常常是妙语连珠,令人捧腹。1935年,71岁高龄的吴稚晖在北京与人谈起做官妙诀,大发高论说:"现代做官,确有妙诀。未登仕版之先,必须善于用气,用之得当,遂能做到大官。盖气分数种:曰耐气、忍气、下气、使气,  相似文献   

5.
那海 《文史天地》2008,(7):4-10
吴稚晖(1865—1953),原名眺,又名敬恒,笔名燃、燃料、夷。吴稚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颇具特色而有过较大影响的人物。他学贯中西,爱国坚定,生活淡泊,提倡并致力科学与教育,赢得了当时人们的崇敬并受到其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贵州解放前,贵阳市喷水池现在的街心花园处,曾经矗立着一尊铜像,这就是人们为纪念原贵州省长周西成所塑造的。贵州省长更迭多人,为什么单给周西成立像呢?笔者查阅了有关历史文献,访问了不少老人,原来,在辛亥革命后的军阀混战中,周西成以一个军阀入主黔政,在开发贵州,安定社会秩序等方面,的确为贵州做了几件好事。人们在其死后为他立像,具有表彰其政绩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建国初期在怀仁堂发生的梁漱溟顶撞毛主席的一幕,我作为会议的工作人员全部在场,目睹耳聆。回想起来,历历在目。梁老先生站在台前,不时扭转身回过头来,发问或提问。全场静寂,不时发出呵斥的喊声。1953年9月,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在京召开,周恩来总理作了关于总路线的报告,征求意见。在大会和小会上,梁漱溟都发了言,提出一些关于农村问题的不同意见。9月11日,他在发言中说“:工农生活悬殊,有九天九地之差,并且还不许农民进城;革命是在农村,但进了城都忘了农民”。他的发言,当时被认为是攻击总路线的言论。9月16日至18日,中央人民…  相似文献   

8.
窦尔敦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历史上很少有公正的评价.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故窦志》中称:“康熙年间,邑有窦尔敦者,健盗窃案也,尝马动途,众莫能御.……数捕不获.”历史上一些文人墨客撰写的《彭公案》、《施公案》、《连环套》、《盗御马》等戏曲作品,对窦尔敦的描写也不外乎是“健盗”、“大盗”一类的劣人而已.实际上,窦尔敦是一个杀富济贫、除暴安良、怒杀赃官的农民领袖.被清廷发配到黑龙江后,又为搞击沙俄、捍卫国疆土立下汗马功劳,是一地地道道的反击沙俄侵略的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9.
王鹏 《百年潮》2001,(9):51-55
吴鼎昌(1884-1950年),字达诠,笔名前溪,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浙江吴兴。他既留过洋,又涉足经济领域,还两度为官,曾风云一时,但他最后的结局却十分凄凉。留学日本吴鼎昌少年为华阳县(今成都市)秀才,入成都客籍学堂,于1903年获得四川官费留学日本,先在东京预备学堂修业,后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商业学校。当时在留日的学生中,多数以同乡的关系,结成一个个不十分固定的政治小集团。四川籍的邓家彦、吴鼎昌等10余人组织了一个团体,但  相似文献   

10.
孟昭庚 《文史春秋》2004,(12):40-42
汤恩伯(1889-1954),浙江武义人,是国民党元老陈仪一手培养起来的。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是人不是神,凡人就得要衣食住行,就有生老病死,就有七情六欲,就有婚姻家庭、生儿育女。孙中山也不例外。曾有日本朋友问他,最喜欢什么,他毫不掩饰地说:革命、女人、书。  相似文献   

12.
13.
王鹏 《文史精华》2003,(12):46-50
吴鼎昌(1884-1950),字达诠,笔名前溪,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浙江吴兴。他既留过洋,又涉足经济领域,还两度为官,曾风云一时,但最后的结局却十分凄凉。  相似文献   

14.
陈振成(Tan Jin Sing,1760—1831)者,何许人也? 知道陈振成其人其事者,寥寥无几。只有少数治印度尼西亚爪哇华人史者,略知其事迹。印度尼西亚维尔多约(T.S.  相似文献   

15.
清道光至同治年间,广西人黃金韶曾长期在江苏为官,先后担任常熟、昭文知县,海州直隶州知州,通州直隶州知州,苏州知府,亲历了在常熟任上督剿受太平军影响的土匪,在海州任上堵截捻军、修复凤凰城,在通州任上镇压响应太平天国的军山农民起义,见证了江苏地方官府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应对,折射了这个时代的重大社会变化。  相似文献   

16.
宋伯鲁(1853~1932),字芝栋,亦作芝洞、子栋、子钝,号芝田,陕西礼泉县人。少年得力于母教,聪慧好学,苦读经史,由廪生入太学。1885年(光绪十一年),以优贡中举,次年又考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先后充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山东乡试副考官、山东道监察御史等职。  相似文献   

17.
李维民 《炎黄春秋》2004,(11):54-61
王明原名陈绍禹,1904年阴历四月初九(阳历5月23日)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一个贫民家庭。金寨县成为鄂豫皖苏区后,王明的父亲、母亲、弟弟、妹妹都参加了革命,父亲在六安、霍山县当过干部,母亲做过妇女工作,大妹妹陈觉民当过商城县妇委秘书,小妹妹陈映民当过川陕省委妇女部副部长,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弟弟陈绍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抗战时期到了延安。王明是全家人中最早参加革命的。他幼时聪明伶俐,读过七八年私塾,9岁开始写诗,深得老师赞赏。1919年入固始县志诚小学读书。在这里曾受过进步教师詹谷堂(后为共产党员)的影响。1920年夏,王明考入朱蕴山等人创办的安徽省立第三甲种农业学校(简称三农)。  相似文献   

18.
王华 《贵阳文史》2008,(2):45-50
1895年,刘文辉出生在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上有5位兄长,刘文辉排行第六,谓老幺。刘氏祖籍安徽,清初移民入川安居雅安,后迁居大邑县安仁镇,祖上世代务农,男耕女织。民国年间刘氏家庭平步青云,出了3个军长、8个师长、15个旅长、1个省主席和1个战区司令长官,刘文辉和刘湘叔侄,是刘氏家庭最耀眼的将星。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传略》第58页有宁裕之简介:  相似文献   

20.
正李安导演的电影《色戒》中的最后一幕:放走了"老易"的王佳芝叫了一辆黄包车,说"到福开森路去!"编剧将张爱玲小说中的"愚园路"改为"福开森路",不无道理。在历史上,福开森路确实存在过。这条以福开森命名的路位于上海繁华地带徐汇区,始建于1907年,至1943年改名为武康路。它曾是旧上海法租界花园住宅区的代表性路段,民国时期的达官贵人、社会名流,如宋庆龄、黄兴、巴金、郑君里、赵丹等,都曾故居此路。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