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珍珠港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最典型的一次海上突然袭击。从这次事件的出现、发展、结果看来,它是一次出人意外的事件。日本采取的战略和策略也是“攻其无(不)备、出其不意”的。对广大美国人民和珍珠港当地士兵来说,事件确实是突然。 为什么对美国来说,珍珠港事件会是突然事件?造成突然事件的原因何在?是值得二战史史学家去推敲、去考察的。本文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和解答。同时也企图总结这次  相似文献   

2.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各地青年学生发动了大规模的请愿运动,大有非立行宣战不肯罢休之势。蒋介石为此亲自出面,积极应对,却收效甚微。其间民众的诉求与政府的外交目标相去甚远,而蒋介石对青年运动的认识与应对亦存在制约与偏差。该事件使南京政府对青年学生运动陷于失控状态,并使得蒋介石充分认识到处理民运问题的复杂性,从而逐步转变了其应对类似事件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那天刚好是星期天,一个原本属于家庭生活的日子,但是,却被一个“间谍家庭”破坏了。  相似文献   

4.
马振犊 《民国档案》1999,(4):49-56,61
1962后3月18日发生"中山舰事件"暨"三·二0事件",是中国现代历史上具有特别意义的重要事件,它是国民党内蒋介石集团走向分共反共的开始,也是国民党内实力派背离国共合作的开始.  相似文献   

5.
西安事变是中国抗战爆发前夕的重大事件,当时曾引起较大的国际反响。近些年来,我国有许多史学著作述及这一事件,正确地指出了英美不希望中国内战、希望事变和平解决、以维持蒋介石的地位的态度。但是尚缺乏具体的细致的分析,本文拟以《美国对外关系文件》的有关材料为主,把美国政府当时对西安事变的态度作一述评。(一) 西安事变爆发初始,美国当局十分关注事变的现状及发展,尤其担心蒋介石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6.
今年12月12日,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60周年纪念日,因为这次重大事件牵涉到众多的人和事,所以,至今尚有一些相关的重要事情鲜为人知.例如,当年蒋介石是采纳了徐永昌的意见才去西安的.为爆发西安事变具备了必要条件.那么,蒋介石怎么会采纳徐永昌的意见呢?  相似文献   

7.
王楚英 《百年潮》2006,(11):32-38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在重庆闻讯,即决定派兵入缅甸作战.同时,罗斯福应蒋介石之请,派史迪威来中国,任中国战区盟军统帅蒋介石的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1942年3月11日,史迪威受蒋介石之命到缅甸指挥作战.蒋介石电令驻缅参谋团团长林蔚和远征军代长官杜聿明服从史迪威的指挥.这一时期,英国首相丘吉尔也任命亚历山大指挥在缅甸的英军作战.  相似文献   

8.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国民政府军令部第二厅的监视电台就收到日军的一个新出现的密码,经过破译,发现是日本太平洋海空军的联系电报。这个电台随后就消失了。二厅厅长杨宣诚估计是日本作特别行动使用的,命令派一组监视电台日夜监视这神秘的日军电台信号。珍珠港事件前夕,这个神秘电台又突然出现了,它很忙碌地向太平洋地区布置调动大批日本海空军力量。杨宣诚根据这些情况,并结合当时世界整个战局分析,判断日本将在太平洋地区,特别可能向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基地进攻。他当即将这一情报报告蒋介石,并建议蒋把这分析向盟军通报。获蒋同意,杨宣诚于是召开盟军驻重庆军事代表紧急会议,通报了这个情报。当时盟军军事代表对情报多持怀疑态度,有人向杨宣诚探问情报来源,杨云:“此系中国军事情报机密,碍难奉告。”美国罗斯福总统得此情报后,曾召开三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研究,但没有得出什么结论。所以,珍珠港事件后,罗斯福总统每想到此事,即大为懊恼。他同时也很折服杨宣诚的神算,萌发了邀请杨宣诚当其私人顾问的念头。  相似文献   

9.
七七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坚持抗击日本侵略军的立场.从蒋介石这一时期日记看:蒋对日本进一步发动侵华战争,主张抵抗,反对妥协退让:蒋积极推进国共第二次合作,与苏联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军队在正面战场抗击、迟滞了日军的侵略步伐,为抗日战争从防御阶段进入相持阶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不同于古代的科举制,它以孙中山先生创立的考试权独立学说为理论基础。南京国民政府(汪伪政权的名称和蒋介石政权的名称一样,亦称国民政府,以下对蒋介石政权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标谤实施孙中山先生遗教,设立了考试院,制定颁布了《考试法》,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并自1931年始,多次举行文官考试.抗战爆发以后,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相似文献   

11.
张震 《文史天地》2015,(2):13-17
中山舰事件是中国国民革命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被认为是蒋介石反革命的开始。对于中山舰事件的影响,无论是对于国民党还是共产党以至于整个中国近代史而言,都是极其深刻的。对于中山舰事件,传统史学的一般表述是蒋介石发动反革命的中山舰事件,逮捕海军局代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李之龙何许人也?李之龙是当时广州国民政府的海军局代局长,相当于海军司令。然而在此后的历史中,李之龙这个名字却消匿于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同时期在广州的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2.
1931年12月18日,太原进山中学学生穆光政在请愿抗日时被国民党山西省党部纠察队枪击身亡.这一事件发生在九一八事变后风起云涌的学生请愿抗日的背景下,要求赴南京请愿的学生与省党部、省政府执行禁止学生南下的命令之间的冲突可谓一触即发,最终爆发了流血冲突.该事件的另一个语境是中原大战后蒋、阎关系的进一步发酵与转变.阎锡山以此为契机将代表中央的省党部驱逐出晋,失去省党部支持的各县国民党党部几乎全线崩溃.蒋介石和阎锡山在山西的竞争颇能体现出国民政府时期地方权力结构中党政关系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一、蒋介石的战略构想及其苏联问题顾问1937年7月7日中日战争爆发时,蒋介石并不认为  相似文献   

14.
现在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珍珠港事件是美国总统罗斯福演出的一出"苦肉计",是美国政府策划了珍珠港事件,持这一观点的人把珍珠港事件的起因称为是"罗斯福阴谋论"。本文试从珍珠港事件美军损失结果和之后半年美军的行动来反驳"罗斯福阴谋论"。  相似文献   

15.
抗战初期日谍刺蒋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泽庆 《文史春秋》2007,(10):24-25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最高军政当局曾出现过一系列重大泄密事件,不仅使国民党军队在作战上陷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就连身为国民党最高军事统帅的蒋介石也险些被日本间谍刺杀。经过紧张调查,国民党当局在其内部破获了一个庞大的间谍组织。更令人震  相似文献   

16.
贵刊2001年第1期《淞沪战役中的蒋介石》一文中说:淞沪战争爆发后蒋介石“自封了个大元帅的军衔”。这句话有两点不准确,第一,蒋介石的大元帅不是军衔,而是一个名誉职务;第二,蒋介石就任大元帅的时间是在淞沪战役前夕,而不是淞沪战争爆发后。 抗战期间,蒋介石确实有个大元帅的头衔,但那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军衔等级。其实,非但蒋介石的大元帅不是军衔,中国近代所有的大元帅都不是军衔,而是职务,是一种权利的象征。细分起来,大致有两种类型: 一类是实际行政职务,如孙中山和张作霖的大元帅。1917年8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  相似文献   

17.
蒋介石的日记表明,在浙赣战役中,蒋介石对盟国合作的重视和期望影响了其军事决策。这一点体现在浙赣战役中,蒋介石多次变更战略部署,并因为怀疑中国军队为盟国所做牺牲的价值而最终取消了衢州决战计划。蒋介石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十分期待日苏间爆发战争,因此对日苏关系走向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这也是导致他取消决战的原因。蒋介石并未意识到其决策影响了之后的中美军事合作。美国政府事后对浙赣战役过程的调查,让美国陆军坚信中国政府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决心保卫美国所需要的军事基地。  相似文献   

18.
江沛 《民国档案》2011,(1):69-79
蒋介石与张伯苓及南开大学的关系,以往研究几乎无人涉及.1930年代初,教育理念相近的蒋介石与南开校长张伯苓由初识到相知,政治与教育的相互需求以及私人友情的增长,对于此后南开大学的存续与发展关系重大.抗战爆发,毁于战火的南开大学成为战时高等教育损失的标志性形象,蒋介石在广泛的舆论同情中做出了"有中国即有南开"的承诺.其后...  相似文献   

19.
“中山舰事件”的起因是多方面的,这已为多年来的大量研究成果所证实。笔者以为,其“内因”是事件主要当事人蒋介石双重政治态度的变化和发展。本文拟从此线索入手,力图揭示它与“中山舰事件”的内在联系,并总结出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0.
陈晖 《百年潮》2005,(4):52-56
1941年12月6日,日本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海空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众所周知,珍珠港事件是美日矛盾不可调和的结果.在两国走向战争的过程中,苏联究竟如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过去人们往往只晓得1941年的<苏日中立条约>,但苏联给美日冲突火上浇油的行动远不止这些,随着蒙在这段历史上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一段鲜为人知的秘闻浮出了水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