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物》1956,(5)
在4月23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化先进工作者会议上,文化部沈雁冰部长致开幕词。沈雁冰部长首先代表文化部对出席这次会议的先进工作者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六年来我国文化工作取得了不少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和全国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努力分不开的,而文化工作中的先进工作者则起  相似文献   

2.
窦应泰 《文史天地》2004,(12):29-31
沈雁冰同志是当代著名作家,同时也是我党最早的老布尔什维克之一。在他病逝前最关心的就是党籍问题。  相似文献   

3.
何立波 《文史春秋》2012,(11):41-46
对于很多读者而言,沈泽民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实际上,沈泽民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有一定影响的作家、翻译家和评论家。他竭尽全力编辑译介西方文学作品和社会改革方面的文章,同时撰写一些评论,他创作小说比哥哥沈雁冰(茅盾)早了8年。沈泽民还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活动家之一,他是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前的第一批党员之一,  相似文献   

4.
2008年春天,笔者采访茅盾(沈雁冰)之子韦韬时.荣幸获赠到韦韬、陈小曼著《父亲茅盾的晚年》一书。书中有多处用黑色钢笔修改的痕迹。显然,这是韦韬的手边书,不知被他翻阅过多少遍.书中的错别字及不恰当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战火中的国宝大营救——郑振铎与陈君葆的护书佳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荣滚 《百年潮》2008,(3):45-49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笔名西谛、郭源新等。早年与共产党人瞿秋白、李大钊以及文化人士沈雁冰、叶圣陶等交往密切.曾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出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他不但是著名的作家、翻译家,也是文物收藏家,为国家保护、收藏了不少珍贵古籍、字画及古钱币。  相似文献   

6.
谢大逸1898年9月27日出生于贵阳,1945年8月8日,因贫病交迫抑偶而卒于贵阳。1917年贵阳师范中学毕业后,便以优异成绩考取官费留学日本著名高等学府——早稻田大学。他是1921年第一批入会的文学研究会会员。1922年回国,随即又积极投入中国新文学运动,很快成为新文学运动重要的骨干。沈雁冰、郑振锋都很器重他的文学才华,并赔以“贵州督军”的“尊号”。1926年,谢六逸应聘出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从而成为集作家、学者、教授于一身的文化名人,驰骋于文坛上,创作了大量自具风格的小品文,是当年重要的散文作家之一。他称自己的小品文…  相似文献   

7.
文科 《旅游》1994,(12)
对于皇陵的考古发掘,过去尚未进行过。只是在1950年10月,南京博物馆考古工作团团南京附近的南唐二陵(李异、李景墓)已被盗的缘故才做过清理。 为了提供历史研究资料,丰富人民生活,1955年,郭沫若、范文澜、吴晗、邓拓、张苏、沈雁冰几位学者,联  相似文献   

8.
《百年潮》2021,(8)
正1922年9月3日《申报》第15版刊发了一条"简讯",题为《李大钊今日在职业学校讲演》。原文如下:青年星期演讲会于今日下午一时邀请北大教授李大钊,在中华职业学校演讲青年问题。该会以此问题极关重要,特邀印力志、沈雁冰、杨贤江等加入演讲,临时听者尚可发问云。  相似文献   

9.
自1980年宋庆龄、沈雁冰等1583人联名发表《保护、整修及利用圆明园遗址倡议书》(以下简称“倡议书”)以来,按照“全面保护、重点整修、合理利用”的方针,圆明园遗址已经又经历了30年风雨。而过往30多年,国际社会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与保护,  相似文献   

10.
人有情历史无情———谈1979年修改演出的话剧《八一风暴》□刘云1959年10月,江西省话剧团在北京参加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话剧《八一风暴》时,朱德、董必武、林伯渠、张治中、邵力子、沈雁冰等领导同志接见作者和全体演员。(云峰提供)话剧《八一风暴》(刘云...  相似文献   

11.
张开明 《百年潮》2003,(5):64-70
瞿秋白(1899-1935)在20世纪20年代与30年代,与著名作家茅盾(沈雁冰)(1896-1981)曾有过亲密的交往,有着非凡的友谊。他俩真挚而珍贵的战斗情谊,被人们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12.
《文物》1959,(11)
"缅甸蒲廿壁画展覽"于十月十六日在北京景山公园綺望楼举行开幕式,我文化部部长沈雁冰和缅甸文化部部长吴漆东出席了开幕式,并作了讲話。蒲廿是九——十四世纪缅甸文化、宗教和行政中心,十四世纪后不再是国王的都城,但仍然是宗教圣地,在五十平方里內保存着各历史时期的寺庙建筑,庙壁、天花  相似文献   

13.
对于皇陵的发掘,我国经验甚少,只有1950年10月,南京博物馆考古工作团,在南京附近清理过南唐二陵(李璟、李煜的墓),那是因这两个墓已被盗过的缘故。 为了提供历史研究资料,丰富人民生活,1955年,郭沫若、范文澜、吴晗、邓拓、张苏、沈雁冰几位学者,联名报请国务院,要求试掘十三陵的首陵长陵(成祖墓)。得到批示后立即组织了长陵发掘委员会,并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文物管理处,联合抽调了考古、修整、后勤等人员,组成了发掘工作队。  相似文献   

14.
《百年潮》1997,(4)
我和茅盾在日本有过一段恋情,至今记忆犹新。我们最初相识是在1922年。那时,我随李大钊、陈愚生由北京赴上海,到我党创办的上海平民女校工作。学校分文学部和工作部,让学生半工半读。我在工作部负责管理车间的织袜机和织毛巾机,并培训学生操作。沈雁冰(茅盾)、陈望道、施存统等是文学部的教员。但我那时同茅盾仅仅认识而已,没有什么交往。  相似文献   

15.
许志行 《百年潮》2011,(9):53-55
许志行原名潘祖圣,1902年5月21日生于江苏吴县。他14岁时辍学当了学徒,18岁时想继续求学,从做学徒的长沙逃到汉口。在此有幸与毛泽东相遇。毛泽东对他不愿做奴隶的精神及继续读书的愿望大加赞赏,要他回家等待,待自己回湖南后设法帮助他继续求学。1921年春,毛泽东当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主事,筹办了“成年失学补习班”,遂写信,邀许志行来长沙读书。在毛泽东的资助下,许志行“在补习班高级部读书”,后考取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1925年五卅运动后,已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的毛泽东约许志行到广州担任宣传部交通局干事,负责与上海交通局(负责人是沈雁冰)的联络工作。许志行因此与茅盾相识,并结识了冯雪峰、宋云彬、许杰等作家。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回湖南发动秋收农民起义,许志行则到上海、杭州等地从事地下革命活动。此后,许志行与毛泽东失去了联系。新中国成立前后,许志行主要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上海格致中学、新成中学教书。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许志行获悉消息非常激动,写长信向毛泽东汇报20多年的情况。此后,和毛泽东多次互通信函。1957年夏,已入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研组长的许志行应邀到北京,与毛泽东在中南海两次见面叙旧。随后,又在毛泽东的安排下,到韶山参观、访问。  相似文献   

16.
丹心照人──首都隆重纪念茅盾百年诞辰简录[编者按]为纪念茅盾百年诞辰,本刊曾于今年第2期发表了周恩来的秘书张颖撰写的《茅盾与周恩来在重庆》和茅盾的秘书孙嘉瑞撰写的《于微细处见精神》。为全面纪念沈雁冰(茅盾),本期特再辟专栏,继续发表有关文稿与图片。由...  相似文献   

17.
戴尊德 《文物世界》2004,(3):78-78,77
建国初期,国家经过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阶段,进入经济大建设时期。为了迎接1953年开始的大建设并配合抢救保护在大建设中发现的文物,1952年中央文化部决定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第一届全国考古工作人员训练班,由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抽调人员参加学习(至1955年先后共举办四届训练班),我有幸参加了第一届训练班学习。这届训练班为期4个月,7月份开学。中央对举办训练班非常重视,在开学典礼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郭沫若院长,中央文化部部长沈雁冰,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后为文化部副部长)及王冶秋等领导和许多老专家亲临会场,并发表…  相似文献   

18.
我希望读到下列史料作为读者,我不揣冒昧,希望能在刊物上读到下列的史料;《文化出版事业的开拓者──张元济》,《邹韬奋对文化出版事业的贡献》,《共和国首任文化部长沈雁冰》,《话剧(保卫卢沟桥>演出纪实》(欧阳山尊),《爱国艺术家洪深教授》,《戴不凡与田汉...  相似文献   

19.
名人信件重沐天光2003年,北京,《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中华读书报》消息:潘家园古旧书市场上出现一批著名文人的手迹,多为胡适、叶圣陶、陈梦家、沈雁冰、郑振铎等人的亲笔书信。其中有1925年郑振铎写给江苏海州人吴鲁星关于《镜花缘》研究的六封信,每封信上都有吴鲁星的印章,夺人眼眸。书商还同时出示了吴鲁星写给《郑振铎文集》编辑委员会的捐赠信,出价共6万元……1958年10月17日,时任国家文化部副部长的郑振铎率中国文化代表团飞赴莫斯科途中坠机失  相似文献   

20.
纪念茅盾诞辰100周年[编者按]:今年3月27日,是著名中国现代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茅盾(沈雁冰)诞辰100周年。为此,本刊特邀周恩来同志当年的秘书张颖和茅盾晚年的秘书孙嘉瑞,各撰一篇他们当年对茅盾的亲见亲闻的回忆文章,以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