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正伟 《攀登》2008,27(2):87-90
独立性与协同性是国家起源的根据。国家的质是多方面的,从意志上说,国家是意志坚定性与妥协性的产物;意志的绝对坚定性或绝对妥协性导致专制;坚定性与妥协性的统一形成民主。  相似文献   

2.
中国早期文学活动有三大类型,即远古时期先民自发状态下的童蒙谣讴,三代乃至春秋前期自觉场景(仪式、典礼等公共意识场合)里的集体创制,春秋后期及至战国时期自为情境中的个人创作。先秦诸子讴歌正是这第三类文学活动的重头节目。只因时代遥远,又因绝大多数讴歌作品没有付诸简帛金石,不以写本形式流传;所以,当时的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去古未远。春秋末年,站在卫国都城上,还可以看见城外的戎州(《左传·哀公十七年》)。直到战国之末,中原之外的周边地区,还在原始社会中漫步。这为诸子百家谈古论今提供了参验的对象,使他们对上古社会能够作出较为正确的推测。例如墨子说:“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墨子·辞过》)。今天的考古学研究证明,人类早期确曾经历过穴居时代。《庄子·盗跖篇》描述的有巢氏之民、知生之民时期,物质财富极度匮乏,婚姻家庭上“民知其母,不知其父”,大概与原始先民的实际生活状况相去不会太远。《礼记·礼运》所说的上古大同社会,没有压迫和剥削,但物质生活艰难困苦,  相似文献   

4.
先秦诸子的人格特征高建立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文化思想史上的最初辉煌,它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进程。作为这一时期思想文化创造主体的先秦诸子,积极奔走周旋于列国之间,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上匡救时弊、兴国安民为己任,表现了新兴士人群...  相似文献   

5.
先秦诸子承认历史盛衰变化是一种客观存在,这是其历史盛衰论产生的思想前提。先秦诸子还认识到盛衰变化和转化的必然性。对于决定历史盛衰的因素,先秦诸子从历史与哲学的高度进行了深刻、多维的思考,他们关于历史盛衰的总结和思考,对我国民族的历史思维及后世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汤勤 《神州》2012,(23):181-182,184
尽管先秦思想家们对如何实现"大同"理想有各自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主张,但他们都为描绘"大同"理想留下了耀眼的思想火花,在这个意义上,"大同"理想作为先秦诸子共同的思想基础成了先秦哲学的精髓。"大同"社会和柏拉图的理想国在具体社会构造上有着明显差异,但两者在基本原则上的一致也相当明显的。理想社会模式在先秦诸子看来是经验世界的精华积聚,在柏拉图眼中则是一个来源于绝对的先验世界。在论述完善大同理想的思想历程中,先秦思想家们也陷入了两难境地,理论体系的内在矛盾逐步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先秦诸子民生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诸子的民生思想反映了社会大变革时期民生凋敝的现实图景。他们的民生观虽然角度不同,但无不充满着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怀。道家的自然生态民生思想、儒家的重民民生思想、墨家的利民民生思想以及法家的法治民生思想分别代表了先秦诸子时代民生思想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先秦诸子散文是研究诸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文本注释准确,方能确切反映当时思想的种种面貌。今就其中若干名篇误注者予以考释。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变革阶段,伴随着新兴地主级阶的崛起,在文化学术与政治思想领域诱发了进步与保守的激烈论争,出现了我国文化史上少有的“百家争鸣”的繁盛局面。诸子对殷周以来的“天”、“神”、“德”、“礼”、“孝”等思想的批判与继承中,或多或少地引证了当时的民俗事象,或隐或现地阐发了各自的民俗见解,并注意到民俗在敬神祭鬼及人事、政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戊戌政变之前的10多年间,康有为的主要精力是考辨中国本土文化的"学术源流"。这使他聚焦先秦诸子,不仅对众多的先秦诸子予以身份确证和学派归属,而且从不同角度对他们的思想予以阐发。与论证"百家皆孔子之学"的需要息息相关,康有为的先秦诸子研究以孔子为中心,用力最著的便是对孔子之学的系统梳理。  相似文献   

11.
先秦诸子军事思想异同初探黄朴民毫无疑义,先秦诸子百家学说①的主体是各自的政治哲学思想,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军事思想在各家学说体系中也据有很大的比重,成为诸子政治思想在军事领域的衍化和派生。在春秋战国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战争这个暴力斗争手段,作为社会变...  相似文献   

12.
<正>《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伊川先生语》四:"古之学者一,今之学者三,异端不与焉。一曰文章之学,二曰训诂之学,三曰儒者之学。欲趋道,舍儒者之学不可。"(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87页)此即后世所谓小学、辞章、义理三学之滥觞。而义理之学,实包儒学与所谓异端,即儒学之外的诸子与道、佛二教,如熊赐履《学统》即以诸子与道释二教为异端。清末宋恕当中华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明确提出救世之策在于复兴"周末诸子之教"。在《致夏穗卿书》中,梳理两千年来先秦诸子  相似文献   

13.
刘重来 《文献》1998,(4):138-147
先秦诸子的著作,经西汉末刘向、刘歆整理,载入《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的有140家,,而流传至今的,不过20余种,其中主要有《管子》(管仲)、《邓析子》(邓析)、《墨子》(墨翟)、《老子》(老聃)、《文子》(老子弟子)、《关尹子》(关尹喜)、《列子》(列御寇)、《杨子》(杨朱)、《商君书》(商鞅)、《申子》(申不害)、《尸子》(尸佼)、《公孙龙子》(公孙龙)、《庄子》(庄周)、《慎子》(慎到)、《尹文子》(尹文)、《荀子》(荀卿)、《鹖冠子》(楚人)、《鬼谷子》(纵横家)、《亢仓子》(庚桑楚)、《韩非子》(韩非)、《吕氏春秋》(吕不韦)等等.  相似文献   

14.
阅读先秦诸子,发现其对语言的态度不尽相同。分析其不同,发现其关注点不同而使用的语言也有不同的层次。明白语言使用的层次性,至少对训诂、阐释、语文教学等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先秦时期.天灾和人为的灾荒给人民带来极大的困苦,先秦诸子为此提出以农为本的思想和储仓措施,探讨赈济策略,并提出诸多有效的措施。其中某些抗灾救荒的思想至今还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先秦诸子的天人观建立在远古天帝崇拜的基础上,先后形成了天命、天志、天德、天道诸说,由此造成了诸子思想的分野。这些观点在春秋时期不断融合:天命说不断弱化,演化入政治学说;天德说得以细化,形成了伦理学说;天志说逐渐衍化,归入宗教学说;天道说在融合中分途,逐渐成为义理和伦理的象征。  相似文献   

17.
《先秦诸子杂考》,共二十九章,约十八万言,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金德建同志著,中州书画社出版。本书概述了周秦时代学术发展的状况;对于孔子、墨翟、田常、老莱子、李悝、老聃、慎到、惠施、邓析、范睢、申不害、宋鈃、尹文、田骈、陈仲子、史(鱼酋)、乐正子春、孟轲学派、尸佼、荀况、韩非等的某些方面,包括学说渊源、学术思想、所属流派、内政外交、历史功绩、散失著述、出身为人,都分别作了考证;对于《论语》的复杂内容,《墨子·尚贤》所反映的时代特点,《老子》的成书情况,《大学》、《中庸》的思想体系,《管子》中《任法》、《枢言》、《心  相似文献   

18.
樊琼 《神州》2020,(5):190-190
对于《先秦诸子选读》的教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指导学生阅读,调查和梳理材料,学习探究文化问题的方法,阅读时重在领会精神,抓住重点,对其中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讨论,不必面面俱到,对其中的疑难问题,应以学生自行钻研,互相探讨为主,老师作适当的讲解和补充。本文就针对该教材进行教学方法的一点尝试和探索。核心内容为以下四方面:1、转变思想,关注点由知识到学生人格的培养2、教学方式的多样化3、课堂模式的变化带动作业形式的变化。4、建立科学的教学思想,师生共同探讨先秦散文的学习方法,进而为学生的思想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19.
万俐 《东南文化》2001,(1):51-52
本依据儒、墨二家的论述,《考工记》的记载及考古资料,说明了先秦诸子在物造型方面的科学思想都反映了儒家为统治阶层所需的侈华美饰的价值取向和中华民族独特的“天人合一”的观念。  相似文献   

20.
<正>研究学术史,离不开梳理相关研究的学术传统。据专家解释,传统"乃是一种‘有效应的历史’,它不是固定的‘过去’,而是每一代人根据‘现在’的内在需要而创造出来的指向‘未来’的进程"(江湄:《创造"传统":梁启超、章太炎、胡适与中国学术思想史典范的确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