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的太平洋——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重要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梁 《人文地理》2003,18(2):70-74
太平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海洋,在环太平洋沿岸和浩瀚海洋中星罗棋布的岛屿上,分布着40个国家和一些尚未独立的地区,太平洋地区国家陆地面积占世界的46%,人口占世界的40%,但却拥有全球50%以上的GNP和近1/2的世界贸易总额。二次大战以后,太平洋地区的迅速崛起,引起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21世纪是太平洋世纪,已日益被国际社会所公认。本文立足于政治军事地理及地缘政治学的基本理论,以21世纪是太平洋世纪的基本结论为出发点,从资源、经济、政治、军事等四个方面对太平洋在21世纪的重要性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与评价。指出太平洋不仅是人类有待开发的巨大资源宝库和全球经济最富有活力的地区而且是21世纪全球地缘政治中心和地缘战略中心,是世界上各大国和大国集团矛盾的焦点,以及军费增长最快和军备最密集的地区。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围绕太平洋地区控制权的争夺竟会日趋激烈。因此21世纪的世界是走向和平还是步入战争,关键取决于环太平洋地区各种战略力量的矛盾与合作。  相似文献   

2.
华人向太平洋地区移民是由一件发生在远离太平洋的英格兰的历史事件引起的。多萝西·谢里伯(DorothyShineb-erg)称2为一场“国内革命”。这场“革命”发生在18世纪末期,其结果是茶叶替代啤酒成为英国人的普及性饮料。这场“革命”引发了一场把华人水手和其后的商人带进太平洋的贸易活动。80年后,美国内战(1861-1865年),这又一个完全不同的远方的革命,造成了棉花价格的暴涨,导致成千上万的契约种植园劳工涌入太平洋。这两个事件造成华人向太平洋移民的通然不同的方式。在这篇论文里,我仅仅论述第一种方式。我的目的是要阐明,即…  相似文献   

3.
论美国殖民协会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聚国 《世界历史》2006,68(5):45-54
美国殖民协会是19世纪一个致力于将美国的自由黑人遣送回非洲的组织。它不是一个“仁慈的”、“人道的”组织,也不是一个废除奴隶制的机构。它的真实目的是通过将全部黑人驱逐出境,以建立一个纯白人的国家。它在本质上是种族主义的。它利用了美国社会普遍存在的种族主义,并对种族主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它是一个亲奴隶制的种族主义组织。  相似文献   

4.
一、美国排华是其国内政治斗争的结果19世纪中叶,美国出于开发太平洋沿岸的需要,开始到中国招募劳工,以从事开矿、筑路、农田垦殖及捕取鱼类等项工作。这些中国劳工被称为华工。华工初来之际,因其勤劳和善良,曾受到太平洋沿岸社会各阶层普遍欢迎,因而美国联邦及地方政府均采取鼓励华工来美政策。1868年《中美续增条约》中规定,两国人民“或愿常住入籍,或随时来往,总听其自便,不得禁阻”,便是这一政策的具体体现。据美国官方统计,1851—1861年,入境华  相似文献   

5.
19世纪后期,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历工业化的同时,阶级矛盾和阶级冲突也日趋激烈。面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的贫困化和贫富差距的不断加大,马克思及其领导的第一国际在欧美各国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旨在寻求工人阶级彻底解放的劳工运动。但是,第一国际在美国的组织活动却因为明显的水土不服而归于失败,以"劳联"为代表的"纯粹而简单"的工会主义成为美国劳工运动的主流,弥漫于工人阶级队伍中的中产阶级情结构成"美国例外论"的社会基础。不过,如果我们从长时段比较美国与欧洲工人阶级经济状况与政治地位的变化就不难发现,尽管刻意淡化工人阶级阶级意识的龚帕斯路线因其关注短期利益和实用目标,而获得有组织劳工的广泛支持,却无益于工人阶级整体利益的改善和社会地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击     
《风景名胜》2011,(12):18-27
夏威夷(Hawaii)夏威夷是太平洋上一颗明珠。它距美国旧金山3846公里,距日本东京6200公里,距香港8890公里,是太平洋地区海空运输的枢纽。夏威夷不仅拥有细软的沙滩,温暖的气候,更以绚丽的彩虹和多姿的暮色晨光吸引世界各地的游人。马克·吐温说,夏威夷是大洋中最美的岛屿,是停泊在海洋中最可爱的岛屿舰队。图为清晨的檀...  相似文献   

7.
1960年代中后期,学生非暴力协调委员会认识到黑人问题的根源在于美国的权力体制,因而提出"黑人权力"主张。"黑人权力"强调黑人必须掌控自己的事务,重新分配政治和经济权力,但受到权力机构的污蔑,遭到体制化民权领袖的批判,被视为"反向种族主义",煽动了城市骚乱。本文认为,"黑人权力"重视黑人的群体权利,颠覆白人文化对黑人的偏见论述,重塑黑人形象,强调黑人文化和传统的价值,肯定其对美国社会的重要性和与白人文化的平等。它对美国从种族主义社会转变为多元文化主义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唐人街转型     
华人移民美国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末。早期到达美国的华人,大多是应美国西部的大开发和修铁路而被招募来的劳工或苦力。这些早期来美国的华工本不打算在美国扎根。他们的理想在于淘金发财然后衣锦还乡。可是当矿业衰退和铁路修成后,他们很快发现自己成了被歧视和排斥的对象。在排华法案的制约和美国社会不予接纳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9.
檀香木贸易是跨太平洋贸易发展的自然结果,也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夏威夷经济向现代转型的重要体现和推动力。夏威夷檀香木贸易基于中国市场的贵重木材需求而产生,主要由美国跨太平洋贸易商人一手推动和控制,夏威夷只是作为被动的贸易产品终端提供者出现。因此,就其性质而言,夏威夷檀香木贸易属于美国跨太平洋贸易的一部分,同时,它又是夏威夷王国近代社会变革的重要因素。夏威夷檀香木贸易的短暂繁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檀香木贸易在一定意义上挽救和推动了美国的跨太平洋对华贸易;另一方面,它对夏威夷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刺激改变了夏威夷人对物的观念,促使私有制在夏威夷出现并确立。夏威夷经济逐渐走向现代化,并被逐步卷入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0.
正19世纪70年代以后,横贯北美大陆的太平洋铁路修筑成功,为建造铁路从中国引进的上万华工随即面临着重新择业的压力,不少人返回华人较为集中的西海岸寻找机会。但当时美国经济低迷,就业机会很少,西海岸的白人劳工对来自华人的就业竞争感到十分恐惧,进而极度排斥。白人种族主义者乘机掀起"排华"风潮,针对华人的恶性暴力事件时有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中期,美国完成了在北美大陆的扩张后将矛头伸向海洋。1856年颁布的《鸟粪岛法》以及依此而占据的大量鸟粪岛,是这一扩张活动的先声。《鸟粪岛法》的通过,反映出内战前美国国内农业经济发展对政治的压力。鸟粪岛扩展了美国在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势力存在,为1898年美西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成为美国扩张海洋领土和拓展海外利益的前沿地带,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对外战略调整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岛屿为美国追求亚洲市场,参与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大国竞争提供了跳板。美国通过国内立法的方式来占据海洋领土,这种行为与传统国际法准则间存在内在矛盾,由此引发了诸多领土争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美国是分处在北太平洋东西岸的大国,中美交往的实现必须依靠海路。18世纪末美国开辟中美太平洋航线。到19世纪初叶,大西洋沿岸的美国与中国的交往主要是贸易往来,太平洋商业航线处于不稳定状态。随着美国对外领土扩张到达太平洋东岸,太平洋航线得到快速发展。19世纪末,美国在太平洋开拓新殖民地,为中美交往提供更多便利,形成了稳定的太平洋航线。控制在美国人手上的太平洋航线对中美两国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蔡萌 《世界历史》2020,(1):141-154,I0007
在20世纪美国劳工史研究中,“阶级”概念的内涵被多次重构。旧劳工史家们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析理论,把“阶级”视为在生产力基础之上形成的一种社会结构。60到80年代美国的新劳工史家在社会史的广阔视野中重新研究阶级。他们反对“阶级”的结构化定义,重视工人自身在“阶级”形成中的能动性,但是,这种“社会转向”也让阶级研究变得碎片化。90年代以后,受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的学者们把种族、性别等分析范畴嵌入劳工史研究,从而解构了“阶级”概念的确定性,将其变为一个不稳定的、模糊不清的“社会和话语构造物”。随着“阶级”概念被多次重构,其作为一个分析范畴在劳工史中的重要性也呈现出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1898年美国发动了争夺殖民地的美西战争。腐朽衰老的西班牙日暮途穷,不堪一击,美国轻而易举地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攫得大片殖民地。然而,在这次战争中,与西班牙殖民统治毫无任何联系的夏威夷群岛却首当其冲地被纳入了美国的版图。美国为何要首先兼并夏威夷?夏威夷在太平洋上对美国有何战略价值?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试图围绕着美国吞并夏威夷这一史实,对19世纪末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外交战略作一粗浅的探讨,祈请史学界指正。  相似文献   

15.
墨西哥移民在美国移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3今美国最大的移民群体.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墨西哥人向美国较大规模的移民开始于20世纪初前后,概而观之,除20世纪30年代因大萧条而短暂中断外,墨西哥移民一直呈现出持续的高水平特征.墨西哥人移民美国的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与之对应的是四次移民浪潮:第一次浪潮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第二次移民浪潮从1942年美墨双方签署<布拉塞洛计划>到1964年该计划终结;第三次浪潮从1965年移民法颁布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此间大量墨西哥无证件移民流入美国;第四次浪潮从<1986年移民改革与控制法>颁布至今.墨西哥人移民美国源于一系列历史、地理、经济和社会因素,根植于关墨两国总体社会经济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16.
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1月版,61.1万字,168元晚清中国沿海贸易的实际状况如何,贸易秩序是怎样构建的?华南沿海地区如何开展社会管理?英国在中国近代又扮演了何种角色?本书将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华南沿海的鸦片贸易、通商口岸贸易、海盗、船难、秘密会社与叛乱、征税、移民等问题放在"海洋史"的框架下展开讨论,通过描述  相似文献   

17.
徐滨 《世界历史》2005,(2):105-111
本文对1 8—1 9世纪英国劳工生活标准的一般趋势作了综合研究,主要涉及劳工实际工资、消费模式和宏观经济水平等方面。随着1 8世纪现代经济增长的出现,实际工资的改善先出现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并最终逐步成为一般趋势。同时,劳工消费模式的变化和整体经济的发展也为生活水平的改善创造了相应的条件。作者的结论是,英国劳工的生活标准从1 9世纪2 0年代以后总体上不断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在殖民主义时代,受民族主义史观和西方中心论的影响,西方的史学作品将太平洋岛屿描绘为“落后的”地区,“幼稚的”人们。20世纪60年代,J.W.戴维森提出“岛屿中心”史观,力图改变帝国史观下的岛屿史学撰写模式。布里吉·拉尔即是从殖民主义史学到岛屿史学转轨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斐济本土史学家。拉尔主要关注太平洋岛屿史,尤其是斐济史。拉尔的史学实践与贡献集中在三个方面:聚焦斐济契约移民研究,运用口述史学和定量研究方法,拓展了印度契约移民史研究的新领域;开创斐济当代史撰写,对斐济四次政变的历史根源与斐济民主政治的发展进行反思;推动太平洋史学科建设,培养了一批从事太平洋史研究的学者。拉尔是太平洋岛国本土历史学家的代表,他对戴维森学派史学主张守正创新,客观处理政治与史学的关系,体现出他求真务实、知行合一的史学品格。  相似文献   

19.
1944年1月21日,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签订了《澳新协定》。这是西南太平洋地区两个重要的英联邦国家之间签订的有关区域安全与社会发展的合作协定。该协定的签订有着复杂的历史成因。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国建立的对日作战磋商与合作机构以及盟国召开的一系列战略会议对澳方利益的忽视迫使澳大利亚做出反应;英国无力保障太平洋地区英联邦国家的安全,为澳新两国承担这一地区的防御既提供了动力,又创造了条件;澳新在西南太平洋地区存在的特殊利益必然要限制美国对这一地区的影响;而在澳大利亚看来,与新西兰的合作是保障西南太平洋区域安全以及促进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在这些因素作用下,澳新两国把盟国的磋商机制发展成为以协定的形式来体现的双边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20.
张红菊 《安徽史学》2022,(6):116-124
20世纪,我国兴起了两次“太平洋问题热”或曰“太平洋热”。一次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次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次“太平洋热”是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兴起的,有显著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也有某些关联和延续性。两次“太平洋热”都是由现实需要引发的社会关注和学界探讨,都成立了民间组织,并出版了一系列著述。但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的国际格局和时代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两次“太平洋热”有着本质不同,最突出变化是中国身份和地位的变化。梳理两次“太平洋热”的成果,对深刻认识国际形势演变和我国的战略定位、太平洋于我国发展的意义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