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瑞臣 《史学理论研究》2015,(2):95-106,159
自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开辟以来,经济全球化和世界贸易一体化加速了人口、资本、物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交流,欧洲人显示出了对海外各类奢侈品的独特爱好和狂热需求。17—18世纪以来,随着英国的崛起、海外殖民帝国的确立和海洋霸权的掌控,大西洋贸易和欧亚贸易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革命启动起了重大作用。来自亚洲的奢侈品茶叶、瓷器、印花布、咖啡等以及来自美洲的蔗糖、烟草、巧克力等丰富和改善了英国人的饮食习惯、膳食营养和生活品味,而英国社会各阶层对奢侈品的旺盛需求也深深刺激了本国的海外贸易、产品技术革新,对于消费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发生以及向消费社会的转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中叶,作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和海上霸权国家,英国开始推行贸易自由化和金本位制等一系列有利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措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世界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整合水平。在全球化1.0时期,英国实际上承担起全球治理的责任。它维护海上秩序,废除种种阻碍航海和通商贸易自由的法规,并且在全球铺设海底电缆,绘制世界航海地图等等。后来,由于英国不能正确发挥世界领导作用,无法处理好全球化到一定阶段带来的国家间实力的新变化和矛盾冲突,终于酿成帝国主义战争的爆发。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粤港澳区域整合发展的若干制约因素及调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俊杰 《人文地理》2002,17(4):63-66
区域整合是基于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背景下构建区域产业、基础设施、城市网络等结构与功能协调发展的机制。自结束了长期分离的格局后,粤港澳三地以制造业为主的分工合作关系及外向型基地初步形成。但从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提升区域竞争创新能力的要求看,目前仍存在机制不健全,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和盲目竞争等弊端。从整合体制、统一规划、调整结构等战略角度出发,形成有序的城镇格局,优化资源配置,建设国际化体系和高新技术基地,使珠三角成为21世纪全球重要的"都会经济区"和亚太地区制造业、金融、贸易发展的龙头,应是三地政府共同面对的职能。  相似文献   

4.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基础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4大模块和分阶段、渐进式教学安排构成。要在调研用人单位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素质需求变化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对现行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与创新,以实现培养和提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地理大发现后,以塞法尔迪人为主的港口犹太人通过广阔经济联系形成的贸易网络参与到新兴的大西洋经济体系之中,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6—18世纪,穿梭在各大殖民帝国之间的港口犹太人在国际贸易领域取得巨大成功,其活跃范围包括欧洲、地中海、美洲、西非乃至印度洋等地区,成为当时全球经济交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主要从事与殖民地有关的贸易活动,尤其是奴隶、蔗糖、烟草、钻石贸易等。作为殖民扩张与海外贸易的中坚力量,港口犹太人通过对跨大西洋贸易的参与推动着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反过来又为犹太民族获得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与经济机会。  相似文献   

6.
英国原工业化地区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卫良 《史学月刊》2004,1(4):32-39
"地区"观是考察原工业化的一个重要视角,英国原工业化的形成与"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琼·瑟斯克在分析了英国的一些乡村工业地区以后,认为英国的乡村工业与畜牧业地区有着天然的联系。然而,英国原工业化地区的形成决非如此简单,它是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农业特点、社会结构以及继承习惯等众多因素综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正>近代以来的东西方贸易史(包括德意志与东方贸易)一直是西方经济史研究的传统话题。所谓"传统",指的是它往往从一个国家的历史出发,以民族国家为自然地理和政治单位,单向度地谈论它与它所交往的对象国之间的贸易情况,并进一步讨论这种关系对贸易双方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产生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全球史研究在贸易史领域首先取得新进展,并向其他专门史领域扩展。人们开始打通国别界限,关注资本、市场、商品(如香料、鸦片)等在全球范围内的运作和流通,关注它们对世界性经济体系乃至政治体系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孙燕 《史学集刊》2006,5(5):58-63
近代早期英国海外贸易由弱到强不断得到发展。从最初伦敦与安特卫普之间的呢绒贸易,到17世纪中后期大西洋商业体系的初步形成,英国海外贸易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并最终建立了殖民地贸易模式。这为英国实现海上强国的梦想,并成功地走向近代社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以来,英国经济社会史研究长期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分支学科。工业革命以及与此相关的经济社会转型何以最早发生在英国,始终是英国经济社会史研究的重要议题。随着经济社会全球化新阶段的到来,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全球史学科,同样关注工业革命以及与此相关的经济社会转型议题。随着研究视野的不断扩大,人们对英国经济社会史研究主题的理解和认识日益深化。从所谓的"英国奇迹"到"欧洲奇迹",再到"世界奇迹",西方的英国经济社会史研究逐步走向深入。在全球史的影响下,西方的英国经济社会史研究呈现出多样性、多层次性和多变性特征。因此,中国的英国经济社会史学者更加迫切地需要正视全球史带来的推动。  相似文献   

10.
自西汉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以来,在我国漫长的海岸线上,先后出现了十余个与"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与发展关系密切的大小港口.这些港口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历经兴衰与更迭,至宋元时期,最终形成了广州、明州(宁波)、泉州三大贸易枢纽港.这三大港口不仅是这一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最主要起迄港,而且在促进东西方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方面亦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结合市舶制度的建立、造船业的发展、航海线路的拓展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状况,对宋元时期这三大港口的发展规模、功能特征、地位作用及其演变历程等进行比较研究,以进一步揭示三大港口历史发展的基本态势与内在规律,同时也为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的港口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早期近代是世界历史上全球化的发端。由于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经济出现,所以它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全球商品大流通的时代。早期近代世界贸易网络形成的前提是全球主要航路的开辟和陆上贸易商路卷入全球经济体系。早期近代世界贸易的商品繁多,可划分为四大类:黑奴贸易;香料、饮料、烟草;日常用品和贵金属。西欧国家率先建立早期近代世界贸易网络,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动和优势地位。从商品贸易数量和价值看,早期近代世界贸易的天平不断向西方(特别是西欧)倾斜。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白银需求在刺激全球白银生产、促成第一个全球贸易体系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为世界学者所公认。16-19世纪,中国的商业蓬勃发展离不开外国进口白银,起初源自日本,但主要来自拉丁美洲。在这三个世纪的时间里,拉美白银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随中国经济、全球贸易的节奏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追溯了这些变化,直至源自西班牙比索的新的货币单位"元"的诞生。  相似文献   

13.
从19世纪50年代群众性、政治性的宪章运动退出历史舞台算起,至19世纪末,英国政治性的工人运动迅速衰落,这是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其原因何在?本文试作解答。一首先,这是由于英国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经济特征造成的。19世纪末期是英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从70年代起,英国的工业垄断地位虽然受到猛烈冲击,但在80年代末期以前,英国的世界工业霸权地位依然保持着。到了90年代,英国的工业霸权再也保不住了,但它还掌握世界殖民霸权,占有世界广大的市场,保持着世界贸易、银行资本和海军、商船的优势。英国仍然是一个强  相似文献   

14.
清代是中国疆域稳固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伴随西北地区行政建制的逐步完善,交通体系也形成系统。除京师通西北的"皋兰官路",沿明长城东起京师,西展至肃州、酒泉军站的北边道路也进一步形成。交通道路的开辟,加强了西北与东南省区的贸易往来。清前期在官方贸易主导之下,逐渐形成统一、规范的市场体系。以西安、泾阳、三原为全国性东西货品的加工与转运中心,以兰州为二级货物分销点,以西宁、哈密、宁夏、古城等地为三级批发市场,形成西北地区大宗货品茶叶、布匹、海岱杂货以及西北地区毛皮、药材的东输西运中心。乾隆以后,伴随官方贸易逐渐减弱,商人力量加强,这种市场体系更加稳固,直到近代,开埠通商、铁路运行以及西方商行的介入才逐渐改变了这种贸易格局。西北五省经济上的一体性进一步促成地区行政体系的整合,建国初期中国行政大区规划方案将西北五省作为统一体,主要基于五省经济结构的一体性。  相似文献   

15.
正一、蒙古帝国的解体与世界近代史的起点。关于世界近代史的起点,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认为始于"大航海时代"或英国工业革命而开启的资本主义经济生产向全球扩展,并逐渐实现世界一体化的历史过程。"二战"之后,一方面出于对资本主义的失望情绪,另一方面鉴于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兴起,在整个国际学术界,都开始越来越注重欧洲以外地区与文明在世界近代史道路中的地位。作为这一学术潮流的重要成果,美国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于  相似文献   

16.
清晰的理解全球化经济如何演化是一项非常紧迫和艰巨的任务。传统的经济地理学主要通过国际劳动分工理论解释全球化经济。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外购和及时生产等新的生产组织方式的出现,使得全球经济体系变得愈加复杂。西方经济地理学家开始将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论(如资源基础理论、嵌入理论、行为者网络理论等),应用于全球化的研究中,构建了一些新的全球经济的分析框架,例如全球价值链、全球商品链和全球生产网络,体现了经济地理学新的发展方向-"关系"经济地理学。这些链/网络的分析框架在多学科领域引起强大的反响,使得西方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地位得到很大提升。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随着冷战的结束,全球统一市场的形成,全球一体化日益明显,在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两个层次迅猛发展,不断深化。在和平和发展的主题下,国际社会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以科技和经济为核心的综合国力较量在国际社会凸显。世界各国纷纷致力于金融、贸易、信息和技术等全方位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全球经济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对于把改革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的中国来说,适逢其时,是一次重大的机遇,也是一次与重大挑战并存的机遇。因此,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过程中,认清国际形势,对制定长…  相似文献   

18.
关贸总协定     
“关贸总协定”全称“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后简称“协定”),是指1947年10月30日由美英法等23个国家签署的有关关税和贸易准则的国际性法规,1948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它是目前管理国际贸易活动的最高法律准则,对于成员国的对外贸易行为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本文拟就“协定”的产生,它对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与中国的关系等作一简要介绍。 一、“关贸总协定”的产生 “协定”是在国际经济体系因新旧交替而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产生的。自产业革命以后,英镑首先变为世界货币,作为世界工厂的英国把自由贸易原则变成国际贸易的基本准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古代王朝的"封贡体制",中外学界又称之为"中国的世界秩序"、"华夷秩序"、"天朝礼制体系"、"中华朝贡贸易体系"、"宗藩体制(体系)"等等。美国、日本、韩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但他们通常从中外关系的角度进行探讨。早在1910年,英国学者马士在其著作《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就将中国古代王朝的贡朝活动视为对外关系。1这种观念后来成为一种对欧美学界影响至深的普遍认识。1963年在费城举行的亚洲研究协会年会上进行了以东亚传统的国际秩序为主题的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是由国家出资设立、支持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与合作、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国有政策性保险公司。自2001年成立以来,中国信保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2010年已超越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同业机构业务规模,成为全球最大的官方出口信用保险机构,为我国对外经贸合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信保坚持为企业"分担出口风险、保障收汇安全"的服务宗旨,业已形成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承保范围覆盖全球217个国家和地区。2002年,中国信保在安徽设立分支机构,服务地方开放型经济发展。自成立以来,安徽分公司努力服务安徽企业出口,在信用限额批复、需求响应、政策宣传、风险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