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英国战后马来亚政策的目的,在于加强和延长在马来亚的殖民统治,为此采取的各种政策,不仅影响着马来亚的独立进程,对独立后马来西亚的族群关系和政治发展也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本文将着重探讨战后英国对马政策的目的,研究殖民政府为加强或延长对马殖民统治所采用的多种手法,及其对独立后马来西亚族群关系和政治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自殖民统治时期到2005年的马来西亚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对华人与马来人就业地位的发展变化进行了纵向比较,并对其变化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作者认为,独立近50年来,马来西亚马来人的就业地位在持续上升,而华人的就业地位则在不断下降,马来人已经逐渐超越华人成为许多领域的就业优势族群。马来西亚政府的政策干预是导致这种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政府一贯执行的“马来人优先”的就业干预政策,使华人和马来人的就业变化失去了公平竞争的平台,政府在积极保护马来人就业增长的同时,对华人及其他非马来人却极力排斥,导致马来人与华人的就业地位发生了上述变化。  相似文献   

3.
太平洋战争时期, 英国殖民当局针对马来亚地区制定了马来亚联盟计划及马来亚联盟公民权计划。英国制定公民权计划主要是由于下列因素的影响: 第一, 主要由华人参与、由马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受到英国的高度重视, 面对马共提出的政治权利要求, 英国绝不可漠然视之, 公民权计划与此密切相关; 第二, 给予马来亚华人所谓的“政治权利”, 有利于切断当地华人与中国的联系,抵消中国政府对马来亚华人的影响; 第三, 由于马来苏丹不愿承认当地华人的政治身份, 解决华人的政治地位问题成为英国剥夺马来苏丹主权的一个有利的借口。由于华人政策和公民权计划中包含着许多种族不平等甚至容易引起种族纷争的内容, 因此, 英国制定这一计划与其说是要促进马来亚各民族的融合不如说是要在马来亚各民族间制造新的障碍, 也很难说英国制定这一计划是为马来亚自治做准备。  相似文献   

4.
马来西亚华人政策的特点廖小健一马来西亚是一个以马华印三大民族为主体的多元种族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马来亚(包括新加坡)的华侨比当地土著马来人还多。战后新马分离,华族人口仍自始至终占马来西亚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目前,在马来西亚二千万人总人口中,马来...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英国殖民政府和马来亚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采取种种政策措施,对华人社会加强了统治。这些政策措施并不都有利于华人社会,许多政策措施对华人既不公正,也不公平,更不合理。为此,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各种合理、合法的方式和途径,争取、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作为华人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马来西亚华人社团逐  相似文献   

6.
结合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对马来人和华人在马来西亚民族建构问题中存在着的民族概念的界定、民族建构的途径等诸多分歧和争论进行了梳理和评析。马华双方都认为马来西亚是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而马来人从历史的角度出发,认为马来西亚民族应以马来人为核心,以马来文化为特征,分散的马来西亚社会应当用马来人的历史、文化和语言来整合;华人则从公民权的角度出发,认为马来西亚文化是在吸收各个族群的文化之后才形成的,不论哪个族群的公民都应当享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在此基础上,各个族群才能融合。马来西亚民族建构争论和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二战结束后,马来亚(包括新加坡和马来半岛)人民反对英殖民统治的斗争风起云涌,华人是争取民族独立运动的三大主力军之一。这种思想政治领域的新态势,必然在作为观念形态的华文文学上有所反映。因此,自1945年8月日本投降至1948年6月卷土重来的英国殖民当局颁布“紧急法令”止,马来亚华文文学(简称马华文学)创作的主题是华人投身于反帝反殖的洪流.斗争这一时期马华文学各个领域收获颇丰.诗歌方面如刘思的《正义的表现》、桃木的《不合理,要反抗》、米军的《跳“珑玲”》、丁家瑞等的长诗《怒吼吧,新加坡!》和战后出版的首部诗…  相似文献   

8.
马来西亚种族政治下的华人与印度人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是构成今日马来西亚人口主体的三大种族集团。据1980年人口统计,马来西亚全国人口为1375万。其中马来人约占48%,华人占32.1%,印度人占8.6%。1948年马来亚联合邦(今西马来  相似文献   

9.
华人移民是马来西亚政治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这里所谓的政治发展主要是指公共资源的分配从不合理状况向相对合理状况的变化。马来西亚原是英国的殖民地,其公共资源的分配权长期由英国殖民统治者把持。马来西亚政治发展的第一步就是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建立独立的国家。马来西亚独立后,在制度上给予了马来人许多特权,而华人等非土著居民则处于二等公民的地位,在公共资源的分配上明显呈现一种不合理的状况,因此,马来西亚政治发展的第二步是通过具体的权力分配制度,尽可能维护和扩展华人等非土著居民的利益。第三步则是打破种族界限,使资源的分配以个人、群体的能力和奋斗的结果为依据。其中,华人移民或以武装斗争,或以自己族群组织的偶然选择,或以自己经济利益上的牺牲,对马来西亚的政治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一廖小健教授的新著《战后马来西亚族群关系:华人与马来人关系研究》于2012年出版。作者从事马来西亚研究和华人研究已有30年,这本书是她多年研究马来西亚华人和族群关系的结晶。该书主要"探讨马来西亚在各种族群矛盾交织和不断摩擦冲突的情况下,整合族群矛盾与平衡各种族群利益,避免族群间暴力冲突,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1.
针对学术界对马华公会成立过程的不同观点和分歧,在认真研究英国殖民部相关档案的基础上,在马来亚华人社会的分化问题、马华公会领袖们的组织宗旨、英国殖民当局在马华公会成立过程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得出结论,华社并不总是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是能做到团结一致的;马华公会是英国殖民当局发起成立的组织,英国殖民当局在马华公会成立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英国殖民当局的主要动机是希望马华公会成为协助当局恢复秩序的政治力量;马华公会的华社领袖们则希望与马来族群合作,结束英国殖民统治,建立一个新的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12.
在战后马来西亚华人政治史上 ,马来西亚华人组织了不少政治组织 ,为马来西亚的政治历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有的已经消失了 ,劳工党就是其中之一。劳工党不但消失了 ,而且有关劳工党的问题还变成“禁区”。如果说劳工党是一个不起眼的政治小组织 ,那么它被历史遗忘还有一点逻辑性 ,可是劳工党在 5 0— 6 0年代是马来西亚一个强势政党 ,其政治动员能力为其他政党所难以望其项背。忘记历史很容易又很难。劳工党虽然退出历史舞台 ,但它的历史印记却无法磨灭。忘却的历史与历史的发现二战结束后 ,马来亚各族人民掀起反对殖民统治争取独立的浪潮…  相似文献   

13.
马来西亚是一个华人人数较多的国家。通过比较研究可以看出,马来西亚的马来人、华人两大民族的关系呈现如下三个特点:一是政府的华人政策相对宽松,民族关系总体而言比较和谐;二是马来人享有法定特权。华人谋求民族平等比在其他国家更难;三是民族纠纷连绵不断,且呈越演越烈之势。本文认为:尽管马来西亚的华人与马来人的矛盾不算特别尖锐,但由于马、华两族法律地位的不同,以及从“马来人特权”这个大原则指导下必然出现的施政偏差,马、华两族之间的矛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不会消除,各种各样的民族问题仍会不时出现,并对两族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由于历史原因,澳门长期处于华葡分治的状态。在鸦片战争后,澳门华人远离中国政府的管治,而在殖民政权下得不到重视。当地华人通过成立各类社团来对身处殖民统治的华人族群进行社会救助与社会事务管理,经由社团这一组织来弥补澳葡政府对华人社会所缺失的社会保障部分,这在中国近现代史中也是少有的。本文通过对澳葡政府治下的社团组织活动进行研究,探讨在澳葡政府管治时期的华人社会如何在社团的协助下进行自力救济,及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5.
试论马来西亚华人与马来人的民族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通过分析独立以来马来西亚华人政策和华巫关系的演变 ,提供了世纪之交马来西亚华人与马来人关系的一个背景。作者并认为它将促使华人以政治参与、经济合作、文化共荣达致新的发展 ,马来西亚华人与马来人的关系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华人与当地土著民族的族群关系是一个敏感而又复杂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东南亚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华人在东南亚的生存和发展,还直接关系到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关系。本文以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为例,从民族学的角度,探讨华人与当地土著民族的关系,分析西方人殖民东南亚时期与东南亚国家独立建国之后华人与土著民族关系的情形,阐明东南亚不同族群之间的冲突主要不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引起的,而是族群文化差异被政治化和经济化所使然。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马来亚是一个多元民族的国家,①在其人口结构中,华族一直是仅次于马来人的少数民族,拥有强势的文化与经济潜能,但在华文教育上,从二次大战后,却渐渐受到当地政府严密的掌握与约束。随着1957年马来亚的独立与马来人的掌握政权,在欲建立一个马来亚国家的认...  相似文献   

18.
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发端于19世纪初期。进入20世纪以后,华文教育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到1955年,全马来亚华校达1276所,拥有学生277454人,教员7606人,还建立了马来西亚第一所华人大学——南洋大学,华文教育形成了从小学经中学到大学的完整的教育体系。1956年,马来亚教育部在全马学龄儿童中的调查结果表明,有95%以上的华人儿童进入华校就读,这是马来亚华人教育的最辉煌时期。  相似文献   

19.
殖民时期出现的马来西亚华人资本就其性质而言基本上是商业资本。它作为马来西亚原料与英国工业制品交换的中介商,扮演着英国大代理商的附庸角色。华人资本所从事的工业和金融活动是小型制造业和零散的银行业。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是个多民族国家。自1819年英国人开埠以来,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不断迁入新加坡。如今,在这个土地面积仅有680多平方公里的国度里,生活着华人、马来人、印度人、苏格兰人、荷兰人、阿拉伯人、犹太人、阿富汗人、日本人、菲律宾人、泰国人、缅甸人、尼泊尔人以及欧亚混血人等东、西方各色族群,成为一个“民族博物馆”。在社会生活中,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各族群之间彼此友好相待、和睦共处,共同绘制出一幅多元和谐的新加坡“族群地图”。这种多元和谐的社会局面反映着新加坡族群关系的基本特征,也日益成为相关学术工作者们关注、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