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蔡续 《旅游纵览》2015,(2):172-173
桂林市的特色旅游小城镇建设是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土地制约严重、小城镇治理水平低、规划缺乏特色、发展缺乏差异性、资金渠道单一等问题却制约了特色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切实解决旅游用地需求、凝练特色,选准方向,做好规划,合理开发,提高旅游产业档次、进一步加强对全市特色旅游小城镇建设工作的领导等举措将为特色旅游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
李骊明 《人文地理》1995,10(3):33-36
本文对中国小城镇发展的趋势、意义及乡镇企业在小城镇开发建设中的作用进行了简析、并从表象、机制、理念等不同层次分析了中国小城镇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初步提出了针对小城镇建设的"大规划"概念。  相似文献   

3.
颜之放 《人文地理》1989,4(4):50-53
十年改革,我国小城镇以一个全新的速度得到迅猛的发展。本文阐述了小城镇在组织生产、流通、接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又提出了我国小城镇发展不平衡、小城镇规划、小城镇建设的重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城镇的建设问题从作为“大问题”提出,到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略”,其间经历了艰苦的探索、创新过程,最终实现了一个发展思路上的飞跃,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在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中,小城镇的恢复和发展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建设小城镇的主要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城镇,而且在于通过城镇发展过程中资本的聚集和人口的集中逐步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甄江红  赵明 《人文地理》2006,21(1):21-24
九五"以来,内蒙古小城镇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但仍存在着数量少、规模小、质量低、基础弱,必需型资源短缺,二、三产业发展迟缓,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低,规划与建设缺乏科学性,政策体制与管理方式不能适应发展需要等诸多问题与制约因素。为此,本文提出科学规划、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加快内蒙古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1980年费孝通提出了"加强小城镇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城镇化的必由之路"、"小城镇,大问题"等观点。此后,国家城市化战略确定为"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在这一战略指引下,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数量迅速增加,城市平均规模显著下降,出现了因城市规模偏小而产生的经济效应、集聚和辐射作用弱、公共服务效益低等问题。2001年国家出  相似文献   

7.
何晨霞 《风景名胜》2021,(6):0112-0113
当前我国的城市建设水平逐渐提高,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建设速度也越来越快,规模越来越大,同时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农村开始城市化进程。很多小城镇具有很高的建设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小城镇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在进行小城镇的规划设计时也要做好科学规划,合理安排空间布局,加强管网建设和规划,利用先进的科学理念做好小城镇建设工作,只有同时建好小城镇和城市,才能够使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成就显著。在进行小城镇建设时会有一些不理想的情况,必须因地因时制宜,科学规划,多融入新技术。因此文章主要就小城镇规划设计的原则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对小城镇发展与规划中几个基本问题的诠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冯健  杜巍 《人文地理》2000,15(5):10-13
首先从3个方面讨论了如何理性地看待小城镇发展的问题:城镇人口规模的扩大不是乡村城市化水平度量的唯一标准;小城镇发展应由追求外延式规模扩张逐步走向内涵式发展;小城镇及其乡村腹地发展战略的制订和论证应在小城镇规划中予以突出。继而提出小城镇规划的首要着眼点应是营建宜人的居住环境;认为小城镇规划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突出个性而非盲目追求共性,并从小城镇景观形象的规划与设计、主导产业选择与小城镇发展模式的确立、规划的创新等方面探讨了突出规划个性的实践操作。最后,强调小城镇规划的最高目标应定位在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上。  相似文献   

9.
邓淞文 《风景名胜》2020,(2):0028-0029
小城镇是城市与农村的中间地带,建设小城镇是乡村城市化的重要形式。根据城市形象设计、景观生态规划和旅游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地理学等相关理论,综合运用实地调查、比较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以彭湖音乐风情小镇规划为主要案例阐述特色建构的具体路径,从用地规划、交通规划、绿地规划等方面,对彭湖音乐风情小镇规划项目进行分析研究,综合考虑郓城县城区发展与音乐小镇建设的互动作用,分析了小城镇文化资源开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认为,小城镇建设应充分挖掘现有的自然资源以及特色产业,对各项功能用地、交通组织、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考虑,合理布局,并提出融合地方文化,打造特色现代化小镇形象是小城镇发展的必由之路,以此为政府制定发展小城镇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依托历史文化遗产、地方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及风景名胜资源发展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等内容,是城镇发展的重要实践。旅游小城镇是一种重要的小城镇类型,是旅游业快速发展新形势与小城镇建设新要求相结合的产物。从理论研究角度看,目前针对小城镇的学术成果已经很多,但是对旅游小城镇的系统研究基本上是空白。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城乡文化整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兰勇  陈忠祥 《人文地理》2006,21(6):45-48,39
早期的城乡隔离制度造成了我国现存的城乡文化"二元结构",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城乡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因此,必须进行城乡文化整合。本文就城市化过程中,影响城乡文化整合的因子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了各因子对城乡文化整合进度的影响强弱排序;并且提出了通过加强小城镇的建设来推进我国的城乡文化整合,其中主要包括加快发展小城镇乡镇企业和发展小城镇文化产业。笔者认为,发展小城镇文化产业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增大小城镇文化教育及科技投入。第二,立足提高小城镇人口的文化素质,增加文化整合的底蕴。第三,建立城市帮扶小城镇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城市文化的扩容和普及。第四,拓宽融资渠道,建设小城镇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2.
陈强 《攀登》2006,25(2):77-78
本文以青海省海北地区小城镇建设的基本经验为例证,着重论证了海北地区小城镇建设的特点,提出了发展小城镇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徐宁 《神州》2013,(32):40-40
小城镇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乡统筹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新型城镇化概念出发,分析了当前小城镇建设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所面临的问题及挑战,并提出了关于加强小城镇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地域人文环境下苏南小城镇发展演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前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小城镇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然而,我国现在很多地方的小城镇建设过分强调硬环境的建设,而忽视了软环境即人文环境的改善。本文通过对苏南模式下小城镇发展演化过程进行回顾,分析苏南人文环境的转化。从本土文化、经济发展、政府管理、政策等三个方面揭示了其地域内本土文化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持续作用于小城镇本身,形成特定的动态开放型小城镇社会人文环境,保证了该地区小城镇的健康发展演化,指出人文环境是提升综合社会环境质量,带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滞后、农牧区剩余劳动力多,是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大的结构性问题之一。今后城镇化道路的选择,要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以促进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把可持续发展放在突出地位,在做好小城镇总体建设规划的基础上,注重实效、严格管理,逐步实现小城镇建设跨跃式发展,推进全省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研究和解决新的历史时期制约小城镇发展的突出问题与矛盾,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不断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小企业集群与推进我国小城镇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从中小企业集群与小城镇发展的关系入手,以我国已经形成中小企业集群的小城镇为例,分析得出中小企业集群是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方向的结论;另外,分析了小城镇形成中小企业群的区位条件,认为特色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对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起一定的影响作用,并针对目前小城镇发展中小企业集群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付百东 《风景名胜》2021,(6):0052-0054
特色小镇是当下城镇化进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源于小城镇建设过程中文化缺失以及特色不突出问题,以黟县西递遗产小镇城市设计研究为例,探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运用城市设计思想方法和技术路线来建构小城镇的文化内涵与特色形象。通过对现状文化内涵的研判到空间布局的构筑、建筑元素的思考以及重点建筑的表达来传承发展特色小镇,为其它特色小镇的文化发掘、提炼以及传承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客观要求,是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大步骤,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意义。最近,我们就青海省小城镇建设情况,到海西、海东的2个市、8个县、12个乡镇进行了专题调查,形成了一些认识和意见。 一 小城镇是按照自然条件、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融政治、经济、文化、服务于一体的区域性中心,是农村牧区一定区域内的人流、物流集散地。主要包括县城、建制镇、小集镇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20.
加快小城镇发展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渠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匡建国 《攀登》2000,(3):46-49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我国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而有效的选择。但目前小城镇建设中尚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力素质不高、农村土地使用制度不完善等一系列阻碍小城镇发展的因素。为此,要通过小城镇建设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就必须从调整小城镇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减少贫困人口,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改革和完善现有的户籍管理制度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家庭土地承包制,建立土地流转制度等方面着手,加以解决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