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谓无微不至的红学研究似乎一向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小说中为什么会塑造甄宝玉这样一个人物。《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甄宝玉其人只在第五十六回贾宝玉的梦中霹过一面,曾有细心的学者意识到曹雪芹安排的这一梦境的不同寻常之处,代表性的看法便是视此回为全书之结构关捩,如清代陈其泰在《红楼梦)第五十六回回评中认为:“宝玉一梦,真玉假玉,是一是二,迷离恍惚,令人回味无穷。是作者对面着想,醒读者耳目处。书中全部线索,只在此数段也。”王希廉也曾谓本回“下半段颇有关系不便标题,另有一片深心,不可不知”。那么曹氏的惨淡经营究竟意在何处?显然这个梦关乎的不仅仅是一个贾宝玉潜意识心理的问题,梦境的处理过程,透露出曹氏对自己以心血铸就的《红楼梦》这座幻象之楼的自我认可程度,更进一步地讲,这个梦暗含着作者得对人生、存在的基本态度倾向,引导我们蹈入这种容易不可自拔的深奥之所的线索是曹氏煞费苦心经营的叙述程序与结构,在此,我想直接了当地指出:在第十六回,曹雪芹事实上把他带有浓厚佛道色彩的对存在真假的相对论理解这样一个哲学问题,巧妙地转换为一种语言或叙述技巧,通过理董作家的叙述脉线,我们可以解读藏于作品语言背后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2.
雨花石文化与红楼梦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作为我国的经典名著,多年来研究一直盛行不衰。民国时期,鲁迅就曾谈起读《红楼梦》的不同读法;毛泽东主席对《红楼梦》颇为喜爱,多年释读不倦。蔡元培、胡适等人则先后展开对《红楼梦》的研究,影响极大,终于在人文学科领域产生了红学这一专门的学问,终至于红学家辈出,代不乏人。前人从索隐、政治、文学、政治等角度对《红楼梦》作出了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从雨花石文化与《红楼梦》关系上试作剖析。  相似文献   

3.
烟雨朦胧 峥嵘若现——曹雪芹身世与族属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学”研究二百多年来,很少有人从民族文学角度研究《红楼梦》,很少有人旗帜鲜明地说《红楼梦》是满族文学的不朽名著。 关于《红楼梦》的题材,“红学”界的认识大体可分二类。 一类,不承认《红楼梦》写的是清代中期的社会,认为只是写个别人的闲帐。于是就产生“明珠”说、“纳兰”说、“顺治”说、“傅恒”说、“张勇”说、“和珅”说,总之是写一家之事。这一类之中有另一极端,认为《红楼梦》就是写雍乾时期的政局史,全书主干是“排满思汉”的民族思想。于是用猜谜的方法,猜测那些所谓影射,抨击《红楼梦》中的人和事,《红楼梦》中的人和事是实有所指,更有站在排满的立场  相似文献   

4.
凯和 《满族研究》2000,(3):68-69
现在研究《红楼梦》一书的人很多,所讨论和研究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现在更有一种趋向是离开《红楼梦》本书的研究越来越多。我以为《红楼梦》本身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总应以研究本书上所写的问题为主,才不离开本题。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有幸先后搜集到解放初期出版的俞平伯著《红楼梦研究》、周汝昌著《红楼梦新证》和俞平伯辑《脂砚斋红楼梦辑评》。在将近半个世纪之后,再来阅读这几部红学著作,不禁感慨系之。作为《红楼梦》研究史上最重要的著作,它们不仅影响了其后的红学发展,而且对广大读者也有重要的帮助。由于这套丛书是王耳先生(即文怀沙先生)主编的,且文先生先后为这三部著作,写有跋、代序和出版者说明,这就不能不重视文怀沙对《红楼梦》研究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第五次全国《红楼梦》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五年十月十二日至十九日在贵阳举行。会议是由中国《红楼梦》学会,贵州省《红楼梦》研究会,贵州省文联,中国作协贵州分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有二十四省、市、自防区的一百七十二位代表出席了会议。贵州省红学会一九八五年年会也同时举行。这次学术讨论会的中心议题是《红楼梦》的人物论。在代表们向大会提交的论文和大会发言中,对人物的分析研究相当广泛,不仅对主要人物有较深入的研究,而且也论及不少不为人注意的小人物。在讨论中一个较为突出而引起普遍注意的问题是:《红楼梦》的研究如  相似文献   

7.
俞平伯(1900-1990)浙江德清人。原名俞铭衡。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任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校教授。他的学术研究以红学为主,《红楼梦辨》是"新红学"的经典作品,后易名《红楼梦研究》,有关论著辑成《俞平伯论红楼梦》两册。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时间是最公正的评论家,经过240多年历史的检验,《红楼梦》不仅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最高峰,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罕与伦比的杰作。饶有趣味的是,海安人似乎对《红楼梦》特别喜爱,自该书刊行以来,研究《红楼梦》卓有成效的不乏其人,在全国红学界、戏剧界、文学界有重大影响的就有仲振奎、蒋和森、何永康、于雷等,颇值得探索其中的缘由。  相似文献   

9.
纳兰诗词与《红楼梦》张一民“一梦红楼感纳兰”。曹雪芹小说《红楼梦》问世不久,就有人为之索隐抉微,开创了《红楼梦》研究的先河。索隐派最早提出的是“纳兰”说:即《红楼梦》乃写康熙朝大学士明珠家事,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就是贾宝玉的原型。始作俑者当为乾隆皇帝...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对《红楼梦》及研究的"疯狂",是其学术专论《红楼梦魇》的非学术隐义的表征。她与曹雪芹文人品格的共性,源于他们共同的"末世"之感。张爱玲继承了《红楼梦》对悲剧本原的演绎方式,将评点和考据《红楼梦》作为间接诉情文本,消解其对时代与人性的悲剧感。  相似文献   

11.
程伟元与《红楼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雷 《文物》1976,(10)
在《红楼梦》的版本史和研究史上,程伟元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但很少有人重视和研究他。这种奇怪的现象,是由一个历史性的误会造成的。长期以来,人们误解了程伟元为他主持校印的《红楼梦》所写的序言,误认为程伟元不过是一介书商,他印《红楼梦》无非是为了图利,于是有关他的一切  相似文献   

12.
新书微讯     
正《红楼梦》(注解本)(全二册)内容简介本书精选一百二十回完整故事本"程甲本"为底本,审慎准确,不随意改动底本文字,使得这一版本成为研究《红楼梦》的宝贵资料;为了让读者能完整地阅读文本,本书采用回后注的方式,注释约有3600条,详尽丰富,避免繁琐的考证。另外,本书还包括《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事迹表,勾勒人物性格,把握情节主线;《红楼梦》诗词曲赋索引;《红楼梦》研究主要著述一览表,列举"红学"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13.
小说《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可以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清代满族文学的典范之作。其重要的研究价值不仅表现在文学、建筑、饮食、医学养生等方面,在服饰方面、尤其是女性服饰方面同样有着重要研究价值。小说《红楼梦》作为一部清代小说,反映了满汉融合时期的服饰特征。小说中的服饰描写,俨如一部清代满汉服饰大全。本文将采用历史文献研究法、归类法和综合研究法,对小说《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女性服饰的款式和佩饰进行探讨和研究,并将对小说《红楼梦》女性服饰做出总结,得出小说中人物性格特征及身份地位与服饰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俞平伯《红楼梦辨》是"新红学"史上的第一部研究专著。关于该书的版本问题,该书于1923年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1952年修订为《红楼梦研究》,是比较清楚的事实。但该书是否再版发行,红学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达成一定的共识。而1929年版本《红楼梦辨》的"发现",为这一问题的解答划上了一个完满的句话。  相似文献   

15.
城市文化的繁荣,尤其是戏曲文化的兴盛,是《红楼梦》改编与演出的前提之一。清代《红楼梦》戏曲的改编与演出以北京、扬州、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为主,北京与扬州是道光之前戏曲文化的中心。从现有资料可知,《红楼梦》传奇的改编与昆剧的演出主要以这两地为主。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成为江南文化中心,光绪年间《红楼梦》昆剧在上海上演。广州作为岭南文化的代表,清代《红楼梦》粤剧《黛玉葬花》等文词雅训,对"鄙俚"的粤剧影响深远,粤剧红楼戏在思想内容、方言使用上有明显的岭南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刘秀娟 《神州》2013,(8):2-2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艺术精神的结晶,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举世公认。明末清初的才子佳人小说,可说是文学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其对《红楼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人们往往只注意到《红楼梦》对才子佳人小说的批判与否定,而忽略了其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借鉴、继承与创新。本文将《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与才子佳人小说中佳人形象进行比较,从中探究一下两者的异同及才子佳人小说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小说《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可以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清代满族文学的典范之作。其重要的研究价值不仅表现在文学、建筑、饮食、医学养生等方面,在服饰尤其是女性服饰方面同样有着重要研究价值。小说《红楼梦》作为一部清代小说,反映了满汉融合时期的服饰特征。小说中的服饰描写,俨如一部清代满汉服饰大全。本文将采用历史文献研究法、归类法和综合研究法,对小说《红楼梦》中所描写的女性服饰的面料、纹样和工艺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天际 《风景名胜》2010,(7):56-57
鲁迅说过:“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世人习惯通过研究《红楼梦》研究中国古代史,而同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地位则没有这样VIP。  相似文献   

19.
戴孝良 《神州》2011,(5X):17-18
《红楼梦》这部千古传奇,一经问世,便广为流传,文入学者乃至普通读者都对《红楼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每以论红、评红为时尚,它以一部小说成就了一门学问——“红学”。本文对主要红学派别进行了综合概括,并针对索隐派、考证派的谬误进行了分析,明确提出《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不是传记,也不是历史。作为文学作品的研究,重在研究作品本身,重在研究它的思想文化内涵、艺术成就,而不是去探佚、猜谜或毫无意义的考证。  相似文献   

20.
四、从“反党集团”到“反革命集团” 1954年10月,毛泽东提出对《红楼梦》研究中资产阶级倾向的批判。不久,全国上下掀起了“对俞平伯在《红楼梦研究》及其他著作中所表现的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批判”。10月28日,经毛泽东亲自改定的《质问<文艺报>编者》一文在《人民日报》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