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含山凌家滩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主要收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含山凌家滩遗址的第三次发掘出土了大批精美的玉礼器,发现了新石器时代大型祭祀遗迹,为探讨凌家滩文化在中国早期文明起源中的地位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在桐乡市屠甸镇小六旺自然村东侧有一个高大的土墩,当地人称"吕大坟"。笔者根据实地调查踏勘,结合周边考古环境等,认为吕大坟高土墩的实际形成年代远早于明代,应该是良渚文化时期的一处重要遗迹,并进而推断吕大坟是良渚文化时期小六旺遗址一带良渚聚落群的中心祭坛。  相似文献   

3.
安徽含山凌家滩新石器时代墓地发掘简报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凌家滩墓地位于含山县长岗乡凌家滩村南的一片高岗台地上,周围丘陵起伏,地势北高南低,裕溪河流经南部(图一)。墓地东西长约400、南北宽约200米。 1985年春,凌家滩村农民在台地上挖出石器、玉器等共51件。长岗乡民办文化站站长李余和同志得知情况后立即上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人进行了勘察,初步认为这里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墓地(见本刊本期简讯)。 1987年6月,我所会同巢湖地区文物管  相似文献   

4.
凌家滩遗址考古队 《东南文化》2021,(5):35-47,中插1-中插3
凌家滩遗址第四次发掘以墓地为重点,兼及村南的红烧土密集区,旨在进一步了解墓地布局、红烧土密集区的性质等.发掘共发现新石器时代墓葬21座,但各墓出土遗物较少,玉器更少,反映出该墓地不同墓区的性质可能存在差异.村南的红烧土密集区分布面积约3000平方米,最厚可达1.5米左右,应属某种重要的建筑设施.  相似文献   

5.
安徽含山县凌家滩遗址第五次发掘的新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7年,对含山县凌家滩遗址进行了第五次发掘,发现新石器时代墓葬4座、灰坑3座及一处与祭坛有关的石头遗迹。其中,07M23共随葬玉器、石器、陶器等330件,包括组合成套的玉龟形器、玉签等占卜工具。在此墓填土上方还发现1件大型玉猪形器。这些发现填补了许多学术空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北阴阳营、凌家滩属江淮地区,时间一先一后。通过对玉器质料、器形、工艺的对比分析,说明凌家滩继承并发展了北阴阳营的玉文化,已进入产生宗教信仰的新阶段。江淮地区与东北、黄河下游、太湖流域共同创造了中国史前的玉文化。  相似文献   

7.
徐红霞 《收藏家》2008,(10):41-48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西南约10公里的长岗行政村凌家滩自然村,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发现,遗址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经C14测定距今约5300—5600年,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它的发现在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上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宝贵的科学资料。自1987年以来,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了5次考古发掘,发现聚落遗址内有居住址、墓地、祭坛、  相似文献   

8.
9.
陶治强 《文物春秋》2007,14(1):8-15
凌家滩文化和红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两支代表性文化。细梳两文化的内涵,可发现它们在构成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如都存在祭坛、神庙、聚落、贵族墓地和大量精美的玉器等。而尤为引人注意的是两地都有玉龙、玉龟的出土,且制作精致,栩栩如生。本文以玉龙、玉龟为论述的主角,再结合两文化的其他遗存,浅析了龙、龟文化的社会內涵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民族心理和史前社会后期呈现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10.
周玮 《东南文化》2003,(3):19-24
从玉琮的器形和纹样两个方面着手,对良渚文化玉琮进行分型、分式,并尝试着为玉琮分期,归纳出各期各段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凌家滩玉器微痕迹的显微观察与研究——中国砣的发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偏光显微镜对凌家滩出土玉器进行显微观察,发现凌家滩玉器用砣的微痕迹,证明距今5300年前,已有了砣机,反映了凌家滩制玉技术高度发达,处于中国新石器时代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2.
  李军  李辉辉 《东南文化》2018,(6):35-38,I0004
2009年,安徽省马鞍山市博物馆抢救性发掘了马鞍山雨山银塘东晋墓。该墓是一座带甬道的单室砖墓,已严重破坏,但二十多件随葬品时代特征明显。出土的陶俑佐证了六朝时期男女衣著没有严格界限区分的特点,棺床和祭台构筑形式为研究长江下游东晋"凸"字形砖室墓形制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3.
Since about 8,000 years ago in China, humans started to hold ceremonies to offer sacrifices to heaven and reverence for heaven at low-lying terraced landscapes or on circular mounds on the hilltops. Typical archaeological features and remains of such activities can be noticed at the Gaomiao, Niuheliang, and Lingjiatan sites, indicating that a somewhat complex cosmology and definite concept of reverence for heaven and acts of offering sacrifices to heaven had well begun in the Yangtze River, Yellow River, and west Liaohe River valleys in the Neolithic Age, which continued, with succession,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Xia,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and even into the the whole ancient China after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The concept of reverene for heaven co-evolved with ancient astronomy, which had far-reaching influences on the political system, philosophical think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acient China. Like the veneration of the dead, it has become the core cultural gene of the Chinese nation.  相似文献   

14.
岷县占旗遗址是甘肃岷县洮河沿岸新发现的一处寺洼文化遗址,该遗址共发现各类墓葬66座,以及房址、灶坑、灰坑、祭祀遗存等遗迹近20处。出土器物包括陶器、铜器、石器、骨器和装饰品等。占旗遗址墓葬层位清晰,时代序列鲜明,出土器物丰富多样,特别是铜器,制作精美,形制独特。岷县占旗遗址的发现,对于进一步认识寺洼文化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3年5月,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了新乡县后高庄遗址,发现属于龙山文化早期和先商文化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龙山文化早期灰坑9座,先商文化灰坑1座,出土了一批富有特征的罐类器物群,为研究中原古代文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别采用微观结构观察、成分分析和吸水率-密度测定等方法,对比共出的夹砂陶和泥质陶,对孙家城遗址较为典型的夹植物陶进行分析。陶器坯体微观结构显示夹植物陶疏松多孔,植物类孱和料呈现的形式主要有植物碎屑、炭化颗粒、植物印痕等,应与夹炭陶相区别。成分分析表明夹砂陶、泥质陶和夹植物陶所用的制陶原料存在差异性且一定程度上有重合,后两者在制作工艺上有相似之处且有别于夹砂陶,而且夹植物陶鼎的口沿、腹部、足部的原料和制作工艺也不同。陶器胎体断面元素含量的变化可能是制陶过程中有意为之,也或与烧制过程和器表施加陶衣相关。吸水率-密度分析显示夹植物陶的质地最为疏松多孔,质量最轻,而且吸水饱和后更为脆弱易碎。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文明与国家”是一个重大的学术课题。在《中国文明与国家探源的思考》等文中,对中国考古学以及二里头遗址的论述和评价,都存在很多问题。故撰写此文,提出与之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