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绿色时报》刊登了一段文字和图,文字的标题是:候鸽,还能再回来吗?图片是一只鸽子落在一根树干上.我好奇地端详那只酷似故乡山坡和田野里觅食、飞翔的野鸽子,好奇于鸽子落在树干上.故乡有句谚语:“鸽子不落树,麻雀不踏步.”这只鸽子怎么就落在树干上了呢?再仔细看那段文字,让人揪心得流泪.  相似文献   

2.
朱昕 《文史精华》2013,(7):35-35
1958年4月21日的《北京晚报》发表了郭沫若作的《咒麻雀》诗一首:麻雀麻雀气太官,天垮下来你不管。麻雀麻雀气太阔,吃起米来如风刮。麻雀麻雀气太暮,光是偷懒没事做。麻雀麻雀气太傲,既怕红来又怕闹。麻雀麻雀气太娇,虽有翅膀飞不高。你真是个混蛋鸟,五气俱全到  相似文献   

3.
正自1982年起每年4月至5月初的"爱鸟周"活动,是人与鸟的约定。在野生动物离我们越来越远的今天,观鸟成为我们了解自然的一个窗口——不是观赏笼中驯养的金丝雀,或草坪上被游人喂得肥硕的鸽子,而是观赏空中自在飞舞的野鸟。鸟是我们身边最容易看到的野生动物,无论是郊外的沼泽,还是城中的绿地,各种各样的鸟儿随处可见,它们带来久违的自然气息,令人  相似文献   

4.
<正>自1982年起每年4月至5月初的"爱鸟周"活动,是人与鸟的约定。在野生动物离我们越来越远的今天,观鸟成为我们了解自然的一个窗口——不是观赏笼中驯养的金丝雀,或草坪上被游人喂得肥硕的鸽子,而是观赏空中自在飞舞的野鸟。鸟是我们身边最容易看到的野生动物,无论是郊外的沼泽,还是城中的绿地,各种各样的鸟儿随处可见,它们带来久违的自然气息,令人  相似文献   

5.
麻雀     
正在绿色的田野上,有它一闪而过的身影;在枝头的末梢上,有它悦耳动听的歌声。它就是——麻雀,一个活泼机灵的小东西。这可爱的小东西长得挺滑稽的:一只土灰色的帽子,一对黑黑的圆眼睛,老爱东张西望瞅瞅周围的世界。圆圆的小肚子上,贴身穿着一层软软的绒毛,背上还披着迷彩服般的羽毛。每次回老家我总能看到这小东西的身影。一大早,它们好像约好了似的,一起在竹林里欢呼雀跃、一唱一和,一起似乎在讨论鸟国大事呢,看来还挺热闹  相似文献   

6.
很古很古的时候,在一个大森林里,有一个猴子和一只山麻雀。有一年大雨下了七天七夜。山麻雀对猴子说:“你虽然是个公猴,可还比不上我,你房子也盖不起,我虽然是只母麻雀,可还会搭窝避雨。”猴子听了非常生气,等天晴后,它爬到树上,把山麻雀的五个蛋砸碎了。山麻雀很悲伤,对猴子说:“今世我打不赢你,后世我一定要报复你。”猴子笑笑说:“你哪一代也打不赢我,我的武艺很高。”说着就演起武来,在大树枝上跳来跳去的。  相似文献   

7.
<正>可爱的白腿小隼,地球上最小的猛禽。说其可爱,是因为它的样子有点象大熊猫,所以人们称它为"熊猫鸟";说其小,是因为它和麻雀相仿;说其猛,是因为它能猎杀比它大几倍的猎物。按鸟友的指点,我们找到了婺源小起景区的老余。他开了一家二层楼的小旅馆。一楼墙壁上,挂满了各地鸟友拍的白腿小隼靓照。水平不一,仍有少许佳作。我们急着让老余带我们去寻找白腿小隼。  相似文献   

8.
“可恶——可恶——”在滇南的密林里常有这种乌的叫声,听起来好象在哭泣,又好象在诅咒。这鸟的叫声为何这般悲愤?它又在咒骂谁呢? 相传在很久以前,一家地主有个专门煮饭的丫头,她的嗓子很好,唱起歌来鸟儿也忘了飞。有一次,小丫头刚把饭煮好,地主老头就叫她去唱歌。她唱啊唱啊,一直唱得精疲力尽。唱完了歌,还得服侍地主吃饭。她急匆地走进厨房去端饭时,不禁大吃一惊,煮好的一甑饭已经没有了,只剩下一个空  相似文献   

9.
我妈的身体越来越不成了。小半桶水,从水井提到厨房,15步,她要歇3次。我哥我嫂都劝她安生纳福,她倔得很:我还没老,还捡得动麦子哪。自打我哥的孩子上学那年起,她就迷上了捡麦子。因为她的手已经开始犯哆嗦,捏不稳镰刀了。每年麦季她只做一件事,就是天天挎着小竹篮,去收割过的麦地捡麦子。  相似文献   

10.
新见在江苏邳州大墩子大汶口遗址出土的一些重要器物,其中阳鸟石璧和骨雕鸟上的阳鸟刻画,从考古遗存上对夷族的太阳崇拜和鸟图腾说提供了证据.獐牙勾形器柄上的刻符与<系辞>中八卦卦形符号相同,证明八卦起源于五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比通常认为易学萌芽于商用之际早两千余年.为研究东夷文明增添了宝贵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11.
我的狩猎生涯的终结者 我算是一个半拉子猎人,还是个娃娃家时,就爱用弹弓打麻雀、鸽子,时有所获。参加工作后,喜欢射击运动。1960年在东北农业学院上学时,报名参加了哈尔滨国防俱乐部射击班,还取得了射手证书。回到单位后,我想法弄到了一杆小口径步枪,从此后,我进昆仑人大漠,总是枪不离身,有枪在手,我神定胆壮,再艰险的路我也从不胆怯,一有空闲就去打猎。  相似文献   

12.
在么勺后山的老林里,居住着一个名叫阿沙的伙子。阿沙靠打猎和勤耕苦种过日子,生活过得很清苦。阿沙浓眉大眼,厚厚的嘴唇,长着一副憨厚的面孔,怀揣一颗善良的心。有一天,阿沙在山上捕到一只“花咕咕”鸟。这小鸟羽毛花花的,很漂亮。他用一块棕片好好包起来。带着捕到的小鸟回家时,阿沙来到洛孟河边,听到淙淙的水声,他急忙抬头一看:山洪暴发了,洛孟河上游水势汹涌,水花溅在岩石上,跳起几丈高,浪声震得山摇地动。洪流冲下了无数的鸟,这些鸟被卷到巨大的旋窝中,又沉入水底。阿沙看到家乡的小鸟遭此灾难,很伤心,在河边痛哭起来,连“花咕咕”鸟也伤心地流下了眼泪。过了不久,  相似文献   

13.
每当春节来临,我总会情不自禁地回想起我们彝族过春节的热闹场面,尤其一想到那庆贺丰收的鼓舞,我的心都要颤抖起来。在家乡,立春后第一个属牛日的清晨,女人们起得比报晓的公鸡还早,她们开始忙着春糯米粑粑。太阳一竿子高的时候,每家就揉好一个筛子大小,涂抹上猪血,插满五彩缤纷的各色菜花的大粑粑了。正午,男人们毕恭毕敬地顶着这个大粑耙,成群结队地到寨外龙树下条龙,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晚上,男的跳三步舞,女的不论老少都去跳鼓舞。从这天起,人们尽管白天劳  相似文献   

14.
正谈到"说鸽子",年长的木瓦匠都有印象,意谓"说富贵""说喜话",是一种趋吉避凶的古老习俗,一般人家尤其是乡村人家盖房,主家都要求匠人"说鸽子"以求吉利,而匠人亦巴望"说鸽子"讨几个欢喜钱。为什么把说喜话称为"说鸽子"呢?这是因为吉祥的话多得像鸽子一阵阵飞起,故老百姓就俗称"说鸽子"。经考证,"说鸽子"源于古代建房的"仪式歌",最早出现在汉代,距今已  相似文献   

15.
德国儿童擅长做家务在西方国家中是出了名的。有的德国孩子甚至早在咿呀学语时便开始在家长的指导下学做一些最简单的家务活,如在用餐前帮助大人把餐具摆放整齐等,尽管有时候仅仅是象征性的,他们干完了大人还得重来一遍。但  相似文献   

16.
<正> 打开中国地图细看,从东北地区东部起,沿华北到西南划一条线,线以东是我国的东部广大区域,这广阔的地域分布着数不清的河流、湖泊、沼泽等湿地。在长着芦苇和香蒲高杆水生植物的苇塘里,生活着小(辟鸟)(虒鸟)、黑水鸡和黄苇(升鸟),它们在同一生态环境中和平共处,被叫做苇塘里的"三邻居"。小(辟鸟)(虒鸟)是(辟鸟)(虒鸟)目(辟鸟)(虒鸟)科小型游禽,体长25~32厘米,它身体短圆,全身褐色,乍看起来像只小野鸭子,仔细看和野鸭子又不一样:小(辟鸟)(虒鸟)嘴是尖的,没有尾巴,趾间只有能各自分开的瓣蹼,羽毛细密、柔软保温。小(辟鸟)(虒鸟)是游泳、潜水能手,能潜水捉鱼和逃避敌害,还能全身没在水中,只将眼睛和鼻子露出水面观察险情,情急之下能背着雏鸟逃跑或用翅膀夹着雏鸟潜水逃跑。  相似文献   

17.
玉玉在户外玩耍,邻居阿姨抱着自家的豆豆与妈妈交谈。阿姨故意问她:“妈妈搂豆豆睡,阿姨搂玉玉睡,好不好?”玉玉着急地说:“不!”而后,一个人扭过身子,走向一边,撅着小嘴——在那里生闷气呢!玉玉在和豆豆玩“过家家”的游戏。玉玉想做妈妈,但豆豆也想做妈妈。两人争吵了起来,还动手抢起娃娃来。玉玉着急得说不出话来,走到一旁,一人生起闷气来。天晚了,和玉玉一起玩的豆豆应该回家了。豆豆妈妈解释到:“豆豆明天再来,再找玉玉玩儿”。玉玉听后大哭起来,豆豆妈妈只好让豆豆再和她玩一会。临走前,玉玉不搭理豆豆和豆豆妈妈。一人撅着小嘴,低着…  相似文献   

18.
正春姑娘在不经意间已经无声无息地到来了,她唱着轻快的歌儿,唤醒了小草,唤醒了花儿,还唤醒了太阳公公与无数的小动物们……一声清脆的鸟鸣声,一个焕然一新的早晨到来了。太阳公公早早地起了床,花儿争奇斗艳:白的似雪,蓝的像海,黄的像金灿灿的阳光。但是,这些仅  相似文献   

19.
麻雀之殇     
熊卫民  岳飏 《中华遗产》2012,(10):96-111
那是一场麻雀的噩梦。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消灭麻雀运动,它因何而起?又是怎么跌宕起伏?究竟牵扯了多少人物的命运?——这小麻雀背后隐藏着大历史,它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诸多发人深省的历史细节……’  相似文献   

20.
阙炎君  蒋远桥 《文博》2007,(5):81-84
有学者认为,从东汉时期东南沿海出土的“五联罐“到三国西晋的堆塑罐都是西域传入的佛教文化的象征物和崇拜物,可称为佛寺罐,而频繁出现的飞鸟被认为是佛祖的象征物鸽子[1].这种观点是我们不能认同的.鸟图腾和鸟崇拜在我国东部地区及东南沿海自古以来就广泛存在,三国吴越地区的鸟崇拜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六千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历良渚文化,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文化,秦汉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遗存着大量的鸟图腾和鸟崇拜的史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