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84年9月,简阳县轻机厂扩建厂房挖地基时,发现一件宋代的“邛州印牌”。现由简阳县文化馆收藏。 铜质印牌呈青绿色,牌面微凸,重800克,长23.5、宽6、厚0.6厘米。牌的上端有丙肩,丙肩之间有一圆穿,似作系绳之用。下为锐角,素面。牌上面正中竖写“邛州印牌”四字稍大, 右下边竖与“至道元年”,左下边坚写“十二月铸”八字稍小。背面中部横写“印牌”、“入入”、“牌×”“出出”四排七字。  相似文献   

2.
1983年通渭县文化馆收集到一件“绵州防御使印牌”,系第三铺阴坡村魏家庄一农民于1965年在当地被雨水冲开的地埂断面中挖出的。据其提供:印牌周围有草木灰痕迹和瓦砾,距印牌出土地点约五十米处有数座墓葬封土,以前因雨水冲刷而暴露出攒尖顶砖券墓,该处现为耕地。 “绵州防御使印牌”为紫铜铸造,上部有砂眼,表面紫红色,长22.7厘米,宽5.6厘米,.中部厚0.7厘米,纵断面呈梭形,重  相似文献   

3.
一“天赐”年款铜印的发现最早见于金毓黻先生的《东北古印钩沉》,该书辑有“都统府弹压印”一方,背有“天赐二年”款。60年代以来,在河北、内蒙、辽宁等地又相继发现几方天赐年款铜印,见于报导的有: “宝坻监判官印”,1965年5月发现于河北省丰南县柏各庄农场;“都统府印”1966年发现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南韩村;“万户之印”,1974年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克力代公社教来河边;“都统府弹压印”,1976年发现于辽宁省朝阳县大平房公社大平房大队;  相似文献   

4.
早在清世祖福临于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入关时,便宣布“户口牌甲”的法令。每户发给印牌,写上姓名丁口,“出则注所往,入则稽所来。”这就为清代的人口普查打下了基础。“印牌”相当于现在的户口簿。年满十六的男子称为“丁”,  相似文献   

5.
1982年6月,温县人民医院外科大夫董炳乾同志,将自己祖传三代的一方东汉末年金质的“关中侯印”,捐献给河南省博物馆。该印为正方形,龟钮,通高2.5厘米,印面2.5×2.5厘米,印重125克,含金成份在70%左右。印面篆刻阴文“关中侯印”四字。据《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载,“关中侯”始封年代为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冬,此时,曹操已任丞相要职并“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了朝中大权。他所设置的“关中侯”、“关内侯”等,爵位很高,但是无  相似文献   

6.
1982年8月在黑龙江省桦川县马库力山北麓、松花江畔南岸、辽代称越里笃国城堡瓦里霍通南2华里田间,出土金代铜质篆?九叠汉字阴文“恼温必罕合扎谋克印”一方,重640克。印背钮上端右侧镌正楷汉字阴文“上京行部造”;印钮左侧有正楷汉字阴文“贞祐三年四月(空)日”;钮端镌  相似文献   

7.
高坡探古洞     
金秋时节,上了一趟高坡,深了几口古洞。高坡位于贵阳市花溪区东南部,与黔南州龙里县毗连。其他甚高,境内黄帝峰海拔1600多米,是贵阳市的制高点。高坡现有一万七千多人,几乎全是苗族,是个以“印牌苗”为主体的苗族乡。民间相传,这支苗族的先民曾是黄帝的“掌印官”。由于战乱的缘故,辗转迁徙到高坡。为防途中失散,约以“印牌”为记。所谓“印牌”就是妇女背上的一块方形刺绣装饰物。此物成了“印牌苗”的特殊标志,一直保留至今。水塘“躲反洞”高坡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山岭岭,溶洞成群。在遥远的古代,人们住在山洞里。今为省…  相似文献   

8.
<正> 1990年9月4日,于抚宁镇田各庄村西发现一方铜印。现收藏于县文物管理所。 印面呈方形,有半圆形钮。边长2.2厘米,通高1.5厘米,印面阴刻篆字“军司马印”,侧面有阴刻篆书“范”字。  相似文献   

9.
沔阳三蒸     
沔阳三蒸:蒸青鱼、蒸猪肉、蒸蔬菜驰名于“九省通行”的武汉,有“蒸菜大王,独数沔阳,如若不信,请来一尝”的歌谣。清代、民国,武汉三镇不少餐馆挂“沔阳三蒸馏”招牌。后来,“三蒸”发展到了北京。北京虎跑坊有餐馆悬牌“湖北三蒸馆”。据符号老人讲,一日,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在护卫簇拥下,途经虎跑坊,见“湖北三蒸馆”,不知何谓“三蒸”,便进馆品尝,大饱口福后题联:一尝有味三拍手 十里闻香九回头“沔阳三蒸”源于何时尚无定论,但与沔阳是水乡泽国有关。据记载,当时沔阳是:“一年雨水鱼当粮,螺虾蚌蛤填肚肠。”平民百姓吃…  相似文献   

10.
<正> “中山府印”是1976年在定州市招待所出土,由小学生发现交献的。 “中山府印”,金代贞祐二年(公元1214年)造。通钮高5、边长7.1厘米,铜铸方印。背有长方钮。印文用九叠篆书自右而左,二行,“中山府印”四字。印背右侧錾刻直行楷书“贞祐二年正月日”,左侧刻有“行六部口”,钮上凿款一“上”字。据《金史·地理》:“中山府。宋府,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降为定州……后复为府。”何年不详。据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广西发现了“田州土知府印”和“镇安府土知府印”。本文考证此二印的颁发者为吴三桂政权,并考查了颁发时间及受职者,进而指出二印见证“三藩之乱”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2.
1986年6月辽宁省本溪市出土一方金代总领提控所印。在本文,笔者对此印提出一些看法,并试考察一下几个焦点问题。罗福颐对现存的官印有三点看法:第一,多数军官印是阵亡将士们生前佩带的;第二,是作为随葬品放在墓内的;第三,一王朝末期混乱期间(亡国乱离时)散失的。本文考察的金代官印,其特征与汉、魏有别,郡不是墓葬出土的,特别是金末元初的官印,虽很难说所有的官印都用过,但金朝是模仿宋朝的典章制度,仍可从已使用的官印中了解印、牌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1990年5月,在随州市万和区宠家村董家庄修水库时,发现了一枚保存完好的铜印。该印现珍藏于随州市博物馆内。这枚铜印底作圆形饼状。长扁方形印纽,质量1309克,通高9,直径12,厚1.7,印纽长7.3,宽3.1cm。方框内为阳刻九叠篆文“统军元帅之印”六字。方框四周各有阳刻回形对称纹饰。印背左右两边都有阴刻篆文,其左侧印文为“中书礼部造,太平三年□月□日”;右侧为“统军元帅之印”的字样(图一)。  相似文献   

14.
1994年7月11日,在正定县政府建楼工地出土“提控所印”一枚。2000年8月30日,在县政府办公楼后挖暖气管道时,在距地表10厘米处又发现“都提控印”一枚。二印现藏正定县文物保管所。 一、“提控所印”为黄铜质,保存完整。楔形钮,钮高3.1、宽4.3厘米。钮上端阴刻一字“上”。印背面钮左刻“恒山府造”,右刻“兴定四年八月”。印上侧面刻“提控印”(图一)。印面近正方形,边长7.2×7、厚1.6、通高4.7厘米,重775.9克。阳文,九叠篆书“提控所印”四字(图二)。 提控,为提辖控制,即总领之意。以…  相似文献   

15.
《光明日报》1978年2月10日《文物与考古》发表了史树青先生《从“夏虚都”三玺谈夏朝的都城》一文,夏都与夏虚都是历史地理上非常重要的问题,史先生的意见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但是史先生所谈“夏虚都”三玺,不论印的年代,地理与印文考释都存在一些问题,谨抒管见,试论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一)王国维的《观堂集林》(中华书局版)附有《观堂别集》,其卷二第二十一页,有《明程忠宣印跋》一文。全文如下:此明程忠室印,文云:“少师临桂郡侯行军章”。案:《明史·本传)}但记公封临桂伯,不记进侯爵事。公以顺治三年保桂林功封伯,其进侯爵,亦当因顺治五年再守桂林之功也。吴梅村《杂感》第二十一首咏忠宣云:“万里从王拥节族,通侯青史姓名高”,与此印合,真诗史也。前见忠宣“起田氏”三字印,文文肃所刻,边刻有“稼轩太史之命。震益”八字,今藏钱塘吴氏。此未见著录,恐已化去。此纸尚是国初印本,当与“起田氏”…  相似文献   

17.
1996年,我馆征集到一方印章,印出土于邻县唐昌镇,印章保存完好,为元代官方铸印。印为铜质,印面方形,印边长56,厚1.2,通高5.2厘米。柄纽,纽上小下大,成不规则长方形,纽宽边2.7-3.2厘米,窄边为1.2-1.5厘米,重0.54千克,印面阳刻八思巴文,译成对应汉字为“崇宁县尉司印”,印背纽两侧刻汉字楷书铭文,一侧为“崇宁县尉司印”,另一侧两排子为“中书礼部造,至元十八年二月日”,两侧共十九字(如图)。《元史·地理三》载:崇宁县,属西蜀四111道肃政廉访司成都路,隶彭州,彭州下领二县,即阳(今彭州市),崇宁县(今…  相似文献   

18.
美国剑桥大学图书馆藏“威略将军福建水师提督吴”令牌一件,1984年我在该馆未编号箱中发现。原件高约90公分、宽约65公分,纸质坚厚,周边刻印四爪龙戏珠图案,“令牌”二字、“威略将军管福建水师提督事务世袭阿达哈哈番加五等又加二级吴为”一行、“右牌仰”、“准此”、“康熙年月日给”及篇末“威略将军”、“定限目缴”均刻印。正文墨书,有朱点。“令牌”和年月处均铃满汉文合壁“威略将军印”。“令牌”发于康熙49年(1710)12月ZI日,发给“网礁膀库主霞儿”。基本内容是:近年彝(夷)商来贸易者甚少,今乘“网礁膀库主霞儿”返…  相似文献   

19.
周铮 《收藏家》2002,(4):45-47
手卷纵27厘米、横625厘米,题签“黄石斋先生书倪文正墓志铭”、“(磊)斋珍藏,长乐黄葆钺”,下钤白文篆书“黄葆钺印”。引首题“苍天为正”四大字,下署“甲子岁(民国十三年)岁暮磊斋属,孝胥”。钤三印,均篆书,朱文一印为“海藏楼”,白文二印为“郑苏堪”、“孝胥”。拖尾有乾隆癸酉(十八年)冬月沈德潜题跋,钤三印,均篆书,朱文二印为“御赐吴下老诗翁”、“沈德潜印”,白文一印为“归愚”。  相似文献   

20.
江苏江宁出土三枚古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代以来,文博部门陆续人藏了一批江宁出土的古代印章,其中有经考古发掘而得的,亦有从当地窑厂及私人手中征集来的。今择三印简介如下。一黄帝神印该印1995年7月出土于江宁县湖熟镇经济开发区—东汉早期墓(95JHM120)中,现藏南京市博物馆(图一)。该印木质,印体黝黑漆亮,已近炭化,残缺较严重。印面为正方形,边长3.4厘米,两侧有直径0.5厘米的对穿圆孔,系穿带用。无印纽,两面皆有阴刻印文,一面刻“黄帝神印”4字,外廓边栏;另一面印文共五行,行4字,并有界格,刻划浅细漫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