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踏上贵阳名胜甲秀楼边的浮玉桥,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涵碧亭前面那副清新淡雅的对联“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北京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十月出版的《古今名胜对联选注》将此联作者署为“佚名”。其实它的作者就是清同治、光绪年间  相似文献   

2.
解放前,在三江县龙胜乡与高基乡交界地,有一座凉亭,叫分界亭。建亭前,为地界事,两乡官庶纠纷频繁,仇怨日深。在亭址处争执乃至械斗,互有重创,当地有识之士,为两乡民计,倡议建亭于兹,以求界壤分明人和业兴。此议颇军民意。经两乡富庶协商,合理分析遂按地形地貌,在此建造六角亭,同时书写名联三副,在龙胜多侧二柱,以‘’高基”二字冠首,即:高耸人云基层巩固在高基乡侧二柱,以“龙胜”二字冠首。即:龙楼凤阁胜地名区在中间二位,则以“天界”二字冠首。即:天然疆域界地分明建亭后,两乡官庶往来,总在此亭歇息,拈须诵联,…  相似文献   

3.
今天的北京西三环路,在万寿寺南端西墙外往北的一段原有一条仿苏州样式的街道,街中店铺林立,商号栉比,店中伙计皆吴侬软语。这条街甫起芦花渡(今紫竹院公园),北至畅春园南宫门,全长三里。南口有一石坊,上刻“苏州街”三字,北部有孔雀亭一座,亭基呈八方形,汉白玉石垒砌,上建木质八角垂檐亭,柁椽柱檩油漆彩绘,上嵌珠玉翡翠,亭檐满铺特大孔雀翎,  相似文献   

4.
王阳明“主贵阳书院”,见于《王文成公全书》卷三十二《年谱一》。正德四年(1509年)“先生三十八岁,在贵阳”。“提学副使席书聘主贵阳书院”。“贵阳书院”似成专名。以后凡有关叙述阳明生平活动及研究贵州书院之著述,多延此说。阳明“主贵阳书院”亦似成信史。其实不然。对上说贵州学者早已作过一些辩误。不过有的失之过简,有的甚至还以谬辩误。故有进一步辨证的必要。有的著述,虽提出王阳明在贵阳讲学处不是“贵阳书院”,但其主要论点是:正德初,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今修文县)时,贵阳还未设府。贵阳设府,系隆庆二年(1568年)迁程番府(今惠水县)入省城后,第二年(隆庆三年)改程番府为贵阳府,始有贵阳之名。是时距正德初已六十来年,前此既无贵阳之名,当无“贵阳书院”。此说将贵阳这个地名与贵  相似文献   

5.
杭州西湖的西泠桥畔有座小亭——慕才亭,亭柱的楹联为:金粉六朝香车何处,才华一代青冢犹存。此亭是纪念南齐名会苏小小的。苏小小颇有才气,“妾乘油壁车,郞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就是苏小小留下的诗作。  相似文献   

6.
贵州于永乐十一年(1413)成为全国第十三个大的行政省。据《明史》记载:“贵阳军民府,本程番府,成化十二年七月分贵州宣慰司地置,冶程番长官司。隆庆二年(1568)六月移入布政司域,与宣慰司同治。三年三月改府名贵阳。”作为省会的“贵阳”,这个法定名字从此沿用至今。在贵阳正式得名以前,贵阳地区与藏书有  相似文献   

7.
一奎文塔,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城西,信江北岸。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后坍塌,残存第一、第二两层。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在此两层之上加建五层,成为现存的七层塔。《上饶县志》卷十四·古迹条18页记载“塔在城西五里开化乡,古有篆书‘龙潭’二大字,镌于石壁,明万历间建,塔名见龙。后圮,存二级。清嘉庆十九年,郡守王庚言……重建五级”。从现存塔体结构上亦可看出第一、第二层与其上三 ̄七层明显不同,第一、第二层塔壁转角处有倚柱,腰檐用斗栱出跳,而三层以上不用倚柱,腰檐为砖叠涩出跳。今第四层壁上嵌有王庚言等重建奎文塔的青石碑记三块,三层以上…  相似文献   

8.
泸州市文物普查中,在市中区南郊原川南军区大礼堂、今大较场后的石台阶上发现“陆军墓地”四个大字、字体隶书,字径1米。四个字间距15米,排列在“慰忠亭”两侧。“军”和“墓”字离亭柱也是15米。(亭正面12米、4根大柱4.5米,亭内有柱10根)。“陆军墓地”字迹清晰,字面上由蓝花细瓷碗块镶嵌成凸形、远处望去、大有青天白日之感。 据《泸县志》载:“慰忠亭在泸南门外大较场,民国八年(1919年)滇军军长赵又新  相似文献   

9.
“亭”的起源应追溯到殷商时代苑囿中的“台”和军事上的城防“台”,当时的“台”有很大一部分都在方台上建“观榭”。这种建筑,在宫苑中的一支在战国秦汉时期达到了高潮,而军事上的一支则与司法邮驿系统相结合,保留了“亭燧”烽火台和城防台的建筑特征,成为“亭”这个机构的建筑标志。东汉时期传入中国的佛教,又借用了“亭”或台楼这种建筑形式作为最初的中国式佛塔,以后才发展出楼阁式、密檐式等多种佛塔。唐代化对“亭”的描写,使我们从多方面了解唐“亭”的功能和内部设施,知道了“亭”是怎样从驿馆演变为园林的,并进而了解到作为真正的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物亭子,不是出现在盛唐,而是迟至北宋时期才成型。  相似文献   

10.
贵州地处祖国西南,昔日被视为“蛮荒之地”,因而贵州文化艺术往往被忽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收录全国各地楹联的专书,录载贵州的联语寥寥无几;一些论联赏联专著,“名联”中没有贵州的份,撰联大家亦无一人是贵州人。最近,贵阳市志办编辑出版的《金筑丛书·贵州联语两种》,全书收录整理了贵阳知名学士刘韫良的《壶隐斋联语类编》和向义的《贵山联语》,录载有关贵州的联语数千联,其中一些联语堪能与全国“名联”相媲美,《壶隐斋联语类编》的作者刘韫良更堪称撰联大家。刘韫良,亦作刘蕴良,字玉山,号我真,“壶隐斋”为其书斋名,…  相似文献   

11.
《贵阳文史》2008,(5):F0002-F0002
君子亭在东门外左侧数百步城墙下。遥对扶风山阳明祠。李宗日方《黔记》云:“省城外东南近城垣,新建君子亭,为阳明也。”清乾隆《贵州通志》称:“旧有君子亭,今废。”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巡抚许兆椿将亭修复,并题一联云:“傍郭临池,坐揽烟波迟素月;浮香送馥。人来殿阁扇熏风。”君子亭前有池塘数亩,种有莲花。因为古时候称莲为君子之花,王阳明谪龙场曾撰《君子亭记》。  相似文献   

12.
“贵阳”一名,人们习以为起于明穆宗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定名为贵阳府时。检阅史料,在此以前60年,明弘治年间(公元1488年至1505年),就有贵阳这一名称的记载了。此为《贵阳史话》(贵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作者所揭示。笔者这里仅就史料的辨识及为何产生这一现象作一点说明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匾额乃悬于厅堂或台、亭、榭之上的横牌,楹联则是悬挂或粘贴在门旁、壁上或柱上的联语。白鹿洞书院的门壁柱等建筑均悬有匾额和联语,由于岁月的变迁,古代的木质或纸质匾额及联语多已不存,仅存明代正德年间李梦阳书的石质横额“白鹿洞书院”及李时达的“先贤书院”。1978年书院进行了全面维修,恢复了部分匾额及联语。一、门匾及联语南唐升元中(937~942)南唐政权在白鹿洞办学,国子监九经李善道为洞主,匾曰:“庐山国学”。北宋初年(976~977)江州地方人士于白鹿洞建书院,匾曰:“白鹿洞书院”。宋皇五年(1053)比部…  相似文献   

14.
清代宗室受汉化熏陶,工书善画不乏其人。博尔都即是其中之一,他字问亭,号东皋渔父,辅国公拔都诲子,袭封辅国将军。工画,与大画家石涛友谊颇笃。据《百爵图》后博尔都跋语称:《百爵图》八卷得于金陵,是明季宫中遗物,他以“重赀”购得。又索石公(指石涛)摹其卷三年而成,再嘱楝亭(指曹寅)“为之一书,以并传也。”此幅行书是曹寅应博尔都之请为书“此赋以壮观其卷轴”的。  相似文献   

15.
到北戴河旅游或度假,都要去著名的联峰山看看。在联峰山南坡的绿树丛中,有一个叫“蠖公亭”的景点。这是为了纪念最早开发北戴河海滨的朱启钤先生建造的。“蠖公”是朱启钤的号。如今对许多人来说,我想无论是“蠖公”,还是“朱启钤”可能都是非常陌生的名字。然而,您只要细读亭中石碑上镌刻的《蠖公亭记》,即可得知朱启钤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  相似文献   

16.
1966年在河南省密县法海寺旧址北宋塔基中出土了宋代三彩舍利塔、三彩舍利匣。 三彩舍利塔,高98.5厘米。系高岭土作胎烧制而成。由基座、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合而成。基座与一、二层塔身为下节,上五层及塔刹为上节,塑有角柱和间柱,贴塑宝塔、伏鹿、宝莲图案。第一层塔身较高,四壁开门,门内有四尊佛像倚背禅坐,外壁贴塑麒麟、天王、力土、宝莲联珠等纹饰。从第二层起逐层降低和收分,并贴塑坐佛、莲花和云朵等装饰图案。各层塔身的中部,分别饰有凹弧形、圆形和尖拱形镂孔纹,象征假窗。翼角挑起,塔檐上有仿木构建筑的筒瓦和…  相似文献   

17.
甲秀楼     
倪少环 《文史天地》2010,(7):F0004-F0004
甲秀楼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明河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由甲秀楼、涵碧亭、浮玉桥及南岸翠微园的拱南阁、翠微阁、龙门书院等组成。其主楼的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结构,堪称中国建筑史上一绝。四百年风雨沧桑,见证了西南一隅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灵石县静升镇王家大院的建筑,以“三雕”艺术闻名海内,而“二雕”艺术中,又以木雕窗棂、石雕匾额更加引人注目。这不仅仅缘于有文人士大夫和画家的介入,更因有美学家理论上的指导,从而创造出儒雅大方、韵味浓厚、内涵深邃,饱浸乡风民俗、丰富多彩的装饰艺术。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 清代著名美学家李渔,在他的美学著作《闲情偶寄·居室部》中,创造了以山水画作窗,以梅作窗和以“尺幅小窗”为“无心画”的审美理论。“尺幅窗”。“无心画”的意思是说,天暖时窗户上干脆不安窗棂,借屋后真山真水入窗,从室内外…  相似文献   

19.
贵阳地名历史悠久,从现有记载看是在贵州之后。贵阳地名是因城邑在贵山之南得名,牛成于因正式行政区划得钙贵州之前。贵阳的行政建制,约始于春秋战吲时期。贵州是朝廷在这个地方设置州郡行政区划时,取原著民所称地名“贵阳”首字来命名的。此外,贵州名还有源于“鬼方”、“矩州”、“贵竹”等诸说。从这座城市官方名称演变的情况看,贵州成为省级行政区划后,启用原地名“贵阳”作为后来的府、县名称,则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20.
双石牌坊,位于仁寿县城东南40公里中华乡牌坊村。两坊南北相向上下对列,保存完好,1986年公布为乐山市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号坊建于清光绪七年(1882),是清王朝为表彰徐母杨氏“夫死从子”和孝敬老翁钦旨建造的“节孝坊”。坊通高11.47米,面阔四柱三开间格局,三重檐歇山式屋顶,牌楼式纺木结构,筑宝瓶式坊顶,全坊用石料109块组成,大者2立方米有余,小者不足0.04立方米,每块石料均精雕细琢,共90龛戏文和民间故事造像,人物250余身,鸟兽78只,工艺精湛,栩栩如生,装八个雕花云屏板,八支接雕雀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