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富县石窟寺勘察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唐时代,随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鼎盛时期,佛教的发展,也在中国佛教史上达到了顶峰。反映佛教的经典、思想和艺术的石窟寺也达到了最高峰。中唐以后,中国的封建社会走上了由盛而衰的下坡路,中国佛教也相应地进入了每况愈下的境地。凿窟的风气也开始衰微,石窟寺留下来的不多,尤其是金、元作品,更为少见。但是,在陕西富县发现了很多宋、金、元代的石窟造像群,正好补充了其它地区的不足,特别是其中的金、元代作品,除了杭州石刻造像外,可称为国内重要的集中地点之一;不仅雕刻技巧相当出色,而且保存得非常完整,它和  相似文献   

2.
万善寺铜钟     
《收藏家》2021,(6)
正万善寺铜钟(图1),铸造于清康熙壬午年(1702),钟体通高110、体高89.5、钮高20.5、口径78.7厘米,重量228千克。钟体保存基本完好,钟钮为蒲牢造型,有残缺。蒲牢,龙生九子之一,因好吼叫,特铸于钟钮位置,寓意钟声宏亮。此钟钟钮为两只背靠背的蒲牢造型,龙首向下低垂俯瞰,龙头有双角,龙角间有须髯飘至龙脊。双眉浓密,龙眼圆睁,炯炯有神。面部两侧各有两缕龙须延伸至龙角。龙鼻呈三角形,两侧有龙须,嘴下颌部位有一缕须髯。两只蒲牢背脊龙纹依稀可见,双龙共捧一火珠(图2、图3)。  相似文献   

3.
富县石泓寺石窟现存十个洞窟,残存历代题记四十余条。其中第2窟规模最大,造像和题记保存较完整,金代题记主要集中在该窟。石泓寺石窟历代题记为研究陕北石窟寺的建造和佛教造像等提供了可靠的文献资料,尤其是第2窟造像可作为研究金代佛教造像的标本。  相似文献   

4.
梧州南汉铜钟及铜钟歌碑若谷梧州市北山晨钟亭的南汉铜钟,属广西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一些书刊发表介绍文章,无疑对爱国主义教育起良好的作用。但是,叙述历史文物必须实事求是,史实要准确,评价要恰当。这两方面今都不尽如人意,特就平素所积史料缀成此文,供...  相似文献   

5.
阆中铜钟     
阆中铜钟是一种单独悬于架上的特钟。通高79厘米,口径56厘米,厚2.5厘米。造型为虎纽、直腹、圆口,顶部作双钩莲瓣纹,钟身四面作双层方井纹上下两段,方井的交角处有莲瓣状乳突,口沿有阳弦纹二道。钟身一方上部井格内铭铸了阴文字七十个。原文为: 维大周长安肆,崴次甲辰,拾(匚出)葵丑,朔贰甲寅,合州庆林观观主蒲真应等奉为神皇帝陛下敬造洪钟一口,重肆佰斤,普及法界苍生,并同斯福。朝议郎行合州司马高德表  相似文献   

6.
唐代铜钟     
四川省黔江县文化馆收藏有一口铜钟。钟高143、口围240、口径78、顶径45厘米。顶为双龙钮柄,高22.5厘米。钟身呈几何线纹图案。腹上镌刻三十八个字:"金紫光禄大夫工部尚书兼黔府都督御史大夫持节充本道观察处置选补等使汧国公赵国琛"。这口  相似文献   

7.
1981年春,福建省南平市从回收的废旧物资中拣选出明代郑和下西洋期间铸造的铜钟一件,随即送南平市文化馆收藏。据了解,此钟原置南平市郊雪山寺三宝殿内,清朝末年殿堂遭火焚,此钟由当地村民移至依朝村的华光庙;1972年被依朝大队当作废铜卖出。钟葵口,二龙交蟠钮。身高69、钮高14、通高83、口径49、厚2厘米,重77公斤(图一)。钟肩铸十二组相连如意云纹,其下有回纹带一周,腹中部有云带纹一周。回  相似文献   

8.
《收藏家》2017,(11)
正天宁寺铜钟铸于明嘉靖乙酉年(1525年)。钟体通高194、口径106厘米,重量为952千克,钟体呈青绿色,保存较为完好(图1)。钟钮(图2)为常见的双龙头蒲牢造型。蒲牢(图3),龙生九子之一,因好吼叫,特铸于钟钮位置,寓意钟声宏亮。此钟钮为两只背靠背的蒲牢,龙首向下低垂俯瞰,龙头有双角,龙角间有须髯飘至龙脊。双眉浓密,龙眼圆睁,炯炯有神。  相似文献   

9.
大云寺铜钟,悬挂于唐代所建的凉州大云寺内,故历史上又名“大云晓钟”,也有称“大云晚钟”者。钟通高2.26米,上周长2.79米,下周长4.33米,口径1.15米,厚0.12米。钟钮高0.14米,宽0.05米,厚0.035米。重约6吨。口沿为六耳,口耳较直。钟体图案上下分铸三层,每层又分六格,其中三格图案相同,每格之间用带纹连接,纵六条,均为忍冬花纹;横三层,变化较大。第一层饰飞天。飞天头戴花冠,彩带缠身,手托果盘,轻盈袅娜,作翩翩飞翔状;第二层饰以天王鬼族。天王威武有力,手拿武器各异,头戴塔耳帽,身穿盔甲,骑坐夜叉,旁边两…  相似文献   

10.
在正定隆兴寺大悲阁之东耳阁御书廊下悬置一明代铜钟,原为崇因寺毗卢殿的铜钟,通高146厘米,系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御马监太监何朝造。此钟铸造精美,声音洪亮悠扬,所铸铭文不仅记录了明代太监崇佛的历史现象,还留下了明皇室成员清佛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11.
西周虎鸟纹铜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在琉璃厂文物店见到一件西周虎鸟纹铜钟,(现藏故宫博物院),据云系购自本市某收藏家.这个钟不但形制奇特,而且花纹极为精美诡谲.此钟向未见诸著录,通纽高28厘米,纽作长圆形,两旁各系一高冠凤形立鸟,巢侧出有棱脊,钟体两面花纹相同,正面为极繁褥雄健的饕餮纹,突出器面甚高,且在饕餮纹的正中间,饰有猛虎一只,作行进状,翘尾张牙,姿态狰狞活跃.在钟面饕餮纹四周,遍布鸱鸮乌首,上层三个,中间两侧各一,下层并排四个,共计九个.据云,鸱鸮口内,当初皆街有铜环,惜今已无存,鸮首圆睛钩嘴,显  相似文献   

12.
丁万华  黄平 《丝绸之路》2009,(18):20-22
《法华经》是《妙法莲华经》的简称,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最流行的经典之一。它在南北朝时期有多种译本,其中鸠摩罗什翻译的《妙法莲华经》最受欢迎。《法华经》认为大乘是佛教的惟一法门,强调众生通过自己的觉悟而获得佛性,并指出了许多方便法门,任何人只要护持、诵读、书写《法华经》就可能成佛。因此,《法华经》得到了广泛传播,具体体现为以释迦、多宝二佛并坐为题材的作品在石窟中普遍出现。炳灵寺石窟第169窟、184窟有释迦、多宝题材壁画,第2窟、125窟、126窟、128窟、132窟、144窟有北魏时期释迦、多宝题材的石雕造像。  相似文献   

13.
位于陕西省富县城内的宝室寺铜钟,铸造于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是迄今所知存世最早的一口唐代大钟.铜钟用铜三千斤,钟体上铸造有飞天、朱雀、青龙、白虎等图案,线条洗炼流畅,工艺精湛,堪称稀世国宝.历代的人们,都曾给其以极高的评价,并进行了研究和论述.但对于钟体的铭文,却尚未被考释.这不能不使人感到遗憾.有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试考释于后.宝室寺铜钟铭文22行,每行14至15字不等,共328字.有边栏,但行距及字距间无界格.书体为行书.录文如下:“盖如如实际,性相平等;念念虚假,缘业万殊.是以导之,以解脱礼乐之,未之,□(洎?)诲之,以究竟象,系所不言.鄜州宝室寺,上座罗汉等.漏兹独善,府弘大度.不(扌舍)群生,眼膺四摄.以大唐贞观三年,摄提在岁,蕤  相似文献   

14.
公元九六○年,立国三百一十九年的赵宋王朝,是中国历代建立王朝中最屈辱的一个王国。从开国到灭亡,它始终处于少数民族贵族统治势力的胁迫之下。始而辽、(西)夏,继而金、(蒙)元,都对它虎视眈眈。北宋王朝,最终亡于金;偏居一隅、苟且偷安的南宋王朝,最终亡于元。富县石泓寺、松树沟石刻造像,就是属于北宋、金、元时期的石刻造像,它也是宋代、金、元政治经济繁荣消歇缩影的一个侧面。五代十国以后,同两宋并存的有北方的辽、金和蒙古政权。公元1125年,金灭辽。公元1234年,蒙古灭金。公元1260年忽必烈即蒙古大汗位,公元1271年定国号为元。公  相似文献   

15.
羊角钮铜钟初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羊角钮铜钟是一种古老而极富地方特色的民族乐器。就目前所知,这种铜钟只发现于我国的云南、广西、广东和越南的北部,是岭南青铜文化中一种有代表性的器物。全身用青铜铸造,两侧留有合范痕迹;形状象半截橄榄或半个椭圆体,上小下大,中空,内壁光洁,底边平直,横截面也呈橄榄形;顶部有竖长方形透穿孔,顶端歧出两片羊角形鋬钮。这种外形,同中原地区流行的各类铜钟的区别一望可知。原名叫什么,文献失考,我国历代金石图录都未见著录。在现代一些论著中,有人称之为铜铎,有人称之为铜铃,也有人称之为编钟。根据钟钮的奇特,我们姑从俗称,把它叫作羊角钮钟。  相似文献   

16.
山东平度市出土西汉铜钟1976年秋,平度市麻兰镇岔道口村农民在村前田地挖沟时,挖到一批铜器,其中带铭文铜钟一件,现藏平度市博物馆(图一).此钟无盖,圆口微侈,鼓腹,留足,腹上部有铺首衔环一对.肩、腹和腹下部各有一道凸起宽带纹,宽4厘米;腹部宽带纹上尚...  相似文献   

17.
魏建梅 《神州》2014,(17):51-51
1998年建成开放的诸暨博物馆是一座反映诸暨地方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现有文物、书画、民俗等各类馆藏文物10000余件,陈列面积约1500平方米,馆内设基本陈列厅和小型临时展厅。基本陈列内容涵盖诸暨的历史、文化、市情、民俗诸方面,以出土的文物结合资料、图片,再现诸暨七千年的文明史,浓缩了暨阳大地的民俗风情,展现了一个历史悠久、农耕发达、名产荟萃、文风昌盛、名人辈出的诸暨。在其收藏的诸多文物中,有一件文物对于研究唐代佛教  相似文献   

18.
福建建瓯县出土西周铜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年12月,建瓯县小桥公社阳泽大队社员在阳泽村北黄科山开垦茶园时,发现一件古代青铜大钟(图版捌:1、2)。黄科山是建瓯东南境梨山的支脉,距县城约十五公里。这是一座南北走向的红壤土小山,东、南面是河谷小平原,阳泽溪贯穿而过。铜钟出土于黄科山的西坡,距地表仅25厘米左右,钟口朝下,附近没有发现其他遗迹、遗物。钟重100.35公斤,通高76.8厘米。甬长  相似文献   

19.
平凉天圣铜钟选用铜质精良,由失蜡法和泥范法组合浇铸而成。该铜钟铸造铭文清晰,佛像图案精美,造型浑厚端庄,钟声深沉洪亮,为研究北宋崆峒山舒花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0.
天庆观铜钟于南宋绍兴三年(1133)由处州天庆观道士吴师正募缘筹铸,上有长篇铭文。天庆观铜钟对研究南宋处州的道教文化及丽水的地方史等,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