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记者 《世界》2006,(9):6-10
这次访谈以效率、公平、公正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分5个部分展开论述。首先,从当前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社会公平不足等现象及人们的不同看法出发,提出必须进一步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公正观问题。第二,综合分析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提法的历史背景,论证了它的合理性和局限。第三,从社会公平,即收入分配全过程的角度,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公平不足的主要表征及其影响。第四,提出促进社会公平的7点政策建议,以及“坚持效率优先,注重社会公平”的总体原则。最后,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完整的公正观及其内涵,强调在追求社会公平这一理想的长期进程中,要严格区分目标和过程,使人民群众逐步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2.
马洪波  李广泳 《攀登》2008,27(6):48-51
如果不能实现社会公正,包括社会性别平等和代内代际公平,我们就不可能实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本文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社会公平的实现途径,如公众参与、生态补偿、文化适应、体制创新、健全法制、性别平等及解决三江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社会问题的关键环节进行了梳理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炎黄春秋》2012,(10):91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原来的各个社会群体都进行了激烈的分化和组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社会阶层。中国经济已经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而社会问题更加突出,令人忧虑,社会问题不解决,就会阻碍经济问题的解决。社会公正是社会和谐的基石,不公正的社会不可能和谐。  相似文献   

4.
协调利益关系:西方收入分配理论的合理内核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秀贞 《攀登》2007,26(6):72-75
西方收入分配理论的合理内核突出表现在:公平正义是社会的首要价值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是实现公平的必要条件;合理分配是实现公平的充分条件。这给我国协调利益关系提供了借鉴:解决利益关系不和谐问题,首先要确定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要以公平正义的制度安排为保障,以提高经济效率、加快发展为核心,为利益关系和谐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教育公平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教育不公平不仅侵害了青少年的受教育权力,也会导致社会矛盾加剧,影响社会稳定。正确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对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通过阐述教育公平的内涵,探讨当前我国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人人平等的享受教育机会是当代高等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永恒目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  相似文献   

6.
城镇劳动就业与中国改革的发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就业不仅是现代社会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社会改革的推动力。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城镇劳动就业就是如此。中国政府通过改革的方式顺利解决了当时严峻的就业问题,为社会的发展和进一步改革创造了稳定的环境。这一实践增进了人们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加深了人们对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互关系的理解,为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奠定了一方面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向红华 《神州》2013,(18):243-243,245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湖南省制定教育强省目标下,长沙市致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择校热”等问题仍然非常突出。本研究通过分析长沙市在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取得一定成效基础上,分析当前促进义务教育公平面临的主要困境和原因,找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程晨 《风景名胜》2020,(2):0389-039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此项制度是坚持完善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和推进国家长治久安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步,是在新时代提倡全面依法治国、明确治国目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方向和目标。其中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指出:“制度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因此对于我国要走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首要前提是对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法治保障制度进行全面的完善,强调社会公平正的法制保障对人民的重要性。在保障人民的利益情况下,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国家应大力宣传社会公正公平法治制度,进一步加深公民对社会公正公平法治的认识,对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起到一定的作用,更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长治久安。本文就如何理解社会公平 正义的制度和如何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进行深入的探究,探寻中国的社会公平制度所将要面临的挑战和所带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必须维护社会公平。社会公平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更是贯穿于和谐社会各个层面的核心价值理念,是"灵魂"。要深刻领会社会公平理念的内涵及提出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社会公平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社会不公平问题。只有社会公平理念得以真正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汪蕊 《黑龙江史志》2014,(20):154-155
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是新时期我国党建工作的重要实施途径。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的拥护下诞生,党的执政根本便是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新时期任务下,党建工作注重社会公平公正、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帮助群众行使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的方针政策。本文通过对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新时期党建的重要途径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究,希望可以给读者提供相关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书林 《攀登》2013,(1):9-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从党的领导核心公平公正思想演进的视角探究党91年来形成的公平公正思想之架构,是一个基本的分析维度。透视党的领导核心公平公正思想的历史演进脉络,就可以大致描绘出中国共产党91年来追求公平公正的历程及其理论结晶。  相似文献   

12.
颜广明 《攀登》2012,(3):41-46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解决社会公正问题、推进社会公正的伟大实践,积累了极其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迟福林 《世界》2004,(9):46-46
中国当前更为严峻的挑战在于,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严重失衡的问题有逐步扩大的趋势。要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需要更加自觉地认识和解决全面转型时期改革观的转变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我国已从生存型社会转变为发展型社会,生存能力的需求减弱,而发展需求的能力增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乡村旅游的规划保护逐步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本文拟对康百万庄园周边乡村的田野调查为基础,试图剖析由于乡村旅游规划不当(主要是宅基地流转解决不当)而使当地村民处于困境的现象,并进而分析其原因和影响,以期对其他地区的乡村旅游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张真玲 《神州》2013,(21):276-277
一、对公正概念的界定 关于公正概念的界定,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辞源》中对公正的解释为“不偏私,正直”。万俊人认为,社会公正最一般的意义是对社会权利和社会义务的公平分配以及与此相适应的道德品质。叶志华认为社会公正是符合社会整体实践的性质、要求和目的的全体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状态。在这种利益关系状态中,价值主体是全体社会成员,  相似文献   

16.
梁玉振 《神州》2014,(18):238-239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着手进行法币改革。改革割断了中国货币与白银的直接联系,标志着中国货币由贵金属货币本位向纸币制度的转变,消除了通货紧缩,提高了法币的国际信誉,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经济环境。过去人们多看重政府用不兑换的纸币代替铸币为实行通货膨胀掠夺人民而实行的政策,故对法币改革持否定态度。但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和历史沉淀期的延长,人们更应看到它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7.
唐师 《神州》2012,(24):217-217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成功就业,而且也关系到社会行业的进步与发展,国家、社会、学校都有责任、有义务为职业院校学生搭建支持服务平台,帮助学生正视现实,树立正确的职业思想和择业观念,为学生提供公开、公正、公平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8.
刘丹彤 《沧桑》2011,(5):77-78
革命和改革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两大基本类型。革命是历史进程中的突变,是历史进步的一种特殊形式;改革是历史进步的一种普遍形式,是社会基本矛盾处于非对抗时期的一种常态行为,是缓和或解决社会矛盾的最常见、最有效的手段。改革能使新的社会制度得以巩固,濒危的社会制度得以维持并获得较健康地发展;能为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作了量变上的准备,甚至直接催生新的社会制度:能促进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关于社会公平问题的论述,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主要体现在:(1)阐述了只有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公平;(2)精辟论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公平的核心内涵;三、阐明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既是社会公平的实质内容又是社会公平的保障。对于我们今天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完善公共服务系统,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财政收入的大幅度增加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城乡差距日益扩大,二元结构逐渐固化,已成为阻碍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通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结构转型,是进一步深化改革面临的重大命题。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新型城镇化战略,要求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