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十月,我应邀参加由联合国大学发起的列宁格勒“社会变革国际学术讨论会:俄国革命的起源(1861—1917)”。会后,又应东道主苏联科学院主席团委员、苏中友好协会主席谢·列·齐赫文斯基院士的邀请,前往莫斯科参加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东方学研究所、全苏东方学家联合会召开的“纪念伟大的  相似文献   

2.
2006年3月初,莫斯科大学历史系主任卡尔波夫教授和副主任鲍罗德金教授应邀到吉林大学访问,并受聘为吉林大学名誉教授。卡尔波夫·谢尔盖·帕夫洛维奇()(S.P.Karpov)教授是俄罗斯和国际著名的中世纪史学家和拜占廷学家,自1992年起担任俄国上古史和中世纪史学会主席。1992年当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996年当选德国柏林莱布尼茨()科学院院士,2003年当选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列昂尼德·约瑟夫·鲍罗德金()(Leonid Borodkin)教授是俄罗斯杰出的历史学家。现任莫斯科大学经济史中心主任,莫斯科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历史和计算”国际学术协会成员,国际经济史协会执行委员。1998和2005年先后当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通讯院士和院士。两位教授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里都取得了非凡的学术成就。3月2日,《史学集刊》主编刘德斌教授对卡尔波夫和鲍罗德进行了专访,就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历史学科的形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在部分滨海领土上渤海国的存在时期,是苏联远东历史上最有趣和最重要的时期之一。А·П·奥克拉德尼科夫、А·П·捷列文科、Э·В·沙夫库诺夫和Л·Е·谢米尼钦科的著作中,都披露了滨海地区渤海古迹的研究史。考古学家们还是在十月革命前就开始了对中世纪有考古价值的遗物的研究。第  相似文献   

4.
1990年1月23日,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研究员娜塔丽娅·诺夫郭罗兹卡娅博士、国立列宁格勒大学东方学系高级讲师巴德玛·纳尔玛耶夫副博士访问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并与中心有关研究人员进行  相似文献   

5.
几年前,在滨海边区游击队区尼古拉耶夫斯克遗址耕作之后的土地上,当地学生们发现了一件青铜铸造的信符(见图)。这件青铜信符的外表为一面凸起并雕成鱼的形状。学生们将铜符交给了游击队城的雕刻家С·Н·戈尔宾科。后来,该符为苏联科学院远东分院历史、考古、民族志学研究所的中世纪考古研究室获得,保存至今。该信符保存得十分完好,表面有薄薄的铜锈,  相似文献   

6.
前苏联科学院院士、著名历史学家伊·德·科瓦利钦科在《近现代史》1991年第5期上发表《历史方法论若干问题》一文,其中谈到十月革命的必然性问题。院士指出,在当前苏联和外国有关十月革命的史学研究中,有两个问题最突  相似文献   

7.
苏联当局对中国问题研究,非常重视,尤其是在六十年代两国交恶以后。苏联研究当代中国问题最重要的机构,是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Institute of Ear Eastern studies),成立至今,已有十七年的历史。研究重点是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外交、人口、党史,  相似文献   

8.
亲爱的同志们,朋友们!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苏联部长会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以极沉痛的心情通告全党和苏联全体劳动八民: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已因重病在三月五日晚上九时五十分逝世。列宁的战友和列宁事业的天才的继承者、共产党和苏联人民英明的领袖和导师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斯大林的名字对我们的党、对苏联人民、对全世界的劳动人民是无限亲切的。斯大林同志和列宁一起建立了强大的共产主义者的党,教育了它并锻炼了它;斯大林同志和列宁一起,是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鼓舞者和领导者,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斯大林同志继续了列宁的不朽事业,领导苏联人民获得了在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胜利。在第二次世界大上战中,斯大林同志领导我们国家战胜了法西斯主义,从而让根本上改变了整个国际形势。  相似文献   

9.
1937年底至1938年上半年,苏联以巩固边防安全为由,清肃远东地区"不可靠"民族,半年内罗织罪名抓捕中国人1万余名,远东华人群体为之震怖。中国驻苏使领机构要求停止滥捕,但苏联态度强硬。中方虽与苏方进行了艰苦交涉,但时值全面抗战爆发不久,国民政府渴望获得苏联援助,故在交涉过程中投鼠忌器,亦未向国内媒体透露苏联在远东排华之事。为尽量减少华侨所遭痛苦,最后只得寻求妥协办法。不过,经两国交涉,且因国际形势变化,苏方态度有所软化,并最终下令停止从远东地区强迫迁移中国人,准许他们"自愿"迁往新疆,但这种所谓"自愿"迁移本质上依然带有强制性。已被定罪的华人多数并未因中苏交涉而被释放,其中更有3000多人被处决。  相似文献   

10.
苏联远东地区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发展海洋生物工程、农业、原料加工,建筑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等都很有潜力。在这里建立经济特区显然有着广阔的前途,特别是在滨海边疆区的港口城市纳霍德卡建立经济特区,更有重要的意义,纳霍德卡连接着西伯利亚铁路干线,各种货物由此运往苏联各地及西欧其他国家。目前,苏联利用这一经济特区的4个港口城市中的两个发展贸易:一个发展渔业;另一个则作为苏联发展远东地区的一个运输枢纽,向日本出口煤、机械,往中国出口木材和轻型汽车,向越南出口石油,往菲律宾、新加坡、澳大利亚和美国运输其他货物。这里的经济特区建成以后,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住宅问题、食品供应问题、服务业问题。利用远东的资源生产高质量纸  相似文献   

11.
译者注:本文作者安德列·梅福季耶维奇·列多夫斯基现为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1942-1952年任苏联驻华使馆一秘和常驻北京、沈阳总领事(一说曾任苏联驻中华民国政府特命全权大使),1958—1959年任苏联驻美国大使馆参赞,1959—1966年任苏联驻缅甸大使。曾是前苏联资深的高级外交官。目前,俄罗斯虽然已经将原苏共中央的部分档案(即现在存藏于“俄罗斯现代史料研究与保管中心”的档案)向国内外开放,但仍有相当数量的重要档案处于封存状态,《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就属于这一类。只有为数极少的科学院院士和学者享有查阅和…  相似文献   

12.
《苏联远东通史》(远古至公元十七世纪)已于1989年在莫斯科出版。这是一部十六开本的精装巨著。正文分上下两编,全书共375页,译成中文约合50万字,书中插图57幅。主编:克鲁沙诺夫院士;副主编:安德列耶娃博士、沙弗库诺夫博士。作者有奥克拉德尼科夫院士、  相似文献   

13.
据苏联中央统计局发表的1981年经济公报,1981年同上一年相比,国民收入增长3.2%,工业产值增长3.4%。苏联当局曾经两次降低其1981年的计划指标,但是即使是这样,降低后的指标也并未能完成。原计划1981年国民收入和工业产值的增长率分别为3.4和4.1。根据“十一·五”计划头一年的情况来看,苏联很困难完成“十一·五”计划这一历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国际局势的缓和,南朝鲜与苏联的关系有了飞跃的发展,双方在许多领域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其中南朝鲜对苏联远东地区的开发和投资尤其受到世人的关注。一、南朝鲜对苏联远东地区的投资现状许多经济学家断言,苏联远东地区是目前世界上尚未得到充分开发的最重要的资源宝库。这里,矿产资源极其丰富,世界上各种矿物资源均可在此找到;同时,这里还有  相似文献   

15.
据悉,近年日本和苏联两国正在进行为期六年的联合考古调查。这一活动是从1986年开始的,当年日本的五人考察团到苏联西伯利亚和阿尔泰地区,1987年苏联的考察团到日本,1988年日本又将去苏联西伯利亚,如此连续6年,两国将交互进行6次联合考察。联合考察的苏方负责人是历史、文献、哲学研究所所长阿·甫·德悦文柯,日方负责人是筑波大学历史人类学系教授加藤晋平。联合考察的主要目的是想弄清史前时代日本列岛与  相似文献   

16.
1959年3月24—25日,苏联科学院历史科学学部举行了全体大会。学部秘书E·M·茹科夫院士做了“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和苏联科学院历史科学学部的任务”的报告。他指出,尼·谢·赫鲁晓夫同志的报告和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的其他文件,已经明确地表述了思想工作的任务,已经拟定了我国科学与文化进一步发展的途径。接近生活,积极参加共产主义建设,就是党向社会科学工作人员提出的主要要求。“我们的经济  相似文献   

17.
萨哈罗夫等新编《俄国通史》(前二卷)评述刘祖熙苏联解体后,我国广大世界史工作者,特别是俄国史的教学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希望读到俄罗斯历史学家新编的俄国通史。由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俄罗斯历史研究所所长A·H·萨哈罗夫以及A·Π·诺沃谢里采夫、Л·B·米...  相似文献   

18.
裴桂芬1.15蔡明哲1。40万本太1。46张达明等1.60李秀敏3.19高惠群3.30钱蔚2.47张宗愕2.35吕有晨4。1张宗愕4.7于正旭4。12张曙霄4.14张达明4.25李阁楠1。101。512。12。62。112。15安荣姜刘·经济·日本的商业惯例南朝鲜产业技术发展浅析泰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与措施中苏中蒙经贸新途径苏联的经济特区苏联在生态间题上的反思浅析南朝鲜对苏联远东地区的投资和开发苏联经济危机述评中日经济关系在东北亚地域经济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苏联军工企业的转产日本海外投资立国及投资倾向东盟四国经济的崛起转向东北亚·政洽·日本国会议员的构成及其…  相似文献   

19.
一列·符·赞科夫是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学论专家。1977年赞科夫逝世时,苏联教育部、苏联教育科学院、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苏联教育工会中央理事会、《教师报》编辑部曾联合发出讣告,指出赞科夫的逝世,使“苏维埃教育科学和国民教育蒙受了重大损失”,特别是着重地指出了赞科夫在创立小学教学新体系方面的贡献。讣告说:“赞科夫组织的教学与发展问题的多方面研究,具有特別重大的意义。他所制定的实验教学体系,形成的教学原则,对于实现低年级学生一般发展的任务,对于弄清儿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发表在《远东问题》1990年第1期,作者费德林&;#183;尼古拉&;#183;特罗菲莫维奇是前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曾著有多部学术著作、政论作品和论文集。在本文中作者回忆了1958年以翻译身份随同赫鲁晓夫访问北京的片段,并对此作了相应的点评,这对研究中苏关系历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译者在翻译本文时略作删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