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祖炜 《世纪》2020,(2):1-1
近代中国发生过无数次的自然灾害,有正式记录的就达数百起,包括水灾、旱灾、蝗灾、风灾、雪灾、地震等等。大灾之后总有大疫,疫情流传危害甚烈。疫病,即现代科学认知的烈性传染病,种类繁多,病情复杂。危害近代中国最厉害的要数霍乱、天花、鼠疫等。在发明青霉素等抗生素之前,人类对付细菌性感染都很困难,对于病毒性感染更加茫然无措。所以查阅历史资料可以发现:近代中国对于疫病的记载往往语焉不详,常常分不清病因和病源,笼统地称之为"时疫""瘟疫""疠疫",基本上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2.
有清一代,疫病灾害频繁发生。究其原因,除了疫病发生和传播的自身条件如病原体的存在等,和外部环境条件如气候状况、灾荒因素等有着很大的相关性,此外,政府行为如大规模的战争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持续恶劣的生存条件引发兵民体质下降,也为疫病的发生和蔓延提供了便利的客观条件;而政府医疗机构的不健全和医疗资源的缺乏,也是疫病预防不力和疫病发生后形成灾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正>有史以来瘟疫便与人类社会如影随形,梦魇般挥之不去。"当疫病在战时或平时成为决定历史关键因子时,"[1]人类社会历史往往被西方学者描绘成一部与传染病斗争的历史。无论如何,瘟疫曾深刻地  相似文献   

4.
人类自从进入明史并形成社会以来就有了对疫病的记载,而每一次大规模的疫病都给它影响所及的人类社会留下深刻印记。疫病是随着人类进入农耕社会形成较大规模的聚居而发生的,并往往随着族群迁徙,商贸往来,征战侵掠而传播。疫病对人们的社会行为、生  相似文献   

5.
由于自然、政治、社会的原因,民国时期新疆大规模的疫病灾害相当频繁。以政府为主、民间为辅的疫病综合防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缺陷。总结民国时期新疆疫病防控经验,吸取其教训,做好经常性的疫情监测,时刻注意传染病的世界流行动态,对传染病侵入新疆的可能性保持警惕,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正>瘟疫、战争、灾荒被称为制造人类历史悲剧的"三剑客",(1)他们时常并驾齐驱,肆虐人间,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巨大的破坏和阻碍。特别是近代社会世界各地的交往日益密切,客观上也为各种传染病的传播提供了条件。虽然从20世纪开始,多种疫苗和特效药的不断开发和使用,在表面上使传染病的威胁降低了,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新的传染病不断涌现而出,譬如"非典"、甲流、禽流感等大型传染病陆续出现。诚如美国历史学家麦克尼尔指出:"传染病在历史  相似文献   

7.
正2020年新春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整个中国,摧残着人类的生命,各行各业都受到严重影响。疾疫古已有之,近代中国更是疫病泛滥,大规模烈性传染病相当频繁,不仅死者累千盈万,而且阻碍经济发展、迟滞社会进步。中国近代史不仅是救亡图存的历史,也是与疫情艰苦抗争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人类自从进入文明史并形成社会以来就有了对疫病的记载,而每一次大规模的疫病都给它影响所及的人类社会留下深刻印记.  相似文献   

9.
<正>耕地又称为农田,在地理学上是指可以用来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耕地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唐诗中有"借牛耕地晚,卖树纳钱迟"和"耕地戒侵连冢土,伐薪教护带巢枝"等广为人知的名句。老百姓称之为"吃饭田""保命田",耕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0.
杜丽红 《史学月刊》2014,(3):106-115
清末民初,北京的疫病防治经历了较大转变,这不仅得益于为应对疫情设立的各类防治机构,而且得益于日常性疫病防治机制的设立。清末,新成立的警察机构在沿袭传统应对疫病办法的基础上,开始采用宣传疫病知识和推广种痘的方式对抗疫病。民国时期,传染病医院开办后,京师警察厅建立起一套以该院为核心的疫病防治制度,应对突发性疫病。与此同时,新设的中央防疫处致力于研制各类疫苗,为推行注射疫苗预防疫病提供技术性保障。自1934年起,北平市卫生行政机构开始以运动的形式,大规模推行预防疫苗注射,开启了以预防医学为指导的疫病防治新制度。基于上述两种制度,北平形成疫病防治机制,在应对天花、霍乱以及猩红热等地方性传染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珍爱生命、保护健康"是人类生存的永恒主题,从人类出现在地球上开始,各种各样的疾病就如影随形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尤其是传染病的爆发流行更会夺去难以计数的生命。从历史上的黑死病(鼠疫)、霍乱、疟疾、伤寒,到最近的艾滋病、非典、埃博拉出血热、流感等疾病,不断地给人类敲响警钟。正如瑞典病理学家汉森(Folke Henschen)所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他们的疾病史"。与此同时,人类也在不断地探索  相似文献   

12.
正清朝初年,皇帝给一些相当级别的官员以奏报事情的权力,称为题奏权。古代没有发达的通信工具,大臣送呈的奏折与皇帝的朱批谕旨是维系君臣之间关系和联络的重要纽带。览批大臣们的题奏,是清朝皇帝必做的功课之一,称之为"御批"。从皇帝亲自审阅到"照批"清朝初期,每一份奏折都由皇帝亲自审批,皇帝的批示没有固定格式,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康熙皇帝在右手受伤的情况之下,为了不泄露机密,忍痛用左手执笔批示,也不肯  相似文献   

13.
从新石器时代到汉代,是中国文明化进程中的早期部分,也是中国历史从蛮荒进入到文明社会的重要阶段,更是政治经济制度和人类生活方式变动最剧烈的时期。作为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生活元素之一的狗,其所对应的角色与当时人类社会背景的变化息息相关。自新石器时代中期狗进入到人类生活以来,其在人类不同时期所饰演的相应角色不断变化。概而言之,我们可将新石器时代狗的角色称之为"工具化",夏商西周时期为"宗教化",而春秋至两汉时期则为"实用化"。  相似文献   

14.
李鹏涛 《世界历史》2006,(3):141-142
人类历史的演进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但是长期以来,历史学家所关注的对象主要是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类的事件,相比之下,对于与人类自身的生存息息相关的疫病事件关注较少。即便在某些历史著作中提到疫病,充其量也只是作为人类政治、经济、军事活动的附属品而一笔带  相似文献   

15.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无稽之谈称之为“胡说”。那么,“胡说”是怎么来的呢?  相似文献   

16.
正据史记载,古代的北流属于骆越古国,原始居民是被后人称之为"俚人"的人类,属百越族群中的一支,也就是现在壮族和黎族(俚与黎通)的祖先。这些祖先已逐渐脱离了原始状态,有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当时已是中原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原各国之间战争频繁。由于北流这个地方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受北半球中纬度地带气候变暖影响,中国气象灾害频发。1932年中国23个省市爆发了大规模霍乱疫病。这次霍乱疫病的最大特点是受灾面积广、内陆省区受害重,陕西省死亡人口多达20万。究其原因,它是陕西自然与社会环境脆弱性的集中体现,也是霍乱等外源性传染病进入内陆过程的一个集中反映。1932年陕西霍乱是疫病从东向西传播的一个关键节点,是现代性经济扩张的直接结果,可以作为探讨内陆省区近代化过程的一个新维度。  相似文献   

18.
导读     
<正>提起新中国历史上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亲历者大多沉默了!对于这场浩劫,到底是怎么造成的?很多人至今不能面对。最初,有人将这场大灾难称之为"三年自然灾害",可随着近年来气象资料的公布,那几年大多数地方却是风调雨顺。1961年5月,少奇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这场灾难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在这场大饥荒中,到底死亡多少人,时至今  相似文献   

19.
缅甸佛教为上座部佛教(俗乘小乘教),缅甸人视佛塔为佛的化身,而造塔是今生最大的功德。缅甸全国各地遍布佛塔,其中规模最大、最令人惊叹的莫过于浩如烟云、气势恢宏的蒲甘佛塔群,它是缅甸最著名的佛教圣地,缅人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被史学界公认为重要的"人类文化遗产之一"。  相似文献   

20.
南京市解放初期,全面贯彻中央制定的"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三大卫生工作方针,并根据中央卫生部及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的指示,稳步推进城市卫生防疫体制机制建设,增强了南京市的卫生防疫力量.在卫生防疫机制运行中,南京市全面贯彻全民动员、全民防疫的理念,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切实提高城市的卫生防疫能力,在疫病防控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卫生环境与城市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南京市解放初期的卫生防疫实践充分证明,全民动员是人类战胜疫病的重要武器,也是疫情防控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