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南京下关狮子山东麓、大桥南路高架桥与建宁路交叉口西北侧,有一座新近建成的胜利广场。广场中心为半圆形场地,象征着新中国如“初升的太阳”正在地平线冉冉升起。广场中央耸立着一尊刘伯承元帅的全身塑像。塑像高5米,塑像基座高4.23米,象征4月23日南京解放的日期。基座上“刘伯承同志”五个闪闪发光的金字,由江泽民主席题写。 1949年4月,刘伯承和邓小平、陈毅、粟裕等同志组成的总前委成功地指挥了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宣告了蒋家王朝的覆灭;南京解放后,刘帅兼任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是南京解放后第一任市…  相似文献   

2.
《百年潮》1997,(4)
五十年代中期,我参观过一次全国美术展览会。那里展出了不少油画精品,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雕塑中的一组领袖像。其中有毛主席的塑像,也有朱德总司令和周恩来总理的塑像,都是当时的名家之作。陪我一同参观的就是一位著名的雕塑家,即我的老朋友傅天仇。天安门广场上矗立的革命英雄纪念碑的浮雕中就有他的作品,这个展览会上也展出了他为毛主席和周总理塑的像。我们从头看  相似文献   

3.
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逝世一周年了。为了缅怀毛主席伟大、光荣、战斗的一生,赞颂毛主席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立下的丰功伟绩,河南省博物馆举办了纪念展览,于九月九日在郑州开幕(图一)。纪念展览大厅的正中,长青树和盛开的鲜花,簇拥着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同志的塑像,人们仰望着毛主席的光辉形象,更加激起了对伟大领袖和导师的深切怀念!(图二)  相似文献   

4.
启蒙思想发端之地——南京“河海” 江苏南京有一所全国闻名的培养水利人才的高等学校——河海大学,如今优美的校园里矗立着一尊高大的伟人塑像,他就是全校师生员工所景仰的80多年前的老校友——张闻天。“河海”历史悠久,创办于1915年,当时名叫“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是近代实业  相似文献   

5.
正问题由来有一幅在解放战争渡江战役场馆展览或者介绍中常常出现的照片,就是毛泽东主席在获知南京解放后阅读标有南京解放题头的报纸,它的名字是《毛主席阅读南京解放"号外"》。在众多的书籍介绍或者展览解说词中,对于毛主席所阅读报纸的日期以及报刊名称基本都认定为《人民日报》的号外,具体日期则语焉不详。如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制的《解放战争图志》这样介绍道:"毛泽东在看了《人民日报》关于《南京解放》的  相似文献   

6.
1967年8月6日,许世友在南京的家被“造反派”抄了。局势如此严峻,许世友心急如焚。他嘴里不停地念叨:“三国英雄没有好下场,死的死伤的伤!”“我活着是毛主席的人,死了是毛主席的鬼!”  相似文献   

7.
明初孔庙祭祀使用塑像,至洪武十五年,南京国学祀孔改用木主,但地方府州县仍普遍使用塑像。正统至成弘间不断有士大夫提出改易孔庙塑像,均未被采纳。嘉靖九年,世宗进行孔庙改制,撤去孔子塑像,改用木主,并令天下各府州县遵行。洪武、嘉靖两朝对祭孔形象的更革各有因由,士大夫对此亦有不同的主张,但始终将孔子置于儒师、君师而非王者的地位予以尊崇,并通过祀孔以明道立教。就木主与塑像两种形式而言,前者更具抽象性的符号化意义,在礼学上较贴近古礼原初含义;后者则较接近佛、道及民间信仰之意象,远礼而近俗。祭孔形象的争论反映了儒家理念与佛、道等狭义宗教意识之间的差异和冲突,体现了礼学与民俗交融互动的复杂情态,也显示出谙熟儒家政治学的士大夫在国家体制层面强调理,在基层实践层面更尊重俗。  相似文献   

8.
应南京市委宣传部邀请,印度尼西亚客人一行5人于2010年5月来南京考察郑和遗迹。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公司董事长陈卫红、南京联青网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义昌、我会副秘书长郑自海参与接待。印尼客人在宁期间,考察访问了静海寺、天妃宫、郑和墓、宝船厂遗址。主宾在长江边的南京宝船厂举行座谈会。客人介绍印尼人民十分珍视郑和功绩,前不久在印尼新建一座郑和清真寺,在上海世博会印尼展区展出3米多高的郑和塑像;  相似文献   

9.
陈世英 《福建旅游》2004,(11):28-30
“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是毛主席这首《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名篇引发我对龙盘虎距八朝古都的南京情有独钟,但几十年走南闯北都与它擦肩而过,直至今春特邀几个老友来个迟到的“南京游”,才如愿以偿。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塑像知多少朱旭先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为表达南京各界人士对这位革命先驱的缅怀和崇敬之情,南京市人民政府在新街口广场重朔一尊高5.75米的孙中山先生全身青铜像。这是自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迄今72年来,人们为纪念他而设计制造的第27座...  相似文献   

11.
人物塑像是由黏土捏塑成人形的三维产品。在美索不达米亚,人物塑像在前陶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一直延续至铜石并用时代。多数出土于灰坑和建筑物周围,少数出土于墓葬。人物塑像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在美索不达米亚北、中、南部表现出了不同的地域特征。其中北部的人物塑像造型丰富,着重表现女性的丰满特征;中部的人物塑像面部特征明显且装饰精致;南部的人物塑像体态纤细且面部融合了动物特征。从出土数量和延续时间看,它们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物塑像大多表现的是女性,但并不都是以往学者认为的女神(母神)形象,而应是家庭仪式的媒介和私人物品。  相似文献   

12.
塑像是成都武侯祠文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祠内现有塑像四十七尊,其中四十尊塑的是见诸史载的蜀汉历史人物,与我国其它寺庙祠观中的塑像相比,如此大量的历史人物塑像堪称自具特色。过去关于塑像的文章,都限于通俗性的介绍;有的研讨武侯祠沿革的文章虽言及塑像沿革的零星情况,尚欠全面、深入。本文拟讨论如下三个问题: 一、唐代至明代塑像沿革塑像须在祠庙内。最早建于惠陵旁的是昭烈庙(或称昭烈祠、先主庙、先主祠).其始建年月尚无定论.建于昭烈庙旁的武侯祠,约始建于南北朝后期.庙、祠既建,当有塑像,但有诗文记述而确切可据的,始自唐代。今立于武侯祠内的唐  相似文献   

13.
在“文革”年代,“第一声春雷”的称誉为贵州所“抢先”。1967年早春,贵州省“造反派”夺取了省市领导权,被“中央文革”誉为“西南地区在隆冬季节响彻云霄的第一声春雷。”如是,省会贵阳市便有了“春雷广场”,便有了当时国内最高的一座雕塑:毛主席塑像。  相似文献   

14.
近10年来,成文军在全国拍摄了百余尊文革后尚站立的毛泽东塑像,他说,"只要知道毛主席还在哪里招手,我就前进"1996年,民间曾有个段子:毛泽东向前看,楼堂馆所正在建;毛泽东向后看,革命干部正在变;毛泽东向右看,下岗工人一大片……听到了这个段子后,成文军便起了一个念  相似文献   

15.
1992年福建长乐漳港镇仙岐村显应宫出土5组神像。位于前殿右侧神台上的一组彩塑,民间传说名“巡海大臣(神)”。自出土以来,就有这组塑像是郑和一说,但一直没有研究确认,也没有研究者阐述它产生的历史年代和背景。作者从明朝衣冠制度出发,主要依据5种历史文献(图文)记载加以初步考察,认定主塑像就是郑和;同时又从塑像形象入手,进一步全面分析和论证塑像即郑和造像,是迄今为止国内首次发现,也是国内外造像时间最早的郑和塑像。  相似文献   

16.
张萌萌 《丝绸之路》2009,(14):69-71
敦煌莫高窟佛教艺术在唐代达到极盛,是大唐王朝政治局势稳定、经济繁荣的反映,更是无数艺术家辛勤创造的成果。生动逼真的佛教塑像是这个艺术宝库中的重要部分。这些内容丰富的塑像代表中国雕塑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宗教雕塑发展阶段。敦煌莫高窟唐代塑像,主要以佛像、菩萨、供养天、罗汉、天王、力士等造像为主,在形象和塑造风格上,显示了民族性和独创性,在前代塑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外来的艺术样式,逐渐创造了中国佛教塑像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7.
观音是龙泉窑青瓷塑像中最具代表性的宗教人物塑像,这些塑像的制作与南宋及之后浙江地区发达的宗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浙江地区有两处与观音传说和信仰有关的佛教道场——杭州的上天竺寺与舟山群岛的普陀山。青瓷观音塑像,尤其是南海观音形象的塑像,在龙泉窑大量生产,这与传说中普陀山是南海观音的修行道场,以及当地佛教徒对南海观音的崇拜有关。普陀山自宋代起就成为了浙江地区乃至全国,甚至全世界观音信仰的中心。龙泉窑青瓷观音塑像不仅反映了在中国的观音信仰中观音已变为女性形象的特征,同时也为研究观音信仰的发展,以及观音形象在宋元明各时期的面貌特征提供了实物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塑像表面降尘对塑像地仗吸湿脱湿速率的影响,本研究采集辽宁义县奉国寺周边土样,制作塑像地仗模拟试样,进行塑像地仗层吸湿脱湿实验,分析塑像地仗层吸湿脱湿过程曲线。结果表明,降尘增加了地仗试样的吸湿量和脱湿量,其作用效果随地仗层含盐量增大而增强;对地仗试样吸湿时间和脱湿时间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07年秋,南京栖霞中学校园里矗立起我国著名乡村教育家黄质夫的半身铜塑像,他生前曾担任栖霞乡村师范(今栖霞中学)校长多年,贡献卓著。如今,黄质夫辞世已近半个世纪,他已隐入历史帷幕后。铜像上的他远眺的目光深邃,仿佛在沉思,在聆听校园里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和喧笑声。  相似文献   

20.
剑桥的宽容     
1546年,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将国王学堂和迈克尔学院合并,组成三一学院,并划入剑桥大学。亨利八世为了标榜自己的功勋,特意给自己制作了一尊塑像,安装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圆拱形大门上方。可是,让人想不到的是:这座塑像刚刚安装好,就遭到了学生们反对。原来,这尊站立的国王塑像表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