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忆马思聪三十年代在北平举行的小提琴演奏会汪鹏1936年春,中国小提琴家马思聪先生应北平“中国教育音乐促进会”的邀请来北平举行演奏会。那时我还在清华大学地质系读书,课余师从清华的俄籍教授托诺夫学习小提琴。经我同寝室的同学和好友莫德全(马思聪的亲戚)介绍...  相似文献   

2.
家父姚玉芙出生于江苏省吴县,3岁时苏州大旱,为生活所迫被典卖到北京“大街迟家”(现在西珠市口大街路南),后来学京剧老生,曾在“喜连成”搭班演戏,小有成就,灌过唱片《卖马》,学谭鑫培。17岁出师到天津搭班,不久因嗓子倒仓不能上演,流落天津。 1915年(民国四年)梅兰芳搭俞振庭的“双庆社”到天津演出,与姚玉芙见面。此时姚玉芙的嗓子已倒过来了,只是没有了大嗓,可是小嗓出来了,又高又亮,只好改行唱青衣。梅兰芳做了姚玉芙的带路人,并推荐姚玉芙与自己同搭“双庆社”,在前面唱一出正戏。这阶段姚玉芙经常演出的戏  相似文献   

3.
声音     
《南方人物周刊》2013,(14):24-24
如果有一天你们累了,听到《简单爱》会觉得温暖。那我就没有白白在你们的青春里经过。其实我已经想好了自己的退路。我是唱片公司的老板,所以我会签你们喜欢的小朋友,让他们唱我写的歌。周杰伦的时代永远不会过去。——周杰伦日前在北大演讲时说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听他的歌,是《断点》。那也是他的歌里面,我所能记得全部歌词的一首。如今那么多年过去了,他还在很努力地唱着。音乐这个东东依然受到大家热爱,但唱片行业垮了,歌手大红大紫的年代一去不复返。这位从广州到香港的歌者如何走,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慰问与祝福──写在为马思聪先生平反之后吴祖强公安部和文化部批准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为前院长、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马思聪先生平反的消息宣布之后,在国内外引起了极为强烈的反响。学院的师生员工,音乐界同行,广大知识界及普通的干部和群众,都为此感到十分高兴。新闻...  相似文献   

6.
马思聪冤案平反史料综录本刊记者周总理的眷念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为了接洽美国总统首次来华访问,1971年秘密来到北京。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与其会面之余,商谈有关事宜时,曾向基辛格询问当时客居在美国费城的中国音乐家马思聪的近况,并...  相似文献   

7.
“他却严格地区分祖国与‘文革’。他爱祖国,他恨‘文革’,不是祖国遗弃了她的儿子,而是‘文革’迫使《思乡曲》的作者流落异国他乡。”这是《爱国的“叛国者”——马思聪传》(以下简称《马传》)所记述的一段话。他,就是中国乃至世界,当代颇负盛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马思聪先生。  相似文献   

8.
<正>1945年10月30日,以创作《黄河大合唱》而闻名世界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苏联病逝,年仅40岁。延安各界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毛泽东亲笔题词“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致哀”。惊闻噩耗,郭沫若、茅盾、何其芳、马思聪、光未然、桂涛声、孙慎等20余位其生前好友撰文,追思与他的过往和友情,痛惜他的英年早逝,肯定了他对中国音乐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马思聪从香港出走美国的前前后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思聪是中外闻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曾以一曲感情深沉的《思乡曲》迁动着无数海外赤子之心,但在“文革”中。却受到非人的凌辱,在无处藏身的情况下,铤而走险逃离大陆。  相似文献   

10.
歌之祭     
我会唱的抗日歌曲相当多,曾几次令长我十来岁的朋友惊讶。他们才是大唱这些歌曲的一代人,怎么这个当时的小孩子能与他们旗鼓相当地竞唱!这些歌,我是听大姐明端唱出唱进而听会的。抗战胜利后,另一类歌曲流行,像周璇、白光、姚莉、吴莺音等人的歌,我也会唱不少。这又是从大姐购置的唱片听会的。大姐是一个整天唱歌的女孩子,特别爱唱电影插曲。当然,爱唱歌的青春少女很多。普遍如此,今日尤烈。1944年冬,日寇攻入独山的消息,对一向以福地自许的安顺城造成一场地震。小城居民发现,被怜悯同情的那些“下江人”(即难民)的悲惨命运,一夜之间落到了自己头上。短短几天里,某家带头逃难了,某家在贱卖家具了之类,谣言像蜂桶失王嗡嗡乱飞。我放学过街,也能感到异样的氛围。但家里总是平静如常。忽然一天,母亲宣布要带着我们去乡下住些日子,只留下父亲和工人刘大哥看家。近年才听谷受璋兄说,其实那时他已受父亲委托,踏选了几处地方,并选中偏僻而风景绝美的织金小城。但真正去了的,只是远郊的郭家屯。那个冬天特别冷。母亲率领我们过钟鼓楼,经北街,出北门,一路有干河、精怪塘、跳蹬场等地名。母亲坐轿,两个妹妹和两个表妹分乘两架滑竿,两两相背而坐。两个姐姐和我步行。加上刘大哥、...  相似文献   

11.
<正>胶木唱片在唱片家族中历史较长,尤其是20世纪初期到70年代中期的这段时间,成为了唱片的主流品种。现在较为常见的胶木老唱片,大多都是美、德、英、日在中国开设的唱片公司所生产,如上海百代、美国胜利等。其内容主要是中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戏曲、歌曲精华,有些如实记录了像陈素真、赵义庭、常香玉、马金凤等老一代豫剧名家动听的唱腔。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唱片厂也灌制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豫剧名家唱片。但随着历史的发展,留声机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胶木唱片越来越少、已不多见。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展示这一民间文化遗产,让豫剧国粹、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郑州市商城遗址保护管理处在原藏戏装道具等基础上,又于近年征集到了一些  相似文献   

12.
麦子 《岭南文史》2012,(2):36-38
今年5月7日是我国著名音乐家和教育家马思聪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在这难忘的日子里,我们共同缅怀音乐大师坎坷的艺术人生,弘扬他杰出的音乐成就,学习他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敢于挑战恶势力的大无畏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日,我翻出一张66年前自己拍摄的照片,那是我国舞蹈大师戴爱莲从英国回到祖国后首场演出的精彩一瞬。照片上是她根据我国音乐大师马思聪  相似文献   

14.
你5岁就开始写歌作曲了,第一首歌是什么? 邓紫棋:第一首正式发表的歌曲是13岁写来参加歌唱比赛的《睡公主》,当时喜欢隔壁学校的同学不敢表白,就写了这首歌参加比赛叫他来看。结果因为这首歌,签约了现在的唱片公司,成为了歌手。  相似文献   

15.
著名小提琴家马思聪.原为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系讲师。1937年秋,受聘为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英国语言文学系教授.讲授音乐史、乐理和声学等课程。  相似文献   

16.
《民俗研究》2021,(4):110-121
歌舞小戏《小放牛》由早期梆子名伶老十三旦侯俊山创编首演,经过数代改编,成为京剧经典剧目,并被许多地方剧种改编搬演。由侯俊山进京时间判断,认定《小放牛》一剧产生时代应为1870-1874年,通过梆子剧种谱系与侯俊山戏路,判定《小放牛》应为兼具山陕梆子做工之长、山西梆子道白之音、直隶梆子唱腔之韵的梆子。而清末梆黄之争出现的"双下锅""风搅雪"的演出新例,及《小放牛》对伶人唱做之工兼重的挑战,致使《小放牛》一剧被京剧名伶相继改编、争相演绎。伴随着唱片、电影等新媒介的传播,《小放牛》演红全国,又随着对外文化交流,而唱演国际舞台,在城市商业和政治两股力量的推动下,成为一种重要的民族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17.
我三岁丧母,因此小时候,在别的孩子都读书时,我并没有读书。我奶奶唱:小白菜呀,地里黄哟,三岁两岁,没有娘哟……又说:从小没有娘,到老命不强——二丫头,往后有你受的!  相似文献   

18.
郑日 《湖南文史》2010,(3):45-45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死了。有人发现:在斯大林寓所的唱机里,放着一张莫扎特《第23钢琴协奏曲》的唱片——显然,这是斯大林最后在听的音乐。 说起这张唱片,有一段隐秘而又离奇的故事—— 一天晚上,斯大林亲自打电话给电台,问有没有莫扎特《第23钢琴协奏曲》的唱片,并说是尤金娜演奏的。接听者立刻慌了手脚,钢琴家尤金娜演奏的这首莫扎特《第23钢琴协奏曲》并没有录制过唱片,但没人敢拒绝斯大林的要求,电台领导只能对斯大林说电台有这张唱片。于是斯大林要求明天一早把唱片送到他的别墅去,说完便挂了电话。  相似文献   

19.
他8岁起就跟着留声机唱片学戏,有人戏称之为“留学生”他是京剧四大须生之一,与梅兰芳搭戏时间颇长艺术上可与马连良、谭富英一争短长1957年后,他成为一个寂寞的歌者  相似文献   

20.
马兆麟(1901—1982),乳名根子,艺名根根红,祖籍山西省文水县伯鱼村,从他青年时期起,举家迁移盂县清城村安家落户.马兆麟七岁时父死母嫁,无人依养,整天信步城乡,串走百家,成了沿街乞讨的叫化子,无人管束的流浪儿.他生性伶巧、爱唱,慢慢学会了说快板、唱莲花落的本领,凭着这些“能耐”,在街头巷尾打竹板唱小曲,招来行人,要上几文,混个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