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心雕龙·史传》篇是我国第一部史评文献,与刘知几的《史通》和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同为我国史学批评的经典。本文从整部《文心雕龙》入手,结合《史传》篇的撰史思想,对刘勰的史料征集、整理思想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南朝齐梁人刘勰所著《文心雕龙》的《史传》,为我国最早的一篇系统的史学理论文字。《史传》所论“素心”之说,论及史家的思想修养,很有见地,但有的版本将“素心”作“素臣”,故没能引起史学界的足够重视,深论之文也不多见。兹对“素心”与“素臣”作出分辨,并分析其在中国史学  相似文献   

3.
刘知几的《史通》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对史学发展进行系统讨论的理论著作,其是非分明、彰善瘅恶的直笔精神贯穿在《史通》一书中。刘知几在史学思想上主要继承孔子《春秋》和刘勰《文心雕龙?史传》,吸取前人精华,在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和实践上形成一个优良的传统。  相似文献   

4.
班彪的《前史略论》是一篇最早的史学史论文,论及中国史上的史官、史家、史书、史学,略古详今,抓住有代表性的史家与史书(即司马迁与《史记》)作重点分析研究;着重于史家的思想倾向,并注意史家的撰史才能,肯定司马迁叙事行文准确、生动,可称“良史之才”。此论上承扬雄、下启班氏父子,标帜史学,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选》与《文心雕龙》作为南朝文学史的双峰,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二者文学观念的分析与比较,更能窥探南朝的文学风貌与文学的发展。萧统与刘勰在选文定篇、文学思想、文体观等方面的见解都值得深入研究。《文选序》是《文选》的纲领之作,是萧统文学观念的集中体现,指导着《文选》的编撰。将其所体现的思想、文学、文体等观念,与《文心雕龙》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二者在文学认知上的某些内在联系和差异。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部巨著,它涉及到了文学中许多基本问题。在诗之定义及功能、诗之起源及流变、诗的批评标准、诗的体类作法四个方面,刘勰既有对前人的继承,更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三四十年代,评述本世纪以来中国史学的发展历程是当时史学史研究的一个突出现象,反映了史学界对当代史学的关注。其中代表性的论文有:1939年金毓黻的《吾国最近史学的趋势》①、1940年曾繁康的《中国现代史学的检讨》②、1941年周予同的《五十年来中...  相似文献   

8.
自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文心雕龙》问世以来,历代都有人对它进行研究。近世以来,《文心雕龙》研究已成一个专门学问,“文心雕龙学”简称“文心学”,俗称“龙学”。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的王更生教授在《文心雕龙》的研究和教学上,有卓越贡献,可称“龙学”大家。  相似文献   

9.
刘勰的《文心雕龙》在文学构思和创作技巧方面受到了《文赋》很深的影响,如创作冲动的产生、艺术构思以及创作技巧中的结构安排、裁剪等方面都是对《文赋》的继承并加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墓碑是我国埋葬制度中的主要铭刻材料之一,也是一种宝贵的考古文字实物,其中保存了丰富的史料,记载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和地理等实况,是历史研究中的第一手原始资料。碑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在我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南朝刘勰的文论名著《文心雕龙》即有《诔碑》一篇。对这一文体专作评述。墓碑又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史学史论集》第一、二集,吴泽主编,袁英光编选,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论集》选辑了三十年来有关中国史学史研究的论文,共四十八篇。文章的作者,共三十四位,其中四分之一已经不幸去世。读到他们的遗作,不胜感慨。中国史学源远流长,史籍如汗牛充栋。如何阐明史学本身的演变、发展,这是一件艰巨的工作。刘知几是唐代的大史学家。他著《史通》,对各家史书多有评论,但主要是关于史书体例的论述,很少涉及到史学本身的发展。清代章学城著《文史通义》、《校通义》,主张辨章学术,颇重学术流变,因而也有关于史学发展的论述,但终究不是有意识地对史学  相似文献   

12.
南宋高似孙《史略》六卷,中土久佚而流入东瀛之书,清末黎庶昌、杨守敬出使日本,始访得宋刊原本,影校刻入《古逸丛书》。《史略》广引他书,校勘价值极高。卷四《刘勰论史》,节录《文心雕龙·史传》篇,而文字颇有异同;杨守敬取与今本《文心雕龙》互校,得十七条(见《史略校勘割记》,王重民辑,载《图书馆学季刊》1928年2卷4期),日本友人石田肇先生复取日本内阁文库所藏宋本、《古逸丛书》本与广田浩晓新译汉文大系本《文心雕龙》比勘,复得十五条(见《高似孙〈史略〉研究》,载日本《群马大学教育学部纪要》,人文社会科学编,1985年第35卷)。  相似文献   

13.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这一时期,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出现了一个繁荣局面。史学,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唐代也是有成就的。被封建王朝列为“正史”的二十四史,有三分之一成书于唐初。“三通”之首的《通典》、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史学理论著作《史通》,都是唐代著名的私人著述。此外,官修史书如  相似文献   

14.
建安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代。其时“俊才云蒸”(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篇》),以“气”为文, 造成一个“梗概而多气”(同上)的文学盛世。三曹父子在文学上和政治上一样,是那一时代的领袖人物。从现在流传下来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黄筱莉 《神州》2014,(17):146-147
南朝刘勰所著的《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部体大而虑周的文论专著,这部专著在美国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的代表作《中国文学思想读本》一书中也受到了高度重视,对其论述篇幅占到了全书的五分之一。在宇文所安的翻译中,对《文心雕龙》里的色彩词把握地颇为得当,宇文所安对《文心雕龙》的理解亦可从中略见一二。  相似文献   

16.
刘知几所《史通》的实录论,是其基本的史学理论。主要渊源是班固的实录论,也受到刘勰实录思想的影响。他对实录论有重大发展,主要表现于史料采择、史书撰述、史用笔、史义申明、史学批评以及史家修养诸方面,在中国传统史学理论方面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对后世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史学批评中寓理论,指出史书不实之祸患是当朝权贵,面对现实而呼吁直书实录,要求记事撰史相时因俗,辨史论史要求通识,这些思想观点,在中国传统史学领域有着重大的历史价值和意义,于今也不无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1981年,史学史的研究出现了比较兴旺的景象,发表在全国性报刊和高等学校学报上有关史学史的论文有一百来篇。其中有综合性的论述,也有对某一个问题、某一部史著、某一位史家的探讨。讨论比较集中的有:史学遗产的继承问题、史书的体裁问题、对司马迁和章学诚两大史家的评价问题。除这四个问题之外,从古到今,上起《春秋》、《左传》,下至近代史家梁启超、王国维都有专文评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史学史研究的范围扩展到了对“五四”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探讨。这种现象在前几年是比较少见的。对前人的史学遗产如何批判继承,这是史学史研究的重要课题。白寿彝同志对这个问题发表了四篇《谈史学遗产答客问》(载《史学史研究》第一至四期。本文所提及的论文及报刊均以1981年为限,故不标年份),从历史观点、历史文献、史书编撰、历史文学四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文章以轻松活泼的“答客问”的形式,谈得比较全面、透彻,对人颇有启  相似文献   

18.
戚良德  李婧 《民俗研究》2006,(3):212-221
刘勰论民间文学,一直是学术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民间文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兴起,便开始有人探讨《文心雕龙》中的民间文学思想问题。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民间文学的复兴和繁荣,刘勰的民间文学论也得到了新一轮热烈的探讨。有的学者认为刘勰不仅肯定了神话、歌谣、谐辞、隐语、谚语等民间文体,而且进一步揭示了民间文学的人民性、斗争性,因而刘勰“在民间文学研究史上,是有其重要贡献的”1;有的学者则认为刘勰并不重视民间文学,而且对谐隐、乐府等民间文体持批判态度,这成为《文心雕龙》理论上的“白璧之微瑕”2。两种观点…  相似文献   

19.
姚要武 《古籍研究》2002,(2):44-45,113
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光辉灿烂的时期。《文心雕龙》和《诗品”是这一时期的文论代表作。前者“体大而虑周”,后者“思深而意远”。刘勰(约466约532)(从杨明照、祖保泉等说)与钟嵘(468-518)生在同时,《文心雕龙》的成书稍早于《诗品》。虽然二人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20.
1500年前,南朝齐、梁时期的大文学家刘勰在首都建康(即今南京市)钟山定林寺用骈体文写成了"中国第一部文学百科全书"、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著《文心雕龙》,钟山定林寺开始闻名中外。由于时代变迁,兵燹频仍,在随后千百年时间里,定林寺逐渐湮没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