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2014,(8)
<正>中国古代最早的流星雨记录见于《竹书纪年》,文曰:帝癸十五年,星错行,夜中星陨如雨[1]。时代再晚的就是《左传》庄公七年的记载:七年春,夫人姜氏会齐侯于防。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2]。从《史记·天官书》、《后汉书·天文志》、《晋书·天文志》的相关记载看,先民对日月星辰的观察由来已久,三皇五帝时代就已经有专司观测天象的官员,星官之书至迟到黄帝时业已问世。在"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长狄”解     
先秦文献《左传》、《国语》中提到的“长狄”,长期以来 ,被误认为是一支具有特异体形的狄人种族。通过对《左传》用语的仔细分析 ,我们发现 ,“长狄”仅是《左传》作者对狄人中一二身体长大的具体人员的称呼 ,而非指整支狄人部落 ;而《国语》则截取了《左氏》“长狄”这一名号 ,断章取义地与《山海经》诸书所谓“大人”的说法牵连在一起 ,其说是不可信的。《左传》中几位长狄属于赤狄下属的瞒部族 ,本居于今山西太行山西麓 ,与所谓“防风氏”、“大人之国”均无关系。“长狄”与赤狄、白狄亦不能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3.
也谈“爰田”──兼谈“国人”陈奇猷《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4年第4期载张在义《(左传)"爰田"试析》。张先生说:"爰田当为赏田较切《左传》之义"。这判断很正确。《左传》说"朝国人而以君命赏",下文说"于是乎作爰因",显然赏给国人的是爰田,所以爰田当...  相似文献   

4.
历史发展进程中存在着一些似"小"实"大",即实实在在深刻影响甚至制约过历史进程,却被当今史界冷落的历史事件。审视此类事件,《左传》正是合适的样本。以历史美学的视角剖析《左传》中齐、鲁交恶乃至于兵戎相见以及晋国从内乱到内治的崛起之路,秦、晋两国关系的大逆转,其中涉及的两起历史悲剧,以历史美学的标准衡骘厘析之,皆是由"小事件"而引发的"大历史"。《左传》"以小见大"的撰史方法和视角,对于《左传》以后的中国历史学发展具有开创性、示范性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亦 ,《说文》 (十下亦部 )谓“人之臂亦也 ,从大 ,象两亦之形” ,段注引“《玉篇》今作掖” ,“徐铉等曰今别作腋”。所以此为“腋”之本字 ,在形符———正立人形的两臂下 ,用指示符标出腋之所在 ,按“六书”说当为指事字 ,当代学者 ,如裘锡圭《古文字学概要》则将此字归入“表意字”中的“指示字”。在甲骨文中 ,此字多用为承上之辞 ,表示也、再、又等意思 ,如卜辞有 :“癸巳卜 ,争 ,贞今一月雨。癸巳卜 ,争 ,贞今一月不其雨。王占曰 :□丙雨。旬壬寅雨 ,甲辰亦雨。己酉雨 ,辛亥亦雨” (《甲骨文合集》 1 2 487正反相接 )。验辞中两个亦字…  相似文献   

6.
唐代关中的“雨土”王元林关中为唐都长安所在地,天气的冷暖寒燠,统治者每每关心。而对“雨土”这一奇异的地理现象,《新唐书·五行志》也详加记载,虽绝大部分未确指发生地,但无疑应是关中情形,其发生与土壤、气候、植被、风力等有密切联系。“雨土”,即现代地理学...  相似文献   

7.
南桑 《南京史志》2009,(1):13-14
昨日,南京《好家长》杂志社编辑约我写点东西,题目很简单,谈谈怎么让学生写好《在雨中》这篇同题作文,我欣然答应了。《好家长》杂志所出的同题作文《在雨中》,其意图是从自然出发,试图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进行连接。这个作文可能出现的薄弱之处在于——多数学生会把文章写成肤浅的风景描述,或者是简单的雨中故事。因而在作文写作过程中,要激发学生从具象看到抽象、从形而下上升到形而上的能力。如果平时注意这方面的练习,学生就不会把“在雨天”的思考停留在表象的“雨”。  相似文献   

8.
日月食在《左传》中有不同说法。《左传·宣公十二年》:“夫其败也,如日月之食焉,何损于明?”《左传·昭公十七年》:“国无政,不用善,则自取滴于日月之灾,故政不可不慎也”。《左传·庄公二十五年》:“凡天灾,有币无牲。非日月之眚,不鼓。”‘日月之食’、‘日月之灾’、‘日月之眚’都是同一回事。但在更多的时候,《左传》称日食、月食,不是直截了当地说日食,月食,而说成是“日有食之”。其中的“有”字作何解呢?千年来无人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答案。我近治小学,恍然有悟。今考论于次:  相似文献   

9.
读《光明日报》一九八三年九月廿四日载史树青学长《邱逢甲自书诗轴》,颇多启示。因《岭云海日楼诗钞》题作者名为丘逢甲,而“自书诗轴”署名为邱逢甲,故文中谈到姓氏问题,他说: 关于邱逢甲的姓氏,近年一般人都写成“丘”,从这件手迹看,署名作“邱”。此“邱”字作为姓氏并未列入简化字,古与“丘” 通用,但在姓氏中,“邱”与“丘”是有区别的。所说在姓氏中“邱”与“丘”有区别,是也。但言尚有未尽,特为补述求教。 《尔雅》有释“丘”篇,《说文解字》“丘”、“邱”并见,古文作业。古代以“丘”字为姓者,复姓中有左丘、吾丘、龙丘、丘等。如左丘明,是相传《左传》的作者;汉有吾丘寿王,《汉  相似文献   

10.
楚昭王十年(前506年),吴王阖闾和伍子胥等率军伐楚,大败楚军于柏举,连战至楚首都——郢,王慌忙逃离郢都,渡过睢水,《左传·定公四年》这样记道:“针尹固与王同舟,王使执燧象以奔吴师。”杜预注解释说:“烧火燧系象尾,使赴吴师,惊却之。”杨伯峻主编的《春秋左传辞典》采用此说。最近有人把它当做古人用动物参战的一事例(见杨成《中国古代史上用动物参战种种》,《中国史研究》1987年,第3期),由此可见其影响之  相似文献   

11.
谈士山盘铭文的“服”字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唐兰先生旧说出发,讨论新见士山盘铭文“服”字含义,认为其相当于《左传》、《国语》中所见的“职贡”一词,具体包括职事与贡赋两个方面。另外提出士山盘铭之方国“履”应即金文所见的“眉敖”之“眉”。最后指出士山盘铭对于探讨西周恭王时期的政治和先秦服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挟纩”     
近读《北方文物》1986年第3期隗芾同志《在长春发现的毛泽东同志早期书信》一文,获益良多。唯感其对原信“三军之士,有如挟纩”的理解,似不甚贴切。毛泽东同志1936年11月28日给符定一先生复信的原句是:“随接复示,绒衣、食品,宜忌各事,三军之士,有如挟纩。”其中“三军之士,有如挟纩”,当是源于《左传》。《左传》宣公十二年:“冬,楚  相似文献   

13.
余杭章炳麟尤长於左学,着有《春秋左传读》,实乃近代《左传》学中举足轻重的经疏。章氏能推陈出新,如《庄公二十一年》“郑伯将王”,前人不释,章氏列举《诗经》、《庄子》之例,指“将”、“逆”往往对举,释为“护送”,其言合理。但又因章氏勇於立说,故书中亦有不周之处,如《庄公十四年》“入又不念寡人”,“念”义本平常,章氏读作“埝”,引《方言》“埝,下也”,再释为“降”,即“不降寡人”。此实舍易求难,求诸过深。本文就《春秋左传读》一书的优点与不足,举隅探析,以明梗概。  相似文献   

14.
释读殷契甲骨刻辞:“,雨。”(《乙》1228·6319)“,其高,又雨。”(《粹编》657)“贞,亡其雨。口贞,雨。亡其雨。”(《佚》1000)“丙戌,有从雨。”(《丙》157)“今日,从雨。于己未雨。”(《戬》47.3)“戊申卜,其三母。”(《续存》下744)“甲辰卜,母。丁未卜,雨。母丁未。”(《京人》308)“口申卜,争贞:口。”“口。”(《·杂》67)“贞,丙戌,雨、”“贞,,亡其雨。”(《乙》2449)“口凡于贞,雨。”(《掇》1.421)“于癸凡。于甲凡。勿凡。不雨。”(《邺》下48.3)“口口卜,。又大雨。”(《安明)18…  相似文献   

15.
“说”同“悦”辨郭春环,万丽华在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第二册讲常用词时,谈到了“说”字,其中义项(四):“读yuè,喜悦,《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乎?’《左传·僖公三十年》:‘秦伯~,与郑人盟。’这个意义后代写作‘悦’。”①关于《论语...  相似文献   

16.
杜预自称“有《左传》癖”,写成了《春秋左传集解》、《春秋释例》、《春秋长历》等著作。其实 ,杜预读《左传》成癖 ,主要原因是《左传》以礼治国、从政务实、重视武备、注重休养生息和法制思想对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左传》作者兼有儒、法、兵家思想 ,但以儒家思想为主 ,杜预也是如此。他为《左传》作注 ,带有明显的政治目的 ,即“立言”和“立功”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春秋笔法”,本即春秋时代鲁国史官记载鲁史(《春秋》)的遣词用字之法,自古以来便是“曲折”、“褒贬”的代名词,似乎古代史官记史偏好“弯弯绕”。但深入考察“传”《春秋》的《左传》关于《春秋》用语的阐释,却可发现,长期以来人们所理解的这种“春秋笔法”,其实早已变味。  相似文献   

18.
“启以商政”和“启以夏政”另解李衡眉“启以商政”和“启以夏政”出自《左传》定公四年。对“政”字的解释,传统的说法为“风俗政教”。如晋人杜预《左传集解》释“启以商政”曰:“启,开也。居殷故地,因其风俗,开用其政。”释“启以夏政”曰:“亦因夏风俗,开用其...  相似文献   

19.
在《春秋》学史上,元末《春秋》学家赵汸研治《春秋》的最大特点是以义例说经。他考论鲁史与《春秋》之别,明辨史"例"与经"义"之分,提出了系统的以"策书之例"与"笔削之义"为核心的《春秋》书法义例说。其《春秋》义例学说,是在依据《左传》及杜预注、融通三传史法经义说、批判继承诸家义例书法说基础上的发明,不仅体系颇为严密完整,而且在方法论层面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春秋》诠释学系统。赵汸的《春秋》义例学所体现出的会通经史、据传求经,由《左传》到《春秋》、由考证史法而辨析经义的治经理路,以及力纠唐宋以来舍传求经、虚辞说经、附会穿凿之弊端的经学理念,是其《春秋》义例学说的主要价值和贡献。  相似文献   

20.
"人性"是先秦诸子关注的重要议题。《左传》对于时人的人性学说也有记载。分析《左传》中的人性说,可知,时人所言之"人性"有两种意涵:一种指人生而即有的自然人性,以欲望、情感等为主要内容;一种指人在天地间的理想属性。前一种人性,与礼有扦格之处;而后一种"人性"则与礼互为表里,无时不刻不顺从于礼。这两种人性说,均可在儒家人性论中找到端倪,一定程度上为儒家较为成熟的"人性论"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而《左传》中这两种人性说的产生,也说明人们对于礼的认识是促成人性论最终产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