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川渝石窟唐宋时期的造像题记、经变题记、传记碑、诫誓碑等四类摩崖题刻中保存有一批与古代瘟疫有关的材料.这些材料涉及到瘟疫的流行过程、病亡尸身处理、寺院在瘟疫防治中的作用等若干方面,是佛教文化遗产中蕴藏的瘟疫史研究的宝贵资料.透过这些资料,不仅可以大致勾勒出川渝地区唐宋时期瘟疫与佛教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同时也为今天更好地防控流行病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2.
1992年12月19日,笔者与现任临安博物馆研究员的倪亚清一同调查了宝石山摩崖造像。本文根据所得资料就摩崖造像的年代与题材进行了剖析,认为其间最早的龛像造于10世纪的吴越国时期,在以后的宋、元、明时代陆续补凿,而最为集中雕刻的年代是宋元时期,下限为明代。其题材大部分属于汉传佛教造像,仅元代第5龛表现为藏传风格。在九处摩崖题刻中,一处属藏传内容,也刻于元代。其他题刻多造于元代至明代。  相似文献   

3.
<正>摩崖石刻,是指人们在天然石壁上摹刻文字以记事记景,其起源于远古的记事方式,兴盛于北朝时期,隋唐宋元明清以来连绵不断。广义的摩崖石刻既包括文字题刻,还包括石质造像、岩画等。这里论及的摩崖石刻,一般为文字题刻。历朝历代都有文人在江西的名山中挥笔,尤其是庐山、三清山等名胜留下了数量可观的摩崖石刻,是江西山水风光的点睛之笔。镌刻在江西大地苍山上的摩崖石刻,  相似文献   

4.
家人卦摩崖题刻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存世作品中珍贵的一幅摩崖作品,在我国宋代摩崖石刻中也属独一无二的书法精品,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文学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5.
刘汝国  孔锋 《东方收藏》2023,(6):98-100
曲阜是孔子故里,历史悠久,儒学兴盛,佛教、道教也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发展。曲阜最早的佛教文化出现在南北朝时期,此时以单体造像、造像碑为主;至隋唐时期,佛教文化在曲阜迅速扩张,先后出现了寺院、摩崖造像等;到宋金时期,曲阜的佛教文化继续发展,出现了石经幢这一新的弘扬佛教的形式;元代以后,曲阜的佛教文化以寺院、单体造像为主,这一时期道教文化开始流行,并出现了儒学、佛教、道教互相交流、合作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赣州市位于江西南部,其地当大庾岭南北交通干道,南抚百越,北望中州,据五岭之要会,扼赣闽粤湘之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通天岩石窟位于赣州市西北约12公里处,是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仅有的一处佛教石窟。1988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天岩风景秀丽,林木苍郁,不仅有佛教摩崖造像,而且有历代文人墨客题咏的摩崖石刻。皆具相当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图一)。关于通天岩的情况,过去邵启贤曾在《赣石录》中辑录了通天岩的题刻。50年代和60年代亦有简要报导。通天岩的石刻造  相似文献   

7.
江西庐山秀峰龙潭摩崖上有一处元代八思巴蒙古字题刻,是元代江西行省左丞相别不花书写的"龙"字。清同治十年《星子县志》将其误作刺不花篆书"虎"字。此后100多年来,各种地方文献一直沿袭县志之说,以至谬误久传。笔者根据该题刻的文字特征及相关史籍,对沿袭的说法予以纠正厘清,并对书者别不花生平作了钩沉爬梳。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桂林七星岩景区摩崖题刻文物所赋存的山体里断裂带及岩溶洞穴等渗水通道的发育情况,采用考虑道间时差相位的多道瞬态瑞雷波探测方法,结合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揭示了山体里对摩崖题刻产生溶蚀病害的断裂带及岩溶裂隙等渗流通道的空间位置和规模,为石刻文物注浆保护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瑞雷波方法在相关工程的应用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赣州市位于江西南部,其地当大庾岭南北交通干道,南抚百越,北望中州,据五岭之要会,扼赣闽粤湘之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通天岩石窟位于赣州市西北约12公里处,是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汉有的一处佛教石窟。1988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天岩风景秀丽,林木苍郁,不仅有佛教摩崖造像,而且有历代文人墨客题咏的摩崖石刻。皆具相当的历史与艺术价值(图一)。关于通天岩的情况,过去邵启贤曾在《赣石录))中辑录了通天岩的题刻。50年代和60年代亦有简要报导。通天岩的石刻造像分布在忘归岩、观心岩、龙虎岩、通天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遗产》2004,(3):104-105
因三峡工程,镌刻于瞿塘峡白盐山绝壁上,总长210米、总面积510平方米,自宋代到民国时期的13幅题刻将全部被淹没在三峡水库一期蓄水位之下。为保护这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了瞿塘峡摩崖题刻搬迁保护工程。  相似文献   

11.
明清皇木采办遗迹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四川屏山县、通江县、汉源县,云南盐津县、永善县的明清历史遗迹的实地考察,首次发现了许多皇木采办的遗迹,补充了以前仅有文献记载的皇木采办的史实,纠正了以往一些摩崖题刻识读上的错误,印证了皇木采办的过程,揭示了明清皇木采办对西南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阆中市石室观石窟现存摩崖题刻18幅,其中11幅保存较好。包括造像记、粧修记、藏经记、高道记、游记等类别,这些题刻文字较长,内容丰富,保存较好,在巴蜀道教史、古代姓氏、书法等多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宝顶山圣寿寺为南宋时期"柳本尊"佛教之重要寺院,原寺已毁,现为后期重建。寺内旧址尚存原初石质建筑与造像若干,其中一座称作"毗卢庵"的小石室,内外壁面皆浮雕造像并多处题刻铭文。此室主体造像以毗卢佛为主尊,"柳本尊十炼图"并八大明王等为配置。从造像思想而言,体现了"柳本尊"佛教中法身佛与柳本尊在性格上所特有的互融性与合一性。  相似文献   

14.
磁县赵王庙摩崖造像是有明确纪年的隋代佛教造像遗迹,由于地处偏僻,过去鲜为人知。本文作者对赵王庙摩崖造像进行了初步的考古调查,并对造像题材、造像题记、造像风格等进行了初步探讨。赵王庙摩崖造像的发现,为研究隋代佛教信仰、佛教组织以及进一步研究邺下佛教和响堂山石窟又补充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蒲江县位于成都市西南方,是成都市境内唐代佛教摩崖石刻造像最丰富的县,其境内沿长秋山分布着数十处古代摩崖造像,成都市物考古研究所准备与北京大学博学院、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单位合作对该县境内的佛教摩崖石刻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以利于当地物部门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促进我省乃至全国佛教石窟寺及摩崖造像的研究,促进中外化交流。因此,2002年1月,成都市物考古研究所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蒲江县管所联合先期对该县境内的摩崖石刻造像进行了初步调查。  相似文献   

16.
藏传佛教文化是青海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寺院作为藏传佛教文化的集合与代表,为发展青海藏区佛教寺院旅游业具有很大潜力和资源支撑。本文以客观存在的藏区佛教寺院旅游为基础,充分考虑各寺院特点、相互联系及地区差异的条件下,将青海藏区佛教寺院旅游划分为北部铁路沿线寺院旅游区;中部黄河—柴达木、察汗乌苏河谷地寺院旅游区;南部高原寺院旅游区三个大区。  相似文献   

17.
蒋晓春  邵磊  王兴堂  黄秋鸯  伍洪建 《华夏考古》2012,(4):3-15,153,157
在四川营山县调查发现107方摩崖题刻,大都分布在太蓬山透明岩周围的石壁上,题刻时代从唐代一直持续到民国,其中以宋代最多。内容丰富,其中以唐代的《安禄山造像记》、《金刚经》和宋代雍沿的《蓬山十三咏》最为著名。此外,太蓬山还有大量的墨书,主要内容为许愿、还愿和祈福。  相似文献   

18.
河北涉县佛岩脑摩崖造像以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开龛为主,现存8龛37尊造像,每龛造像均有明确的题记留下,记录了造像题材、时间、施主、发愿内容、修葺寺院及补开龛像的经过等详细内容,为研究北宋佛教造像及信仰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9.
梵净山是西南佛教名山和中国弥勒菩萨道场,明清之际佛教盛极一时,"佛光"记载不绝于书。通过考察五台山和峨眉山历史上的佛光现象,指出佛教名山与"佛光"的密切关系;进一步爬梳明清以来梵净山碑刻摩崖、史志文献、诗文著述,找出梵净山诸多"佛光"历史线索,分析梵净山佛光现象与佛光崇拜,可以为梵净山弥勒菩萨道场研究和佛教文化发展,提供详实可靠的历史线索和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文、高成刚二先生编著的《四川历代碑刻》一书,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面世了。该书内容丰富、具有重要资料价值。四川山川秀丽,物产丰富,汉唐以来文化发达,保存的各朝碑刻甚多。作者,用数年之功,通检历代有关著录,广收博采现存碑刻,收录历代碑刻201块,上溯汉代,下迄现代,上下两千年,洋洋二十五万言,是一本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的好书。纵观该书与历代金石著录不同,有其显著的四大特点。一、该书收录范围极其广泛,不仅有历代名碑名刻,还有摩崖题刻;摩崖石刻造像题刻;岩墓题刻;石经、石幢、石阙、石表、石棺题刻;墓碑、墓表、基志石刻。还收录了部分近现代纪念重要革命历史事件的重要碑刻。二、该书收录汉代题刻特别突出,全书收录201块题刻中,汉代就有53块,占1/4强。而且在汉代碑刻中,有不少是建国后新出土的,如李冰石刻像铭文,郫县东汉残碑铭文,昭觉石表铭文,成都甲(?)二阙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