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恒乍绷,恒乍绷,领头造反杀千总。杀千总,救贫穷,恒乍绷呀阿克吉。”“恒乍绷,胆如虎,攻了维西城,要打丽江府。开粮仓,救穷户,一路挥刀杀官府,‘沙尼恒乍绷’,傈僳齐欢呼。”这是流传在维西县澜沧江两岸和丽江五  相似文献   

2.
“生子不举”是宋代东南诸路较为普遍的现象。许多人家“计产育子”,“例只养二男一女,过此辄杀之”,“男多则杀其男,女多则杀其女”。这不仅与封建社会宣扬的仁爱孝悌道德伦常格格不入,也与古代中国多福多子的传统家庭观念大相径庭,对于力图广增丁口以辟税源的统治者来说,  相似文献   

3.
《曹操论集》及近几年一些论著,对崔琰的死因无人专门论述,仅散见于某些论著中的观点也很混乱:或言是因为曹操平冀州后崔琰犯颜直谏而得罪了曹操,曹操“心中不平”,终以“言论罪”杀之;或言曹操“忌刻残忍”,崔琰是其“暴戾恣睢”的牺牲品;或言是因为“误会”被曹操列入所要打击的汉朝遗老而被误杀;或言是曹操犯了杀掉“可以不杀,或不应该杀”者的错误,从而“削弱”了自己的“威望”。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地都惯于用“替罪羊”一词比喻代人受过的人.为什么不是“替罪牛”或者“替罪猪”呢?其实这是有典故的. 《旧约》中说,上帝为考验亚伯拉罕的忠诚,叫他把他的独生子以撒杀了作燔祭,献给上帝.正当亚伯拉罕要杀他的儿子时,有个天使说:“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上帝的了,前面林子里有一只羊,你可用它来祭献上帝.”于是,亚伯拉罕便把那只山羊抓来杀了.  相似文献   

5.
高真 《文史精华》2001,(5):21-28
1946年夏天,蒋介石背信弃义,撕毁政协决议,发动全面内战。昆明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这个暑假里,西南联大正在复员迁校,教职员和学生在陆续分批北上。外面早就传说,联大学生一走,反动派就要下手了。前些时候,国民党已把宪兵十三团调到昆明。作为妻子,我忧心忡忡,好几次催一多早点走,他总是说:“事情没有完,怎么好走?得把工作安排好,现在还没有人来接手。”我焦急地说:“人都走了,特务要下毒手,怎么办?”他笑了一下:“他要杀你,到了别处也一样杀。”那时,一些同人趁联大搬迁动乱之际,到国外讲学去了。一多也…  相似文献   

6.
“弓藏狗烹”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功成身不退,自古多衍尤”。“太平本是将军致,不使将军见太平”。这些话在我国民间流传之广,可以说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实际上,从秦汉到明清,天下一统之后,功臣遭忌的现象代代有,大杀功臣的王朝并不多。而杀得最凶的,恰恰是两个来自农村经过农民起义当上皇帝的人。功臣被杀被迫害是功臣个人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封建专制时代,是一个不能不产生这种悲剧的时代。杀戮功臣并非封建王朝的普遍现象秦始皇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是个暴君。汉高祖刘邦则一向是许多人心目中“豁达大度”、“从善如流…  相似文献   

7.
王跃 《中华遗产》2014,(2):11-11
古代的中国人到了海外境遇怎样,是像近代那样寄人篱下、饱受欺凌,还是真的拥有与“天朝上邦”相称的地位呢?我在元代的《岛爽志略》中看到一些记载,说在舆腊等地(今柬埔寨与越南南部),当地人杀中田人需偿命,而中圈人若杀了当地人,则只需要罚金抵罪,“国人……杀唐人则死。唐人杀番人至死,亦重罚金,如无金,以卖身取赎”。从这种法律地位上的不平等可以看出,当时中国人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一个中国人,大概只要凭他的天朝冠服,就能享有法律上、地位上的特权,放在今天,恐怕也就只有传说中的“美国护照”可以实现了。  相似文献   

8.
1946年夏天,昆明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暑假里,西南联大正在迁校,教职员和学生陆续分批北上。外面早就传说,联大学生一走,反动派就要下手,此前国民党宪兵十三团已调到昆明。作为妻子,我忧心忡忡,好几次催一多早点走,他总是说:“事情没有完,怎么好走?得把工作安排好,现在还没有人来接手。”我焦急地说:“人都走了,特务要下毒手,怎么办?”他笑了一下:“他要杀你,到了别处也一样杀。”那时,一些同仁趁此到国外去讲学,一多也接到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聘请,但他不想离开多难的祖国,说:“北方的青年也许还需要我。”7月11日早晨,联大最后一批学生…  相似文献   

9.
1946年夏天 ,蒋介石背信弃义 ,撕毁政协决议 ,发动全面内战。昆明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这个暑假里 ,西南联大正在复员迁校 ,教职员和学生在陆续分批北上。外面早就传说 ,联大学生一走 ,反动派就要下手了。前些时候。国民党已把宪兵十三团调到昆明。我忧心忡忡 ,好几次催一多早点走 ,他总是说 :“事情没有完 ,怎么好走 ?得把工作安排好 ,现在还没有人来接手。”我焦急地说 :人都走了 ,特务要下毒手 ,怎么办 ?”他笑了一下 :“他要杀你 ,到了别处也一样杀。”那时 ,一些同人趁联大搬迁动乱之际 ,到国外讲学去了。一多也接到了美国加利福尼…  相似文献   

10.
“八王之乱”的结束是以东海王司马越的胞弟南阳王司马模杀河间王司马颐为标志。《中国通史》、《魏晋南北朝史》及辞书、年表都将“八王之乱”结束的时间定在公元306年。这一年代,在中国干支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上是有出入的。《晋书·孝怀帝纪》记载:光熙元年“十二月壬午朔,日有食之。己亥,封彭城王植子融为乐城县王。南阳王模杀河间王颙于雍谷。辛丑,以中书监温羡为司徒”。《资治通鉴》卷86也如是记载。由此可知:司马颙被杀是在光熙元年十二月己亥日  相似文献   

11.
当九泉之下的聂树斌还在“讨要”清白,12月15日8时,内蒙古呼格案的无罪判决书送达呼格吉勒图父母手中,正义迟到了18年,正好是呼格吉勒图被冤杀时的年岁。图为聂树斌和姐姐聂树慧1993年时的合影。“总有一天,河北高院要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一年前,当聂树斌的母亲张焕枝说这句话的时候,她自己可能也没有想到,答复会来得这么快。  相似文献   

12.
风 (望夫云和下关风) 不知多少年以前,海东地方有个老师名叫陈容,他有一个学生名叫王宏。洱海对面,苍山顶上,有一只白狐,修炼多年,得了道,会变化。白狐喜欢王宏,就变成美女,半夜三更来到王宏书房,和王宏结成夫妻。白狐炼得一颗宝珠,王宏拿来含在嘴里,也有了一些道法。他常对老师说: “我要杀千家万家!”陈老师一听,心想:杀千家、万家,怕我也在内了,这还了得?就问王宏: “你有什么本领?显给我看看!”王宏说:“本事嘛,也不大。不过,从  相似文献   

13.
一天在图书城购书后坐在一楼小憩,听见旁边两个中学生的对话:“你昨天杀了几个人芽”“杀了6个,杀得血流成河,真过瘾选”我大吃一惊,继续听下去才知道,原来他们谈的是电子游戏。我不禁感慨:如今不仅是电影电视,连电子游戏都充满血腥,而这却正好让尚未成年的  相似文献   

14.
汪为新作品     
《收藏家》2014,(9):I0001-I0001
陶渊明是战胜了一切牲畜的高贵的文人,所以才有”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这样高傲的诗句.一切是非善恶与在他看来颇有”孝然独处,绝口不语,默隐以终,笑杀狐鼠”的澹然。还有林语堂这种人也有意思.朋友问他“林语堂,你是谁?“林回答”我也不知道.只有上帝知道。”这种机锋,也让人”苦“笑不得。——节自本人文章《话颜面》。  相似文献   

15.
“同胞们,我是共产党员,我是向警予!反动派要杀死我,可革命者是杀不完的,革命很快就要胜利了,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女战士在刑场上慷慨激昂的演说,也是她留给人民最后的语言。向警予,1895年生于湖南湘西溆浦县商会会长之家,原名向俊贤,笔名振宇,土家族。她排行第九,自  相似文献   

16.
1913年春,国民党元老宋教仁被人暗杀于上海.案件刚发生时,就有许多确凿的证据证明该案是袁世凯幕后指使,许多海内外倡言正义的华文报纸都公开指责袁世凯.菲律宾的《公理报》是国民党的机关报,甚至在一篇评论中明确指出:“杀宋教仁者,袁世凯也.”袁世凯看到后极为震怒,随即命令外交部严饬驻菲总领事,以“诽谤大总统名誉”的罪状向菲律宾法庭进行控告,并指名要将该文作者于秋墨引渡回国治罪.  相似文献   

17.
《竹书纪年·卷四》云: “夏帝泄十二年,殷侯子亥宾于有易,有易杀而放之”。“十六年,殷侯微以河伯之师伐有易,杀其君绵臣。”梁沈约附注曰: “殷侯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绵臣,杀而放之。故殷上甲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灭之,杀其君绵臣”。从上述《竹书》资料,看不出殷侯亥由于什么原因而被有易杀害。也看不出殷侯微又怎样能用河伯之师去灭了有易。沈约透露出  相似文献   

18.
杨峰 《贵州文史丛刊》2005,(2):39-42,49
宋金“和”“战”之争,本涉众多历史人物的评价,其中以岳飞反对“议和”而被宋廷杀掉最为显著,本文从宋金“和”“战”开始,提出对岳飞的再认识,认为岳飞不仅仅是反对“议和”而被杀的,同时涉及秦桧对岳飞之死是否负责及岳飞被杀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共产党眼中,他是汉奸;在国民党眼中,他也曾是汉奸,但后来又当了国民党的高官;在货真价实的汉奸们眼中,他又是“誓当杀之”的对象。自言“这一生,前一半是教授,后一半是记者”的陶希圣在读者的眼中,又会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商周有所谓“五刑”,史书不乏记载。《尚书·吕刑》提到的五刑是墨、劓、剕、宫和大辟;《周礼·司刑》所载为墨、劓、宫、刖、杀五刑。荆同刖,大辟即杀,周还曾改别为膑。五刑的具体内容,《周礼·司刑》郑玄注:“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劓,截其鼻也;宫者,丈夫割其势,女子闭於宫中,若今宫男女也;刖,断足也;杀,死刑也。”其中的刖刑,不唯史书有记载,考古发掘中也发现过不少实物例证和形象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