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赵学功 《史学集刊》2004,19(2):47-54
冷战初期 ,英美两国在二战时期建立的“特殊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英国成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最主要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但是 ,这种“特殊关系”并不表明英国在所有国际问题上都与美国保持一致 ,对美国一味给予支持。围绕朝鲜战争和对华政策 ,双方存在着重大分歧和矛盾 ,从而使英美“特殊关系”经历了一次严峻考验。由于实力有限和对美国的依赖 ,英国不得不一再向美国做出妥协、让步 ,以避免双方关系的破裂。对于英国来说 ,维护和加强同美国的关系是其外交政策的核心所在。朝鲜战争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英美关系的复杂性和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3.
张晓莉 《史学集刊》2006,1(6):87-93
美墨战争发生在19世纪美国大陆扩张进入高潮时期,是美国以武力进行领土扩张的开始,在美国国会内部引发了一场有关美国国家目标的外交大辩论。辩论从得:克萨斯兼并开始,涉及宣战、拨款、领土兼并以及奴隶制的扩展等诸多问题,但其核心主题在于扩张性的外交政策与美国的自由事业是否相容,美国的国家目标是追求领土的扩大,还是自由的延续,从而体现了当时美国人对权力与自由两者之间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1950年10月19日中国出兵朝鲜,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并肩作战,抗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保卫社会主义的东方阵线",在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传为佳话。尽管战前毛泽东决定暂不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签订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对欧亚非反法西斯的主要战场进行了大规模的战争资源投放。这种"投放"是根据美国国家根本利益受到威胁的程度而逐步推行的,同时也受到美国战时"先德后日"战略的制约,因此在规模上因战争阶段和战场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美国的"投放"是推进反法西斯盟国之间合作的重要纽带,会同各盟国的战时努力推进了战争胜利进程。美国利用"投放"获得了最大的战时战略利益,也达到了获得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主导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王臻 《安徽史学》2021,(4):107-116
壬辰战争结束后,作为东亚区域内的两个重要国家朝鲜与日本,他们开展关系的过程并不顺利,体现在:朝鲜对日本讲和与遣使提议的警惕和防范,双方开展通商贸易中的摩擦,双方在外交人员往来方面的争端,等等.朝鲜与日本关系不和谐的深层次根源,一是日本长期的"倭患",导致朝鲜对日本产生历史记忆,积怨甚深;二是日本发动壬辰战争造成的伤害,令朝鲜民众认知深刻,难以释怀.探析壬辰战争后朝鲜与日本之间的关系态势,不仅可以彰显彼时两国具体关系的发展走向,而且通过解读明、清王朝因素在其中的作用问题,能够反映出16世纪前后东亚区域外交实况及地区政治秩序的演化.  相似文献   

7.
冯琳 《近代史研究》2019,(2):128-140
朝鲜战争前后,中国局势及东亚局势剧变使台湾问题成为美国政府远东政策的一个焦点。当国民党败局已定,美国考虑将台湾与大陆剥离,由联合国"托管"台湾。在讨论具体方案和可行性之后,美国对台湾有过短暂的疏离态度。但远东局势的剧变使其很快改变对台政策,不再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提出"台湾地位未定论"。在此基调下,美国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和活动。因对"托管"台湾的后果和效用有疑虑,且难以在盟友间取得最大一致,美国决定以"中立化"原则取代"托管"等实际的行动。然而,因台湾地位被美国人为地制造成问题,"托管"台湾的议论未能止息。  相似文献   

8.
朝鲜战争是冷战开始后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热战",就美苏而言,乃是两国在欧洲的争夺和对抗在亚洲的延伸和折射。本文试图利用三国外交档案、外交文件,并借鉴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对美国在朝鲜战争的决策过程中所考虑的因素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后期到朝鲜战争爆发期间,影响美国对台政策的因素,既有美国内部军方与政府之间不同对台政策的分歧,也有因中国政权转移所导致的美国对台政策的改变,更有因远东国际局势突变而引起的美国对台政策的急剧变化。本文拟在全面了解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考察这一时期美国对台政策的演变,探究台湾问题的由来。  相似文献   

10.
朝鲜战争期间,美国为摆脱朝鲜战争困境,曾发起并积极参与所谓“三方会谈”。这虽然只是朝鲜战争进程中的一个小插曲,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当时如何处心积虑地对新中国从事政治心理战、情报战的事实。本文依据近年解密的《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中的有关资料,对此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工会运动的历史上,美国工会一直对移民工人持排斥和反对的态度,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其态度却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对日和约与朝鲜停战谈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志华 《史学集刊》2006,6(1):66-75
朝鲜战争的爆发迫使美国最终确定了单独媾和的对日和约新方针,并且期待战局好转而实现对日媾和;美国为了阻止中国出席旧金山会议,在对日和约签订之前采取了拖延谈判的策略;旧金山会议后美国急于停战,而因对日和约在远东陷入困境和被动局面的苏联和中国却决心在停战谈判中坚持强硬的和不妥协的立场,以便在朝鲜战场吸引和消耗美国的力量。这就是在冷战大背景下对日和约与朝鲜停战谈判之间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13.
尽管朝鲜一再进行战争叫嚣,国际社会却认为不过是又一次“狼来了”的瞎嚷嚷而已  相似文献   

14.
金景一 《史学集刊》2007,2(3):52-61
朝鲜战争爆发前,中国军队中的一大批朝鲜族官兵先后返回朝鲜。这些官兵大都是自近代以来尤其是日本吞并朝鲜以来,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特殊的历史环境造就了这些朝鲜族具有双重国籍的特性,也构成了战后朝鲜族部队形成、改编和回国的复杂背景。他们返回朝鲜,看似孤立的历史事件,但它源于自近代以来朝鲜半岛向中国移民的历史,源于中朝两国人民携手反抗日本侵略的武装斗争史,更源于战后初期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展开的中国共产党与朝鲜的关系。某种意义上讲,它是这种错综复杂的历史渊源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历时近三年的朝鲜战争,最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为一方,中朝军队为一方的停战协定,于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签字生效,双方随即开始交换战俘。  相似文献   

16.
朝鲜战争中的美国停战谈判决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庆龙 《世界历史》2004,2(6):25-36
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停战谈判决策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国家安全委员会、参谋长联席会议、国防部、国务院、战地司令官等部门及其成员在各阶段起的作用不尽相同 ;虽然各阶段最后都形成了政府决策 ,然而不但各部门内部意见时常不一 ,而且部门之间也时而出现严重分歧 ;军方在整个决策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 ;受各种因素影响的朝鲜战争停战谈判 ,成为美国战争史上最复杂、时间最长的决策之一。  相似文献   

17.
蒋晋光 《沧桑》2008,(4):41-42
美国孤立主义原本是基于保持美国不受战争威胁和维护美国周边和平的考虑而逐渐形成的,而实际上美西战争和二战时美国的参与却都与孤立主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前者是孤立主义正向引发,后者是孤立主义反向推动。因此,所谓美国孤立主义政策,也不过是包括战争手段在内的、最大程度地维护国家利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遗产》2008,(4):111-111
美国恢复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信托基金,以继续支持2008年和2009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遗产法数据库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王琪 《文史博览》2009,(12):52-53
朝鲜战争爆发时,父亲还不到15岁,是个大男孩。两年后,在县里工作的大哥的支持下,父亲瞒着爷爷奶奶虚报了年龄,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行列,来到了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朝鲜前线。  相似文献   

20.
叶春芳 《沧桑》2010,(2):113-114,121
甲午战争爆发前,美国对于日本在朝蓄意挑起对中国战争的行为,并没有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阻止,只是作了形式上的劝告;对朝鲜的多次调停请求予以拒绝;拒绝参与英国倡导的"联合调停",即使是友谊的干涉也不同意;对清政府请求促使中立两国同时撤兵的请求,也予以拒绝。美国之所以采取这种政策是与其国家利益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