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实业计划》与浙江现代交通的构想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业计划》是孙中山绘就的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交通现代化是其核心内容,也是孙中山研究中最具争议的内容之一。孙中山这一构想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有其不现实的一面,却是国人现代化梦想的开始。孙中山是当时国内少有的从宏观层面对铁路进行总体规划的专家,并具有世界性的知识眼光和前瞻性的发展理念。他对铁路建设是有研究的,对铁路沿线、沿海各地进行过实地考察和前期论证,及不遗余力的宣传鼓动,以点燃国人心中现代化之希望焰火。民国建立后,孙中山几次来到浙江,均对浙江交通提出希望。"建设之大计,当远测于十百年后,始能立国基于永久。"支撑其宏大构想的基础理念,对以后乃至今天均有指导价值。从孙中山提出三大港计划之初至今,历史行将百年。与全国一样,孙中山关于浙江交通现代化的纸上构想一件件成为活生生现实。  相似文献   

2.
百年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汤寿潜的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但这种进展与汤寿潜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仍不相称,与学术界对张謇的研究相比,更是相形见绌。要进一步推进汤寿潜研究,准确评价汤寿潜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应确立民族、民权、民生三种研究视野,并进一步搜集、整理、出版汤寿潜著述,拓展汤寿潜研究领域,特别要加强汤寿潜与同时代其他重要人物关系研究以及与他们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历代中外史学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著作 ,积累了丰富的历史资料 ,也表述了各种史学思想、观点及治史方法。铁路史志工作者秉承前人的治学精神 ,继承前人的治史方法 ,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 ,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铁道部档案史志中心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0周年编撰的《共和国辉煌五十年·铁道事业卷》在史书体裁的灵活运用上和如何使史更具可读性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该卷采用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及纪传体相结合的方法 ,以时系事 ,以新中国铁道发展历程编年为经 ,以铁道大事简记、专题条目、图片资料为纬 ,记录了共和国建设…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50年代,红色经典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以及据此改编的同名电影,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它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感染了几代中国人。这部优秀作品是如何产生的,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与生活中的原型有怎样的联系,作者刘知侠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作品背后有多少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铁道游击队〉背后的真情往事》一文,作了详尽披露。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以来,地方政府一直有自筑铁路的诉求与实践。但是,近代铁路因其特殊发展历程及其固有的技术特性,相较于公路、水运,在行政管理上所面临的冲突会更加醒目。回溯民国时期产业行政管理制度的变迁历程可以看出,铁路管理权逐步中央化、统一化,中央政府对其他类型交通企业掌控却相对宽松,允许地方分权体制。南京国民政府1935年颁布规范地方修筑和管理铁路的《公营铁道条例》,为地方政府修筑管理铁路提供了法理基础,但只是作为制度上应对之策,地方并没有因此获得铁路建设的独立控制权。地方权力的弱化,导致地方的铁路权力只能通过中央与地方合作筑路的新模式得以体现,地方在这一体制中显然处于配角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章士钊与《甲寅》月刊和《新青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近代人物中,章士钊先生是一位久为人所“知”,而未为人所“深知”的历史人物。人们通常知道他早年参加孙中山、黄兴等领导的革命活动,晚年为两岸和平统一而奔走,以身殉职;也知道他曾做过段祺瑞政府的司法、教育总长,在20年代,是一位有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对者。人们还知道他在学术上有许多贡献,如早年传播西方逻  相似文献   

7.
谈谈《河北省志·铁道志》的两个特色北京铁路局王润丰《河北省志·铁道志》作为一部专业志,自然包括两个主要特色,这两个特色就是铁路的专业特色和地方特色。目前已有黑龙江、广西、河南、山东、陕西等省、自治区先后出版了地方志的铁道志。已出版的几部铁道志书都从不...  相似文献   

8.
《石门颂》、《杨淮表纪》中主要人物杨孟文、伯母、杨淮、杨粥四人以及摩崖文字中不曾出现,但十分重要的人物杨文方(孟文之子,“伯母”之夫),在《华阳国志》中都有一些散而不乱的记载.他们是祖孙三辈人,在当时的几十年中,也是对汉中贡献最大的人物.为其刻石颂功的两位主事人——汉中太守王升和黄门卞玉,同他们都是四川犍为人氏.因此,考察这几位犍为士女,再现他们的事迹,是深入认识这两块著名摩崖石刻内涵的需要,也是石门研究的一个不可阙略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正在孙中山研究中,重心一直在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政治活动上,这是很自然的。相形之下,对其有关建设、文化问题的研究,则显薄弱。有感于此,本文仅就孙中山的长江开发构想作点探讨。一、孙中山为何垂意长江开发在中国近代,孙中山不仅是具有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也是高瞻远瞩的国家建设的设计师。孙中山一生主要做了三件事:第一,发动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创建民国;第二,反对北洋军阀统治,实行国共合作;第三,规划  相似文献   

10.
薛念文 《民国档案》2007,10(3):82-86
蒋介石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他的个人经历、对日政策和个性特征引起海内外学者的关注。保存在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的蒋介石1917年至1945年日记的公开,为深入分析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得出符合历史逻辑的客观的结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蒋介石日记提供了他早年追随孙中山的一些历史细节,1932年以后的日记中更清晰表露了他挣扎于抗日和妥协之中,他的反共言论则体现了他超于性格缺陷的认识偏差。  相似文献   

11.
作为历史学家的汤寿潜及其《三通考辑要》竺柏松汤寿潜(1856—1917)逝世后近十年,他的知交张謇在《汤寿潜先生家传》中说,“君之所以立名于当时、可式于后人,固自有本;其见于事为者末也,又不尽其所蓄”。所说汤寿潜之“本”与“所蓄”为何?张謇在文中未作...  相似文献   

12.
周扬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战斗任务》一文中指出:“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先后出现了龚定庵、康有为、谭嗣同、邹容、章太炎、李大釗这样一些人物,出现了伟大革命家孙中山和伟大作家鲁迅。历史上的优秀人物,常常是在社会发生剧烈变动的年代,在尖锐的阶级斗争中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13.
一、1943年,英模会上接触铁道游击队员 刘知侠与铁道游击队的首次“亲密接触”缘于一次偶然的采访。1943年夏,刘知侠任山东文协主办的《山东文化》副主编,带领部分编辑、记者参加山东军区在莒南县坪上召开的全省战斗英雄、模范大会。会上,他被铁道游击队的短枪队中队长、甲级战斗英雄徐广田的英雄事迹深深吸引,为此,对徐广田做了专访。  相似文献   

14.
祝曙光 《世界历史》2001,1(3):64-71
1872年建成的京滨(东京一横滨)铁路是日本第一条铁路,被誉为日本铁路之祖。从此以后铁路便在这个岛国迅速延伸,到1906年铁路总长度突破5000英里,形成了以南北干线为核心的铁路运输体系。而中国的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1876年建成)却被清政府拆毁,直到1889年清政府才将修铁路定为国策。两对比鲜明,令人深思。笔认为京滨铁路之所以迅速建成和建成后未遭拆毁的厄运,与幕末时期铁道知识在日本的广泛传播是分不开的。幕末时期铁道知识在日本的传播为京滨铁路的诞生作了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5.
明末清初,在我国东南海疆,曾出现一个复杂的、对历史发展有过很大影响和作用的人物,这就是施琅.他到底是国家的“罪人”,清朝延的奴才,还是中华民族的功臣?历来众说纷纭.厦门大学历史系施卫青先生撰写的《施琅评传》,对其一生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中肯的评价.这是目前我国学术界研究施琅最系统、深刻的一部专著.这部书有这样几个特点:不为尊者讳,不为古人讳,实事求是,对历史人物的优缺点、功过得失作出富于理性的公正的评价.如在评述施琅与郑成功分裂的问题上,既指出施琅高傲、自负、急于功利等缺点以及诸多不理智行为,也指出郑成功苛求部属、主观武断、不善于处理人际问题的过错.这不是“各打五十大板”,而是直面历史事件的复杂性,还历史人物以人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6.
邵作舟是晚清维新派著名人物之一,其代表作《邵氏危言》与汤寿潜的《危言》、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并称为"晚清三危言"。《班卿诗草》是近期发现的邵作舟文学作品之一种,是一份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他以文学的手法生动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场景和风云变幻,真实地表达了这位思想先驱者的历史认知、爱国胸怀和政治胆识。  相似文献   

17.
段云章、邱捷两同志的力作《孙中山和中国近代军阀》是近年来孙中山研究工作中取得的新成果。 长期以来,在孙中山研究工作中,民国以后这一段历史,一直是比较薄弱的环节。最近几年,这种状况开始有了变化,特别  相似文献   

18.
《三国志》的人物评价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研究这一问题 ,有助于认识陈寿的史学思想。我认为 ,陈寿评价人物 ,其标准可以概括为识量器局与儒家伦理两个层次 ,前者是外在层次 ,后者是内在层次。他通过具体分析与辩证考察 ,对人物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既包括直接评价 ,又有间接评价。陈寿善于在人物评价中使用归纳方法与比较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祥稳 《安徽史学》2005,(2):125-125,82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因此历史人物研究自然成为历史研究的主题之一.近些年来,近代人物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和突破,但其侧重点仍是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黄兴等风云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等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张謇、周学熙、穆藕初、荣德生等实业精英;以及严复、辜鸿铭、蔡元培、王国维等文化名士.像周馥这类影响较次的近代人物,对其研究尚未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一个小小缺撼.汪志国教授新著<周馥与晚清社会>①的问世,弥补了这方面研究之不足.捧读这部散发油墨清香的学术专著,深感其视角新颖、构架合理、思路清晰、资料翔实、新见迭出.现择其大端者言之一二,管中窥豹.  相似文献   

20.
从《商君书》中可以看出法家并不缺乏历史知识 ,运用历史知识看待现实问题是他们常用的方法。在古与今的看法上 ,法家有很通达的见解 ,在处理古今关系方面 ,有很适宜的应对方式 ,这与法家顺应历史变化 ,取得历史成就有一定的关系。法家对待历史采取的是一种两面态度 ,一方面他们掌握着丰富的历史知识 ,对历史现象有很深的认识 ,另一方面他们害怕被统治者掌握历史知识成为反抗统治的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