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瑾 《神州》2011,(7X):7-7
萃取传统宗教文化,深挖潜力,深入发展宗教在慈善公益、教育文化、救助医疗、平稳心态、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等方面的作用,积极探索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积极作用的方法和途径,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赵爽 《神州》2013,(35):30-30
特定社会环境中的宗教不仅影响其道德观、哲学思考,也对社会行为和语言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东西方主流宗教对语言、社会行为、文学、艺术等渗透影响,基督教文化与英语社会发展之间有内在联系。宗教在跨文化领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了解宗教与文化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研究中,意识到西方中心论并努力祛魅是必要的,但也要意识到西方历史与文化的接受和传播是在自己独特的东方背景中进行的,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西方历史与文化的东方式误读。在中世纪与近代早期西方历史和文化领域,这种误读主要体现在宗教与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启蒙运动与宗教改革、修道生活与“禁欲主义”以及教皇权力的相关研究和评价上。根本的出路在于相关学术史的积极梳理以及学科制度、学术作品生产机制的调整这些点滴的进步上。  相似文献   

4.
论文在梳理北美和东南亚华人基督教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分析阐述了海外华人基督教的一些特征。受多元异质文化的影响,海外华人宗教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不仅中国传统宗教和民间信仰得以在海外传播和发展,西方基督教文化也在深刻影响着华人社会,华人基督教由此得到发展,尤其在北美和东南亚。北美以基督教文化为主流文化,华人基督教发展最盛;东南亚华人主要信仰中国传统宗教,但基督教的跨族群传播能力使其能够在华人社会中广泛传播。因此,华人基督教的发展程度受所在国宗教特性和政策的影响、华人基督徒教育水平相对较高、海外华人基督教信仰的社会服务功能在传教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花之安是19世纪德国新教传教士。1864—1899年,他在中国从事传教活动达35年之久。他以“文字传教”为工作重点,一方面用中文写作了若干宗教宣传品和介绍西方文化的读物;另一方面,他也有意识地研究中国,把中国的各方面情况和他自己的认识介绍到西方社会。然而花之安的研究工作主要是为传教服务的。由于宗教偏见和西方文化优越论的影响,花之安的中国观带有显著的帝国主义倾向,是西方列强征服中国的文化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6.
《圣经》的中文翻译不仅是语言文字译介的问题,而且涉及西方宗教与中国文化之间的适应和转化,以及如何被中国本土社会所认同。在基督宗教唯一尊神的汉语译名问题上,天主教和基督教产生了长达300年的激烈争论。在西方宗教理念的阐释下,中国传统词汇“天主”、“上帝”逐渐地被基督教化,失去了其原有本土宗教的内涵,再生演变为象征西方文化的新词语。除被天主教和基督教接受外,“上帝”译名还被更大范围的中国本土世俗社会接受。考察译名争议和被接受的过程,可知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外来新概念及内涵对社会改变所产生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论文介绍了东南亚国家宗教的基本情况和特点,阐述了东南亚区域发展中宗教在整合意识形态、维护地区国家主权、促进地区经济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而对宗教在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交流中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具体建议。认为儒教、道教、佛教作为维系华人社会的重要纽带,促进着华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对儒教、道教、佛教的宗教感情实际上寄托了华人的民族感情。东南亚华人宗教与中国传统宗教血脉相连,要在平衡发挥五大宗教作用的基础上,注重发挥东南亚国家华人宗教在与中国交流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8.
影响晚清西方来华传教士宗教旅游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金刚  杨桂华 《人文地理》2007,22(5):114-117
本文从旅游的视角,认为西方来华传教士的活动是一种宗教旅游活动,论文选取西方传教士大规模进入我国的晚清时期作为研究时段,根据旅游系统三体论的思路,对晚清西方来华传教士宗教旅游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影响晚清西方来华传教士宗教旅游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其一是西方传教士旅游客源地的文化和经济因素;其二是中国作为西方传教士旅游目的地的政治开放、宗教政策以及安全保障因素;其三是西方传教士从其客源地到中国旅游目的地之间及其内部的交通因素。  相似文献   

9.
王荣珍 《沧桑》2008,(1):119-120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宗教问题着重突出了长期性、群众性和复杂性;宗教的社会作用仍然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对此,我们要从社会主义制度与宗教自身互动的视角,明确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途径和方法,找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着力点,下工夫引导宗教界发挥积极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0.
徐春晨 《文史月刊》2012,(Z3):96-97
<正>一、前言本尼迪克特认为人类的思想和行为有着无数的可能性,不同的文化通过选择和整合形成了各自的模式。在此过程中,原先没有关系的两个文化部门之间的结合会使两个领域都发生变化。以艺术和宗教的关系为例。西方的艺术传统深深地受到宗教思想的浸润,艺术描绘宗教故事与教义,使其家喻户晓,如果中世纪的艺术完全是装饰性的,与宗教无关,那么当代西方人的审美趣味就会完全不同;如果我们将艺术定义为对形式美的追求,它可以与宗教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的九龙山集道教、佛教和伊斯兰教于一山的多元宗教文化地区的田野调查,认为文化相论研究方法对九龙山"一山三教"具有它独特的积极作用,表现在它的客观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规律性。九龙山三大宗教在相互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宽容;在交流中求共识,三大宗教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十三世纪末,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把中国展示给了西方。中国的东方文明是否真如此迷人?由于交通的阻碍,这一疑问在相当长时间里一直困惑着西方人。三个世纪过去了,随着新航道开辟,西方人纷纷来到中国,其中尤以耶稣会士为多(从1552年至1700年共有十几个国家64名传教士入华传教)。他们在传播宗教的同时,给中国带来了某些自然科学知识;另一方面,他们以亲身所见所闻,把中国进一步描绘给西方,不仅证实了马可·波罗记述的真实性,也进一步较全面地传播了中国文化。中西思想文化交流也就从这里正式开始。 去年,笔者有机会到英国访问,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图书馆阅读了16世纪到18世纪耶稣会传教士写的关于中国的英文书,这是西方人记载中国史的珍贵材料,揭示了中国文化对西方文明的积极影响和中西文化交流的丰富内容。 早期传教士来中国,肩负的主要使命是传播宗教。为了传播宗教,他们必须熟悉并认识中国的环境。于是他们来中国后,首先接触到的便是不同于西方、却丰富多采,又十分直观的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在他们的著述中,此类记载可谓相当详细。 社会生活包罗万象,本文只就耶稣会传教士笔下中国人衣食住行及某些习俗的西传,作一些介绍和探讨;这对深入研究中西文化的交流,当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美国在利比里亚建立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美国殖民协会和美国宗教文化价值观在利比里亚共和国建立过程中的作用。作者认为美国殖民协会建立了利比里亚殖民区,帮助利比里亚真正独立,开创了利比里亚的近代史;美国宗教文化价值观通过遣返的自由黑人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利比里亚的宗教文化价值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传统节日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民俗文化,较之其他文化类型而言,更集中、更鲜明地展示出一个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宗教观念和文化特色。近代以来,伴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近代化而来的是来势汹汹的西方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文化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中国传统节日的衰落。在西方文化的侵蚀下,传统节日日益淡化,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5.
近代北京庙会文化演变的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北京庙会文化演变的轨迹习五一中国传统宗教与近代西方宗教的风格有着明显的差异。华夏宗教文化的庙会传统源远流长。从古至今,规模盛大的庙会活动,一直吸引着千百万民众的热忱参与。庙会文化的发展与变异,不仅渗透着宗教信仰与传播方式的嬗变,而且反映出社会风俗...  相似文献   

16.
王赟  张慨 《丝绸之路》2014,(24):10-13
历史上,宗教对古丝绸之路沿线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并留下了多姿多彩的宗教文化。在当前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背景下,科学有序地开发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宗教文化资源,可以对丝绸之路沿线各省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文章从丝绸之路的宗教文化资源入手,分析了西北丝绸之路宗教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并就西北丝绸之路宗教文化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西方文化史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林 《史学月刊》2007,(6):111-116
当代国外的西方文化史研究具有实用性、多元化、国际化的特点,研究内容从单纯的政治文化、军事文化、宗教文化扩展到经济文化、社会文化、比较文化、心理发展文化以及影视文化等领域,研究视角大体包括概览性研究、分类性研究、阶段性研究、国别性研究、比较性研究、理论性研究。中国的西方文化史研究是随着西方文化在近代中国的扩张和传播而兴起的,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关的著述大体可分为综述性、专门性、比较性和理论性四类。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西方文化史研究,许多涉及“西方文化史”本体的问题迄今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8.
叶欣 《神州》2012,(17):17-18
200多年来,南亚的两个重要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冲突不断。这些冲突的长期存在很大一部分是由印巴两国的宗教文化矛盾造成的。近年来,多种宗教文化因素的共同作用加剧了南亚地区动荡,为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增添了许多潜在威胁因素。由此,宗教文化被众多国际政治学者重新进行重点研究,宗教文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本文将从印巴两国的宗教文化差异入手,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究印巴宗教文化对印巴冲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从巫术、神话和宗教这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中国文化中的现实主义精神。比较从上古时期中国和西方在对待巫术、神话态度上的不同,以及后来在宗教追求上的差异,进而推断出古代中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政教合一的国家,体现了中国人的现世态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从巫术、神话和宗教这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中国文化中的现实主义精神。比较从上古时期中国和西方在对待巫术、神话态度上的不同,以及后来在宗教追求上的差异,进而推断出古代中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政教合一的国家,体现了中国人的现世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