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胡澎 《日本学论坛》2002,55(3):133-138
市川房枝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妇女解放思想家,妇女运动的领导者,在战前和战后致力于日本妇女解放运动,但是曾因战争期间参加法西斯军国主义的战时体制,战后一度被解除公职,本文探讨的是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市川房枝的政治转向,即由争取妇女参政权运动转到为战时体制服务,在翼赞体制下号召和组织妇女支持侵略战争,并试图通过市川房枝为代表的妇女运动的转向,探求其转向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2.
市川房枝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妇女解放思想家,妇女运动的领导者.在战前和战后致力于日本妇女解放运动.但是曾因战争期间参加法西斯军国主义的战时体制,战后一度被解除公职.本文探讨的是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市川房枝的政治转向,即由争取妇女参政权运动转到为战时体制服务、在翼赞体制下号召和组织妇女支持侵略战争,并试图通过市川房枝为代表的妇女运动的转向,探求其转向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3.
王小娟 《攀登》2006,25(4):58-62
本文对日本“55年体制”进行了解读,阐明“55年体制”是在保守政党和革新政党各自整合统一的基础上形成的,进而分析了“55年体制”的三个特点及其对战后日本经济、政治、国家安全战略诸方面的影响,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入、准确地把握战后日本的政党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4.
徐万胜 《世界历史》2001,50(4):102-105
在日本“55年体制”崩溃以后,日本国内有关自民党“一党优位制”的研究增多。虽然自民党“一党优位制”是一个表述日本战后政党政治体制的政治学术用语,但在对日本战后政治史进行总体性研究时,使用频度最高的词汇却是“55年体制”。  相似文献   

5.
战后日本“修宪”思潮论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刘杰“修宪”是近年来日本最引人注目的社会政治思潮之一,其当前的活动及其走向正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试对“修宪”问题的由来、动因及前景问题作一扼要考察和探讨。历史与现实日本在本世纪上半叶逐渐走向天皇制...  相似文献   

6.
战后40多年来,日本国内外对日本人及其心理、文化、社会的评价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大致可分为几个时期,而每个时期又都曾出现过具有时代特征的“日本文化论”。“日本文化论”一般亦称“日本论”、“日本人论”或“日本社会论”,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日本文化论”因人们看问题的立场、视角的不同而千差万别。  相似文献   

7.
“大正德谟克拉西”是继“自由民权运动”之后的日本历史上第二次民主高潮。这个词最先见于信夫清三郎的《大正政治史》(1951~1952),这表明,直到战后,这个民主运动才得到日本学术界的重视。“大正德谟克拉西”是“明治宪法”颁布后日本人民与和平民主势力在新形势下斗争、积累的结果。推动这个运动的动力是工农群众,领导这个运动的骨干及其所反映的阶级利益则主要是甲午战后  相似文献   

8.
野间宏是日本“战后派”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在日本战后文坛上,他的战争文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日本战后文学的开始可以说是以他的创作为标志的,“真正称得上‘战后文学’的第一部作品的,就是野间宏的《阴暗的图画》”。哦国的外国文学研究领域对野间宏的评价也非常高,赞扬他的长篇小说《真空地带》“带着明显的反对帝国主义的目的意识”,“建立了一个崭新的战争文学观”。  相似文献   

9.
战后日本的外交活动恢复于吉田内阁时期。日本战后的外交格局也是在吉田政府时期确立的。本文拟对此及其对战后四十余年来日本外交政策的影响等问题,试加探讨,从而对它在战后日本外交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有更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对于像“不死鸟”一样迅速从战败的废墟中恢复发展起来的现代日本来说,战后初期(1945—1947)在美军占领当局监督指导下进行的“民主改革”无疑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田桓近撰的力作《日本战后体制改革》一书最近承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的资助,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我国史学工作者对日本战后改革进行的第一次系统的综合性研究专著。书中在简单地叙述了战后日本是如何在经济崩溃和社会危机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战后日本关于农村战争动员的研究从“天皇制法西斯论”出发,重视法西斯主义与传统村落社会秩序的内在关系,不但从农村运动和村落传统的角度分析法西斯主义产生的根源,也从村落共同体及其机能组织方面揭示农村战争动员的广度和深度。但是,经历了战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在冷战结束之后,由于对战争批判的减少和战争责任意识的淡化,加上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出现了肯定战时动员政策的“总体战体制论”。虽然这种观点受到一些学者的严厉批评,但其影响不容忽视。从学术史角度讲,“总体战体制论”虽然在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上与“战后历史学”存在着巨大隔阂,但是在方法论上,将“战前”特别是“战时”与“战后”联系起来考虑,重视战时动员体制及其所引起的社会深层变动与战后历史发展的关联,这给其后的农村战争动员研究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日本人的“过劳死”及其社会文化成因日化战后五十年间,日本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令世人瞩目。然而其成功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我们在探索、学习“日本经验”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它的弊端,“经济动物”一词所隐喻的,远远深刻于它的字面含义。本文拟就日本人的“过劳死”问...  相似文献   

13.
战后日本的政治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后,由美国占领军总部在日本强制推行的一系列民主化改革,于1952年基本结束。随着“五五年体制”的确立,日本的国民经济开始走向全面腾飞、高速增长的阶段。这就是说,战后日本的现代化是政治体制改革先行,带动和促进了经济发展的“正时序效应”。这种“正时序效应”不仅表现出时间上的向度,而且也极为深刻地体现了空间上的广度。正如一些日本经济学家指出的那样:“离开战后的民主改革,就谈不上日本的‘战后体制’,也谈不  相似文献   

14.
战后初期,日本“战后处理内阁”为了维护天皇制的“国体”,相继抛出了“一亿总忏悔”和“天皇退位论”,旨在把战争责任转嫁在1亿国民的身上,从而掩盖昭和天皇的战争责任,逃脱联合国军事法庭的正义审判。本就这两个谬说提出的目的、实质、影响及其美国占领军总司令部的“太平洋战争史观”予以剖析。  相似文献   

15.
战后初期的日本金融改革,是在盟军统帅部要求摧毁日本军国主义经济基础和战后初期日本经济濒临崩溃的双重背景下进行的。金融改革在摧毁战时金融的基础上,进一步试图将日本金融“美国化”,但因美国体制在日本“水土不服”,“美国化”最终归于“日本化”。本文在论述日本金融改革的基础上,考察战时日本金融的状况,得出战时形成的主银行体制在改革期间并未被中止,而是依然延续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新历史教科书》与战后日本国家的历史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对2001年4月3日由日本部科学省审定“合格”获得通过的《新历史教科书》歪曲历史事实、美化侵略战争、宣扬错误史观、掩饰日本国家侵略罪恶。进而反映战后日本国家错误历史认识的表述和企图进行了分析和评论,并试图对日本国家错误的历史认识的形成原因进行初步的探讨。章认为:战后日本社会对其侵略历史的错误认识,是有着历史基础、思想基础、国际环境基础和经济基础的,是与战后几次国际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美国对日本的单独占领和不久之后其对日政策的改变以及日美同盟关系的确立和固化、战后国际社会对日本战争罪行和军国主义思想的清算不彻底、战后日本国家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重建过程中对各种有利因素的充分利用、战后日本国内经济的恢复及其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近期日本国内大国主义思潮的盛行及经济状况的不景气和政治局面的动荡,以及亚洲邻国对日本这种趋势发生发展的相对无力的应对等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 90年代后 ,日本史学界出现了挑战传统观点的“现代日本经济体制源流论”、“总体战体制论”和“1 940年体制论”的基本理论 ,认为现代日本经济体制的三大特征虽然在战前已现萌芽 ,但是其最终形成是在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开展“总体战”时期。战时形成的“总体战体制”的核心要素一直延续至战后 ,构成了战后日本经济体制的原型 ,并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确立“经济立国”的国家目标,避免涉及国际间的政治事务,在对外关系中回避有争执的问题。这是以吉田茂为首的日本政治领袖为适应战后国际秩序而选择的机会主义道路。冷战结构下的国际政治使日本能够在依赖美国保障其安全的同时保持国际间自由贸易的秩序,任由日本实施经济第一主义的对外政策。本文试图考察战后日本宪法第九条“放弃战争”条款的制定和吉田茂在日本重整军备和建立多边军事安全体系问题上的外交政策和活动,揭示吉田茂在战后对美外交(1946~1954)中通过对《日本国宪法》第九条“放弃战争”条款…  相似文献   

19.
“铃木教学法”及其影响──战后日本音乐教育一议杨士菊铃木教学法是被世界公认的四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亦被誉为当代世界音乐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日本著名小提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博士1898年出生于名古屋市,他的父亲是乐器制作家,创办了日本第一家...  相似文献   

20.
日本战后对汉唐皇帝制度的研究(上)〔日〕金子修一一、前言战后日本的中国史研究,始于对日本侵略中国的深刻反省。十九世纪以后,欧美视中国为“停滞的中国”。战前日本原样接受了欧美的这种中国观,并以此作为日本侵略中国正当化的根据之一。所以,日本在中国大陆的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