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党的十二大和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依兰县人大常委会在去年十二月二十日召开的县人大八届十七次会议上,专门通过了一项“关于认真贯彻文物保护法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决议”。决议要求各单位学习文物保护法,宣传文物保护法,深刻理解加强保护文物的重大意义;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所在地的各级组织必须把保护文物视为已任,建立和健全保护组织,制定保护措施,落实保护责任制。按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奖励有关人员,惩罚破坏文物者,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加强文物队伍建设,改善文物工作部门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1982年11月19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我国文化领域颁布的第一部法律,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成果。该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文物保护与利用逐步走上法制化轨道,开启了我国文物事业发展的新篇章。2012年12月11日,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文化部、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和国家文物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联合召开了"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布30周年暨修订10周年座谈会",对30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情况、重要经验、存在问题、有待健全完善之处等相关方面予以深入探讨,这对于推进新时期文物法制建设和文物事业发展具有导向意义。为此,本刊特设《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布30周年暨修订10周年座谈会纪要》专栏,以供参考,作为历史纪念,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由九届人大于2002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新《文物保护法》,对民间收藏文物作了详细的规定,但对经营中的文物商店在文物保护法中的地位和作用,基本没有提出什么新的理念,仍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概念之中。文物商店是国家事业单位,在国家文物工作总方  相似文献   

4.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文物保护法》修订实施五周年座谈会。能有机会向各位汇报几年来我省执行这部法律的体会,我感到非常荣幸。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这是我国文物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我们文物工作者为之欢欣鼓舞的一件喜  相似文献   

5.
1982年11月19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简称《文物保护法》)。这是我国制定和颁布的第一部文化行政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物保护法》的颁布实施,赋予了各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以法律地位和职责范围,规定了一切组织和公民在文物保护管理活动中的行为准则、权利义务和违法时应承担的责任。它是保护和继承祖国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有力措施。《文物保护法》继承了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对保护文物行之有效的原则和办法,体现了我国文物政策的延续和发展。保护和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陆续制定和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文物保护的指示、条例、办法和法令,其中最重要的是1961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这个《条例》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十多年来我国文物工作的经验,把这一时期公布的一些文物政策和法规加以系统化,形成了更加完整、适用范围更为广泛的文物行政法规。《条例》对于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把文物工作逐步纳入了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6.
国内资讯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布30周年暨修订1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12月11日,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国务院法制办、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在北京联合召开座谈会,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布30周年暨修订10周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在讲话中指出,文物保护法颁布实施30年来,文物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文物事业整体上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同时,文物工作在实践中还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颁布17周年。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回顾和总结一下《文物保护法》颁布以来,我们依法保护文物和管理文物工作的经验,对进一步提高贯彻实施《文物保护法》的自觉性,推动我市文物事业沿着法制化轨道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非常必要。《文物保护法》是新中国成立后文化工作领域的第一部大法,是我们做好文物工作的保障。多年来,我们以《文物保护法》为后盾,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为指导方针,以“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为原则,积极努力,不断进取,…  相似文献   

8.
《文物保护法》中的“文物”作为法律概念,承载被普遍认同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等重要价值,其必须有形、可控,且范围确定,而“文物”概念本身亦应具备法律规定性和明确性两方面的重要特征。故此次修订《文物保护法》不宜将类似“文化线路”、“文化景观”等范围模糊概念仓促纳入“文物”范畴;而以“文化遗产”概念取代“文物”的观点也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自1982年颁布以来,特别是2002年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实施以来,各级文物部门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文物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关心支持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会议  相似文献   

10.
认真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法,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通过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发放文物工作手册、咨询服务等形式,到文物保护单位所在的村屯,向广大群众开展《文物保护法》的宣传,是我们文物工作者的责任。组织、有关部门领导或群众参加的文物普法学习班。打击文物犯罪活动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利用媒体和文艺团体开展《文物保护法》的宣传,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在工作中我们要做到奖惩分明。只有这样做不可移动文物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保护社会主体的基本权利,保护文物,遵从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关系,是《文物保护法》修订的指导原则。在此原则指导下,《文物保护法》的修订首先要理顺《文物保护法》与现行法律体系的关系,以物及物权的概念来统一,明确从《物权法》到《文物保护法》的普通法与特别法的体系性定位及其关系。在《文物保护法》内容规则的设置上,可依据《物权法》"物-主体-物权-责任"的规范模式,一体规范文物法律关系的全部要素,建立"文物-主体-文物保护权利和义务-责任"的规范体系。《文物保护法》亦应强化和增加一般民事主体(社会主体)之间发生物权变动,如文物买卖或债权设定,如文物出租时的基本权利义务。还应强化因保护文物致民事主体受损害时受害人的权利及其补偿。应当弱化的是原《文物保护法》中大量的非法律规范,即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如何实施考古勘探、发掘、收藏等技术性规范。  相似文献   

12.
3月17日,江西省文物局在省博物馆多功能厅举办《文物保护法》讲座,特邀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原国家文物局综合司司长李晓东主讲。参加听讲的有省文化厅、文物局、在昌所有文博单位的干部职工和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的教师学生共200余人。去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了《文物保护法》,总结了1982年文物保护法公布实施以来文物工作的实践经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物的保护、利用和管理等问题进行了规范,对当前文物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作出了正确的回答。其出台是我国文化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文物保护法制建设的进一步…  相似文献   

13.
把文物事业建立在法制化轨道上甘肃省文管会召开《文物保护法》颁布15周年座谈会本刊记者张乃英1997年11月19日,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邀请各有关方面负责人、专家学者、文博工作者和新闻界人士数十人举行座谈会,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布15周年...  相似文献   

14.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布18周年前夕,河南博物院筹办了《国盛宝归——境外追缴文物精品展》。这一展览在盛赞公安干警不辞劳苦追缴国宝的同时,意在宣传和普及文物保护法及有关的国际公约,揭示文物犯罪活动危害的严重性,展示我国政府对遏制盗掘、盗窃、走私文物犯罪活动的决心,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关注流失海外的国宝,珍惜现存地上地下文物,增强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自觉性。展览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我国历时三年从英国追回的3000件走私文物中挑选出的19件精品。这是我国运用法律手段、辅以外交交涉,迫使文物走…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业经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并颁布施行了。这是我国文物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是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大措施。一我们的祖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遗存在地上地下极为丰富的文物,是我们的先人在历史上各个时期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标志,是祖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  相似文献   

16.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进一步保护管理我市珍贵,有价值的文物。根据泸州市1987年全市文物普查中发现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点,泸州市人民政府于1989年底公布了泸州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继1984年和1986年第一、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后的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次公布泸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全市五县一区共16处文物点,其中古遗址一处,古墓葬四处,古建筑两处,石窟寺及石刻六处,近现代史迹两处。 这次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公布,对于宣传文物保护法,保护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私人不可移动文物所有权应受到内在的合理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私人不可移动文物所有权限制过度,所有权人为文物保护作出了特别牺牲,应该获得政府补偿,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财产权限制补偿及私人文物所有权限制补偿均缺乏规定。为调动文物所有权人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上述两法应在修订时融入所有权限制补偿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1992年5月,在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李瑞环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提出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针(简称“八字方针”)。这对于新时期贯彻《文物保护法》,进一步做好文物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文物工作“八字方针”是一座丰碑。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文物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但是文物的法规建设相对滞后,也没有完整统一的文物工作方针。1982年下半年,虽然制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简称《文物保护法》),但文物工作的方针还是不明确。尽管在实践中形成过一些具体“原则”,如文物修缮所遵循的“保持现状或恢复原状”、“保养为主,重点修缮,维持不塌不漏”、“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两利两重”原则等。这些“原则”往往因过于“具体”而难于把握,而且对同一问题的提法不统一,叙述不准确,使文物部门和广大文博干部在工作过程中有时感到无所适从。直到“八字方针”的提出,才使我国文物工作真正走上了既有法律保证,又有方针指导的轨道。“八字方针”是在总结新中国成立4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物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有大量的文物宝藏。作为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实物映照的中国文物世代...  相似文献   

19.
“文物”概念关系到《文物保护法》文本内在的逻辑性和适用性,同时还牵涉到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操作性。“文物”概念的研究,成为《文物保护法》研究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本文重点对日常语境与我国现有法律与政策层面的“文物”概念作了具体分析.同时还从法律文本的角度对“文物”及“文化遗产”概念进行辨析.认为“文物”一词具有深厚的法律渊源,符合我国现有法律规范.被国内外所接受,为相关法律所承认,对该概念进行适度调整和内涵扩充,能够满足目前文物保护与管理的需要,建议继续在我国法律条文中出现,继续发挥作用。同时就《文物保护法》修订中增加文物概念的具体表述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04年7月16日,一民工将两件自称是古代青铜器的文物拿到旅顺博物馆,欲请专家咨询鉴定.我们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民工进行详尽讲解和宣传,使其同意将文物捐献给旅顺博物馆收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