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国时期豫西土匪以其人数多、规模大而名闻全国。产生的原因: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为土匪产生提供了外部条件;农业人口过剩为豫西土匪提供了充足的来源;封建地主剥削是豫西土匪产生的基本原因;吏治腐败加剧了豫西土匪的产生;军阀混战刺激了豫西土匪的壮大。  相似文献   

2.
东北地区的土匪活动在历史上一直比较猖獗。抗日战争胜利后匪患更为严重,而且具有规模大,地理范围分布广等特点。延边地区在伪满时期称为间岛省,是日本侵略东北的跳板地区,所以该地区的伪警察、宪兵、汉奸、特务特别多,因此匪情错综复杂。此时的土匪多是与国民党有密切联系的区别于原来土匪性质的政治土匪。这类土匪的存在,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各根据地的巩固。中国共产党为保障人民利益和巩固各级民主政权,对延边地区的土匪分两个阶段进行了全面的清剿,肃清该地区的土匪。剿匪斗争的胜利,打通了原由土匪掌控的佳图线和庙岭至春阳的百余里铁路线,为沟通南、北满根据地提供了通道,巩固了东满根据地,为土地改革和各级民主政权的建立完善扫除了重大障碍。  相似文献   

3.
1939年7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冒着风险闯进了豫西深山区的一个神秘地区:宛西内乡县西峡口镇。那里原是土匪横行的地方,此时是宛西十三县抗敌自卫团(民团)的司令部所在地,传奇式人物、司令别廷芳就驻在那里。 论起来,  相似文献   

4.
正解放之初,为稳定社会秩序,消除匪患,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豫西、鄂西北、赣西南、湘南、广东、广西等地,进行了声势浩大的剿匪行动。在全国各地人民政府的配合下,展开了强大的军事清剿和政治攻势。自1949年5月起,在近3年的时间内,共歼灭土匪115万余人。下面是几次较大规模的剿匪作战。一、剿灭河南张家寨和二星洞两股土匪1949年6月上旬,第四野战军第42军在豫陕边和大别山地区开始执行剿匪任务。他们翻越深山大川,四处围剿,经过大半年的苦战,基本上消除了这两个地区的匪患,在整个追剿  相似文献   

5.
解放战争时期,北满地区匪患严重。而建设稳定的后方根据地对于中共来说至关重要。能否彻底剿除土匪,肃清北满地区匪患问题成为中共在东北站稳脚跟的关键。因此,党在北满地区在组织剿匪部队清剿土匪的同时,通过组织工作团、组建基本群众武装、构筑群众剿匪机构等方式组织动员群众进行剿匪斗争,形成强大的剿匪组织网络,成为人民战争中的重要链条。这也为中共最终消灭东北地区匪患,整合东北地区资源,改善东北地区政治生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石耘 《文史月刊》2010,(10):73-75
<正>一、请来了"土匪"卢氏位于豫西伏牛山区,地处豫、陕两省交界地带,洛河穿境而过。在军事上这里是西进长安,东下洛阳,进退两便的战略要地,历来是屯兵、养兵的理想场所。进入民国以后,军阀混战,土  相似文献   

7.
正提起土匪,现代人可能没有什么感性认识,但是从历史著作、文学作品或影视节目中却是或多或少了解一些土匪的组织、习性以及活动情况等。旧中国政治腐败,战祸连年,民不聊生,是土匪产生的重要原因。然而人们不会想到,清末民初以来,竟有一些日本土匪在中国东北活动,他们同其他东北土匪一样,按照东北土匪的习惯拉杆子报号,打家劫舍,祸害百姓。但有一点不同的是,他们受日本军政当局的指使,随时为侵略扩张政策效力。在吉林省境的大孤山一带,有一支报号"薄天鬼"的日本绺子,大头目原名薄益三,日本新潟人,从  相似文献   

8.
土匪问题是红军和中央苏区创建初期的重大问题。国共分裂后共产党遭到血腥镇压,残存的力量撤退到偏远山区坚持武装斗争,这些蛮荒地区通常有众多的土压武装。当时中共军队很弱小,收编土压武装可以迅速壮大革命军队,土匪成分在早期红军中占不小的比重。但收编的土匪武装必须经过艰难的信仰和组织改造,才能成为真正的红军,而不能充分改造的部分则不得不通过严厉清洗解决。通过收编、改造、清洗三个步骤解决土匪问题的过程,显示出共产党依靠信仰和组织的力量,能够把动荡农村中复杂、落后的庞大人力组织起来,创建具有坚定信仰和严格纪律的新型军队。依靠这样一支军队,共产党在广大农村建立了一种崭新的政治秩序,并最终通过农村包围城市主宰了中国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土匪组织内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匪是民国时期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当时的土匪不仅人数众多(据有关史料记载,全国约2000万),而且分布全国各地。作为专以掠夺为生的土匪人群,在打家劫舍、杀人越货时,也需要有组织和纪律。。通常在土匪组织内部,设有种种头目,头目之间,各有职守,不相逾越;为了约束成员的行为,他们有各种规范和章法,有赏有罚,界限分明;他们掠夺的方法甚多,分赃也有一定顺序,行动出没,还有特殊的暗号和隐语。凡此种种,构成了鲜为人知的土匪组织内幕。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以来,中越边境山段一直是土匪活动较为猖獗的地区,各种散兵游勇和有组织的匪徒,利用边境地区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和跨国居住的特点,往来于两国之问,四处袭扰中越两国边沿村寨,抢劫钱粮,危害百姓,成为边境社会治安的长期隐患。新中国成立初,随着国民党军队的败退,此地土匪势力又添新丁,反共势力成了主力军,给本已复杂的局面又增加了乱源。  相似文献   

11.
"河南四荒,水旱蝗汤"是抗战时期描绘河南惨状的流行民谣,长期以来,其中的"汤"字被理解为国民党将领汤恩伯。其实,"汤"原本指的是"匪"(蹚将),由"匪"演变为指称汤恩伯是有一个过程的。从中原方言来讲,"老汤"是"老蹚"的谐音,"老汤"的"汤"字应还原为"蹚"。所谓"蹚匠",最初主要由豫西宝丰、鲁山等地农闲时从事修筑沟渠、开垦梯田的石匠、木匠、泥水匠、铁匠等活的农民构成。后来,"蹚匠"逐渐演化为"蹚将",投身"蹚将"者多因生活所困而沦为土匪。中原民众"蹚"土匪的结果,不是被消灭,便是被招安,反反复复,清晰地折射出清末至民国时期中原地区的社会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2.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东北的初期,是东北土匪普遍发展的一个时期,地区之广,人数之多,声势浩大,即以胡子闻名的东北来说,亦是历史上从来所未有过的.而这些土匪与过去的胡子有本质的差别,就是与国民党有联系,是“政治土匪”. 所谓“政治土匪”,意即这些武装力量,绝大多数拥有国民政府颁发的“合法”委任状.抗战结束后,中共集中力量向东北发展,国军也亟欲自苏军手中接收东北.  相似文献   

13.
三门峡三里桥村11号唐墓经过发掘,出土器物较为丰富,包括各式人物俑和动物俑以及陶器、铁器等,其中贴金武士俑、陶牛车、乐舞俑、骆驼俑、陶琵琶等在豫西地区已发掘的同类墓葬中为首次发现。该墓的发掘为研究豫西地区唐墓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据其形制与出土陶俑的形态特点,其年代当为唐代早期。  相似文献   

14.
豫西地区夏文化的南传路线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燕 《江汉考古》2005,(3):54-62
夏文化在豫西地区的南传路线问题目前还不是很清楚,本文试就此问题作一番探讨。我们认为夏文化在豫西地区南传路线由北向南大致经过三个中心区域:洛阳平原及其周围地区、南阳地区、豫南的信阳地区。  相似文献   

15.
夏文化北播及其与匈奴关系的初步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文化北播及其与匈奴关系的初步考察陈立柱夏文化就是夏朝夏族创建的文化。关于夏族活动的中心地区,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是豫西晋南地区①,时间大体是公元前21—前17世纪。夏文化的特点,先秦著作每有涉及,秦汉著述时有引述,但都零散不全。考古方面,豫西晋南地区...  相似文献   

16.
奔赴豫西执行特殊任务 接受特殊任务 1946年初秋,我在太岳军区第三军分区第五十八团任团长,当时我团正在垣曲、平陆两县的黄河北岸一带执行剿匪任务。进入10月中旬,我们剿灭了这一带的土匪。全团正在庆祝剿匪胜利之时,一天,接到第三军分区电话通知,要我和团政委肖平立即到分区司令部参加紧急会议。  相似文献   

17.
张勇 《中原文物》2003,(3):48-53
在河南出土的汉代建筑明器中,以豫西地区陶水榭最具特色,不但数量多,而且具有时代连续性。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将豫西陶水榭的类型、年代、产生的地理环境、用途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刘松涛 《中原文物》2023,(3):96-106
商代之前是我国石磬的早期发展阶段,晋南地区陶寺遗址是石磬文化的发源地。距今4300年前后的陶寺文化早期出现了具有原始形态的石磬类型,其祖型是适合悬挂、敲击、发声的大型片状石料。到了龙山文化中、晚期,豫西地区出现了新的石磬类型,可能受到了陶寺文化石磬的影响。随后甘、宁地区的齐家文化出现了陶寺文化类型的石磬,燕山以北西辽河流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中,出现了包含陶寺文化与豫西龙山文化石磬类型的因素。我国石磬在商代之前完成了初创、传播与初步融合的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东陵大盗孙殿英其人是由东陵盗墓而臭名昭著的军阀。他是河南省永城县人,早年他投靠盘踞安徽毫州靠镇压“捻军”起家的满清“毅军”姜桂题,历任排长、连长,“毅军”纪律败坏,孙殿英藉以大量制造鸦片、白粉,毒品口袋上印着老鹰的殿英牌,销售安徽、河南、热河和华北诸省。后来孙殿英率部流窜于豫西巩县、宝丰、鲁山一带地区,成为土匪头子,收罗各地散匪,扩充至近万人,自称“旅长”。在豫、皖到处攻城掠地、抢劫绑票祸害人民,曾洗劫毫州城。后在军阀孙传芳、安徽省督军陈调元的追剿下,流窜到山东济宁投奔直系军阀张宗昌,被收编为直…  相似文献   

20.
白路  赵孝威 《沧桑》2013,(3):160-162
水案,又称水权纠纷,是行政区、部门和用水单位在治水、用水中出现的一切矛盾纠纷,即因为争夺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而产生的讼案。本文将按水利纠纷案件诱因的各异和纠纷方的不同将豫西水案分为四种类型,并试着探析豫西地区水案频繁复发的自然与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