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对自然的崇拜,是藏族先民原始宗教观念的产物。在自然崇拜中,藏族对山的崇拜格外痴迷,而目是锲而不舍。这种现象是由特定的地理环境所决定的,纵观这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到处是雪峰兀立、寒光流泻的景色,是大自然的神力引起人们对山的持久的崇拜,从崇拜中产生出...  相似文献   

2.
魏崴 《四川文物》2001,(3):19-21
本通过解读四川出土的汉代物上的西王母形象,不仅知略了当时四川西王母崇拜现象的大致情况,而且认为汉代统治的神仙思想和四川本身久有的神仙信仰风俗的结合,是四川西王母崇拜风习的内在根源,这种崇拜也折射出了汉代四川经济发展之后,豪侈之风盛行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3.
韩瑶 《神州》2012,(26):1-1
从桃园结义到败走麦城,关羽的一生无疑是波澜壮阔的。然而,在折戟沉沙的历史长河中,为何关羽却不像其他历史人物一样如昙花一现于青史之上,而被后人敬仰成"忠"与"义"之神呢?本文通过对关羽人物性格与形象的分析,与现实生活与历史史实相结合的方法,来浅析为什么现在人们还存在关羽崇拜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火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在长期的的用火实践中,湖南汉族形成了丰富的用火习俗,并且产生了对火的崇拜。由于崇拜火,又产生了对火神的崇拜。湖南汉族火神崇拜的突出表现是灶神崇拜、南岳圣帝崇拜和火德荧星崇拜。通过崇拜火神,人们采用特殊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火的重要性的认识、对火灾的忧患意识和祈求平安吉祥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5.
在不同的时代、地域,人们对头颅的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各种非常态的头骨发掘时的状态可据社会功能分为奠基物、殉葬品、祭品、崇拜物四类.前三种功能伴随的现象不能视为人头崇拜现象,只能称之为重首现象.只有满足具有独立单位的特征、体现了有意的处理方式、具有神性成为祭祀的对象的三个条件,才可视为人头崇拜现象.重首现象和人头崇拜现象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其本身是否为祭祀的对象.  相似文献   

6.
山岳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山自古就是我国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的主题。对泰山的信仰与崇拜是源于自然崇拜,也是宗教信仰的一种,并与国家意识、社会价值观相连,是在自然环境、宗教思想、社会背景的影响下,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培育并传承下来的。  相似文献   

7.
“树崇拜”是世界各地早期人类一项重要的信仰习俗,在我国西南地区有广泛的影响。三星堆出土的三千年前的青铜神树和四川等地出土的东汉前后的大量青铜钱树,是“树崇拜”的珍贵遗物。它们不仅造型优美、内涵丰富,而且有其内在的联系。研究两者的特征、异同及其演变情况,有助于揭示古代先民的思想观念发展变化及其所反映的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8.
顺昌在千年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民俗风情.特别是大圣崇拜习俗源远流长.并不断得到承袭和发展.逐渐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我们根据至今仍然保存的相关实物、民俗及文字、口头记载,探析顺昌广泛存在的大圣崇拜文化现象,对挖掘、保护、利用珍贵的历史文化,十分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吴珍珍 《沧桑》2014,(5):119-122
菇神崇拜是浙南庆元县域香菇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菇神崇拜的表现形式,主要是神位和神庙、菇神祭祀和菇神庙会。菇神崇拜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菇民生活环境恶劣,寻求心理寄托;道教文化使吴三公等道士成"神";百姓从香菇种植中受益,感谢神恩;菇神信仰形成习惯,作为一种习俗传承。庆元县域菇神崇拜现象,带有独一无二的本土化个性特征:菇神是菇民自发信仰的土生土长的历史人物,菇神不是一个,神性不是单一的,辐射范围仅庆元周边地区。菇神崇拜还具有政治、道德功能,并且孕育了"二都戏"。  相似文献   

10.
原始宗教曾经是原始社会里人们的精神生活,是一种原始的社会形态,有自然崇拜、生殖器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多种表现形式。原始宗教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它在人类历史上跨越的时间最长,即使进入了现代社会也没有全然消亡,本文试从黔北地区仡佬族文化中,深入探寻其原始宗教内涵,有助于加深对仡佬族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
柬埔寨在历史上深受印度文明的影响,其中最突出的,即表现为宗教所带来的影响。但其实在印度教和佛教传入高棉大地之前,高棉民族已经有了自己的原始信仰—对大自然以及神灵的崇拜。山崇拜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自然崇拜。高棉文化中具有浓厚的山崇拜观念,无论是高高在上的君主还是普通民众,其中柬埔寨历代王朝君主对山的崇拜的事例更为突出,并深受印度文化的影响,文章试追古溯源、寻找历史事迹以浅析高棉普通民众和上层君主的山文化,及窥探山崇拜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玉发展的历程中,史前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了几千年来中国古玉与人们思想意识相结合的历史,也就是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从自然美过渡到寓意美的阶段.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史前古玉在同一时期有其发展的统一性,以及不同时期上发展的连续性.也就是说,在同一时期,虽然非理性的表达方式各有不同,玉器里所积淀的社会观念和意识即理性的内容却是基本一致的.据此,史前玉器寓意性功能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史前玉器寓意性功能发展的滥觞期、玉神灵崇拜寓意性功能阶段、玉“神人”崇拜寓意美阶段.  相似文献   

13.
林中泽 《世界历史》2012,(6):4-21,158
早期基督教圣徒崇拜,在罗马帝国西部主要表现为圣物崇拜,而在东部则表现为圣像崇拜,这一差异是由两地从古代向中世纪社会转变的不同态势决定的。在古代末期和中世纪时期,圣徒们发挥着各色各样的社会功能,他们既被看做其所在教区的庇护者,又被视为基督教信仰的英雄以及世人生活的道德楷模,因此这种崇拜在外表特征上的确类似于古代的多神崇拜。不过从本质上看,由于人们通过圣徒崇拜打通了神与人、生与死之间的联系渠道,缓解了古代社会的阶级和阶层对抗,再造了社会的凝聚力;并改变了社会财富支配的方式,扩大了财富分配的范围。因此,这种崇拜便不只是对于古代英雄崇拜的简单复制,它作为平衡历史落差的缓冲器,在调节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宁 《民俗研究》2000,(3):81-85
中国的戏神崇拜可溯至明代,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即为显证,究其种类,则颇为繁夥,有的地方供唐明皇或后唐庄宗,有的则供雷海青、黄幡绰,还有的供奉喜神、二郎、音神、翼宿星君、窦元帅、三  相似文献   

15.
卢广伟 《沧桑》2009,(1):229-230
青少年明星崇拜现象有其独特的成因,学校和教师要根据青少年的发展特点,探索多样的德育形式,发挥价值引导的作用,以应对明星崇拜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的金龙四大王崇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云 《民俗研究》2005,(2):126-141
金龙四大王崇拜,是明清时期伴随着京杭运河的全线贯通和漕运的兴盛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民问信仰。它最初形成于山东运河区域,之后迅速向南北传播,其信仰范围覆盖了北方数省,并波及江浙。这一重要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至今学界尚缺乏深人的研究。本文搜集正史、类书、方志笔记、碑文、小说中的有关资料,对明清时期广泛存在于中国北方的金龙四大王崇拜现象进行梳理和探析。  相似文献   

17.
李修松 《安徽史学》2001,(2):86-87,90
本文博引文献及考古材料考证说明:浙江绍兴漓渚出土的青铜鸠杖是春秋后期徐国灭亡后,徐夷的一支迁徙至绍兴会稽一带定居后所留下的遗物。“鸠”是徐夷所崇拜的图腾,在这一带出土的徐器中的青铜屋模型之顶上所立的大尾鸠也可以说明。此青铜鸠杖当为徐移民中巫师之流作法时用的神器。会稽山一带关于大禹和涂山氏的传说,也是徐移民山岳崇拜附会祖先传说积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石兴邦 《文博》2000,(1):11-15
十数亿海内外中华儿女,都自诩为炎黄子孙。这是由于我们都是同源同根,一条血缘纽带承传下来的子子孙孙。 在原史时代,以炎黄部落为中心的华夏族团,是中华原始共同体形成过程中凝聚的核心和主体,也是在其后不同历史时期各个不同来源的民族成员,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为大家所认同。历史悠久、影响深刻而广泛。由于中国历史发展和结构的多元一体格局的特点,不同地区和民族间对古史传说和历史传统中的历史人物,都存在不同崇拜对象和信念,但对炎黄二帝的崇拜却较为普遍,除汉族外,在一些兄弟族群中也多流传。这是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19.
山陕会馆是山陕二省商人在客地集资设立的"祀神、合乐、义举、公约"的同乡会馆。本文以关公崇拜来分析山陕会馆中的神祗崇拜现象,认为神祗崇拜对会馆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维系与保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罗马起源传说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一前3世纪,其思想渊源可追溯到史前的图腾崇拜、圣火崇拜等原始信仰。罗马古代聚落神话和建城传说的某些内容很可能并非凭空虚构,其中隐含着人们对史前社会演进的历史记忆。本地的和在希腊人中流传的罗马起源传说各不相同,平行发展;很可能由于罗马从奉埃涅阿斯为祖先的拉维尼乌姆城引进双子邦神崇拜(Penates,Dioscuri)为契机,衍生出埃涅阿斯的后代罗穆路斯和雷穆斯兄弟创建罗马的传说,从而使两种罗马起源传说系统实现了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