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三句悄悄话     
一5月16日,我和一名记者来到映秀采访汶川地震,由于是夜里,只能先休息再做打算。一名上校给我们安排了两个帐篷,和医护兵睡一起。等我用卫星电话给家中报了平安之后,给我安排的那顶帐篷已经挤不进人了。  相似文献   

2.
行并快乐着     
虚惊 甘加草原。 在一片苍茫的暮色中。老朱和我扎下营来。一锅热气腾腾的肉汤把一天奔波的疲劳和落日后迅速降临的寒气挡在了帐篷外。 心满意足地抹抹嘴,躺下后我才发现帐篷的方向有问题──我们横躺在一个斜坡上。老朱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没多久已经鼻鼾如雷,硕大的身躯不自觉地往下滚,把我像汉堡包一样夹在一堆肉和两个背包之间。我终于忍无可忍,起身把背包扔出帐篷外──总不能把老朱扔出去吧?这下宽敞多了。 迷迷糊糊做梦在拣金元宝(也许是洞房花烛,记不清了),被人摇醒、老朱压低嗓子说”有人。”我连忙丢下一口袋金元宝屏…  相似文献   

3.
远山的呼唤     
2 年内登过3次雪山,都没有登顶. 对山。我们不说征服,征服和挑 战的只有自己. 第一次登山是98年新疆天山东段的博格达峰,我们从达坂城的黑沟进去.步行了2天才到大本营.那也是我第一次睡帐篷。从军队借来的帐篷写满毛主席语录.看来比我的年纪还大。身子下面全是石头,从背到腰到腿,高低不平。我们戏称为免费按摩.第一次上山运输回来后下起了冰雹。快到山脚时开始头疼.也许是寒风吹的,回到炊事帐篷吃饭烤火后就没事了. 几天后在冰川上方还发生了雪崩,幸好离我们大本营还远.也不在我们上山的路线上.撤离大本营时背着东西…  相似文献   

4.
对于一个喜欢“帐篷、睡袋走天下”的人来说,拥有一套称心的帐篷、睡袋、防潮垫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流动的家。那么,如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帐篷、睡袋呢? 外形上,常见的帐篷有“人”字形、蒙古包形、六角形、船底形等等。由于蒙古包形帐篷结构简单(一般只有两根主杆十字交叉支撑),帐篷内可利用空间较大,所以对一般爱好者来说是最为方便和实用的。就面料而言,帐篷多采用拒水棉布或尼龙面  相似文献   

5.
骑着马,赶着驮运仪器的牦牛,深入雪山草地,一个帐篷一个帐篷地进行高原疾病普查;饿了吃点牧民们的青稞糌粑或自带的干粮,有时晚上同牧民一起住在零下30多摄氏度的牛毛帐篷里,直到深夜还在整理搜集到的宝贵资料。这就是吴天一倾其心血研究高海拔环境下的特发型疾病的常见镜头。在堆满书籍的狭窄而又简朴的家中,吴天一院士笑着说:“去年底,刚被评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一个多月时间内,我收到了国内外的许多来信,其中国内某大学承诺,只要我去就给我赞助100万元并提供100万元的科研启动费,还配备住宅和轿车,但他们可能没有考虑到,要是为了钱,我不会一…  相似文献   

6.
程强 《中国西藏》2020,(1):76-79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大武镇南环路侧有一道特别的风景——一顶黑帐篷与几排砖混平房比肩而视。背离尘嚣市井,我不时到那里流连徜徉。一顶黑帐篷盘踞在果洛大地海拔3700米的风雨边缘。只要你稍稍深入一些,走近它,进入它的内部,品味它朴素的摆设,看炊烟四散弥漫,于帐篷穹顶下倾听骤雨奔赴西东.  相似文献   

7.
我写西藏人和西藏事益西单增1942年12月21日晨,我出生在海拔4000米的一个牧场上。据母亲讲,由于我的瘦弱,所以生我时并不感到艰难,比生我两个哥哥轻松多了。那个地方人们叫它稻坝,是甘孜州乡城县的一个牧区。我生长的环境,除了帐篷便是草地,高耸的雪山...  相似文献   

8.
多彩的帐篷     
多彩的帐篷嘉雍群培帐篷城藏族在漫长的游牧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两大类帐篷,一是生活帐篷,它是用牛毛制成的一种黑色的帐篷,也是游牧牧民的卞要居舍之一;二是娱乐性“休闲”帐篷,它是用优良的布料做底各种彩布装饰l中成。在玉树草原随着改革开放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  相似文献   

9.
<正>夏玛是西藏那曲市嘉黎县辖乡。1959年建乡,1971年改公社,1981年复改乡,1988年撤区并乡时原夏玛乡和加傲乡合并建成现在的夏玛乡。夏玛乡下辖8个村委会,是纯牧业乡,牧养牦牛、山羊、绵羊等。夏玛乡的"巴嘎"文化民俗节有些名气。"巴嘎"就是帐篷的意思,牧人自古就有以帐篷为家的居住习俗,夕阳西下,牧人便骑着骏马、赶着牦牛回到自己的活动居室——帐篷。牧民的"家"是驮在牦牛背上的,逐草而居,无  相似文献   

10.
前沿新品     
《环球人物》2013,(21):68
01车顶帐篷它是宝马公司为旗下一款车推出的野营用具,平时可以折叠起来固定在车顶,到达目的地后,撑开就是一个车顶双人帐篷。无论车开到哪里,只要困了,你都能轻松地说:"我上楼去睡了。"不用担心半夜会有野兽骚扰。  相似文献   

11.
英国的建筑     
鸟巢是最早的建筑物。我琢磨着早在人类直立行走、不再靠尾巴在林问飞来荡去之前,鸟雀便开始筑巢了。人的巢是个介乎地洞和棚架之间的藏身之所;等到人类开始捕猎野兽和编织草垫,这个容身之处便摇身一变,成了棚屋、茅舍或帐篷。从帐篷我们可以想象大篷车——人类最早的住处之一——是怎样发展而来的,从大篷车又可猜想到船只是怎样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2.
在国内登山圈,康华是我敬佩的人之一。2008年秋季我参加了卓奥友峰的攀登.在海拔6400米的C1营地我与他睡在一个帐篷里,晚上闲聊,我问:“康老师,你觉得汉人中谁最有可能成为首位登顶K2的人。”他几乎没犹豫,答:“杨春风。”  相似文献   

13.
郭莹 《文史博览》2005,(1):46-46
我第一次踏上中国正值1976 年10月初。我是1949年红色中国成立后,首位被允许进入中国留学的英国人。那年我刚到北京时正赶上庆祝粉碎“四人帮”,我们语言学院的留学生也被组织起来与百万北京市民一道,沿街游行至天安门广场,去“举国欢庆揪出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伟大胜利”。至今我仍认为那是我所见识过的世界上最隆重、最壮观的游行场面,第一次也是生平惟一一次,使用了长安街上帐篷围起来的、数十个下水道铁盖  相似文献   

14.
藏族在漫长的游牧生活中,逐渐形成了两大类帐篷,一种是生活帐篷,是用牦牛毛绒捻纺成粗厚的线编织而成的黑色帐篷,是牧民游牧时的主要居住房舍。另一种是娱乐性的也叫“休闲”帐篷,它是用优良的布料做底,配上各种彩布和吉祥八宝等多种图案装饰而成。这种娱乐性的“休闲”帐篷,有的也是精美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15.
大齐米:我不会再跟妻子一起登山了我登过三次珠穆朗玛,今年是最难的一次。 5月20日那天天气非常好,没什么风。夏尔巴在我们前边出发,在C2(海拔7790 米)已经搭好了帐篷。我们在从C1(海拔7028米)到C2的路上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危险, 我和妻子拉吉只用了不到6个小时就到达了C2。我1997年第二次登顶珠峰的时候就是  相似文献   

16.
《文史天地》2015,(1):93
"混账"与蒙古包有关。从前,我国北方的蒙古族过着群居的游牧生活。为了维持生计,他们经常带着帐篷式的蒙古包,赶着牛羊和马群,到处游荡;碰上有水草的地方便支起蒙古包,定居下来。白天,男人们去放牧,留下老人或妇女看守帐篷。这时,在家的一些年轻小伙子为了找年轻姑娘谈情说爱,就乱窜帐篷,混进姑娘帐篷里去。如果帐篷里没有其他人,他们就尽情地又说又笑,  相似文献   

17.
我于1969年至1987年在总参某测绘大队服役,绝大部分时间在“三北”(西北、华北、东北)地区执行战备测绘任务。不论测量还是调绘,大都要在风雪高原、戈壁沙滩、旷野丛林等人迹罕至的地方进行,与天斗、与地斗、与野兽斗是必修课,“打游击”、住帐篷、风餐露宿是家常饭。  相似文献   

18.
若尔盖之旅     
花影 《贵阳文史》2015,(2):56-58
从九寨去往若尔盖,海拔逐渐高起来,天气也越来越有高原特点,下雪,出太阳,蓝天白云,乌云压顶,各种天气跳跃出现。路上遇到帐篷部落,一座座白色的帐篷或密或稀地散落在草原上,就像珍珠一样圆润动人,再衬着雪山,这是牧民们多么诗意的居所。我要是牧民,我也不愿意住在水泥房子里,我也要骑着马,唱着歌,赶着我的牛羊们,不停地往草肥水美的地方去。这一路上,真是个牛羊满山坡啊,放眼望去,哪儿哪儿全是黑黑白白的星星点点,瞧着真喜人。我特别希望路上能遇到一群羊,然后我跑到羊群里去,抱起小羊拍拍照,假装我有一  相似文献   

19.
顾炳枢 《丝绸之路》2005,(10):58-59
帐篷,起源很早,不同的民族风格各异。藏族的帐篷历史悠久,形式多样,独树一帜。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里就有这样的记载:“一时间搭起了18种颜色不同的帐篷……这中间有一顶高大威严,显得格外光辉灿烂,引人注目,它就是岭大王角如的神帐。”这说明很早以前,藏族的帐篷就已经形制多样,而且因尊卑贵贱和家庭贫富不同而有了区别。  相似文献   

20.
我对登山运动的了解源于陪朋友花升级登山装备:从快干衣、抓绒衣到冲锋衣,从魔术头巾到防紫/红外线眼镜,从冰爪到帐篷,从汽油炉到保鲜脱水蔬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