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夏遗民余阙是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杰出代表。受到元代社会背景、文化熏陶以及文人交游等多维度因素影响,余阙在诗歌中表现出对魏晋六朝诗歌强烈的认同感,其诗承继魏晋风骨,规仿六朝风韵,熔炼吸收魏晋六朝诗人的作诗法度,吸纳意象和语言风格,在元代诗坛别具一格。论文详细探讨余阙对于魏晋六朝诗歌的多方面接受,楬橥余阙作为少数民族诗人在元代诗坛的重要意义,希望能为西夏文学研究,构建多民族文学交融的"中华文学史"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2.
吕敏 《沧桑》2011,(2):128-129
自东汉至南北朝,是中国文学领域骈体文学形成以至昌盛的时期,诗赋以至各体文章,都崇尚骈丽,因而当时绝大多数文人在评价文学作品时,大抵认为作品最重要的艺术特征便是骈体文学的语言之美。而此时正值文笔之辨的盛行,萧绎提出的文笔划分的三原则是在魏晋六朝时新兴的"诗赋欲丽"说、永明声律论和"诗缘情而绮靡"诗歌美学定义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是时代文学审美自觉的结果。本文试着从文笔划分的三原则的提出来看南朝的主导艺术特征的文学与非文学性,把南朝文人当时对文学理解的偏失作为一面历史的镜子来借鉴。  相似文献   

3.
黄初文学介于建安文学和正始文学之间,是一个重要的文学阶段。黄初文学包括主流文人的庙堂文学和宗室文人的抒情文学。宗亲文学虽属支流,但却代表了黄初文学的成就,其抒情性包孕在各种文体中;宗亲文学颇多身世之感;并从其抒情特征可以看出时代文风的嬗变。  相似文献   

4.
黄初文学介于建安文学和正始文学之间,是一个重要的文学阶段。黄初文学包括主流文人的庙堂文学和宗室文人的抒情文学。宗亲文学虽属支流,但却代表了黄初文学的成就,其抒情性包孕在各种文体中;宗亲文学颇多身世之感;并从其抒情特征可以看出时代文风的嬗变。  相似文献   

5.
呼丹华 《丝绸之路》2012,(16):72-73
建安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期,作为建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的曹植更是被称为"建安之杰"。他的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其中意象的运用为他托寓身世、表白心迹起了很大的作用。现阶段对曹植诗歌意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女、少年、云、风、飞蓬等意象上,而对白日意象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对曹植诗歌的整体把握,我们可以发现白日意象在曹植诗歌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6.
曹植人生后期对神仙方术思想地自觉接受,使其文学观表现出不同于前期的嬗变特征。分析表明:曹植前期主要是对儒家文学观的接受,同时客观上受到神仙方术思想的潜在影响。后期因其神仙方术观的确立,他的文学观表现为:在前期儒家文学观的基础上,从重实录嬗变为对庄骚理想与浪漫风格地追求,其文学观真正走向丰富与成熟。也实现了对建安魏初文学的重大完善和突破。  相似文献   

7.
刘纪 《神州》2011,(26)
曹植,字子建,曹操的第四子。生于汉献帝初平三年,卒于魏明帝太和六年。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曹植的诗歌之所以得到后人如此高的评价,这其中不仅包括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其诗歌中体现出来的风韵之美。本文就以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来试论一下曹植诗歌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8.
刘纪 《神州》2011,(11):6-6
曹植,字子建,曹操的第四子。生于汉献帝初平三年,卒于魏明帝太和六年。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曹植的诗歌之所以得到后人如此高的评价,这其中不仅包括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其诗歌中体现出来的风韵之美。本文就以“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来试论一下曹植诗歌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9.
东阿鱼山风水极佳,是曹植晚年寄情之地。东阿曹植墓与同期墓葬相比,规模较小,形制似不符其王侯身份,这与曹魏时期普遍实行薄葬、防盗及曹植后期经济状况较差有关,也与墓葬曾遭毁损不无关系。东阿曹植墓应为真实曹植之墓。  相似文献   

10.
在六朝别集大多亡佚的情况下,通过研究《谢tiao集》各种版本各自的成书情况及内容上的特色,来说明从宋代到清代《谢tiao集》的演变过程,并指出它们如实地反映每个朝代对谢tiao诗文及六朝文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在六朝别集大多亡佚的情况下,通过研究《谢朓集》各种版本各自的成书情况及内容上 的特色,来说明从宋代到清代《谢朓集》的演变过程,并指出它们如实地反映每个朝代对谢朓诗文及 六朝文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林菊珊 《神州》2011,(29):1-2
《世说新语》描写了魏晋知识分子群像,是一部反映魏晋士大夫精神世界与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内容丰富多彩,记载了哲学、文学、艺术、历史等多方面的材料,为我们了解这个时代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和启示。书中记述的许多魏晋风度、名士风流的故事,清新隽永,开益人智。魏晋人在哲学、文学、绘画、音乐乃至书法等方面所显示出来的辉煌成就,千百年来一直让后人追慕、景仰。本文根据书中的所记所载,透过魏晋名士们的种种言行,探讨魏晋人在玄谈方面所透露出来的尚智倾向。  相似文献   

13.
林菊珊 《神州》2011,(12):1-2
《世说新语》描写了魏晋知识分子群像,是一部反映魏晋士大夫精神世界与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内容丰富多彩,记载了哲学、文学、艺术、历史等多方面的材料,为我们了解这个时代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和启示。书中记述的许多魏晋风度、名士风流的故事,清新隽永,开益人智。魏晋人在哲学、文学、绘画、音乐乃至书法等方面所显示出来的辉煌成就,千百年来一直让后人追慕、景仰。本文根据书中的所记所载,透过魏晋名士们的种种言行,探讨魏晋人在玄谈方面所透露出来的尚智倾向。  相似文献   

14.
“小说”一词在上古,直至魏晋六朝都一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历代研究者们从神话、传说,寓言乃至史传文学中分析其小说因素,因而将中国小说史延绵了尽两千年之久。那么在如此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中,作为世界本体的人,又属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呢?我们现以时间为主线加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生活在魏晋时期的王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为人清新淡雅,纵情山水,一改汉魏以来的厚重,开启了新一代的书风,这也使他达到了书法艺术的巅峰,成就了"书圣"的美称。而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与魏晋时期的特定背景是分不开的,所以文章要从魏晋时期的政治、经济以及士人的意识形态等社会大背景来分析,究竟有哪些影响促使了他书法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蔺文龙 《沧桑》2013,(2):194-196
章太炎作为近代中国文化学术的宗师,其对魏晋文学的推崇,一方面固然与民族革命的功利性目的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则是其重治用,重事实的学术精神使然。章氏由推崇魏晋学术兼及魏晋文学的一切体裁、作家,并及魏晋文风、学风的阐述有利于人们改变传统的看法,但也有有益抬高魏晋文学之嫌。  相似文献   

17.
20 0 3年有关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论著颇丰。主要著作有 :孙明君《汉魏文学与政治》(商务印书馆 ) ,康中乾《有无之辨———魏晋玄学本体思想再解读》(人民出版社 ) ,王晓毅《儒释道与魏晋玄学形成》(中华书局 ) ,林校生《“八王之乱”丛稿》(福建人民出版社 ) ,许辉、李天石《六朝文化概论》(南京出版社 ) ,戴洪才、周瀚光主编《六朝科技》(南京出版社 ) ,王家葵《陶弘景丛考》(齐鲁书社 ) ,陶新华《魏晋南朝中央对地方军政官的管理制度研究》(巴蜀书社 ) ,田余庆《拓跋史探》(三联书店 ) ,张金龙《北魏政治与制度论稿》(甘肃教育出版社 ) ,…  相似文献   

18.
魏晋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重要时期,作品数量剧增,品种多样,小说创作多以小说集为主,一般可分为志怪类、志人类、杂传类等。这些小说中出现了一些关于隐士、隐逸的故事题材,其中许多篇章想象奇妙、叙事生动,注重刻画隐士人物形象,设置故事情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从文学发展与文化走向来看,魏晋小说中的隐逸题材,可谓是古典隐逸小说的萌芽,它不仅扩展了古代文学的内涵与形式,也对中国古代独特的隐逸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六朝私撰地志虽散佚严重,但现存佚文数量依然可观。从元代开始,诸多学人便致力于六朝私撰地志的辑佚工作。近30年来,关于六朝私撰地志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且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末的研究侧重于辑校、考证的延续与史料价值的开掘;21世纪以来的研究发生了从辑校、考证为主到文献辑考、文学研究并重的转向。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六朝私撰地志的研究依然有较大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孟耀虎 《收藏家》2008,(7):38-40
我国篆刻艺术源远流长。考古发现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已经使用印章,及于秦汉时代,玺印已经盛行,汉印的成熟引领了两千多年来中国的篆刻艺术。魏晋六朝的印章,还保持着汉印的风格,以实用为主。隋唐至宋代,印章艺术却并没有得到发展。相反,由于以往佩印习惯的消失,私印很不发达。官印较多,印文篆写得屈曲盘旋,篆文也时见谬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