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满文官印开创我国玺印制度史上民族文篆字与汉文篆字绝配的合璧形式.后金时代创制满文篆字并应用于玺印中,采用的是纯满文形式.乾隆完善详备满文篆字后,玺印一改顺治时代满文楷字、汉文篆字的合璧形式而为相应满文篆字与汉文篆字合璧的形式,达到文字风格的完全一致.玺印中的满文篆字在乾隆时代即不免舛误,以后各朝继之不绝,尤以光绪朝为甚.本文择取光绪朝典型一例印信详加析正,有助于深化对清代满文篆字应用问题之具体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卢秀丽 《满族研究》2007,(2):122-126
本文“满文古籍书”是指1949年以前形成的满文、或者是满文同其它文种合璧的图书。关于满文古籍书的著录和分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像汉文古籍书,有自己的著录规则和分类法,著录员都在遵循一个统一的、规范的标准进行著录。现在传世的几部满文古籍书目录是在借鉴汉文古籍书著录规则和分类法的前提下进行的著录与编目,它们中多数采用汉文著录,也有的在采用汉文进行著录的同时,在书名项增加了满文书名的著录。在满文古籍书著录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不同的著录员各自有着自己的处理方法。满文古籍书名情况复杂,问题也最多。因此,本文结合满文古籍书目著录情况,就满文古籍书名著录涉及的若干问题,力图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和综合,提出满文古籍书名分“书名”、“并列题名”、“书名附注”三项著录的建议。同时通过对满文古籍书名存在诸多情况的列举,归纳总结山相应的满文古籍书名著录的具体方法,希望对今后满文古籍书的著录工作有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谢贵安 《史学集刊》2008,(2):92-101
<清实录>修纂先据档案等原始史料编成稿本(底本),然后缮成正本(小黄绫本)呈审,再据呈审本缮成各定本(皇史宬尊藏本、盛京崇谟阁尊藏本、乾清宫御览小红绫本、内阁实录库副本以及国史馆缮写副本).在满、汉、蒙古文诸文本的形成过程中,是先据满文档案纂成满文本实录,然后再译成汉文本实录,最后再据汉文本译成蒙古文本实录,但康熙以后的史料大都来自汉档和汉籍,史臣亦日渐丧失精通满文和蒙古文的能力,因此从雍正所修<清圣祖实录>始,满、汉文本之间的纂修顺序颠倒了过来,即先据汉文档案纂成汉文本实录,然后再分别译成满文本实录和蒙古文实录.这一改变,反映了汉文作为清帝国共同语言地位的确立以及清朝汉化进程的加深.  相似文献   

4.
清乾隆皇帝一生创作大量诗歌,但是关于其满文诗作的研究甚少.本文对位于北京永定门外的燕墩碑文——乾隆御制《帝都篇》与《皇都篇》满文文本进行研究,其满文并非对汉文的简单对译,透过对满文文本的解读,修正以往对其汉文文本的误读,以便更准确地把握乾隆帝的思想、韵文行文节奏,同时管窥乾隆朝初期满语文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5.
土默特清代历史档案中的汉文档案与满文档案因内容庞杂,有必要单独为文分析其构成。分而论之:汉文档案可分为15类,其中10类又各包含若干小类,其用纸也有精粗之分,反映了满语的衰落。满文档案可分为7类30余项,其中的拆件与档簿尤其值得注意。从汉文档案与满文档案的内容构成来看,土默特历史档案确实有其独特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沈阳故宫大政殿,在后金改建新国号“大清”时(1636),正式定名“笃恭殿”。这个名字的寓意、原语多年来颇费猜测。本稿使用满文、蒙古文的当时记载,得知其满文名字当时是amba dasan i yamun(大政殿),蒙古文名字是yeke ■iγulγan u yamun(大聚会殿),仅汉文名字叫“笃恭殿”。大约乾隆年间,汉文名称重又回到跟满文名字一致上来,叫大政殿,但这时满文名字又改写为amba dasani deyen,直到如今。  相似文献   

7.
大连图书馆藏古旧满文文献十分丰富,有图书、内府档案、舆图、碑刻拓片等.其中的满语、满学图书既有1911年前出版的线装古籍,又有1949年以前国内外出版的各种版式书籍.这部分藏书为"满铁资料"的一部分,是满铁大连图书馆和满铁奉天图书馆的旧藏,满铁的藏书印,清楚地标明每部书的人藏时间.<全国满文图书资料联合目录>①收录大连馆藏满文图书280馀种,2520馀册;<大连图书馆藏少数民族古籍图书综录>②录满文图书411种,3179册等.但从目前情况看,以往整理还不够全面,特别是以日文编著的满语、满学图书就不包括在内.现在经过整理,统计出满语、满学图书共440馀种,3300馀册.其中满汉文合璧256种,满文125种,满蒙汉文合璧35种,满蒙文合璧5种,满朝文1种,满藏汉文2种,满蒙藏文1种,梵藏满汉文1种,汉满蒙日文1种,汉女真日文1种,满蒙藏汉文4种,满蒙藏维汉文1种,日汉满文3种,满日文2种,日文5种等.  相似文献   

8.
<正>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赫图哈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区别于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建元天命(1616-1626年),铸行满文"天命汗钱"和汉文"天命通宝"。《清史稿.食货志.钱法》:"太祖初铸天命通宝钱,别以满汉文为二品,满文一品钱质较汉文一品为大……"。满文天命汗钱系用老满文书写而成,读法顺序  相似文献   

9.
满文篆字初创于后金太宗时期,完善、详备于清高宗时代。弘历于乾隆十三年"指授臣工"全面效法汉文古文字成果,对应创造了满文篆书三十二体,并将其中的十体应用于玺印之中,创造并形成中国历史上字体使用最多且最富民族特点的民族文与汉文篆字合璧的玺印制度,沿用长达174年之久。文中首次披露清代传国御玺满文篆字中存在着的迄今为止两个半世纪以来未为人发现指出的拼写失误,并对其舛误详加析正,有助于对清代满文篆字应用中存在问题的具体了解和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0.
封面满文书影──《满文额宜都自述稿》佟永功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于吏部库内所贮叙功袭职升官无圈点清字(即老满文)案件内查得巴图鲁弘毅公额宜都自述稿,遂译成汉文,同时又用新满文转出。此书影即《新满文额直都自述稿》的一部份。此件现存辽宁省档案馆。封面...  相似文献   

11.
清代异书钱时有所见,清代错版钱也多在英文和满文上有误,这还包括银币和铜元,一般汉文字错误很少见。  相似文献   

12.
铜元中常有错版现象,其种类大体如下: 一、清末民初铜元制版工人的文化程度低下,最易出现的是外文字母错误。二、清朝在许多场合下应用满文,而造币制版的各省工人大多不识满文,故在满、汉文中也经常发生错误,如:宣统年造的四川大清铜币十文和二十文,铜元的正面已铸有“己酉”,但满文仍沿用丙午。  相似文献   

13.
汉满合璧《折奏成语》清代是少有的专门收录各类奏折用语的辞书,由奉恩将军阿昌阿编著,曾收入《清语摘钞》.其所收汉文词条均为形制统一的四字成语,相应满文词条的语言结构和形式也高度统一、反映了这一时期满文高度成熟的状态,颇具特色.该书汉满互补,体量虽小、却字字珠玑.对于后世研究者研究清代满汉公文成语与翻译整理满文史料大有裨益,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4.
本期封面系《汉满篆文御制盛京赋》书影。清高宗乾障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书法家。乾隆三十三年(1768),他东巡盛京(今沈阳市,清入关前在此定都,称为盛京)谒祖祭陵,缅怀先祖,感慨万端,躇踌满志,挥笔写下了盛传一时的满文《盛京赋》,并译成汉文,以汉满篆文合壁形式刊梓问世。 满文篆书初创于清太宗天聪六年(1632)达海改制满文后,是与新满文本体字,先后并出的,但体式来备。至乾隆十三年(1748),乾隆帝“指授臣工,肇为各体篆字”(《汉满篆文御制盛京赋·序》)。越二十年,三十二  相似文献   

15.
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我们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满族是一个善于学习、勇于进取的民族。满族具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努尔哈齐命人创制满文,天聪六年(1632年)皇太极又使人加以改革,顺治元年(1644年)后满文被尊为“国书”,在清政府的公务活动和满族人民的社会生活中起了重要作用。有清一代,形成并保存下来一大批满文文书档案、满文著述、和由汉文译成满文的典籍,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对满文的创制、改革、发展、衰落及其历史作用试作论述,有错误或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正清代叶尔羌钱局鼓铸"乾隆通宝"两种,一种"叶尔启木"[1]钱,为方孔铜钱,正面汉文"乾隆通宝",背面左右侧分别以满文、察合台文铸"叶尔启木"对译字(满文转写:yerkim,察合台文转写:yark?nd)。另一种"叶尔羌"钱,亦为方孔铜钱,正面汉文"乾隆通宝",背面左右侧分别以满文、察合台文铸"叶尔羌"对译字(满文转写:yerkiyang,察合台文转写:yark?nd)。"叶尔启木"钱是清朝进军新疆后最初开设钱局铸币的成果,仅短暂通行不到两年,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更铸满文为"叶尔羌"。目前学术界对于新疆满文钱币的铸造已有相关研究,如李吟屏对清代新疆钱币铸造进行整体概述[2],吴元丰利用满文档案对新钱的铸造、发行、价值和作用等诸问题作详细讨论[3],但对钱币更名改铸过程均语焉不详。王文良比较了叶尔羌局所铸两种钱的区别,认为"叶尔启木"钱属于错币[4]。实际上,"叶尔启木"钱并非错币,它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透过满文档案,可以从满语国策的角度,对钱币改铸事件进行剖析。本文依据清代满文档案,  相似文献   

17.
据《北京地区满文图书总目》,有满文本《圣孝鉴》藏于故宫博物院。经考证,此书实为清初汉文拟话本小说集《生绡剪》的满文译本。本文对该小说目前存世文本及研究状况进行简要梳理,从音韵学角度对满文书书名加以分析,从皇帝名讳等方面,考证满文译本成书年代为清顺治七年至康熙初年,且仅存写本。而后,作者从入话、回目、内容等各方面分析了满汉文本的不同之处,论述了该满文本的珍贵价值。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来信     
贵刊今年第二期“清‘周至县印’”一文中说:“印文为汉、满、蒙三组文字,左侧为篆书‘盩厔县印’,中为一竖行蒙文,右侧为满文”,边框左侧刻“同治十二年四月”字样.因印模拓片不太清楚,我初步认为:印面无蒙文,右是篆书汉文“盩厔县印” 四字二行,中为楷书满文,左为篆书满文.据史书记载,清乾隆以前官印满文用楷书,至乾  相似文献   

19.
故宫博物院藏有一部《几何原本》七卷满文抄本(以下简称满文抄本,图一、二),这个抄本自本世纪三十年代始就引起人们的注意,并对它作了许多探讨,但关于它的来源尚无肯定的结论,“今此七卷本既非利、徐共译本,又不似利、徐共译本之删节本,殊不知其所从出”。此外,对于这部满文抄本与故宫中的两部《几何原本》汉文抄  相似文献   

20.
《黑图档》是全国仅存于辽宁省档案馆的一部满汉文历史档案。它上讫清朝康熙初年,下至咸丰时期。共计一千三百四十余本。其中包括纯满文档约一百九十余本。还有满、汉文并用及满文档汉文粘单等。前期以满文为主,乾隆后期以降汉文增多。“黑图”即满文Hetu的释音,意为纵横之模。它是当时清政府衙署内部往来的行文。分为:京来档、京行档、部来档、部行档四种。其中内容包罗万象。按类别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其中涉及沈阳故宫的仅占极小的一部分.侣就i文一极小部分,对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