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翠微宫为唐代三大避暑行宫之一,其前身是唐高祖李渊所营修的太和宫,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当政时期又进行了扩建,并易名为翠微宫。《唐会要》卷三十《太和宫》条于此言之甚详:“武德八年四月二十一日,造太和宫于终南山。贞观十年废。至二十一年四月九日,上不豫……于是遣将作大匠间立德于顺阳王第取材瓦以建之。包山为苑,自裁术至于设幄,九日而毕功,因改为翠微宫。正门北开,谓之云霞门,视朝殿名翠微殿,寝名含风殿。并为皇太子构别宫,正门西开,名金华门,殿名喜安殿。”翠微宫何时废弃不用,《唐会要》未曾说明,而他书却有相关的记…  相似文献   

2.
三、唐石经唐石经,又专称《开成石经》、《雍石经》。此石经开始刻于唐大和七年(833),成于开成二年(837)。立于长安国子监太学,共二百二十七石。刻《易》、《书》、《毛诗》、《三礼》、《春秋三传》等九经及《孝经》、《论语》、《尔雅》共十二种,计160卷。附《五经文字》、《九经字样》二种。(至清康熙三年陕抚贾汉复补刻《孟子》九石,康熙廿二年,麻尔图又刻《大学》、《中庸》二石。但《孟子》在唐时列于子而不列于经,《大学》、《中庸》则原刻在《礼记》中)。《尚书》用根  相似文献   

3.
姚曼波 《文献》1999,(1):90-107
"孔子作《春秋》",是至今争议不休的疑案.汉代以来的经学家多信奉孔圣人作"春秋经",至近人范文澜、卫聚贤等仍固守其说;而有唐以来疑古派刘知几以"惑经"首先发难,王安石称"春秋经"为"断烂朝报",朱彝尊《经义考》引宋人刘克庄语,认为"《春秋》,史克之旧文也".  相似文献   

4.
戴显群 《史学月刊》2000,(2):141-143
懿宗咸通九年(868),爆发了庞勋为首的桂州戍卒起兵事件。这次起兵历时一年九个月,攻取宿州、徐州、濠州、滁州、和州、寿州、庐州、沂州、海州、沐阳、下蔡、乌江、巢县等地,控制了唐江淮地区,切断了江南财赋通道,队伍发展到一二十万人,其影响是深远的。《新唐书·南蛮传》赞曰:“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可以说,唐末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是由桂州戍卒起兵揭开序幕的。历来学术界多认为,这次起兵虽以兵变形式出现,实质上仍是农民起义性质。笔者提出质疑,并作分析如下: 唐代徐州一带“土风雄劲,甲士精强”。懿宗成通…  相似文献   

5.
陕西麟游县博物馆藏有宋刻唐代功臣赞像及宋人游师雄题诗碑石。兹简介于后。清光绪九年《麟游县志草》卷二《建制志》云:"学宫旧嵌功臣像,为唐贞观初元上命阎立本图于凌烟阁者,御制赞词为褚登善书"。褚登善即遂良字。唐亡后,这一珍品摹本流传宫外。北宋时,秦凤路提点刑狱游师雄得此摹件于蒲城、华州间。元祜五年  相似文献   

6.
学界关于《九章律》形成时间的讨论,大体可分为汉初与"晚出"两派观点。持汉初论者,谨守《汉书·刑法志》"萧何作律九章"的记载,斟酌于《九章律》与《二年律令》之间篇数不合的问题。持"晚出"论者,否定汉初"萧何作律九章"记载的真实性,但却未展现《二年律令》到《九章律》的演变图景,且未见与《汉志》相反的说法以削弱其影响,故尚存讨论空间。本文通过对这两派所遇问题的论证,得知《九章律》是在融合《二年律令》部分篇章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借助睡虎地77号汉墓律简中所见"律""旁律"的分类,以及对传世文献《论衡·谢短》篇的分析,指出《九章律》的形成时间是在《礼经》立为官学的汉武帝之后。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 ,朝鲜半岛著名的史学家金富轼在其《三国史记》中 ,虽然把高句丽与百济、新罗同列于“海东”三国 ,进行平行载述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势之必然 ,在情理之中 ,但其高句丽观在《高句丽本纪》最后的论赞中得到了清晰准确的诠释 :高句丽是中国的割据政权。  相似文献   

8.
归义军曹氏第四任节度使曹元忠于后晋天福九年(944年)嗣任故兄曹元深之位至后周显德二年(955年)诏赐其"沙州节度使"的十一年间,系以"沙州留后"身份统治敦煌,莫高窟第61窟正是这一"非常时期"敦煌以文殊信仰为主导的佛教文化的物质性再现。该窟借鉴了初唐以来莫高窟《维摩变》与《文殊变》相对表现的空间格局与视觉经验,中心佛坛文殊造像与西壁《五台山图》实际上直接脱胎于吐蕃统治敦煌以来塑绘结合的《文殊变》,并因第61窟史无前例的文殊主题,相应有极大拓展,基于佛坛文殊造像之需要,曹氏画院运用"空间单元"图式结构,重构了中唐《文殊变》中的《五台山图》,赋予其"独立"而宏大的格局,并在以文殊造像为中心的文殊语境中,实现了以《文殊变》与《维摩变》对应结构为主体的宗教与图像内涵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9.
《大唐创业起居注》(以下简称《创业注》)是随唐时人温大雅于义宁、武德年间撰写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该书主要记述了李渊从太原起兵到正式建唐期间三百五十七日的历史事实。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这本史书的点校本。点校者在“点校说明”中对该书作了如下评价:“因作者长期参与机务,其记李唐创建史,与新旧《唐书》、《通鉴》等书相比较,不但材料丰富详备,而且可靠得多。再者,该书撰成于义宁、武德年间,下距玄武门之变尚有八、九年,故还  相似文献   

10.
程颐对《春秋》的认识一方面表现为对《春秋》的整体解读,另一方面是其解至桓公九年的《春秋传》。无论哪一方面,其特点是"理"以不同的方式贯穿于《春秋》的方方面面,如伦理纲常、自然现象、书例等;同时,"理"在《春秋》这里也得到落实,实现了全部义理化。在北宋《春秋》学史上有重要之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扬州王氏是中唐崛起的文化世家,堪称唐代扬州第一望族。尽管扬州人对唐代王播的名字比较熟悉,对"饭后钟""碧纱笼"典故耳熟能详。但对唐代的这个王氏家族则了解不多,尤其对这个家族"一门四进士两宰相"更是知之甚少。王播同其弟王炎、王起皆为进士,侄子王铎也是进士。《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一书收录的唐代扬州进士仅九人,王氏兄弟独占其四。"一门两宰相"也殊为不易,王播和其侄王铎,都曾两度出任唐朝宰相,在扬州历史上尚无先例。王播居官10年,历经唐穆宗、唐敬  相似文献   

12.
王与之《周礼订义》有着很强的宋学特征,其特别重视宋人解义,大胆怀疑前人注疏,多阐发义理而少从事考据,认为《周礼·冬官》不亡,而是杂于五官。《周礼订义》采择宋人解义最多,是宋代《周礼》学文献辑佚之渊薮,今人可据其以窥宋代《周礼》学之概况。《周礼订义》不仅征引浩富,其还通过"愚案"的形式,对《周礼》的成书和流传做了说明,对部分经文做了重新诠释,对前人注释做了补充和阐释。  相似文献   

13.
容雪 《考古》2014,(12)
正《唐崖土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由湖北省文物局、三峡大学、唐崖土司城遗址管理处编著,科学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发行。该书为16开本,正文共456页,约72.3万字,定价198元。唐崖土司城址是土司制度鼎盛时期土司遗存的典型代表,其与湖南老司城遗址、贵州海龙屯遗址共同组成的"中国土司遗址",并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中国2015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唯一项目。该书是2014年5月31日至6月1日,湖北省文物局等主办的"唐崖土司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内容涉及唐  相似文献   

14.
孙星衍校刻《孙子十家注》时误判孟氏注是《隋书·经籍志》所载的亡佚书目梁“孟氏解诂”。事实上,中唐时期已经没有梁孟氏注《孙子》的流传。《宋本十一家注孙子》的孟氏注,自集注本出现以来,凡见诸著录并明确言及注者时,均言其为唐注,十一家注的辑者亦认定孟氏注为唐注。孟氏注的校语中出现了“人不疑”“人不危”的避讳表述,证明孟氏至少参校过唐代避讳改字后的《孙子兵法》文本。就孟氏注而言,孟氏注16处袭用杜佑《通典·兵典》的内容。十一家注中的唐注普遍存在对曹注的义疏,孟氏注也有两处;同时,孟氏注中还有两处对杜牧注的义疏,显然孟氏注晚于杜牧注。多种证据均指向孟氏注为唐注。  相似文献   

15.
刘冬妮 《沧桑》2012,(5):12-15
民本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的出现一方面体现了其时代进步性,即认识到了民众的作用和重要性,但其本质却是为了维护君主的利益,是为君主的统治而服务的。由于对民本思想的理解不足,使我们的政府和官员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偏差,要纠正这种偏差,就应该加强民主化建设,以"人民做主"代替"为民做主"。  相似文献   

16.
《文献》2010,(2)
<正>《高南阜集故人书札》十二开,楠木双夹板。内封题"南阜先生集故人手札庚子初冬道孙属约庵书"。钤有"唐鸿昌"(白文)、"道孙"(朱文)、"唐九"(朱文)、"唐少坡收藏印"(朱文)。原藏者唐鸿昌,字少坡,家族排行第九,四川大邑县人。主要活动在清末民国年间。家庭大富,在大邑县有良田二千馀亩。然唐氏不治生计,独喜收罗古籍字画,倾其家产,广为收集,成为当时四川著名收藏家、鉴定家。晚年寓居成都,以鉴定字画为生。首页为银制百寿笺,因年代久远,笺四周变色发黑,有一方钤印模糊不清。其文曰:  相似文献   

17.
孔广森是清代公羊学复兴的先驱人物,其《春秋公羊经传通义》为清代首部《公羊》新疏。然自晚清以来,所谓孔广森及其《公羊》著述"不明家法"的论断,几成常识。本文首先对已有论断所依据的主要文本《春秋公羊经传通义叙》作了较详细的逐段解读,试图指出以往研究在引用该《叙》时存在的误读、误解及断章取义之处;其次,则集中讨论了孔广森之所以排拒"王鲁"这一公羊学重要概念的隐曲。本文的结论是:孔广森之所以排拒"王鲁",实由其圣门后裔的家世、其身历家变的个人际遇、以及乾隆帝与孔府的关系及其有关《春秋》的御制解说等诸因素相互激荡所致。由此一念出发,使其不得不避用何休所归纳的"三科九旨",而取"实与而文不与"的曲径。虽然如此,其别立之"三科九旨"亦本于《公羊》先师;其阐发经义谨守《公羊》义例;其于何休《解诂》,则志在强其守卫,去其粗鄙,导之使通,培之使高,实为《解诂》功臣。至于孔氏所以被后人讥为"不明家法",则当于所谓《公羊》"家法"之外,另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唐丽战争期间,高句丽加强了同倭的联系,双方各有所图,就高句丽而言,结好倭是为了实现连横之势,在战略上抗衡唐朝;于倭而言,加强与高句丽交往,有助于实现其自身的以朝鲜半岛为基点的"天下秩序"。以《日本书纪》记载为基础,结合《三国史记》、《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记载,试对唐丽战争期间的高句丽与倭交往情况作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吐鲁番阿斯塔那332号墓方术文书解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60年发掘的阿斯塔那332号墓,共出文书16件,其中有纪年的最早为唐龙朔元年(661年)。16件文书中,有7件方术文书,依其内容,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因犯土禁而祭土神的文书,共2件,即《唐写本(五土解>》(编号八)、《唐犯土禁忌文》(编号十三)。第二类是禳解死鬼灾殃的文书,共5件,即《唐祭五方神文残片》一及二(编号九、十)、《唐祭土伯神文残片》(编号十二)、《唐祭诸鬼文》(编号十五)、《唐犯诸鬼禁忌文》(编号十四)。末件文字残甚,本文暂且不论。下面结合内地出土的类似材料以及道经等文献,对以上两类文书的性质及其大致年代作一些解说。  相似文献   

20.
<正>《新唐書·憲宗紀》元和十四年(819)條:"十月壬戌,安南將楊清殺其都護李象古以反。"據此,安南兵亂發生於十月壬戌。《舊唐書·憲宗紀下》對該事件時間的記載與《新唐書》相同。但《資治通鑑》卷二四一唐憲宗元和十四年條記載有異:"冬,十月,壬戌,容管奏安南賊楊清陷都護府,殺都護李象古及妻子、官屬、部曲千餘人。"《資治通鑑》比兩《唐書》多了"容管奏"三個字,則十月壬戌是容管奏疏到達長安的時間,而不是兵亂發生的時間。《舊唐書·憲宗紀下》元和十四年條載:"(十月)丙寅,以唐州刺史桂仲武爲安南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