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定陵出土的丝织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纺织品在我国历史悠久,考古发现原始社会繁荣时期,就有了编织物.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由最开始的麻、葛织物逐步发展为棉、丝织物.到了明代,纺织业已领先其它行业率先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说明纺织业发展规模很大.……  相似文献   

2.
虽然我国是纺织业大国,但大而不强,2005年配额制完全取消后,纺织业面临新的困惑。为了实现纺织强国的梦想,在纺织业发展中要重新界定政府的职能,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应制定积极的扶持政策来解决纺织业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增强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中世纪晚期西欧乡村工业及乡村纺织业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卫良 《史学月刊》2001,1(5):90-95
中世纪晚期西欧乡村工业的发展蔚为壮观,其时乡村工业主要有家庭副业、家庭作坊和分散的手工工场等形式。西欧乡村工业的重心是在不断变迁的,其生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以市场为中心、以利润为目标使乡村工业逐渐从农业中脱离出来,这样与所谓的“原工业”相连接了。西欧乡村工业中最为突出的是纺织业,自然资源、技术与分工、农业商品化、乡村劳动力、市场需求等因素都是乡村纺织工业勃兴的原因。中世纪晚期西欧乡村工业的发展是西欧社会工业化或现代化的前奏。  相似文献   

4.
张思 《史学月刊》2003,2(11):82-93
19世纪末,直鲁农村手工纺织业在外国棉制品的冲击下经历了一个严重衰落的低谷,也迎来与国内发达地区并驾齐驱、与机器棉制品比肩竞争的发展转机,这一曲折经历包含着极为复杂交错的层面。一些学者关于洋布、洋货未能打入华北内地、甚至纠缠于“帝国主义是现实还是神话”的看法值得商榷;“封建、落后”的农村经济在突来的冲击面前所表现出的强韧性和对抗能力,在机遇面前所显示出的与时俱进的品质以及对新技术和新生产方式的持续容纳能力也同样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洋务运动开展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一段发展机遇期。19世纪7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是洋务派主张“求富”、重点兴办民用工业的时期,也是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兴起的时期,兰州织呢局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创办的。探讨兰州织呢局创办的原因及作用,不仅有助于对洋务运动的研究,对相关纺织业历史的研究也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水经注》记载的淮河干支水系径流区域为依据,论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淮河流域纺织业、冶金业、制盐业、酿酒业、瓷器业、造船业曲折而缓慢的发展历程,并概括地分析了各个阶段的兴衰特点。  相似文献   

7.
张珊珊 《神州》2013,(8):255-255
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又以棉纺织工业部门为先导产业。在英国发生工业革命前夕,英国具有广阔的棉纺织品需求、消费市场,人们对纺织品需求和消费的增加,成为促进英国工业革命纺织业部门最先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1914年,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爆发后,侵略中国的几个重要帝国主义国家,卷入了大战的漩涡,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压迫,中国的民族工业,主要是纺织业和面粉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出现了所谓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同时,美、日帝国主义又乘英、法、俄、德忙于撕杀、无暇东顾的时机,取代了这些老牌帝国主义的地位,开厂设行,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活动。这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大量地集中在上海。因此,上海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相当迅速的。然而,资本主义在发展它自身的同时,必然不断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纺织业作为淮南、淮北根据地的支柱产业,密切关联着根据地的政权巩固、经济发展以及民生所需.在和平环境缺失的条件下,为克服纺织业面临的困难,实现纺织品的自给自足,两淮边区政府作出了实行互助合作及产、供、销一体化服务、奖励人才与技术、改革分配制度等一系列的制度变革与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变革取得了巨大绩效,不仅为根据地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与社会基础,而且对抗战的胜利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齐”得名看古代齐地纺织业陈昌远齐国何以得名,近年来史学界讨论意见分歧较大,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以下五说:一,齐得名于临淄附近的天齐渊入二,根据《说文》解释“齐”,认为“齐”之得名与种植小麦有关②。三,认为齐得名于己。因用人读音与山东不同,故读“己”为...  相似文献   

11.
髹漆丝织物水解老化性能的测试研究,旨在了解髹漆丝织品抗老化的能力,为出土髹漆丝织品的起取、保存和展示提供科学的依据.以精制纯漆和加入15%桐油的桐油漆分别对丝织物进行髹涂整理,并对整理后的试样进行加速碱性水解老化处理.测试表明,纯漆试样和桐油漆试样的强度和伸长性能下降迅速.老化初期与丝绸降幅相近,随着老化延续,降幅大于丝绸,桐油漆试样降幅最大.漆膜在碱性水解老化中发生开裂,对蚕丝没有保护和加固作用.桐油漆膜受碱液损伤尤为严重.老化导致蚕丝结晶度下降,脆化的漆膜和老化蚕丝结合,强度和伸长性反而不如老化丝绸.检测表明,髹涂纯生漆和桐油漆的丝织物耐碱性水解老化的能力均很差,逊于未髹漆的丝织物.相比之下,桐油漆试样尤其差.  相似文献   

12.
用加固剂加固保护已经严重糟朽的丝织品是一种延长丝织品寿命的有效方法。用一种新型有机硅改性的丙烯酸树脂SA—6对丝织品进行加固保护,结果表明SA—6在耐老化、耐沾污性、耐霉菌等方面具有优良的特性,不只是对于丝织品的保护,而且在其它类物保护中有望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髹漆丝织品光老化性能的测试分析,旨在了解其抗光老化的能力,为出土髹漆丝织品的保存和展示提供科学的依据。本工作以精制纯漆和桐油漆料分别髹涂的丝织物及未经髹涂的丝织品为试样,进行加速光老化处理。对试样的测试表明,两种髹漆试样经光照后强伸性下降轻缓,相同时段的降幅远低于丝织品,桐油漆试样降幅最小。两种漆膜在光老化中均有轻微的空洞和裂纹,纯漆膜损伤稍大。光老化过程中,漆膜对丝纤维的保护作用较好,漆丝的结晶度未有明显下降,而未髹漆丝纤维的结晶度下降显著。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出土髹漆丝织品的保存和展示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严静  王丽琴 《江汉考古》2008,(2):109-114
由于本身的"弱质"及埋藏环境的影响,使得考古发掘的丝织品出土时强度很低、甚至腐烂糟朽。为了满足收藏、研究和陈列的要求,需要对丝织品进行必要的加固以增加其强度。目前常用的加固方法主要有三大类: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结合具体加固实例的介绍,阐述了几种加固方法的特点,揭示了国内丝织品加固的基本现状,该研究对延长考古出土丝织品的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明代丝织物保存状态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古出土丝绸保存状态的研究对丝绸的科学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工作选取丝纤维中最主要的桑蚕丝及柞蚕丝作参照,以考古出土的明代丝绸为研究对象,通过荧光电子显微镜观察丝绸的纤维结构形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化学结构,结合X-射线衍射仪分析结晶度,用薄层色谱分析丝绸中氨基酸的组成,并进一步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分析丝绸中酪氨酸含量等方法,对一件出土的明代丝绸织物的保存状态进行了科学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明代丝绸为桑蚕丝,纤维丝松散且断裂较多,结晶度下降,多数氨基酸含量明显降低,只检测到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酪氨酸与谷氨酸。酪氨酸含量为13.78%,比参照桑蚕丝含量低。  相似文献   

16.
丝织品老化程度检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古代丝织品老化程度的检测有助于了解丝织品的有保存状况及保护方法的选择与改进,为研究适用于检测古代丝织品老化程度的方法,在对丝织品的物理,化学老化特征及性能研究的基础上,对可能用作检测丝织品老化程度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用抗拉强度分析,色差分析,粘度测定,氨基酸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热分析,扫描电镜观察,X射线射分析等对经光老化,热老化和水解老化等人工老化的白色丝织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粘度分析是一种较为灵敏,且经济实用的检测方法,氮基酸分析是一种有效的确定丝织品保存状的手段,显微红外和热分析所用的样品量很少,如果能找出较为灵敏的定量指标,会有实用价值,扫描电镜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对老化程度的检测有一定的难度,色差分析难以定量表征丝织品的强度变化。  相似文献   

17.
徐铮  赵丰 《收藏家》2010,(1):41-46
众所周知,在遥远的古代,丝绸之路是中西方文化经济交流的主要渠道之一,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在这条几千公里的长路上,丝绸是主要的贸易品,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一开始,丝绸之路上的丝绸从东方向西方传播,但在传播的过程中就开始了“胡化”。  相似文献   

18.
古代丝织品的加固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通过保护材料与丝织品纤维之间的接枝共聚反应达到加固古代丝织品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丝织品的抗老化性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9.
王秀玲 《收藏家》2011,(12):71-73
从定陵出土织物看,所用材料有蚕丝线、金银线、孔雀羽线,其中以蚕丝线为主,金银线和孔雀羽线主要是装饰用线。据北京纺织科学研究所的专家①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出土织物中有生丝和熟丝,质量非常好,丝胶透明光亮。  相似文献   

20.
孔隙不仅是纤维骨架的一部分,也是外界物质进出的重要通道。目前,关于古代丝织品纳米孔隙结构的相关研究极少,仅有孔径一项评价指标,较为单一。实验采用红外光谱法和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法研究古代丝织品的降解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低温氮气吸附法表征蚕丝纤维内部固有的孔隙结构,首次从孔形、孔径分布、比表面积、孔体积、平均孔径、分形维数等多个角度对古代丝织品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现代丝织品相比,清代黄山样品、北宋南陵样品及战国郴州样品的劣化程度依次加深。孔结构分析显示,所有样品中同时含有狭缝形孔和圆筒形孔,孔隙具有连续性,表明蚕丝内部存在复杂的多级结构。其中,劣化程度较高的北宋和战国样品内部存在更多的大孔或开放性孔隙。Barrett-Joyner-Halenda(BJH)法和非定域密度泛函(NLDFT)法的研究结果显示,样品孔隙以介孔为主,孔径主要分布在20 nm以下,最可几孔径基本稳定在2.8 nm左右,为蚕丝内部的有序孔。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的研究结果表明,劣化程度较轻的黄山样品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其孔体积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小孔,南陵样品和郴州样品孔体积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大孔。分形维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